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鞍具罩面> 一种减震马鞍架体独创技术16633字

一种减震马鞍架体

2021-03-06 17:33:29

一种减震马鞍架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鞍,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马鞍架体。

  背景技术

  马鞍是一种用包裹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前后凸起,内塞软物,是骑马行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是,目前市面销售的马鞍均不具备减震功能,骑马者在随马匹奔跑或行走过程中备受颠簸,长时间骑行臀部疼痛不已,而且遇到剧烈颠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需要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马鞍,提升骑马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所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马鞍架体,提升骑马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减震马鞍架体,包括前鞍桥、鞍座、鞍板和后鞍桥,前鞍桥的后板面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前调节螺母,后板面两侧设置有相对开口的前鞍桥滑槽,后鞍桥的后板面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后调节螺母,前板面两侧设置有相对开口的后鞍桥滑槽,后鞍桥板面上设置有沿底端延伸至中上部的凹口,前鞍桥滑槽内安装有前调节件,后鞍桥滑槽内安装有后调节件,前调节件和后调节件之间的鞍座部分为中空结构;前调节件包括前左滑杆、前右滑杆,前左滑杆和前右滑杆的上、下端之间通过前上弧形杆和前下弧形杆相连,前上弧形杆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套环,前下弧形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前挂钩;后调节件包括后左滑杆、后右滑杆,后左滑杆、后右滑杆的下端之间通过后弧形杆相连,后弧形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后挂钩,后弧形杆中间位置向后设置有截面为“L”形的调节板,调节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后套环,调节板可在后鞍桥的凹口内上下滑动;前调节件上前挂钩数量与后调节件上后挂钩数量相同,相对应的前挂钩和后挂钩之间弹簧相连,所有弹簧在鞍座的中空结构上形成截面为弧形的弹性承载面;前鞍桥的前调节螺母和前调节件的前套环上由下往上贯穿安装有前调节螺栓,前调节螺母和前套环之间的前调节螺栓上安装有前固定螺母,松开前固定螺母,旋转前调节螺栓可以调节前调节件的高度,后鞍桥的后调节螺母和后调节件的后套环上由下往上贯穿安装有后调节螺栓,后调节螺母和后套环之间的后调节螺栓上安装有后固定螺母,松开后固定螺母,旋转后调节螺栓可以调节后调节件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鞍板包括安装在鞍座下板面左右两侧的左鞍板和右鞍板,左鞍板、右鞍板通过转轴安装在鞍座左、右两侧,鞍座左、右两侧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鞍板调节螺孔,鞍板调节螺栓安装在鞍板调节螺孔内,通过旋入鞍板调节螺孔内鞍板调节螺栓的长度可以控制左鞍板、右鞍板与鞍座之间的夹角度数,这样通过调整鞍板调节螺栓,可以使左鞍板、右鞍板适应不同马体脊背结构,使马鞍更加贴合马体。

  进一步,所述鞍板调节螺栓上设置有鞍板固定螺母,鞍板固定螺母安装在鞍板调节螺孔上方,这样鞍板固定螺母可进一步固定住鞍板调节螺栓,防止马匹运动中鞍板调节螺栓从鞍板调节螺孔中退出。

  进一步,所述左鞍板、右鞍板均在靠近鞍座中空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两组转轴座,转轴座中安装有“T”型转轴,“T”型转轴由转轴杆和连接杆组成,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鞍座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转轴孔,“T”型转轴的连接杆穿过转轴孔后安装有转轴连接螺母,这样可以实现左、右鞍板与鞍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围绕连接杆杆体的环形垫,环形垫直径大于转轴孔直径,这样环形垫和转轴连接螺母可以更好地将鞍座夹持,使“T”型转轴与鞍座的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转轴座上设置有安装孔,左鞍板和右鞍板上每个转轴座安装位置设置有多排位置调节孔,转轴座通过贯穿安装孔和位置调节孔的螺栓固定安装在左鞍板和右鞍板上,这样不仅便于拆卸和组装转轴座,而且可以调整转轴座在左鞍板和右鞍板上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左鞍板和右鞍板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防位移孔,左鞍板和右鞍板的防位移孔之间通过防位移带连接,防位移带位于马匹前胛峰处,防止马匹奔跑或行进过程中马鞍前后移动。

  进一步,所述鞍座的左、右两侧边沿为内凹弧形结构,这样骑马者骑坐在鞍座上就不会硌腿,更利于两腿加紧马匹身体。

  进一步,所述左鞍板和右鞍板上设置有脚蹬孔、肚带孔,脚蹬孔和肚带孔均由上下两个条形孔组成,脚蹬带、肚带分别系在脚蹬孔和肚带孔中,脚蹬带、肚带两侧分别挤压在马体与鞍板、鞍板与坐垫之间,不易松扣,相比传统马鞍上的脚蹬扣、肚带扣更是牢固可靠。

  进一步,所述后鞍桥上设置有多个凹口,相邻凹口之间形成上竖板,后调节件的相邻后挂钩之间设置有下竖板,上竖板和下竖板上均沿竖向设置有多个螺孔,通过贯穿上竖板和下竖板上螺孔的螺栓,可以在下调节件调整好高度后进一步将下调节件与后鞍桥固定。

  进一步,所述前鞍桥的前板面两侧设置有斜向下伸出的护板,后鞍桥的后面板两侧设置有斜向下伸出的拉板,护板和拉板上均设置带扣,这样骑马者可身系腰带,且腰带四角的拉绳可扣在护板和拉板的带扣上,防止骑马者从马体上摔落。

  进一步,所述前鞍桥的前板面两侧设置有护板转轴座,后鞍桥的后面板两侧设置拉板转轴座,护板和拉板的一端均设置有转轴,护板和拉板通过转轴分别安装在护板转轴座和拉板转轴座上,护板转轴座和拉板转轴座外侧的前鞍桥板面和后鞍桥板面上均设置有条形螺栓孔,拉板和护板靠近转轴的一端外壁上固定有角度调节螺母,角度调节螺栓无螺栓头的一端穿过条形螺栓孔后安装角度固定螺母,并进而旋转安装在角度调节螺母中,旋转角度调节螺栓可以调节护板和拉板的开合角度,角度固定螺母可以防止角度调节螺栓在条形螺栓孔中位移。

  进一步,所述前鞍桥的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拉绳限位钩,可以将系在护板上和背带之间的拉绳拉近马鞍架体,防止马匹奔跑过程中拉绳甩动,更加利于保护骑马者安全。

  进一步,所述前调节件的前挂钩和对应的后调节件的后挂钩之间系有防断绳,防断绳贯穿于弹簧内,防断绳的长度大于弹簧长度5-10cm,防断绳用于防止弹簧超过最大伸缩量后断裂弹开击伤骑马者。

  进一步,所述弹簧形成的弹性承载面外部包裹有保护套,且保护套在相邻弹簧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防止弹簧之间相互缠绕或影响。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保护套采用布套或皮套,且相邻弹簧之间缝线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减震效果好,骑行舒适。本实用新型的前调节件和后调节件的每对前挂钩和后挂钩之间安装有弹簧,所有弹簧在鞍座的中空结构上形成弧形的弹性承载面,无论骑行者在马匹在奔跑还是行走状态,都可以大幅减轻颠簸带来的不适感,提升骑马舒适度。

  2、可调整鞍座高度和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旋转前调节螺栓或后调节螺栓,抬升或降低前调节件或后调节件的高度,进而调整弹簧组成的弹性承载面高度和前后倾斜角度。通过调高弹性承载面高度,可以防止遇到强烈颠簸后,弹性承载面剐蹭到马背,通过调整弹性承载面前后倾斜角度,可以适应不同种类马匹的骨架结构。

  3、零部件均可拆卸,便于维护。本实用新型的组成部件中前调节件、后调节件、弹簧、鞍板、护板、拉板等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拆卸,零部件替换非常方便,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鞍桥、鞍座和后鞍桥的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调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调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腰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 一种减震马鞍架体,包括前鞍桥1、鞍座2、鞍板3和后鞍桥4,其中,前鞍桥1、鞍座2和后鞍桥4的组合体为一个整体,前鞍桥1的后板面11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前调节螺母12,后板面11两侧设置有相对开口的前鞍桥滑槽13,后鞍桥4的后板面41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后调节螺母42,前板面两侧设置有相对开口的后鞍桥滑槽(与前鞍桥滑槽结构相同,附图中未示出),后鞍桥板面上均匀设置有沿底端延伸至中上部的多个凹口43,相邻凹口43之间形成上竖板44,上竖板44沿竖向设置有多个上竖板螺孔45,前鞍桥滑槽13内安装有前调节件5,后鞍桥滑槽内设置有后调节件6,前调节件5和后调节件6之间的鞍座2部分为中空结构7;前调节件5包括前左滑杆51、前右滑杆52,前左滑杆51、前右滑杆52的上、下端之间通过前上弧形杆53和前下弧形杆54相连,前上弧形杆53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套环55,前下弧形杆5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前挂钩56;后调节件6包括后左滑杆61、后右滑杆62,后左滑杆61、后右滑杆62的下端之间通过后弧形杆63相连,后弧形杆6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后挂钩64,相邻后挂钩之间设置有下竖板67,下竖板67沿竖向设置有多个下竖板螺孔68,后弧形杆63中间位置向后设置有截面为 “L”型调节板65,调节板65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后套环66;后鞍桥4的上竖板44和后调节件6的下竖板67数量相同,前调节件5上前挂钩56数量与后调节件6上后挂钩64数量相同,相对应的前挂钩56和后挂钩64之间通过弹簧8相连,所有弹簧8在鞍座2的中空结构7上形成截面为弧形的弹性承载面,前鞍桥1的前调节螺母12和前调节件的前套环55上由下往上贯穿安装有前调节螺栓57,前调节螺母12和前套环55之间的前调节螺栓57上安装有前固定螺母58,松开前固定螺母58,旋转前调节螺栓57可以调节前调节件5的高度,后鞍桥4的后调节螺母42和后调节件6的后套环66上由下往上贯穿安装有后调节螺栓70,后调节螺母42和后套环66之间的后调节螺栓70上安装有后固定螺母69,松开后固定螺母69,旋转后调节螺栓70可以调节后调节件6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鞍座2的下板面左、右两侧安装有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在靠近鞍座2的中空结构7一侧设置有两组转轴座33,转轴座33中安装有“T”型转轴34,“T”型转轴34由转轴杆35和连接杆36组成,连接杆36上设置有螺纹,鞍座2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转轴孔20,“T”型转轴34的连接杆36穿过转轴孔20后安装有转轴连接螺母21,这样可以实现左鞍板31、右鞍板32鞍板与鞍座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杆36的下端设置有围绕连接杆36杆体的环形垫37,环形37垫直径大于转轴孔20直径,这样环形垫37和转轴连接螺母21可以更好地将鞍座2夹持,使“T”型转轴34与鞍座2的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的,所述转轴座33上设置有安装孔38,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上每个转轴座33安装位置设置有多排位置调节孔39,转轴座33通过贯穿安装孔38和位置调节孔39的转轴座固定螺栓91固定安装在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上,这样不仅便于拆卸和组装转轴座33,而且可以调整转轴座33在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上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鞍座2两侧的前、后端设置有鞍板调节螺孔22,鞍板调节螺栓23安装在鞍板调节螺孔22内,鞍板调节螺栓23通过旋入鞍板调节螺孔22的长度控制左鞍板31、右鞍板32与鞍座2之间的夹角度数,这样通过调整鞍板调节螺栓23,可以使左鞍板31、右鞍板32适应不同马体脊背结构,使马鞍更加贴合马体。

  具体的,所述鞍板调节螺栓23上设置有鞍板固定螺母24,鞍板固定螺母24安装在鞍板调节螺孔22上方,这样鞍板固定螺母24可进一步固定住鞍板调节螺栓23,防止马匹在运动中鞍板调节螺栓23从鞍板调节螺孔22中退出。

  具体的,所述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防位移孔25,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的防位移孔25之间通过防位移带连接,防位移带位于马匹前胛峰处,防止马匹奔跑或行进过程中马鞍前后移动。

  具体的,所述鞍座2的左、右两侧边沿为内凹弧形结构26,这样骑马者骑坐在鞍座2上就不会硌腿,更利于两腿加紧马匹身体。

  具体的,所述左鞍板31和右鞍板32上设置有脚蹬孔71、肚带孔72,脚蹬孔71和肚带孔72均由上下两个条形孔组成,脚蹬带、肚带分别系在脚蹬孔71和肚带孔72中,脚蹬带、肚带两侧挤压在马体与鞍板、鞍板与坐垫之间,不易松扣,相比传统马鞍上的脚蹬扣、肚带扣更是牢固可靠。

  具体的,所述前鞍桥1的前板面上的两侧设置有斜向下伸出的护板81,后鞍桥4的后面板41两侧设置有斜向下伸出的拉板82,护板81和拉板82上均设置带扣83,这样骑马者系的腰带四角的拉绳可扣在护板81和拉板82的带扣83上,防止骑马者从马体上摔落。

  具体的,所述前鞍桥1的前板面两侧设置有护板转轴座(图中未示出,结构与拉板转轴座84结构相同),后鞍桥4的后面板两侧均设置拉板转轴座84,护板81和拉板82的一端均设置有转轴85,护板81和拉板82通过转轴85分别安装在护板转轴座和拉板转轴座84上,护板转轴座和拉板转轴座84外侧的前鞍桥板面和后鞍桥板面上均设置有条形螺栓孔86,拉板82和护板81靠近转轴85的一端外侧壁上固定有角度调节螺母89,角度调节螺栓87无螺栓头的一端穿过条形螺栓孔86后安装有角度固定螺母88,并进而旋转安装在角度调节螺母89中,旋转角度调节螺栓89可以调节护板81和拉板82的开合角度,角度固定螺母88可以防止角度调节螺栓87在条形螺栓孔86中位移。

  具体的,所述前鞍桥1的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拉绳限位钩90,可以将系在护板81上和腰带之间的拉绳拉近马鞍架体,这样利于保护骑马者安全,防止骑马者颠簸后左、右倾倒。

  具体的,所述前调节件5的前挂钩56和对应的后调节件6的后挂钩64之间系有防断绳(附图中未示出),防断绳贯穿于弹簧8内,防断绳的长度大于弹簧8长度5-10cm,防断绳用于防止弹簧超过最大伸缩量后断裂弹开击伤骑马者。

  具体的,所述弹簧8形成的弹性承载面外部包裹有保护套(附图中未示出),且保护套在相邻弹簧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防止弹簧之间相互缠绕或影响。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保护套采用布套或皮套,且相邻弹簧之间缝线隔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减震马鞍架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