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独创技术11425字

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2020-11-08 14:54:35

  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背景技术

  在复杂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直视手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是处理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此外,对于心血管内科、经静脉植入困难(如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静脉途径电极导线反复脱位等需要临时起搏治疗情况,心外膜临时起搏治疗亦是其不可替代的方法。

  目前,心脏外科开放手术使用的临时起搏导线,是一根带缝合针的编织导丝线,心脏内科使用的心外膜电极(类固醇洗脱心外膜电极4965)亦为缝合固定式。传统的心外膜起搏导线放置方法是:将阴极直接缝合在右心室游离壁的心外膜肌肉下,根据有无出血等情况,采用无损伤线进行缝合固定、止血。

  采用传统的起搏导线植入方法,其局限性较为明显,主要包括:1)对于完全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微创心脏手术、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等特殊情况,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植入非常困难,操作视野空间狭小,心脏复苏后,一旦出血,甚至可能导致二次开胸止血;2)由于缝合端电极直接裸露,与心肌接触同时,亦直接接触到心包及周围组织,临床观察病例中,存在心外膜起搏导线放电影响膈肌功能的病例;3)缝合端电极是单根导线固定,接触面积较小,临床观察病例,起搏感知不良现象多见;4)现有临时起搏导线植入方法,起搏导线需永久留置体内,不可取出,临床观察到病例,有强行拉出导线导致心脏出血,从而进行开胸止血的情况。此外,尚观察到一些病例,因起搏导线感染,需要进行清创手术。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临时起搏导线,该起搏导线由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构成,利用可降解材料作为心外膜电极端的电极载体,可以实现将电极粘贴固定于心外膜上,在增大了电极同心肌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对电极和周围组织进行隔离,既提高了电极感知能力,又避免电极放电影响膈肌功能,还可以免除传统的缝合方式固定电极,避免因缝合出血和电极植入后难以拆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包括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所述心外膜电极端、所述连接导线和所述起搏器连接端连接成线型结构,所述心外膜电极端上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载体,并通过所述生物可降解载体粘贴于心外膜上,心外膜电极端粘贴于心外膜上,经连接导线延伸至体外后通过起搏器连接端同起搏器连接;

  相应的,所述生物可降解载体包括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二氧环己酮聚合物;

  相应的,所述生物可降解载体包括薄膜型粘贴载体,利用薄膜型粘贴载体对心外膜电极端进行粘贴,可以提高粘贴的稳定性;

  相应的,所述生物可降解载体包括容纳型粘贴载体,所述容纳型粘贴载体包括电极负载区、粘贴层和连通孔,于所述容纳型粘贴载体的粘贴面上设置所述电极负载区和所述粘贴层,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容纳型粘贴载体的外侧壁或底部同所述电极负载区连通,所述心外膜电极端为连续的线型结构,其一端放置于所述电极负载区,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孔同所述连接导线连接;

  相应的,所述电极负载区为设置于所述容纳型粘贴载体粘贴面上的凹槽结构,于所述凹槽结构内放置所述心外膜电极端,于所述电极负载区以外的所述容纳型粘贴载体的粘贴面上设置粘贴层;

  相应的,所述电极负载区设置有电极保护膜,揭开电极保护膜即可实现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间的接触;

  相应的,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粘合剂,更为具体的,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α-氰基丙烯酸甲酯和生物蛋白胶;

  相应的,所述心外膜电极端围成螺旋立体结构放置于所述电极负载区,将线型的心外膜电极端围成面型区域,增加了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心外膜电极端对心肌的感知能力;

  相应的,所述心外膜电极端以多段折叠形结构放置于所述电极负载区,将线型的心外膜电极端围成面型区域,增加了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心外膜电极端对心肌的感知能力;

  相应的,所述心外膜电极端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电极负载区的深度,保证放置于电极负载区的心外膜电极端可以高出于容纳型粘贴载体的粘贴面,提高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的接触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粘贴代替缝合,简化了现有起搏导线的植入方法,在一些复杂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导线的植入变得容易简便;

  2)将线型的心外膜电极端放置于电极负载区后再进行粘贴,将线型的心外膜电极端围成面型区域,增加了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的接触面积(该比较是相对缝合方式而言,因缝合的手法必须要求电极在心外膜中穿插,因此,其有效接触段只是穿入心外膜中的电极,其余部分同心肌不存在接触),接触面积的增大直接提高了电极对心肌的感知力,提高起搏效果,且心外膜电极端不同心肌接触的部分经生物可降解载体同外界隔离,避免因放电影响膈肌功能(该比较是相对缝合方式而言,因缝合的手法必须要求电极在心外膜中穿插,暴露在外的电极接触到心包及周围组织,可能因放电影响膈肌功能);

  3)心外膜电极端通过生物可降解材料粘贴固定于心外膜上,可以避免出现因缝合导致出血的情况,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后,可直接将心外膜电极端拉出体外,解决了电极植入后难以拆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中,心外膜电极固定端的一种放置示意图;

  图5是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中,心外膜电极固定端的第二种放置示意图;

  图6是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中,心外膜电极固定端的第三种放置示意图;

  图7是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起搏导线中,心外膜电极固定端的第四种放置示意图;

  图中:

  1、心外膜电极固定端;2、连接导线;3、起搏器连接端;4、薄膜型粘贴载体;5、容纳型粘贴载体;6、电极负载区;7、粘贴层;8、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包括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连接成线型结构,心外膜电极端上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载体,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选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中的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材料用来说明,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生物可降解载体,且设置为薄膜型粘贴载体,心外膜电极端通过该薄膜型粘贴载体粘贴于心外膜上(虽然心脏跳动具有一定压力,但进行小范围的粘贴是可行的,并不会因心脏跳动而脱落),保证心外膜电极端同心肌接触,根据临床经验,临时起搏需求周期是3-4周,因此只需保证生物可降解载体的降解周期大于需求周期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将聚乳酸羟基乙酸材料的降解周期设置在1-1.5月(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周期的长短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成分、形状、厚度的不同来调整),完全可以满足临时起搏的需求,待薄膜型粘贴载体完全降解后,心外膜电极端与心肌接触点脱离,通过连接导线将体内的心外膜电极端出体外即可。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包括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心外膜电极端、连接导线和起搏器连接端连接成线型结构,心外膜电极端上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载体,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选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中的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材料用来说明,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生物可降解载体,且设置为容纳型粘贴载体,容纳型粘贴载体包括电极负载区、粘贴层和连通孔,于容纳型粘贴载体的粘贴面上设置电极负载区和粘贴层,连通孔从容纳型粘贴载体的外侧壁或底部同电极负载区连通,心外膜电极端为连续的线型结构,其一端放置于电极负载区,另一端穿过连通孔同连接导线连接;

  其中,心外膜电极端的放置方式可以多样,如图4所示,将心外膜电极端环成一个螺旋形,以此填充整个电极负载区;如图5所示,将心外膜电极端环成多个螺旋区域;如图6所示,将心外膜电极端采用多段反向折叠,以此填充整个电极负载区;如图7所示,在电极负载区设置多个心外膜电极端的多段反向折叠区域。上述所有心外膜电极端放置方式中,前提均是由一段连续的心外膜电极端所形成的,以便在拆除心外膜电极端时,可以一次性全部拉出体外。

  此外,附图中将生物可降解材料画成圆形用作示意,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其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形状。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起搏导线结构,可以得到如下实施方式:

  心外膜电极端放入电极负载区,通过粘贴层将电极固定端贴合于心外膜上,聚乳酸羟基乙酸的降解周期在1-1.5月,完全可以满足临时起搏3-4周的需求,待聚乳酸羟基乙酸完全降解后,心外膜电极端与心肌接触点脱离,通过延伸到体外的连接导线将体内的心外膜电极端拉出体外即可。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免缝合可拆除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