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流体压力技术> 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独创技术7536字

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

2021-02-10 04:41:03

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弯筋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来弯折建筑用钢筋的弯筋机液压控制阀。

  背景技术

  建筑用钢筋在使用前需要按要求弯折出一定的形状,目前常用的是液压弯筋机,并通过一体式液压控制阀来控制油路,这种液压控制阀集中了负荷卸荷变换阀、换向驱动阀以及换向阀三者在同一个阀体中,如附图1所示 ,当弯筋机未启动时上方的负荷卸荷变换阀阀芯处于左侧位置,进入负荷卸荷变换阀的高压液压油直接回油而不能进入中部的换向驱动阀内,当弯筋机启动后,负荷卸荷变换阀的阀芯向右移动,其阀芯堵住了回油口,使高压油进入驱动换向阀中,此时换向驱动阀联通了下方换向阀的左侧油路,高压油推动换向阀的阀芯向右移动,使高压油自A口流出推动执行元件液压油缸实现弯折钢筋的动作,当行程结束时相应的机械部件触动换向驱动阀的阀芯向右移动,此时联通了换向阀的右侧油路,高压油推动换向阀的阀芯向左移动,堵住了通往A口的油道,使高压液油自B口流出推动执行元件液压油缸返向回到初始状态,同时联运机构使负荷卸荷变换阀芯和换向驱动阀芯复位,从而完成一次钢筋的弯折流程。

  这种一体式液压控制阀的换向阀位于阀体的下方,而负荷卸荷变换阀和换向驱动阀依次位于换向阀的上方,负荷卸荷变换阀和换向驱动阀的阀芯需要相应的机械部件分别触碰使其实现换向的动作,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两个阀芯的位置相距太近,所以对其的安装要求较高,而且当工作环境较复杂时容易误操作。另外,常用的换向阀的阀芯两端面是平面的,由于没有设置径向油槽,所以只有当整个端面积聚取足够的油时才能推动阀芯移动,实践中发现这种结构使换向阀阀芯的移动较迟缓,使设备在换向时不灵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使换向阀芯快速反应且进行平稳流畅移动的弯筋机液压控制阀,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密闭的驱动腔、换向腔和负荷腔,所述驱动腔、换向腔和负荷腔内分别滑动安装有换向驱动阀芯、换向阀芯和负荷阀芯,所述换向驱动阀芯和负荷阀芯的一端自驱动腔和负荷腔向外伸出,所述换向腔两端沿轴向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沉孔形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外径大于所述换向阀芯的外径,所述换向阀芯两端面各设有至少一条平衡油槽,所述平衡油槽为经过端面中心的下沉式开放通槽,所述平衡油槽与所述储油槽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油槽为中心对称均匀分布的十字形下沉式开放通槽,所述平衡油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芯中部设有三个环油槽,所述环油槽侧壁与槽底间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其改变了现有控制阀中各功能阀腔的位置排布,将换向腔设在驱动腔和负荷腔之间,由于换向阀芯不向外伸出,所以使驱动阀芯和负荷阀芯的伸出端之间有足够的间隔,方便与相应的触碰联动部件活动连接,使弯筋机结构更简单,大大降低了触碰联动部件的安装拆卸及检修难度,减少误操作的机会。同时优化了换向阀芯两端面的油路连接形式,在换向腔两沿轴向开设沉孔形储油槽,该储油槽能够包覆换向阀芯的端部,而换向阀芯的端面采用下沉式开放平衡油槽,这样可通过平衡油槽的在换向阀芯的侧面也可与储油槽联成一体,可使高压油快速进入平衡油槽中,一方面加大了高压油的流速,使换向阀芯可迅速作出反应,同时使换向阀芯的移动更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液压控制阀在油缸工作时阀体油路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换向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右视图;

  图5为图3左视图。

  图中,1驱动腔,11换向驱动阀芯,2换向腔,21换向阀芯,22储油槽,23平衡油槽,24环油槽,3负荷腔,31负荷阀芯,油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弯筋机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密闭的驱动腔1、换向腔2和负荷腔3,所述驱动腔1、换向腔2和负荷腔3内分别滑动安装有换向驱动阀芯11、换向阀芯21和负荷阀芯31,所述换向驱动阀芯11和负荷阀芯31的右端自驱动腔1和负荷腔3向外伸出,其伸出端分别与弯筋机的相应联动机构连接,使换向驱动阀芯11和负荷阀芯3在驱动腔1和负荷腔3内移动。

  其中驱动腔和换向腔两端分别通过斜向连通的油管4联通,其中的油管4是斜向连通的,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通过沿横纵各开一条油管后再连通的方式,使结构更简单,而且液压油的流动更济。所述换向腔2两端沿轴向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沉孔形储油槽22,所述储油槽22的外径大于所述换向阀芯21的外径,所述换向阀芯21两端面各设有一条平衡油槽23,所述平衡油槽23为经过端面中心的下沉式开放通槽,所述平衡油槽23与所述储油槽22联通。

  其中下沉式平衡油槽23在换向阀芯21的侧面也可与储油槽22连通,这样当换向阀芯21处于换向腔2的端部时,即使其端面顶住了端盖,高压油也可从侧面快速进入平衡油槽23,并使换向阀芯21的端面快速受压移动,提换向阀芯21的灵敏度。

  所述平衡油槽23为中心对称均匀分布的十字形下沉式开放通槽,所述平衡油槽23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十字形通槽可使高压油从四个方向同时进入平衡油槽23,瞬间反应更快,而且对换向阀芯21端面的压力也更平均,更进一步保证阀芯能平稳移动。

  所述换向阀芯21中部设有三个环油槽24,所述环油槽24侧壁与槽底间圆滑过渡。

  这种圆滑过度的环油槽24可使液压油的流动更流畅。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涵盖范围。

《一种弯筋机液压控制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