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颈椎牵引装置独创技术25045字

颈椎牵引装置

2021-03-11 04:10:57

颈椎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

  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最基本的疗法,牵引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卧式牵引,需要特定的牵引床,患者躺在床上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床体积较大,通常需要在医院治疗。另一种是坐式牵引,通过枕颌带连接牵引绳等装置对颈部进行悬吊牵引。而现有的颈椎牵引装置在使用时,灵活性较差,操作不便,牵引效果和体验性不佳,并且结构复杂,组装生产不便。因此,应对现有的颈椎牵引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其通过将下颚承托部、颈后支撑部分别与压肩部活动式相连,利用调节带调整颈后支撑部的前后位置,利用驱动机构实现下颚承托部的升降;使颈椎牵引装置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为使用者的颈椎牵引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其包括有压肩部、下颚承托部、颈后支撑部和用于驱动下颚承托部升降的驱动机构,该下颚承托部位于压肩部上方,并该下颚承托部和颈后支撑部两侧分别与压肩部两侧活动相连;该颈后支撑部位于压肩部后方,于颈后支撑部和压肩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颈后支撑部前后位置的调节带,该调节带与压肩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驱动机构连接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之间或两侧之间,驱动机构驱动下颚承托部相对于压肩部升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下颚承托部两侧分别对应枢接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连接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之间,其包括有气缸和用于驱动气缸动作的气囊,该气囊与驱动气缸相连通;气缸底座连接于压肩部前端中部,气缸轴端连接于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下颚承托部两侧分别对应枢接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连接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之间,其包括有套筒、导向轴、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供电装置,该套筒下端与压肩部前端中部活动相连,导向轴上端与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活动相连,下端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套筒中;该第一磁铁安装于套筒底部,该第二磁铁安装于导向轴下端,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彼此相对;该供电装置安装于压肩部上,并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一或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下颚承托部两侧分别对应枢接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连接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之间,其包括有基座、电机、传动机构、螺杆和滑动座,该基座下端与压肩部中部相连,该电机安装于基座上,该传动机构输入端与电机轴端相连,传动机构输出端与螺杆相连;该滑动座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基座上,滑动座上端与下颚承托部前端中部活动式相连,并该滑动座与螺杆可相对转动式配合;滑动座随螺杆的转动,于基座上上下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下颚承托部两侧分别对应枢接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其包括有传动机构、调节旋钮以及用于锁固传动机构的锁固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固连于下颚承托部两侧下端,该主动齿轮可转动式安装于连接座上;该调节旋钮可转动式安装于连接座上,并与主动齿轮相连;转动调节旋钮带动下颚承托部以连接座为中心相对压肩部形成夹角式转动;该锁固机构设置于调节旋钮和传动机构之间,其包括有弹簧、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该第一卡齿设置于调节旋钮柄部,该第二卡齿设置于连接座内侧,该弹簧套设于调节旋钮柄部上,并抵靠于连接座和第一卡齿之间,第一卡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啮合于第二卡齿上,传动机构被锁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下颚承托部两侧分别对应枢接于压肩部对应侧的连接座上,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上,其包括有电机和传动机构,该电机安装于连接座上,该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该主动齿轮安装于电机轴端,该从动齿轮固连于下颚承托部两侧下端,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彼此啮合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下颚承托部以连接座为中心相对压肩部形成夹角式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下颚承托部两侧和压肩部两侧之间,驱动机构向上推动、向下拉动或上下推拉下颚承托部使其相对于压肩部升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座,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连接于下颚承托部两侧尾端和压肩部两侧尾端之间,其包括电机、绞盘、绳索、支撑杆和用于驱动下颚承托部复位的复位元件,该电机安装于连接座上,该绞盘安装于电机轴端,该绳索一端缠绕于绞盘上,另一端连接于下颚承托部两侧尾端;该支撑杆连接于下颚承托部与压肩部两侧中部之间,支撑杆下端与压肩部固连,上端与下颚承托部可活动式铰接相连;该复位元件连接于支撑杆上端与下颚承托部之间,该复位元件为扭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座,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气缸、一气囊和两支撑杆,该两气缸对称设置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两侧中部之间,该气囊与两气缸相连通;并气缸之底座与压肩部两侧活动相连,气缸之轴端与下颚承托部两侧活动相连;该支撑杆连接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两侧尾端之间,并该支撑杆与压肩部连接一端以及与下颚承托部连接一端至少之一为活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肩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座,上述调节机构设置于该连接座和调节带之间;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两侧之间的楔形升降装置,该楔形升降装置包括有气缸、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导向轴、气囊和用于拉动下颚承托部使其复位的复位拉簧,该气缸设置于压肩部上方,该气囊与两侧楔形升降装置之气缸分别连通;该第一楔形块安装于气缸轴端;该第二楔形块安装于下颚承托部下方,并与第一楔形块可分离式平面接触;该导向轴竖直设置于气缸侧旁,第二楔形块与导向轴可滑动式配合,该复位拉簧套设于导向轴上,并连接于第二楔形块和气缸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压肩部、下颚承托部、颈后支撑部以及调节带彼此组合形成颈椎牵引装置,并将颚承托部和颈后支撑部分别与压肩部活动连接,利用调节带调整颈后支撑部的前后位置,实现松紧调节;利用设置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的驱动机构实现下颚承托部的升降。使颈椎牵引装置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为使用者的颈椎牵引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体验性更佳。并且,该颈椎牵引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快捷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中间驱动第一种方式圆柱形气缸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中间驱动第一种方式方形气缸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中间驱动第二种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之驱动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中间驱动第三种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之驱动机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之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6之驱动机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6之驱动机构进一步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手动模式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手动模式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手动模式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之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电动模式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电动模式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一种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一种方式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二种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二种方式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三种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之两侧驱动第三种方式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压肩部 11、连接座

  111、容置腔112、固定板

  20、下颚承托部 30、颈后支撑部

  40、驱动机构 a1、气缸

  a2、气囊 a21、泄气阀

  b1、套筒 b2、导向轴

  b3、第一磁铁 b4、第二磁铁

  b5、供电装置 c1、壳体

  c11、上壳体c12、下壳体

  c2、基座 c21、导槽

  c3、电机 c4、传动机构

  c41、主动齿轮c42、从动齿轮

  c5、螺杆 c6、滑动座

  c61、导轨c7、滑动块

  c8、连接件 d1、传动机构

  d11、主动齿轮d12、从动齿轮

  d2、调节旋钮 d3、锁固机构

  d31、弹簧d32、第一卡齿

  d33、第二卡齿e1、电机

  e2、传动机构 e21、主动齿轮

  e22、从动齿轮f1、电机

  f2、绞盘 f3、绳索

  f4、支撑杆 f5、复位元件

  g1、气缸 g2、气囊

  g21、泄气阀g3、支撑杆

  h1、气缸 h2、第一楔形块

  h3、第二楔形块 h4、导向轴

  h5、复位拉簧 h6、气囊

  h61、泄压阀50、调节带

  60、调节机构 61、定位孔

  62、定位柱 70、弹性垫

  80、理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至图22所示,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有压肩部10、下颚承托部20、颈后支撑部30和用于驱动下颚承托部20升降的驱动机构40,其中:

  该压肩部10用于贴附使用者肩部和胸部两侧以形成支撑,其呈弧形;该压肩部10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座11。

  该下颚承托部20用于向上托起使用者下颚,其呈弧形,并位于压肩部10上方,且与压肩部10活动相连;上述驱动机构40连接于压肩部10和下颚承托部20之间,驱动机构40向上推动、向下拉动或上下推拉下颚承托部20使其相对于压肩部10升降。

  该颈后支撑部30用于托住和抵靠使用者后颈位置,其位于压肩部10后方,并与压肩部10活动相连,于颈后支撑部30和压肩部1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颈后支撑部30前后位置的调节带50,该调节带50可移动式位于上述连接座11上,于连接座11和调节带50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60,该调节机构60可以控制调节带50的伸长距离以对颈后支撑部30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实现松紧调节。于本实施例中,该调节机构60包括有设置于调节带50上的复数个定位孔61和设置于连接座11侧壁上的两定位柱62,定位柱62和定位孔61为可拆卸式配合(该调节机构60仅于部分实施例中标注,其原理可通用于各实施例中)。另外,该调节机构60不限于上述形式。

  另外,为了提高该颈椎牵引装置的佩戴舒适性,于上述下颚承托部20中部上表面和压肩部10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弹性垫70(图中未示),该弹性垫70可以为气囊、硅胶垫或其它软性材质。并于颈后支撑部30靠近人体颈部一侧设置有可起到对人体颈部按摩理疗作用的理疗装置80(图中未示);该理疗装置80可以为按摩装置、震动装置、脉冲装置或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在40°至44°之间,为人体最佳温度)等,在对使用者颈椎牵引的同时,给使用者颈部进行理疗,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佩戴该装置时,首先将调节带50调整至比较宽松的状态,然后使用者通过下颚承托部20和颈后支撑部30之间的空间将颈椎牵引装置穿戴于身体上,使用者颈部位于下颚承托部20和颈后支撑部30之间,并下颚承托部20托住使用者下巴,颈后支撑部30位于使用者颈部后方。此时,可以通过拉伸调节带50将颈后支撑部30贴靠于颈部后侧。

  所述驱动机构40(标号a/b/c/d/e/f/g/h等同)包括有多种形式,以下以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机构40连接于压肩部10和下颚承托部20前端中部之间位置时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上述连接座11设置于压肩部10两侧后端,下颚承托部20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对应侧的连接座11上;驱动机构a包括有气缸a1和用于驱动气缸a1动作的气囊a2(设置有泄气阀a21),该气囊a21与气缸a1相连通。并且气缸a1底座连接于压肩部10前端中部,气缸a1轴端连接于下颚承托部20前端中部,该气缸a1可以为圆柱形气缸或者方形气缸(方形气缸由于其方方正正的结构特点可以防止颚承托部升降时晃动,进一步提高下颚承托部升降的稳定性)。使用时,需手持气囊a2并挤压,气缸a1将对下颚承托部20向上顶推,使下颚承托部20升降实现对使用者颈椎牵引的功效;需要将下颚承托部20降下来时,按住气囊a2上的泄气阀a21使气缸内空气排出,下颚承托部20随之下降。

  第二种:上述连接座11设置于压肩部10两侧后端,下颚承托部20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对应侧的连接座11上;驱动机构b包括有套筒b1、导向轴b2、第一磁铁b3、第二磁铁b4和供电装置b5,该套筒b1下端与压肩部10中部前端活动连接,导向轴b2上端与下颚承托部20前端中部活动式相连,下端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套筒b1中,该第一磁铁b3安装于套筒b1底部,该第二磁铁b4安装于导向轴b2下端,并第一磁铁b3和第二磁铁b4彼此相对;该供电装置b5安装于压肩部10上,并与第一磁铁b3和第二磁铁b4之一相连,于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b5与第一磁铁b3和第二磁铁b4之一或与第一磁铁b3和第二磁铁b4分别相连。使用时,打开供电装置b5开关,第一磁铁b3通电产生磁性,第一磁铁b3和第二磁铁b4彼此相对面极性相同,利用其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二磁铁b4被磁力上推,实现下颚承托部20的上升。需要将下颚承托部20下降时,通过调整供电装置b5对第一磁铁b3的供电方式改变第一磁铁b3与第二磁铁b4相对面的极性,使两者相对面磁极相反,利用其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二磁铁b4被磁力吸附下降,下颚承托部20随之下降。

  第三种:上述连接座11设置于压肩部10两侧后端,下颚承托部20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对应侧的连接座11上;驱动机构c包括有壳体c1、基座c2、电机c3、传动机构c4、螺杆c5和滑动座c6,该壳体c1包括有上壳体c11和下壳体c12;该基座c2位于壳体c1中,其下端与压肩部10中部相连;该电机c3安装于基座c2上;该传动机构c4包括主动齿轮c41和从动齿轮c42,主动齿轮c41安装于电机c3轴端,该从动齿轮c42(输出端)与主动齿轮c41(输入端)彼此啮合;该螺杆c5与从动齿轮c42相连;该滑动座c6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基座c2上,滑动座c6上端与下颚承托部20中部活动式相连。于该螺杆c5上可移动式安装有一滑动块c6,于该滑动块c6上固连有一连接件c8,该连接件c8与滑动座c6固连,随着螺杆c5的转动,滑动块c7沿螺杆c5移动,滑动座c6随之于基座c2上上下滑动。并于基座c2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c21,于滑动座c6两侧分别对应导槽c21设置有导轨c61,导轨c61与导槽c21可滑动式配合,提高了滑动座c6的滑动平稳性。使用时,启动电机c3,电机c3驱动螺杆c5转动,滑动座c6随之上下滑动,带动下颚承托部20的升降。

  其次,驱动机构40连接于压肩部10和下颚承托部20两侧后端之间位置,上述连接座11设置于压肩部10两侧尾端,下颚承托部20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对应侧的连接座11上,驱动机构40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驱动机构d设置于该连接座11上,其包括有传动机构d1、调节旋钮d2以及用于锁固传动机构d1的锁固机构d3,该传动机构d1包括有主动齿轮d11和从动齿轮d12(于连接座11上设置有容置腔111,上述驱动机构d位于该容置腔中;于容置腔111开口处设置有一固定板112,上述主动齿轮d11和从动齿轮d12安装于该固定板112上),该从动齿轮d12固连于下颚承托部20两侧下端,该主动齿轮d11可转动式安装于连接座11上,该调节旋钮d2可转动式安装于连接座11上,并与主动齿轮d11相连;该锁固机构d3设置于调节旋钮d2和传动机构d1之间;该锁固机构d3包括有弹簧d31、第一卡齿d32和第二卡齿d33,该第一卡齿d32设置于调节旋钮d2柄部,该第二卡齿d33设置于连接座11内侧,该弹簧d31套设于调节旋钮d2柄部上,并抵靠于固定板112和第一卡齿d3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弹簧d31抵靠于固定板112和第一卡齿d32之间,调节旋钮d2柄部可相对于固定板112前后移动),第一卡齿d32在弹簧d31弹力作用下啮合于第二卡齿d33上,传动机构d1被锁固。使用时,向下按压调节旋钮d2,克服弹簧d31弹力使第一卡齿d32和第二卡齿d33彼此分离,然后转动调节旋钮d2,主动齿轮d11带动从动齿轮d12转动,下颚承托部20随之绕连接座11转动形成相对于压肩部10的夹角式升降。

  第二种:驱动机构e设置于该连接座11上,其包括有电机e1和传动机构e2,该电机e1安装于连接座11上,该传动机构e2包括有主动齿轮e21和从动齿轮e22,该主动齿轮e21安装于电机e1轴端,该从动齿轮e22固连于下颚承托部20两侧下端,该主动齿轮e21与从动齿轮e22彼此啮合。使用时,电机e1启动后,主动齿轮e21带动从动齿轮e22转动,下颚承托部20开始升降。

  再者,驱动机构40设置于下颚承托部20和压肩部10两侧之间,上述连接座11设置于压肩部10两侧尾端,驱动机构40采用向上推动、向下拉动或上下推拉下颚承托部20使其相对于压肩部10升降,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种:驱动机构f包括电机f1、绞盘f2以及绳索f3,该电机f1安装于连接座11上,该绞盘f2安装于电机f1轴端,该绳索f3一端缠绕于绞盘f2上,另一端连接于下颚承托部20两侧尾端。于下颚承托部20与压肩部10两侧中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杆f4(该支撑杆f4相当于下颚承托部20升降支点),该支撑杆f4下端与压肩部10固连,上端与下颚承托部20可活动式铰接相连。并于支撑杆f4上端与下颚承托部20之间设置有可驱动下颚承托部20绕支撑杆f4上端转动复位的复位元件f5,该复位元件f5为扭簧(图中未示),该扭簧套设于支撑杆f4和下颚承托部20之铰接轴上。该复位元件f5也可以为其它能够使下颚承托部20复位的弹性元件。使用时,电机f1带动绳索f3下拉下颚承托部20使其相对于支撑杆f4呈杠杆式运动,下拉到位后,电机f1停转;下颚承托部20将向上托起使用者下颚;使用完毕后,复位元件f5将驱动下颚承托部20复位。

  第二种:驱动机构g包括两气缸g1和一气囊g2,该气囊g2与两气缸g1相连通,为两气缸g1提供动力;该两气缸g1对称设置于压肩部10和下颚承托部20两侧中部之间;并气缸g1之底座与压肩部10活动相连,气缸g1之气缸轴端与下颚承托部20两侧活动相连。为了使下颚承托部20在升降过程中更加平稳,于下颚承托部20和压肩部10两侧后端尾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杆g3,该支撑杆g3与压肩部10连接一端以及与下颚承托部20连接一端至少之一为活动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杆g3下端与压肩部10固连,上端与下颚承托部20活动连接。另外,于气囊g2上设置有泄压阀g21,用于排出气缸g1内空气,使下颚承托部20复位。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气囊g2为两气缸g1供气,两气缸g1将同步向上顶推下颚承托部20,顶推到位后,停止挤压气囊g2。不使用时,按压泄压阀g21即可使下颚承托部20复位。

  第三种:驱动机构h包括对称设置于压肩部10和下颚承托部20两侧之间的楔形升降装置,该楔形升降装置包括有气缸h1、第一楔形块h2、第二楔形块h3、导向轴h4、复位拉簧h5和气囊h6(气囊h6上设置有泄压阀h61),该气缸h1设置于压肩部10上方,该气囊h6与两侧楔形升降装置之气缸h1分别连通,为两气缸h1同步供气。该第一楔形块h2安装于气缸h1轴端,该第二楔形块h3安装于下颚承托部20下方,并与第一楔形块h2可分离式平面接触,该导向轴h4竖直设置于气缸h1侧旁,第二楔形块h3与导向轴h4可滑动式配合,该复位拉簧h5套设于导向轴h4上,并连接于第二楔形块h3和气缸h1之间,气缸轴向下退回气缸h1内时,复位拉簧f5向下拉动第二楔形块f3带动下颚承托部20向下复位。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气囊h6为两气缸h1供气,第一楔形块h2向上顶推第二楔形块h3,由于第一楔形块h2和第二楔形块h3彼此斜面(接触面为平面)接触,顶推动作平稳;顶推到位后,停止挤压气囊h6。使用完毕后,不使用时,按压泄压阀h61,第一楔形块h2向下退回气缸h1中。此时,复位拉簧h5将带动第一楔形块h2向下移动,使下颚承托部20复位。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压肩部、下颚承托部、颈后支撑部以及调节带彼此组合形成颈椎牵引装置,并将颚承托部和颈后支撑部分别与压肩部活动连接,利用调节带调整颈后支撑部的前后位置,实现松紧调节;利用设置于压肩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的驱动机构实现下颚承托部的升降。使颈椎牵引装置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为使用者的颈椎牵引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体验性更佳。并且,该颈椎牵引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颈椎牵引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