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独创技术27588字

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

2021-03-04 06:53:41

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大,以及四季的变化,冬季人体对温度的需求也越高,因此,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床上用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同时电热毯、恒温被等床上用品越来越普遍;人们睡觉几乎都是趟在床垫上,也就是说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与床垫紧密接触。随着养生的理念大量普及,现在市场上有诸多具有养生功能的床垫。比如专利号为2014103872098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镇静安神的保健床垫,该方案在床垫上设置保健袋内装有保健颗粒,在保健颗粒中添加有各种保健原料。

  同时被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人们睡觉时将其覆盖在人体表面,具有保暖的作用。然而被子本身不具备发热功能,其保暖作用主要是靠减缓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来实现,但这仅仅只能减缓,并不能完全阻止人体向外界传递热量,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夜晚,通常刚上床的时候被窝里面是温暖的,但到后半夜就会被冻醒,以此导致的睡眠不足往往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或者工作。经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发热被产品,其发热方式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在被子内部填充具有蓄热功能的聚酯纤维,这种纤维只是保暖效果优于传统的棉质材料,但是本身不能发热,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内置电阻丝加热,电阻丝加热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加热领域,但仍然不可否认其耗电大、发热不均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专利号为CN209595360U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恒温被子,包括被罩和被子,所述被罩套在被子的外侧,所述被子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表层、外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层、内填充层和里层,石墨烯发热层的内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加热电极,加热电极的两侧均通过第二车缝线与表层和里层缝合,被罩的右端设有第二开口。

  但是上述家纺产品在同时用于两人或两人以上时,因人体男女身高差异以及比例差异,使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对人体的加热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因女生的身高相对要矮,使石墨烯发热膜没法确保对温度需求大的人体部位或者穴位有针对性的加热和保温,同时加大了能源的损耗,容易出现低温灼伤等现象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降低男女身高差异,对人温度需求大的部位或穴位进行正对性的加热,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节约,便于安全使用,降低石墨烯发热膜的铺设成本的床上用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包括石墨烯发热膜被芯,该被芯包括基层和设于基层上的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内设有多片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部分包括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内的石墨烯发热膜根据人体部位的分布均依次位于会阴部、膝部和脚部。其中人体部位如:头部、肩部、背部、胸部、腰部、脚部等等,其中的会阴部为会阴穴所在的部位以及包括整个臀部。

  对于男性会阴部设置发热区便于前列腺中血液的流动,对于女性便于对子宫进行加热,同时能够对痛经等起到缓解作用,便于人体血液的流动,利于人体健康。

  优选地,会阴部主要用于对关元穴,以及周围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膝部主要用于对鹤顶穴、阳陵泉、足三里、血海穴等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脚部主要用于对涌泉穴、太溪穴、公孙穴、太白穴等脚部区的76个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便于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进而便于人体的健康,进而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优选地,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为根据双人床的使用进行设计,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内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布,可以根据男女的身高比例进行合理的设置,女生的身高比例整体要低,可以适当调节各个发热区之间的间距,便于保证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进行加热保温,便于休息睡眠质量的提高。

  优选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1-50cm×20-200cm。

  更优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5-20cm×50-120cm。

  最佳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11cm×96cm。根据加工需要便于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布,以及石墨烯发热膜铺设成本的节约,便于降低被子的生产成本。同时石墨烯发热膜受控制器的控制,便于提高石墨烯发热膜对能源的节约和提高使用安全。

  进一步,左发热区的长度大于右发热区的长度。根据男女人体的身高比例,男士的平均身高高于女士的平均身高,因此便于保证对人体各个部位以及各部位中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血液流动和循环,便于对人体健康的提升。

  进一步,所述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1-15cm;所述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1-10cm。

  更优地,所述右发热区与左发热区的上端齐平,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3cm。根据人体躺在床上时的方位采用男左女右的分布,使左发热区的整体长度大于右发热区的整体长度,该长度为沿被子长度方向的长度,便于对人体肚脐眼下方的发热区进行加热保温,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和能源的节约。

  进一步,所述会阴部、膝部和脚部分别设有腰膜、膝膜和脚膜,腰膜、膝膜和脚膜均沿被子宽度方向横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脚膜设有两片,两脚膜之间的间距为1-20cm,脚膜与被子下边缘之间的最短间距为10-40cm,腰膜的下边缘与脚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40-150cm;膝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与脚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2-80cm。

  优选地,脚膜与被子下边缘之间的最短间距为10-40cm,腰膜的下边缘与脚部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40-150cm;膝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与脚部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2-80cm。

  更优地,所述会阴部设有一片腰膜;膝部设有一片膝膜;脚部设置两片脚膜,腰膜、膝膜、脚膜均沿被子宽度方向横向设置,同时两脚膜之间的间距为10cm;脚膜与被子下边缘之间的最短间距为31cm或34cm,腰膜的下边缘与脚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84cm或81cm;膝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与脚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47cm或45cm。若脚模的数量在两块或两块以上时,该脚模的中心轴线为脚膜整体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所述被芯外还设有被套。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根据男女的身高差异将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合理的分布,有效的保证了男女在休息过程中的受热效果,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石墨烯发热膜的铺设面积,有效的提高了被子应用范围和使用舒适度,利于人体健康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

  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包括石墨烯发热膜垫被,该垫被包括垫被本体和设于垫被内的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包括基层和设于基层上的发热膜,发热部分包括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内的石墨烯发热膜根据人体部位的分布均依次位于肩部、腰部和足部。

  优选地,根据双人床的设置以男左女右进行分布,以躺在床上时的男左女右为基准,可以对右发热区和左发热区内的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布进行调整,便于提高对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后利用效果,同时便于降低石墨烯发热膜的铺设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5-30cm×30-180cm。

  更优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5-20cm×40-80cm。

  最佳地,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11cm×63cm。

  根据生产加工的需要,便于石墨烯发热膜的合理分布,同时便于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合理的加热和保温,同时相邻两石墨烯发热膜之间的间距小于100cm。石墨烯发热膜受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便于能源的节约和安全使用,同时能够根据加热的需要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单片的控制。

  进一步,左发热区的长度大于右发热区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1-40cm;所述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4-35cm。

  更优地,所述右发热区与左发热区的上端齐平,右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距离被子下边缘之间的距离6、10、12、15、18或20cm。

  进一步,所述肩部、腰部和足部分别设有肩膜、腰膜和脚膜,肩膜、腰膜和脚膜均沿垫被宽度方向横向设置;脚膜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垫被下边缘之间最近的距离为5-40cm,肩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90-180cm,腰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为85-140cm。

  优选地,肩膜主要用于对肩井穴、大椎穴等及其周边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腰膜主要用于对腰部的穴位,特别是对肾俞穴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脚膜主要用于对涌泉穴、太溪穴、公孙穴、太白穴等共76个位于脚部区的穴位进行加热和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有针对性的对人体不同部位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便于提高对人体的健康。

  优选地,脚膜的中心轴线与垫被下边缘之间最近的距离为20-40cm,肩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20-160cm,腰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为100-125cm。

  更优地,左发热区中脚膜的中心轴线与垫被下边缘之间最近的距离为26cm或32cm,肩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44cm或133cm,腰膜的中心轴线与脚膜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为114cm或105cm。

  进一步,所述肩部与垫被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50cm。

  优选地,所述肩部与垫被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5-40cm。

  更优地,所述肩部与垫被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0、25、28、30或35cm。根据人体身高比例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便于提高对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后的温度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男女身高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便于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一种床上用品,包括上述的石墨烯发热膜被子和上述的石墨烯发热膜垫被。石墨烯发热膜被子包括双人石墨烯发热膜被子,石墨烯发热膜垫被包括双人石墨烯发热膜垫被;根据使用的需要,双人石墨烯发热膜被子与双人石墨烯发热膜垫被配套使用,使用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套组合,便于提高使用的便利和能源的节约。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将石墨烯发热膜根据男女人体体型的差异进行分布,合理的将石墨烯发热膜分布在各个人体对应部的位上,便于促进各部位穴位区的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人体健康的提高,有效的解决了男女身高差异的问题,便于提高人体的受热效果,同时能够根据人体各个部位对温度的需求进行分布,有针对的性的分布石墨烯发热膜,便于减少石墨烯发热膜的铺设面积,进一步的降低了能源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本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因男女身高比例的问题影响人体受热的效果问题,根据男女身高的比例针对性的设置石墨烯发热膜,有效的提高了石墨烯发热膜的利用效果和能源节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动,便于为人体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利于人体健康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睡眠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立姿人体尺寸及部位图;

  图2为双人被子发热区分布图;

  图3为双人被子左右发热区分布图;

  图4为双人被子内石墨烯发热膜分布图;

  图5为双人垫被发热区分布图;

  图6为双人垫被左右发热区分布图;

  图7为双人垫被内石墨烯发热膜分布图;

  1-会阴部,2-膝部,3-脚部,4-腰膜,5-膝膜,6-脚膜,7-智能控制器,8-电源适配器,9-电源线,10-右发热区,11-左发热区,12-下边缘,13-温度感应器,14-电极接头,15-肩部,16-腰部,17-足部,18-脚膜,19-上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一一种双人石墨烯发热被子,该被子的尺寸为200cm×230cm,包括被套和被芯,被芯设有被套内,被芯包括基层和设于基层上的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内设有多片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部分包括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内的石墨烯发热膜根据人体部位的分布均依次位于会阴部1、膝部2和脚部3;发热区内设有石墨烯发热膜,其尺寸为11cm×96cm。其中人体部位如:头部、肩部、背部、胸部、腰部、脚部等等,其中的会阴部为会阴穴所在的部位以及包括整个臀部。

  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是以人体躺在床上为基准进行方位的确定。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为根据双人床的使用进行设计,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内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布可以根据男女的身高比例进行合理的设置,女生的身高比例整体要低,可以适当调节各个发热区之间的间距,便于保证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进行加热保温,便于休息睡眠质量的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左发热区11为男区、右发热区10为女区,以人体躺在床上时的男左女右的方式进行分布。

  优选地,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上端齐平,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1-15cm。优选地,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1-10cm。更优地,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3、4、5、6、7、11或12cm。使左发热区11的整体长度大于右发热区10的整体长度,该长度为沿被子长度方向的长度,便于对人体肚脐眼下方的发热区进行加热保温,有效的提高了加热效果和能源的节约。

  优选地,会阴部1、膝部2和脚部3内分别设有腰膜4、膝膜5和脚膜6,腰膜4、膝膜5和脚膜6均以被子的宽度方向横向设置,脚膜6设有两片石墨烯发热膜,两脚膜6之间的间距为10cm。

  会阴部1主要用于对关元穴,以及周围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膝部2主要用于对鹤顶穴、阳陵泉、足三里、血海穴等穴位进行加热保温,脚部3主要用于对涌泉穴、太溪穴、公孙穴、太白穴等脚部区的76个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便于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进而便于人体的健康,进而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在实施例中,左发热区11内脚膜6与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最近距离为31cm;腰膜4下边缘12与脚部3的横向中心轴线的距离为84cm;膝膜5的横向中心轴线与脚部3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47cm;左发热区11即为男区。

  在实施例中,右发热区10内脚膜6与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最近距离为34cm,腰膜4下边缘12与脚部3的横向中心轴线的距离为81cm;膝膜5的横向中心轴线与脚部3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45cm;右发热区10即为女区。

  石墨烯发热膜均受智能控制器7的控制,石墨烯发热膜上设有温度感应器13,温度感应器13与智能控制器7连接,石墨烯发热膜上还设有电极接头14,电极接头14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7的一端连接,智能控制器7的另一端设有电源适配器8,电源适配器8通过电源线9与电源连接;使用过程中智能控制器7能够单独控制任意一个发热区的工作,为提高能源的节约,智能控制器7上还设有档位开关、显示屏和电源开关,便于提高能源的节约和使用安全;档位开关包括第一档和第二档,第一档的控制过程为:打开第一档开关后以52℃的温度加热1小时后,智能控制器自动控制发热温度降至32-35℃;第二档的控制过程为:打开第二档开关后以52℃的温度加热1小时后,智能控制器自动控制发热温度降至36-39℃;便于提前对被子进行预热,同时便于提高使用安全,还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设置成其他温度范围及其控制方案,使用过程中温度感应器13感应石墨烯发热膜的发热后的温度,当感应温度达到设定值的上限45℃时,将温度数值传送至智能控制器7,智能控制器7自动停止该石墨烯发热膜的工作,当温度感应器13感应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下限27℃时,智能控制自动启动石墨烯发热膜的工作,开始进行加热,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节约,同时提高了使用安全。

  石墨烯发热膜受智能控制的控制,智能控制器7能够分别控制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电源适配器8的输出电压为24V,电流为5A;电源适配器8的输出电压还可以为24V直流电压,电流为4A;左发热区11和右发热区10的电压分别为2A。智能控制器能够在线控温,可以不再需要温度传感器,方便生产,降低成本;智能控温,按最佳体验输出的温度曲线,保证使用效果;具备记忆功能,可以做到即插即用,无需额外操作;灵活的定时设置选择。使用过程中通过24V电压4A电流的对人体进行刺激,让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子发生碰撞,产生热能,从而进行发热;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把被子脚部、膝部温度控制在35-38℃的恒温区间,便于安全使用、体感更加舒适、健康。

  使用过程中石墨烯发热膜远红外线渗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排除体内积存的疲劳物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的效果卓越。

  实施例二 一种双人石墨烯发热膜垫被,该垫被的尺寸为180cm×200cm,该垫被包括垫被本体和设于垫被内的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包括基层和设于基层上的发热膜,发热部分包括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左发热区和右发热区内的石墨烯发热膜根据人体部位的分布均依次位于肩部、腰部和足部;石墨烯发热膜的尺寸为11cm×63cm,根据生产加工的需要,便于石墨烯发热膜的合理分布,同时便于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合理的加热和保温,同时相邻两石墨烯发热膜之间的间距小于100cm;石墨烯发热膜均受智能控制器7的控制,该智能控制器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便于能源的节约和安全使用,同时能够根据加热的需要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单片的控制。

  垫被本体内还可以增加设置填充层,可以根据加工的需要设置填充层的层数,2、4或6层,便于提高垫被的保温效果和舒适度。

  位于肩部15、腰部16和足部17的石墨烯发热膜分别为肩膜18、腰膜4和脚膜6;优选地,肩膜18、腰膜4和脚膜6均沿垫被宽度方向横向设置;脚膜6设有两片,脚膜6之间的间距为10cm,还可以为其他距离如:4、6、8、12、16或18cm等。

  优选地,肩膜18主要用于对肩井穴、大椎穴等及其周边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腰膜4主要用于对腰部的穴位,特别是对肾俞穴进行加热保温,脚膜6主要用于对涌泉穴、太溪穴、公孙穴、太白穴等共76个位于脚部区的穴位进行加热和保温;有针对性的对人体不同部位的穴位进行加热保温,便于促进各个穴位中血液的流通,便于提高对人体的健康。

  优选地,根据双人床的设置和男左女右的分布,以及国标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进行设计,如表三、表四,以躺在床上时的男左女右为基准,可以对右发热区10和左发热区11内的石墨烯发热膜的分布进行调整,便于提高对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后利用效果,同时便于降低石墨烯发热膜的铺设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右发热区10和左发热区11的上端齐平,右发热区10和左发热区11的肩膜18与垫被上边缘19之间的间距均为30cm。根据国标GB10000-88人体身高比例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便于提高对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后的温度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男女身高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便于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1-20cm。优选地,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4-15cm。更优地,右发热区10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发热区11距离被子下边缘12之间的距离6cm。

  在实施例中,左发热区11的脚膜6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垫被下边缘12之间最近的距离为26cm,肩膜18的中心轴线与脚膜6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44cm,腰膜4的中心轴线与脚膜6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为114cm;即为男区。使用过程中,若脚膜的数量在两片以及两片以上时,该脚模的中心轴线为脚模的整体中心轴线。

  右发热区10的脚膜6的中心轴线与垫被下边缘12之间最近的距离为32cm,肩膜18的中心轴线与脚膜6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33cm,腰膜4

  的中心轴线与脚膜6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为105cm,根据加工的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尺寸;即为女区。

  石墨烯发热膜利用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使之产生共鸣吸收,将一些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经肾脏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石墨烯发热膜远红外线的理疗效果能使体内热量提高,细胞活化,促进脂肪组织代谢。

  使用过程中,脚跟刚好处于两脚膜6之间,位于脚跟下方的脚膜6能够对脚底进行加热,位于其上方的脚膜6能够对关节进行加热,能够有效的防止低温灼伤,同时能够提高加热保温的效果,同时石墨烯发热膜散发出的红外线,深入皮下组织提高人体身体机能,调节亚健康状态,红外线能够深入皮下组织,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

  实施例三 一种床上用品,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被子和实施例二中的垫被,同时被芯采用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竹炭纤维、远红外纤维、石墨烯纤维等制作而成,能够达到抗菌防螨的效果,抑菌率达到99%,有效的提高对人体的健康;使用过程中被子与被套配套使用,便于提高加热保温的效果,同时能够促进自律神经对内脏进行调节,自律神经是独立自主存在的,人体无法使用意志去控制神经,人若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症状,石墨烯发热膜利用远红外线生命光波,深入皮下组织,提高身体技能,有效的提高了加热保温的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各个穴位血液的流通,促进血液循环,便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层还可以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石墨烯发热膜放置在上基层和下基层之间,基层可以采用纱布,将石墨烯发热膜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上基层和下基层之间,便于提高石墨烯发热膜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降低石墨烯发热膜在家纺产品中的位移,避免折叠或断裂等情况出现,便于石墨烯发热膜使用寿命的提高。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垫被和/或被子内设有若干填充层,填充层的数量可以根据加工的需要进行设置,可以为1-4层或更多层,同时垫被和/或被子外还设置有具有远红外功能的面料,填充层也可以采用具有远红外功能的材料,远红外功能面料如竹炭纤维、远红外纤维、石墨烯纤维等。

  优选地,垫被和/或被子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远红外面料、常规填充层、石墨烯发热膜或石墨烯发热装置、常规填充层、远红外面料;常规填充层如棉絮、化学纤维、羽绒、羊毛等材料,根据加工的需要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

  更优地,垫被和/或被子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常规面料、远红外填充层、石墨烯发热膜或石墨烯发热装置、远红外填充层、常规面料;常规面料如采用涤纶、棉纤维等材料制成,根据加工的需要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

  最佳地,垫被和/或被子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远红外面料、远红外填充层、石墨烯发热膜或石墨烯发热装置、远红外填充层、远红外面料;根据加工的需要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垫被和/或被子的面料、填充层均采用具有远红外功能的材料制成,能够降低对石墨烯发热膜发热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远红外线的阻挡,便于提高远红外线的穿透效果,使远红外线能够更好的穿射在人体的穴位上,更有利于对人体健康的提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显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效变型,这些等效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各个技术特征可以另行独立进行组合,只要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即可。

《一种双人用的床上用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