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液体容器> 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独创技术28273字

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

2021-02-01 14:44:52

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科研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套适用于吸除和收集细胞学实验等所产生的废液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医学实验中,细胞学实验是基础、普遍且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中,培养基、缓冲液,药物或其他试剂废液的吸除和加入是细胞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该操作是从培养器皿或离心管中吸除上述液体,再加入新的液体,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无菌。大部分实验室吸除上述废液的方式为通过微量移液器或吸管手动吸取,然后将废液排入收集至小型废液桶中,待实验结束后倾倒。但是,由于细胞实验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液,需要频繁重复的吸除操作,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因此,目前部分实验室开始采用废液吸除装置进行培养液的半自动吸除,避免手动反复吸液的繁重工作(如CN206762910U)。废液则收集至较大容量的废液收集容器中,定期倾倒。

  由于细胞实验操作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首要的就是保证无菌操作,避免细胞污染。但是,现有的废液吸除装置由于需要穿过生物安全柜等大型设备,具有较长的管道,因此,吸液管中常有废液残余,而易产生倒吸现象。上述废液若倒吸入细胞培养容器中,则会导致细胞污染。

  现有废液吸除装置前端设置有吸头,其后部与吸液管连接,前部插入大小匹配的移液器吸嘴,在吸液泵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吸取细胞培养容器中的废液。细胞实验中,会使用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细胞培养容器,如培养皿、培养瓶、不同规格的多孔板。上述细胞培养容器中可容纳的培养液体积不同,培养器皿开口大小和样式也不同,因此吸除时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移液器吸嘴。目前多数吸头大小固定,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吸嘴。虽然有技术采用不同规格的多通道吸头(CN203602627U、CN202465709U),且可以一次性吸除多个孔的细胞培养液,但不同规格吸头之间的使用切换仍十分不便。并且,目前的吸头缺少吸嘴弹出设计,需要手动拔出使用过的吸嘴,再更换新吸嘴,操作不便且会增加污染几率。

  另外,上述现有废液吸除装置的吸头在生物安全柜内没有固定的放置位置,通常只是被随意摆放在生物安全柜中,占据生物安全柜内有限的操作空间,同时增加污染几率。

  为现有废液吸除装置提供动力的,通常是负压吸液泵,由于其泵体通常较大,因此放置于生物安全柜外,且只有一个总开关。细胞实验通常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里长时间进行,频繁开关吸液泵十分不便。因此,通常在实验开始前便启动吸液泵,直到实验结束后再关闭。现有吸液泵开启时噪音较大,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噪音污染及能源浪费。并且,实验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常忘记关闭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外的负压吸液泵,从而造成仪器损耗。

  为了收集细胞实验产生的大量废液,现有废液吸除装置会连接一个废液收集容器,将废液暂时收集至其中,待该容器装满,再一次性倾倒废液。但是,此操作容易被人为遗忘,导致收集容器里废液过满甚至溢出,造成废液倒吸、装置损坏和细胞培养间污染。

  因此,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废液吸除与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用于吸除和收集细胞学等实验所产生的废液。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能够减少废液倒吸导致的细胞污染,有效改善负压吸液泵产生的噪声污染,节能环保,保护仪器。并且,通过吸头和其所适配的挂架能够方便实验操作,合理利用生物安全柜操作空间,降低实验过程中的污染几率。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用于吸除和收集细胞实验产生的废液,包括:吸头,用于吸取所述废液;吸液泵,用于为所述废液的吸取提供动力,并且,所述吸液泵具有用于控制所述吸液泵的启动与暂停的脚踏式控制开关;废液收集容器,与所述吸头相连接,用于收集所述吸头吸取的所述废液;防倒吸管,连接于所述吸头与所述吸液泵之间;以及挂架,所述挂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头的尺寸相适配的卡扣,以使所述吸头能够穿过所述卡扣并固定至所述挂架。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倒吸管的设置,使得倒吸的废液能够留在防倒吸管内而难于进一步倒流至吸头处,降低废液倒吸导致细胞污染的概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负压吸液泵的控制开关为脚踏式,当使用者控制吸液泵的运行时,双手仍可正常执行实验操作,使操作更为便捷。使用者可仅在吸液时踩下踏板,启动吸液泵,其余时段抬脚复位踏板,使吸液泵处于待机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式开关使负压吸液泵无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开启并空转,从而节约能源,减轻噪音污染,并减少仪器损耗。

  在该技术方案中,挂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吸头在不使用时,随意置于生物安全柜操作台上而污染吸头,另一方面合理的利用了生物安全柜内的有限空间,方便使用者拿取所述吸头,并且,由于吸头固定于挂架,避免了对生物安全柜操作台的遮挡,因此能够提高生物安全柜紫外消毒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倒吸管整体呈U形,由两个侧管和一个底管连接而成,其中,两个所述侧管远离所述底管的一端向内倾斜彼此靠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防倒吸管设计成U形,能够使得倒吸的废液能够留存在防倒吸管的底部,进一步的,将防倒吸管的两个侧管远离底管的一端向内倾斜彼此靠近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废液回流至吸头的难度,提高防倒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管部分膨大呈球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管部分膨大呈球形,增大了防倒吸管的容积,能够留存更大体积的废液,提高防倒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倒吸管靠近所述吸头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倒吸管靠近吸头设置,如此设置,防倒吸管和吸头之间的连接管的长度相对较短,能够避免有废液残留在该段连接管之中,回流至吸头导致细胞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头具有至少两个不同规格吸头进液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头具有至少两个不同规格吸头进液口,可安装不同规格的吸嘴,方便吸除不同体积和大小的培养器皿内的废液,避免在吸取不同规格的培养器皿内的废液时,如只具有一个吸头进液口,需要频繁更换不同规格的吸头而影响实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头还包括:吸嘴弹出按钮,对应设置于所述吸头,按压所述吸嘴弹出按钮能够实现所述吸嘴的拆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按压吸嘴弹出按钮可实现吸嘴的拆卸,避免使用者因需手动拔出吸嘴,手部直接接触到吸头而造成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头还包括:吸头出液口;以及吸头进液口切换器,设置于所述吸头内部,用于实现与所述吸头出液口连通的所述吸头进液口的切换,所述吸头进液口切换器包括:吸头进液口切换头,与所述吸头出液口相连通,并能够与所述吸头进液口择一连通;以及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设置于所述吸头,用于控制所述吸头进液口切换头的切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头进液口切换器的设置使得不同的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之间的切换连通更为快速、简便,并能够在某一吸头进液口进行吸除废液时,将未使用的吸头进液口封闭以维持负压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液收集容器包括:容积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的内侧壁的上部,用于监测所述废液收集容器内的废液的容积量;所述容积传感器与所述吸液泵相连接,并能够在感应到所述废液的液面时,向所述吸液泵发送停止所述吸液泵运行的触发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积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时的监测废液收集容器的液面高度,避免废液收集容器内废液超量对废液吸取造成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包括数段连接管,连接所述废液收集容器与所述吸液泵、所述吸液泵与所述防倒吸管及所述防倒吸管与所述吸头之间,并且,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的一端的管口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容积传感器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管靠近废液收集容器的一端的管口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容积传感器的上方,能够避免液面与连接管相接触,进而避免废液倒吸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技术方案中,所述挂架与所述卡扣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真空吸盘或磁力吸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盘的设置有助于挂架的固定,挂架可以通过吸盘固定在光滑的平面或金属材质的板材上,例如生物安全柜侧壁,如此设置,能够合理利用生物安全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头在吸头进液口切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吸头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防倒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挂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装配有吸头的挂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吸液泵及废液收集容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吸头,11-第一吸头进液口,12-第二吸头进液口,13-吸嘴,14-吸嘴弹出按钮,15-吸头出液口;2-吸液泵,21-脚踏式控制开关;3-废液收集容器,31-刻度线,32-橡胶塞,33-废液排出口,34-容积传感器;4-防倒吸管,41-侧管,42-底管;5-连接管;6-吸嘴盒;7-吸头进液口切换器,71-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2-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8-废液桶;9-生物安全柜;10-挂架,10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中示意性地简化示出了废液吸除收集装置的结构等。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实施方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生物医学科研实验产生的废液的吸除,如培养基、缓冲液、药物或其他试剂废液,是细胞学等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但是目前实验室的废液吸除装置还存在倒吸污染、操作不便、噪音污染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主要用于细胞学实验等无菌实验操作,参见图1所示,主要包括吸头1、吸液泵2、废液收集容器3以及防倒吸管4,其中,吸头1用于吸取细胞培养等实验所产生的废液,负压吸液泵2用于为吸头1吸取废液提供动力,废液收集容器3用于收集并暂时存储吸头1吸取的废液,防倒吸管4连接于吸液泵2和吸头1之间,以用于防止废液倒吸至吸头1造成污染而影响细胞实验结果,其中,吸头1、吸液泵2、废液收集容器3以及防倒吸管4之间均通过连接管5密封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能够减少废液倒吸导致的细胞污染,有效改善负压吸液泵产生的噪声污染,节能环保,保护仪器。并且,通过吸头和其所适配的挂架能够方便实验操作,合理利用生物安全柜操作空间,降低实验过程中的污染几率。下面分别予以详细阐述:

  由于需要穿过生物安全柜9等原因,连接吸头1和吸液泵2的连接管5长度通常较长,可达数米,而负压吸液泵2动力有限,连接管5内常有废液残余,易倒吸入细胞培养容器内,造成细胞污染。而所有细胞学实验成功的前提,就是避免细胞污染。为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倒吸管4,所述防倒吸管4的设置能够使得倒吸的废液能够留存在防倒吸管4内而难于进一步流动至吸头1处,防止废液倒吸入细胞培养容器,造成细胞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防倒吸管4连接于吸头1与吸液泵2之间,如图1所示,更为具体地,相较于吸液泵2,防倒吸管4靠近吸头1设置,如此设置,防倒吸管4和吸头1之间的连接管5的长度相对较短,能够避免有废液残留在该段连接管5之中,回流至吸头1导致细胞污染。

  下面结合图5对防倒吸管4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防倒吸管4整体呈U形,由两个侧管41和一个底管42连接而成,更为具体地,两个侧管41远离底管42的一端向内倾斜彼此靠近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倒吸的废液留存于防倒吸管4的底管42处,并且,由于两个侧管41远离底管42的一端向内倾斜彼此靠近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废液经防倒吸管4回流至吸头1的难度,提高了防倒吸的效果,作为优选,底管42部分膨大呈球形,提高了防倒吸管4的容积,能够留存更多倒吸的废液,进一步的提高了防倒吸的效果。

  细胞学实验中,吸除不同体积和规格的培养器皿中的废液时,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移液器吸嘴,但是目前废液吸除装置的吸头大小固定,只能使用一种规格的吸嘴,给实验操作造成了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至少两个规格吸头进液口的吸头1。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吸头1为中空管腔结构,呈“倒Y形”设计,前端设置有两个不同规格的吸头进液口,后端设置有吸头出液口15,其中,两个吸头进液口分别为第一吸头进液口11和第二吸头进液口12,上述两个吸头进液口能够与吸嘴13配合使用,作为优选,其中,第一吸头进液口11大小适配实验室通用的1ml吸嘴或加长吸嘴,适用于培养瓶、培养皿、离心管及六孔板等开口较大、液体较多容器中废液的吸除;第二吸头进液口12大小适配实验室通用的200ul吸嘴或加长吸嘴,适用于1.5ml离心管、二十四孔板、九十六孔板等开口较小、液体较少容器内废液的吸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两个规格的吸头进液口在细胞实验吸液操作中最为常用,且普适性强,但并不代表不能设计成两个其他规格的吸头进液口,或两个规格以上的吸头进液口,比如适用于10ul吸嘴或5ml大型吸嘴的吸头进液口。

  参照图2至图4所示,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1在需要吸取不同规格的容器(未图示)内的废液时,可将吸嘴盒6里不同规格的吸嘴13装配至匹配的吸头上,相比单个吸头的设计,不必频繁更换以适配不同规格容器的吸头切换器(未图示),适用范围更广,简化了实验操作,避免因更换吸头切换器时产生的污染。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吸头1的其中一个吸头进液口(例如第一吸头进液口11)在使用时,不会因第二吸头进液口12与外部环境连通而无法维持负压环境,从而导致无法吸液,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吸头1设置了吸头进液口切换器7,以用于切换不同规格的吸头进液口分别单独与吸头出液口15连通,并且,在其中一个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15连通时,另一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15相隔离,具体地,吸头进液口切换器7,设置于吸头1内部,包括: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与吸头出液口15相连通,并能够与吸头进液口择一连通;以及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设置于吸头1,用于控制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的切换。

  更为具体地,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整体呈管状,一端与吸头出液口15保持常连通状态,另一端能够在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的控制下,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吸头进液口连通;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部分暴露于吸头1的外表面,以便于人工切换操作,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可设置为按钮或者旋钮,当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按压或旋转时,与其联动的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相应移动,以实现与不同的吸头进液口的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吸头进液口切换开关72与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的具体联动方式不做限定,吸头进液口切换头71可采用旋转或平移等方式移动,以实现不同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之间的连通。

  吸头进液口切换器7的设置使得不同的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15之间的切换连通更为快速、简便,并能够在某一吸头进液口进行吸除废液时,保持未使用的吸头进液口与吸头出液口隔离以维持负压环境。

  此外,目前的吸头缺少吸嘴弹出设计,需要手动拔出使用过的吸嘴,再更换新吸嘴,操作不便且会增加污染几率。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个吸头进液口均对应设置有吸嘴弹出按钮14,用于组装于所述吸头进液口的所述吸嘴的拆卸。如图4所示,使用者用手按下吸嘴弹出按钮14,废弃的吸嘴可被自动弹至废液桶8,可避免使用者手动更换吸嘴造成污染,并提高实验效率。

  由于细胞实验需在生物安全柜9(或超净工作台)中操作,操作台空间有限,并且需要保证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因此,应尽量保证生物安全柜9的台面空间的合理利用。为了进一步保证实验中台面的无菌,需要在实验前进行紫外照射杀菌。现有技术中,吸头往往随意放置在台面上,不仅带来操作不便,同时会遮盖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面,影响紫外杀菌效果。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吸头1设置有挂架10,参见图1、图6和图7所示。作为优选,挂架10背面固定于生物安全柜9侧壁,前侧面设计有卡扣101,可将吸头1牢牢固定在该挂架10上,其中,卡扣101由弹性韧性兼具的塑料材质制成。

  做为优选,挂架10采取“Y形”设计以和上述吸头1形状所适配。该实施方式下,吸头1在使用间隙或使用完毕后,将其倒置,竖直卡在上述挂架10上,使其吸头1下端及两个不同规格的吸头进液口分别和相配的卡扣牢牢卡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上述挂架10的设计可充分利用生物安全柜9中有限的操作空间,方便使用者拿取吸头1,有效提高紫外灭菌效果,进一步降低细胞污染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架10,其背面可根据生物安全柜9的侧壁的材质做相应调整,挂架10与卡扣10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真空吸盘(未图示)或磁力吸盘(未图示)。若侧壁由金属材料制成,则在垂直挂架背面设置磁铁,以形成一磁力吸盘,利用磁铁的吸力将其固定在侧壁上;若其由其他材质制成,则可在垂直挂架背面设置真空吸盘,依靠其真空吸力将其吸附。

  负压吸液泵通常作为废液吸除收集装置的动力设备来源。现有的吸液泵2通常体积较大,因此放置于生物安全柜外面。但因为吸头1吸液操作需使用者双手同时配合,所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频繁开关吸液泵2十分不便,因此,通常在实验开始前便启动吸液泵2,直到实验结束后再关闭。吸液泵2长时间运行不仅造成噪音污染,且浪费电能。如使用者实验结束后忘记关闭吸液泵2的开关,吸液泵2将一直处于空转状态,造成仪器损耗。

  为此,特别的,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踏式控制开关21,可控制吸液泵2的启动与暂停。实验开始前,先打开吸液泵2的总开关(未图示)。此时,吸液泵2处于接通电源但不工作的待机状态。因此,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该脚踏式控制开关21,只在需要吸液的时段才会启动吸液泵2,其余时段处于待机状态。当需要吸液时用户踩下脚踏式控制开关21,以开启吸液泵2,形成负压吸走废液。一旦吸液完毕,即可抬脚复位脚踏式控制开关21,暂停吸液泵2,使其重新回到待机状态。在此期间,并不影响双手正常进行实验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踏式控制开关21,使得使用者在控制吸液泵2的运行时,双手仍可正常执行实验操作。并且,能够不必使吸液泵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开启,空转数个小时,并持续发出噪声,不仅可以节约用电,还能减轻实验室的噪音污染。

  进一步的,脚踏式控制开关21优先采用隐蔽式设计,具体地,其可设置在吸液泵2内部下方,从而节约空间。

  吸液泵2吸除的废液,通常需要先收集至废液收集容器3内暂存,随后定期由实验人员倾倒和清理。特别是在产生大量废液的中大型科研实验平台,废液储存安全稳定很重要,同时,应尽量避免频繁倾倒废液,减少工作量。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吸液泵2吸除的废液经由连接管5收集暂存至废液收集容器3。如图1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废液收集容器3主体为圆锥形的塑料瓶,容积在2L以上。该塑料瓶侧壁设置有容积刻度线31。瓶口位于顶部,塞有一个橡胶塞32,使其内部形成密封空间。橡胶塞32中间开一孔道,连接管5可经孔道塞入至连接管5的管口略伸出至橡胶塞32的下端,并使连接管5的管口位于废液收集容器3内部上端。废液收集容器3的侧壁底部设计有废液排出口33,废液排出口33上设有阀门(未图示),需要排出废液时,可打开阀门使得废液能够自然流出。经该实施方式,通过大容积圆锥形塑料瓶的设计,可使该废液收集容器3重心稳、不易碎,不必经常倾倒。刻度线31的设计可使实验人员或者实验室管理者时刻注意废液容积。橡胶塞32的设计则可保证内部空间的密封性不影响负压的形成。

  由于废液收集容器3常常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例如生物安全柜9底下),因此,时常发生废液过满却无人注意并及时倾倒的情况,从而影响实验进行。为此,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液收集容器3配备有与吸液泵2相连接的容积传感器34。作为优选,将该容积传感器34置于废液收集容器3侧壁上部,其高度与液体占收集容器总体积85%左右时的液面相当,容积传感器34与当废液高度与液体约占收集容器总体积85%时的高度相当时,便达到了该废液收集装置3设定的最大容积,此时,容积传感器34感应到液面,从而向吸液泵2发送暂停吸液泵2运行的触发信号,做为优选,吸液泵2在接收到该触发信号时,可以使脚踏式控制开关21失效。直到其低于设定最大容积(通常为倾倒后),容积感应器34感应不到液面,此时,触发信号停止发送,吸液泵2正常运行,并可由脚踏式控制开关21重新控制吸液泵2的启动和暂停,具体地,吸液泵2具有控制单元(未图示),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吸液泵2的运行,容积传感器34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并在感应到液面时发送触发信号。其控制流程可参见图9。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液吸除与收集装置可提醒实验人员清空废液,有效避免因装置内废液过满对实验的影响。具体地,一方面可避免当废液没过废液收集容器3顶部连接管5管口时,易导致的废液倒吸造成的细胞污染。另一方面,可降低废液倒吸导致的负压吸液泵2损坏的几率。

  进一步的,在实施方式中,插入废液收集容器3的连接管5的管口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容积传感器34的上方,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液面与连接管5相接触,进而进一步避免废液自废液收集容器3倒吸至连接管5内。

  下面结合具体细胞培养瓶换液操作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的整体使用流程做进一步的说明:结合图1至图8,细胞培养瓶经酒精喷洒消毒后放入生物安全柜9,开启培养瓶瓶盖(未图示)后,从挂架10上取下吸头1,取下吸头帽7,随后插上吸嘴13,伸入液面,轻轻踩下脚踏式控制开关21,吸除液体后抬脚复位开关,按下吸嘴弹出按钮14弹出吸嘴至废液桶8,将吸头1复位至挂架10,再加入新鲜培养基。实验结束后,开启紫外消毒,并检查废液收集容器3的液面高度,若液面高度触及容积传感器34,则清空废液,离开实验室操作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既可以用于细胞培养等无菌操作实验,也可用于非无菌操作的细胞实验及其他生物医学科研实验所产生的废液的吸除与收集。比如,细胞学实验中的染色实验,如克隆形成、荧光染色等,其固定液、洗涤液等的吸除操作不必无菌,但也同时需要防止倒吸发生,因此,也可在普通实验台上设置本实用新型装置,用于上述实验。再比如,蛋白免疫印迹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其洗涤液、染色液等的吸除收集操作,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配备多个容量不同的废液收集容器,不同类型的废液,可以更换不同的废液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分开收集,分类处理,有利于实验室液体垃圾的科学管理。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废液吸除和收集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