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流体压力技术> 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独创技术10393字

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

2021-03-15 01:07:56

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将液压油的压力变成机构的转动或往复运动。液压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其中动力元件(如液压泵)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执行元件(如液压缸)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转换成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控制元件(如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油管、油滤等。

  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中,需要双液压缸进行同时驱动,而双液压缸传动时,则整个液压系统管路内的压力要大,才能将油箱中的油液快速抽向两个液压泵,实现液压泵的传动,当液压系统管路内存在多余的液体动能或当液压系统处于突然停机状态下时,这部分液体动能以压力波的形式在管路内传播形成液压冲击管路以及各个元器件的内壁,产生较大的振动,因此现有在液压系统上通过蓄能管路设置一个蓄能器,但是油液在较大冲击力下进入蓄能器时,首先蓄能管路上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高温油液进入蓄能器对蓄能器也具有一定伤害,当蓄能器内的油液再次流向液压系统时,对液压系统的各个管路以及元器件内壁产生冲击和振动,油液温度上升后在液压系统内流动,油液粘度降低,液压系统内的油液会从管路的连接出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避免液压管路以及元器件内壁的冲击和振动,有效避免油液的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包括与液压系统连接的蓄能管路,蓄能管路的一端连接有蓄能器,蓄能管路靠近蓄能器的位置具有管路减震件,蓄能器连通有循环冷却水管路;

  蓄能器包括外壳、置于外壳一端的气腔盖以及置于外壳另一端的油腔盖,气腔盖上具有充气阀;外壳包括铝合金外环体以及置于铝合金外环体内的铝合金内环体,铝合金外环体与铝合金内环体之间具有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相通的空腔,铝合金外环体与铝合金内环体的两侧端固定连接,且铝合金内环体内具有腔室,腔室内具有活塞,活塞的外侧壁与腔室的内壁相接触,腔室由活塞分为气腔室和油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铝合金外环体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的两端相通,循环冷却水管路靠近出水口的位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循环冷却水管路沿着出口向进口方向依次连接有冷凝器、真空泵和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铝合金内环体的外部沿着铝合金内环体的长轴方向依次套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环状结构且相邻两散热翅片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管路减震件包括橡胶气囊,橡胶气囊套设在蓄能管路靠近蓄能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蓄能管路上具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当液压系统管路内压力骤升时,油液快速经过蓄能管路进入蓄能器,蓄能器内的油液通过循环冷却水管路得到降温冷却,蓄能管路靠近蓄能器的位置具有橡胶气囊,有效解决了高压油液对管路冲击造成的振动,蓄能器内的油液温度降低后供液压系统使用,在特殊情形下,既有效吸管路压力,又能降低油液温度。

  2、循环冷却水管路内的冷却水进冷凝器冷却后蓄能器的外壳内部流通,油液进入蓄能器的油腔室内,通过水冷的形式对进入蓄能器内的油液进行冷却,而外壳内的散热翅片进一步起到散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的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3-蓄能管路、14-蓄能器、15-循环冷却水管路、16-橡胶皮囊、17-截止阀;

  141-外壳、142-气腔盖、143-油腔盖、144-充气阀、145-铝合金外环体、146-铝合金内环体、147-腔室、148-活塞、149-气腔室、150-油腔室、151-进水口、152-出水口、153-温度传感器、154-冷凝器、155-真空泵、156-循环泵、157-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 “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基本含义。

  如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与液压系统连接的蓄能管路13,蓄能管路13的一端连接有蓄能器14,蓄能管路13靠近蓄能器14的位置具有管路减震件,蓄能器14连通有循环冷却水管路15;

  蓄能器14包括外壳141、置于外壳141一端的气腔盖142以及置于外壳142另一端的油腔盖143,气腔盖142上具有充气阀144;外壳141包括铝合金外环体145以及置于铝合金外环体145内的铝合金内环体146,铝合金外环体145与铝合金内环体146之间具有与循环冷却水管路15相通的空腔,铝合金外环体145与铝合金内环体146的两侧端固定连接,且铝合金内环体146内具有腔室147,腔室147内具有活塞148,活塞148的外侧壁与腔室147的内壁相接触,腔室147由活塞148分为气腔室149和油腔室150。

  进一步的,铝合金外环体145上具有进水口151和出水口152,进水口151与出水口152与循环冷却水管路15的两端相通,循环冷却水管路15靠近出水口152的位置具有温度传感器153,循环冷却水管路15沿着出口向进口方向依次连接有冷凝器154、真空泵155和循环泵156。

  进一步的,铝合金内环体146的外部沿着铝合金内环体146的长轴方向依次套有散热翅片157,散热翅片157为环状结构且相邻两散热翅片157之间具有间隙。

  循环冷却水管路15内的冷却水进冷凝器154冷却后蓄能器14的外壳141内部流通,油液进入蓄能器14的油腔室150内,通过水冷的形式对进入蓄能器14内的油液进行冷却,而外壳内的散热翅片157进一步起到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的,管路减震件包括橡胶气囊16,橡胶气囊16套设在蓄能管路13靠近蓄能器14的位置,其它具有 压缩比大和缓冲性能好的特性,有效减震吸震。

  当液压系统管路内压力骤升时,油液快速经过蓄能管路13进入蓄能器14,蓄能器14内的油液通过循环冷却水管路15得到降温冷却,蓄能管路13靠近蓄能器14的位置具有橡胶气囊16,有效解决了高压油液对管路冲击造成的振动,蓄能器14内的油液温度降低后供液压缸使用,在特殊情形下,既有效吸管路压力,又能降低油液温度。

  蓄能器14的工作原理:在蓄能器14的气腔盖142处充气,气体进入气腔室149内,压缩活塞148推动油腔室150内的油液从蓄能管路13流向液压系统,而当液压系统内的压力高于气体压力时,油液的压力推动活塞148上行,此时油液进入油腔室150内,达到释放液压系统管路压力以及储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155与循环泵156设置在循环冷却水管路15流向蓄能器14的位置,避免循环水经过蓄能器14的外壳141温度升高后而对真空泵155以及循环泵156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151与出水管152设置为相对位置,如进水管151在外壳141一侧的上端,出水管152在外壳141另一侧的的下端,或进水管151在外壳141一侧的下端,出水管152在外壳141另一侧的上端,循环水经进水管151向出水管152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通过真空泵155以及循环泵156,循环水会绕着多个环状的散热翅片157流动,环状的散热翅片157不仅起到导流的作用,避免循环水在外壳141内产生涡流因此外壳141振动,而且也提高了循环水与散热翅片157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蓄能管路13上具有截止阀17,截止阀17的设置便于后期维修更换蓄能器14。

  本实用新型中未全部公开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常识,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用于双液压缸液压系统的蓄能器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