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独创技术43480字

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

2021-03-04 13:58:26

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医用护理床主要用于是病人躺卧,其一般具有可移动的设计,从而便于搬运躺卧的病人。目前的护理床大多是一体的,也就是相当于单人床底部加上几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实现搬运。

  而实用新型人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发现,目前从事护理、护工的主要是女性,体力都比较弱,而对于昏迷、瘫痪等患者进行搬运时,如果不在护理床上,需要将其抬起放在护理床上。而一个成年人的体重至少在50千克左右,一般两个女性护士很难搬动,加上在人手不足时更加束手无策。但是为了工作,护理人员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这就导致护理人员长期用力过度而肌肉劳损、而且很容易造成患者被磕伤、碰伤。

  对此,实用新型人认为,随着目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人员会越来越不足,而且男性的护理人员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如何将患者搬运至护理床上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在大型医疗机构等人员较多的地方还能有人搭把手,但是在家疗养、小型医疗机构、小型护理机构等场景下,一旦患者发病就只能等到救护车到来后通过救护人员辅助进行搬运,这显然会丧失宝贵的救援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其延伸床能够升降从而可以下降至患者躺卧床面下方以便于将患者搬移至护理床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延伸床,其特征是:包括延伸底座,延伸底座顶部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安装的延伸铰接板,两块延伸铰接板分别与第一延伸升降轴装配,所述第一延伸升降轴与第一延伸升降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延伸升降板中间部分、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延伸升降板中间部分、一端通过第二延伸销、第一延伸销铰接,所述第二延伸升降板另一端与第二延伸升降轴铰接;

  所述第二延伸升降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延伸升降驱动块上,所述延伸升降驱动块分别套装在第二升降螺杆、第二升降导向轴外,且延伸升降驱动块与第二升降螺杆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与第二升降导向轴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第二升降导向轴两端分别与伸缩固定块、端部固定块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伸缩固定块、端部固定块分别固定在延伸底座顶部;

  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第二升降导向轴靠近伸缩杆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升降螺杆插接孔,升降螺杆导向孔,所述升降螺杆插接孔,升降螺杆导向孔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伸缩杆插接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升降板、第二延伸升降板各有多块,且每一块第一延伸升降板两端分别与与之靠近的第二延伸升降板一端通过第一延伸销铰接,而第一延伸升降板、第二延伸升降板中间部分通过第二延伸销铰接,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延伸升降板、第二延伸升降板分别通过第三延伸销与延伸顶板铰接块铰接,延伸顶板铰接块固定在延伸顶板上。

  优选地,所述延伸顶板顶面上还固定有至少两个延伸插接块,延伸插接块上设置有延伸插接卡槽,所述护理插接卡槽用于和担架模块上的龙骨插接块一端插接装配。

  优选地,还包括靠板机构,所述靠板机构包括靠板、两块相互平行安装的侧护板,靠板上固定有卡固板、拉手板、转轴板,卡固板上设置有数个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在卡固槽,所述拉手板、转轴板分别位于靠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拉手板用于便于将靠板拉出;转轴板上安装有滑动转轴,滑动转轴外套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轴套卡装入轴套滑槽内且与之可滑动和/或圆周滚动装配,所述轴套滑槽设置在侧护板上,所述侧护板固定在延伸顶板上;

  所述侧护板远离护理床一端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侧支轴,所述侧支轴位于两块侧护板之间的部分外套装固定有侧支筒,侧支筒固定在侧支板一端,侧支板另一端上固定有侧支杆,所述侧支杆可卡装入卡固槽内。

  优选地,所述侧护板还与内支板装配固定,内支板上设置有下托板部分,所述下托板部分与延伸顶板、侧护板之间夹紧靠板,且靠板可滑动装配。

  优选地,侧支轴两端分别穿出侧护板后与锁位轮装配固定,锁位轮上设置有锁位槽,所述锁位槽可与锁位板卡合装配,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侧支轴;所述锁位板远离锁位槽一端卡装入锁位壳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锁位壳上设置有锁位通槽,所述锁位板与锁位通槽对应处设置有锁位驱动块,所述锁位驱动块一端穿出锁位通槽。

  优选地,所述锁位板上设置有锁位滑孔,锁位滑孔与锁位导向轴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锁位导向轴远离锁位滑孔一端穿出锁位壳后与锁位螺母装配固定,所述锁位导向轴位于锁位壳与锁位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位压簧,锁位压簧用于对锁位板产生向锁位槽推动的弹力。

  优选地,靠板上还安装有收纳立板,收纳立板上固定有收纳弹簧板,所述收纳弹簧板与收纳弹簧一端装配,收纳弹簧另一端与收纳卡板一端装配,收纳卡板另一端上设置有防脱凸起且收纳卡板中间部分通过收纳销与收纳立板铰接,所述侧支杆卡装在收纳卡板位于防脱凸起与收纳立板之间的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理床,其应用有上述延伸床。

  优选地,还包括护理床、担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送带、可升降的方式,可以将输送带下降至低于患者躺卧的床面下方,从而通过单人挪动患者至输送带一侧上,然后启动输送带即可将患者顺利地挪动至护理床上,从而节省人力,而且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设置在担架模块上,而担架模块可拆卸,因此在紧急时刻,可以将担架模块拆卸后单独作为担架使用,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如没有电梯的楼层,护理车无法顺利通过的地方。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延伸床延长整个护理床的长度,而延伸床与护理床之间的总长度还能调,这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而且将电机、电池等电器设备全部集成在护理床上,在护理床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护理床拆下更换,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而延伸床为纯机械结构,其故障率低,皮实耐用,在大型医疗机构、护理机构中需要大量使用时,可以少准备一些延伸床,而多准备一些护理床,因为护理床需要充电、维护,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及后期检修、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7是图6中F5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C-C剖视图。

  图9是图4中M-M剖视图。

  图10是图4中D-D剖视图(局部)。

  图11是图5中E-E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F6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F-F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F7处放大图。

  图15是图4中H-H剖视图(局部)。

  图16是图8中J-J剖视图。

  图17-图20分别为图4中F1处、F2处、F3处、F4处放大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靠板展开状态,从丝杠轴线处剖开)。

  图22是图21中G-G剖视图。

  图23-24是本实用新型的担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延伸床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靠板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电机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拉伸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底座处结构示意图。

  图30-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靠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1,本实施例的医用护理床,包括护理床A、担架模块C、延伸床B,所述护理床A包括护理底座A110,所述护理底座A110顶面上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安装的护理铰接板A120,两块护理铰接板A120分别与第一护理升降轴A321装配,所述第一护理升降轴A321与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中间部分、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中间部分、一端通过第二护理销A332、第一护理销A331铰接,所述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另一端与第二护理升降轴A322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为相同的零件,只是为了便于表述而进行区分,因此附图标记中没有严格区分第一护理升降板、第二护理升降板的附图标记。

  所述第二护理升降轴A322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护理升降驱动块A170上,所述护理升降驱动块A170分别套装在第一升降螺杆A350、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外,且护理升降驱动块A170与第一升降螺杆A35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与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升降螺杆A350、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两端分别与第一底座固定块A150、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块A150、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分别固定在护理底座A110顶部。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一升降螺杆A350即可驱使护理升降驱动块A170沿着其轴线移动,从而改变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之间的间距,也就是可以使得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的最大高度发生变化(升降)。

  所述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各有多块,且每一块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两端分别与与之靠近的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一端通过第一护理销A331铰接,而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中间部分通过第二护理销铰接,位于最上方的(最靠近护理顶板A140)第一护理升降板A131、第二护理升降板A132分别通过第三护理销A333与护理顶板铰接块A141铰接,护理顶板铰接块A141固定在护理顶板A140上,从而在驱使第一升降螺杆转动时可以改变护理顶板A140的高度。

  所述第一升降螺杆A350远离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一端上套装固定有第一带轮A811,所述第一带轮A811通过皮带A810与第二带轮A812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带轮A812套装固定在升降驱动轴A820上,所述升降驱动轴A820与升降电机A852的输出轴连接,升降电机A852启动后能够驱动第二带轮A812圆周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升降螺杆A350圆周转动,从而改变护理顶板的高度。

  所述升降电机A852安装在护理底座A110内,所述护理底座A110内还分别安装有转向电机A851、行走电机A853、电池A910,电池A910为护理床上所有的用电设备供电,所述转向电机A851的输出轴与换向轴A830连接,所述换向轴A830上套装固定有换向齿轮A840,所述换向齿轮A840与换向杆A313上的换向卡齿A3131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换向杆A313两端分别穿出护理底座A110后与轮毂A2111可圆周转动装配(轮毂圆周方向),所述轮毂A2111与换向轮A211球形铰接,所述轮毂A2111固定在换向轮轴A311一端上,所述换向轮轴A311另一端与护理底座A110可圆周转动装配,使用时,通过驱动换向杆A313轴向移动即可驱动换向轮A211转向,从而获得转向功能。这是常见技术,可以直接采用现有叉车的后轮转向结构。

  所述行走电机A853为双轴电机其输出轴两端分别与两根行走轮轴A312一端连接固定,行走轮轴A312另一端穿出护理底座A110后分别与行走轮A212装配固定,行走电机启动后能够驱动行走轮A212转动,从而驱使护理床A移动。而转向电机启动后能够驱动换向齿轮A840转动,从而使得换向轮A211转向。

  所述护理顶板A140顶面上还固定有至少两个护理插接块A142,所述护理插接块A142上设置有护理插接卡槽A1421,所述护理插接卡槽用于和担架模块C上的龙骨插接块C430一端插接装配,从而在护理床高低方向上将担架模块C与护理床相对固定。

  所述护理顶板A140面向护理底座的端面上还固定有控制箱A143,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控制器、输送带电机A854,所述控制器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计算、程序运行,本实施例可以采用MCU、PLC、工控机、CPU等其中一种。所述输送带电机A854的输出轴与输送驱动轴A870连接,所述输送驱动轴A870上套装固定有第三输送齿轮C613,所述第三输送齿C613与第二输送齿轮C61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输送齿轮C612与担架模块C上的第一输送齿轮C61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输送齿轮C612套装在输送中转轴A860上,所述输送中转轴A860安装在中转侧板A144上,中转侧板A144固定在护理顶板A140上。

  所述第一升降螺杆A350、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内部分别为中空的第一螺杆腔A351、第一升降腔A341,所述第一螺杆腔A351、第一升降腔A341内卡合、可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伸缩杆A360,所述伸缩杆A360顶面上设置有无数伸缩凹槽A361,且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与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对应处设置有轴开口A342,此轴开口A342将第一升降腔A341贯穿,轴开口A342与设置在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上的卡压槽A161连通,轴卡块A540穿过轴开口A342后与安装在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内的伸缩杆A360的顶面压紧,且轴卡块A540与伸缩杆A360接触面上设置有轴卡块凸起A541,所述轴卡块凸起A541与伸缩凹槽A361卡合装配从而在轴向上相对固定伸缩杆A360;所述第一升降螺杆A350与卡压槽A161对应处通过压紧块A560压紧,且压紧块A560与第一升降螺杆A35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轴卡块A540、压紧块A560分别固定在不同的伸缩锁杆A380底部,所述伸缩锁杆A380顶部穿过设置在卡压板A530上的卡压弹簧槽A531后穿出卡压板A530且与伸缩大端A381装配固定,伸缩大端不能穿过卡压板A530,所述伸缩锁杆A380位于轴卡块A540或压紧块A560与卡压弹簧槽A531内侧顶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伸缩压簧A520,伸缩压簧A520用于对轴卡块A540或压紧块A560施加下压的弹力,从而使得轴卡块A540锁紧与之对应的伸缩杆A360,压紧块A560压紧第一升降螺杆A350。压紧块A560只是为了压紧第一升降螺杆A350端部,从而使得第一升降螺杆A350运行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压紧块A560。

  所述卡压板A530一端通过第一卡压轴A371与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铰接,另一端上设置有卡压凸起部分A532,且卡压板A530靠近卡压凸起部分A532一端通过卡压锁紧销A372与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装配,从而使得卡压板A530向卡压槽A161底部压紧,以保证轴卡块A540锁紧与之对应的伸缩杆A360。而需要解除这种锁定时,首先将卡压锁紧销A372抽出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卡压板A530,然后通过卡压凸起部分A532驱使卡压板A530以第一卡压轴A371为中心向上转动,直到轴卡块A540退出轴开口A342即可,此时伸缩杆可以轴向拉动。

  伸缩杆A360靠近延伸床B一端分别穿出第二底座固定块A160后与伸缩插接板A510装配固定,伸缩插接板A510与第一升降螺杆A350装配处安装有轴承A362,所述轴A362用于使得伸缩插接板A510与第一升降螺杆A35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伸缩杆A360此端穿出伸缩插接板A510,所述伸缩插接板A510上设置有伸缩插接部分A511,所述伸缩插接板部分A511上设置有伸缩插接卡槽A512,所述伸缩插接板部分A511插装入延伸床B的伸缩固定块B130的伸缩插接槽A131内且与之卡合装配,所述伸缩插接卡槽A512与伸缩卡块B230卡合装配,所述伸缩卡块B230固定在伸缩卡块轴B360一端上,所述伸缩卡块轴B360另一端穿过伸缩卡块槽B132和伸缩解锁板B170、穿出伸缩固定块B130后与伸缩螺限位端B361装配固定,伸缩卡块槽B132设置在伸缩固定块B130上;

  伸缩限位端B361不能穿过伸缩固定块B130,且伸缩卡块轴B360位于伸缩卡块B230和伸缩卡块槽B132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伸缩卡块压簧B220,所述伸缩卡块压簧B220用于对伸缩卡块B230产生下压的弹力,从而使得伸缩卡块保持与伸缩插接卡槽A512卡合装配,所述伸缩解锁板B170上固定有伸缩把手B171。使用时,可通过伸缩把手对伸缩解锁板B170施压使伸缩卡块B230克服伸缩卡块压簧B220弹力向脱离伸缩插接卡槽A512方向移动的拉力,直到伸缩卡块B230被拉出伸缩插接卡槽A512,此时可以解除延伸床B的延伸底座B110与护理底座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控制箱A143外还安装有升降旋钮C313,所述升降旋钮用于控制升降电机A852的运行状态,本实施例中,升降电机A852通过升降电机驱动器驱动,而升降旋钮C313控制编码器的信号输入,编码器获取的信号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向升降电机驱动器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升降电机的运行。因此,通过旋转升降旋钮C313可以控制升降电机A852的转向,而通过按压升降旋钮C313可以控制升降电机A852的启停,从而控制护理顶板的高度,也就是整个护理床的高度。当然这只是选择之一,只要能够通过升降旋钮C313控制升降电机的启停、转向、运行状态即可。

  优选地,所述护理插接块A142上还设置有护理插接孔A1422,所述护理插接孔A1422用于和导电插接柱C480插接导电,从而实现电流的传输、信号的传输。

  所述延伸床B包括延伸底座B110,延伸底座B110顶部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安装的延伸铰接板B120,两块延伸铰接板B120分别与第一延伸升降轴B321装配,所述第一延伸升降轴B321与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中间部分、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中间部分、一端通过第二延伸销B332、第一延伸销B331铰接,所述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另一端与第二延伸升降轴B322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为相同的零件,只是为了便于表述而进行区分,因此附图标记中没有严格区分第一延伸升降板、第二延伸升降板的附图标记。

  所述第二延伸升降轴B322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延伸升降驱动块B140上,所述延伸升降驱动块B140分别套装在第二升降螺杆B350、第二升降导向轴B340外,且延伸升降驱动块B140与第二升降螺杆B35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与第二升降导向轴B340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第二升降螺杆B350、第二升降导向轴B340两端分别与伸缩固定块B130、端部固定块B15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伸缩固定块B130、端部固定块B150分别固定在延伸底座B110顶部。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二升降螺杆B350即可驱使延伸升降驱动块B140沿着其轴线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之间的间距,也就是可以使得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的最大高度发生变化(升降)。

  所述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各有多块,且每一块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两端分别与与之靠近的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一端通过第一延伸销B331铰接,而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中间部分通过第二延伸销B332铰接,位于最上方的(最靠近延伸顶板B180)第一延伸升降板B161、第二延伸升降板B162分别通过第三延伸销B333与延伸顶板铰接块B181铰接,延伸顶板铰接块B181固定在延伸顶板B180上,从而在驱使第二升降螺杆转动时可以改变延伸顶板B180的高度。

  所述延伸顶板B180顶面上还固定有至少两个延伸插接块B182,延伸插接块B182上设置有延伸插接卡槽B1821,所述护理插接卡槽用于和担架模块C上的龙骨插接块C430一端插接装配,从而在护理床高低方向上将担架模块C与延伸床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升降螺杆B350、第二升降导向轴B340靠近伸缩杆A360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升降螺杆插接孔B351,升降螺杆导向孔B341,所述升降螺杆插接孔B351,升降螺杆导向孔B341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伸缩杆A360插接装配,从而使得第二升降螺杆B350、第二升降导向轴B340分别与第一升降螺杆A350、第一升降导向轴A340在圆周方向上不可相对转动装配且其同轴或接近安装。

  本实施例中,延伸床B与护理床A结构几乎相同,具体在其升降结构、与担架模块的装配结构基本或完全相同。使用时,由于第一升降螺杆A350转动即可驱动第二升降螺杆B350同步转动,从而保证延伸床B与护理床A同步升降,也就是保证延伸顶板B180、护理顶板A140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所述延伸床B还包括靠板机构,所述靠板机构包括靠板B610、两块相互平行安装的侧护板B620,靠板B610上固定有卡固板B611、拉手板B612、转轴板B613,卡固板B611上设置有数个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在卡固槽B6111,所述拉手板B612、转轴板B613分别位于靠板B6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拉手板B612用于便于将靠板拉出;转轴板B613上安装有滑动转轴B680,滑动转轴B680外套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轴套B670,轴套B670卡装入轴套滑槽B621内且与之可滑动和/或圆周滚动装配,所述轴套滑槽B621设置在侧护板B620上,所述侧护板B620固定在延伸顶板B180上。参见图15,所述侧护板B620还与内支板B630装配固定,内支板B630上设置有下托板部分B631,所述下托板部分B631与延伸顶板B180、侧护板B620之间夹紧靠板B610,且靠板B610可滑动装配(沿着轴套滑槽B621滑动);

  所述侧护板B620远离护理床A一端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侧支轴B650,侧支轴B650两端分别穿出侧护板B620后与锁位轮B640装配固定,锁位轮B640上设置有锁位槽B641,所述侧支轴B650位于两块侧护板B620之间的部分外套装固定有侧支筒B661,侧支筒B661固定在侧支板B660一端,侧支板B660另一端上固定有侧支杆B662,所述侧支杆B662可卡装入卡固槽B6111内,从而支撑拉出、转动后的靠板B610;

  所述锁位槽B641可与锁位板B710卡合装配,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侧支轴B650;所述锁位板B710远离锁位槽B641一端卡装入锁位壳B720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锁位壳B720上设置有锁位通槽B721,所述锁位板B710与锁位通槽B721对应处设置有锁位驱动块B712,所述锁位驱动块B712一端穿出锁位通槽B721。使用时,可以通过锁位驱动块B712将锁位板B710向远离锁位槽B641方向驱动,从而使得锁位板B710退出锁位槽B641,也就是解除对侧支轴B650的锁定。

  所述锁位板B710上设置有锁位滑孔B711,锁位滑孔B711与锁位导向轴B730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锁位导向轴B730远离锁位滑孔B711一端穿出锁位壳B720后与锁位螺母B731装配固定,锁位螺母B731不能穿过锁位壳B720,所述锁位导向轴B730位于锁位壳B720与锁位板B71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位压簧B740,锁位压簧B740用于对锁位板B710产生向锁位槽B641推动的弹力。初始状态时,锁位槽B641不与锁位板B710装配,在锁位轮转动后、锁位槽B641与锁位板B710正对时,锁位板B710在锁位压簧的作用下卡装入锁位槽B641内,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固定锁位轮。

  初始状态时,靠板B610处于图4位置,其位于延伸顶板B180下方。在需要使用靠板时,通过拉手板B612将靠板拉出,此时轴套沿着轴套滑槽B621向锁位板B710方向移动,直到靠板可以向上转动。然后将靠板转动至合适角度,转动侧支板B660,使得侧支板B660驱动侧支轴B650圆周转动,直到锁位槽B641与锁位板B710卡装,然后调节靠板使得侧支杆B662卡装入卡固槽B6111内从而对靠板形成支撑即可。

  靠板的设计可以为部分需要半躺、肩部以上部位抬高的患者提供支撑,从而满足更多需求。另外打开靠板后,对于下坡路段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患者从靠板处滑出的风险。

  优选地,为了在图4状态时对靠板、侧支板进行收纳,申请人还在靠板B610上安装有收纳立板B760,收纳立板B760上固定有收纳弹簧板B761,所述收纳弹簧板B761与收纳弹簧B770一端装配,收纳弹簧B770另一端与收纳卡板B740一端装配,收纳卡板B740另一端上设置有防脱凸起B741且收纳卡板B740中间部分通过收纳销B750与收纳立板B760铰接,所述侧支杆B662卡装在收纳卡板B740位于防脱凸起B741与收纳立板B760之间的部分上,从而一方面能够阻碍靠板的拉出,另一方便对侧支杆B662、侧支板B660也形成限位和收纳。在需要拉出靠板时,首先将收纳卡板B740克服收纳弹簧B770的弹力向下转动,直到收纳卡板B740与侧支杆B662分离后可以拉出靠板、转动侧支板。在需要将侧支杆进行收纳时,侧支杆B662推动收纳卡板B740向上转动,直到侧支杆B662穿过收纳卡板B740后放开侧支杆B662即可使得侧支杆B662装入收纳卡板B740位于防脱凸起B741与收纳立板B760之间的部分上,完成收纳。

  所述担架模块C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担架龙骨C110,两根担架龙骨C110分别固定在担架底板C130上,所述担架龙骨C110的端部还固定有握持部分C120,握持部分C120用于使使用者握持以抬动担架或推动护理床。

  靠近升降旋钮C313一侧的两个握持部分C120上分别安装有控制把手C311、换向按钮C312,两个控制把手C311分别用于控制行走电机的启动、停止,两个换向按钮C312分别用于控制转向电机的启停、转向,也就是其中一个换向按钮C312被触发时,转向电机启动,但是根据被触发的按钮判断转向电机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护理床的转向。这是现有技术,本案不再赘述。

  所述担架底板C130两端上分别安装有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辊轴支板C131,所述辊轴支板C131分别与两根输送轴C230可圆周转动装配,两根输送轴C230外分别套装固定有输送辊C321,两根输送辊C321之间通过输送带C32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其中一根输送轴C230靠近控制把手C311一端穿出与之对应的辊轴支板C131且与第一输送齿轮C611装配固定,使用时输送带电机启动,从而驱动第一输送齿轮C611、输送轴C230圆周转动以驱动输送带C320移动,从而可将患者移动至护理床中间或边缘,以便于将患者搬上护理床或移出护理床。具体地,在需要将患者搬上护理床时,首先将输送带顶面下降至患者躺卧的床面下方,然后挪动患者至输送带一侧,启动输送带电机,输送带电机驱动输送带将患者移动至输送带中间位置,也就是护理床中间位置完成患者的搬移。这种设计只需要一个人工即可完成,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而且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控制输送带电机的启停、转向等,这是现有技术,可以参考现有遥控玩具车的相关设计。

  优选地,由于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身高适当伸长担架模块,从而保证对患者的有效支撑,对此申请人还设计了可以拉出的延长板C730,延长板C730一端与延长卡接板C160装配固定、另一端卡装入延长滑槽C701内,所述延长滑槽C70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C710与第二支撑板C720之间或两块第二支撑板C720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分别固定在轴支板C131上或通过转接板与担架底板C130装配固定,且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位于输送带C320之间,也就是输送带C320包裹在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外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C710与第二支撑板C720与延长板C730接触一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合滑槽C711、第二卡合滑槽C724,所述延长板C730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卡合滑槽C711、第二卡合滑槽C724卡合、可滑动装配的延长滑条C732。使用时,通过延长滑条C732分别与第一卡合滑槽C711、第二卡合滑槽C724卡合装配,从而实现延长板C730与担架底板C130之间的总长调节。

  所述延长滑条C732外壁上设置有数个延长凹槽C731,所述延长凹槽C731可与延长锁板C750上的延长凸起C751卡合装配,从而在延长板长度方向上使得延长板C730与担架底板之间相对固定。所述延长锁板C750卡装在锁板通槽C723内且其一端通过锁板铰接销C270与锁板滑槽C722底面铰接,所述延长锁板C750可以在锁板通槽C723内滑动,且延长锁板C750远离锁板铰接销C270一端的内侧设置有锁板斜面C753、靠近锁板铰接销C270处设置有锁板弹簧孔C752;

  所述延长锁板C750有两块且两块延长锁板C750的锁板弹簧孔C752通过螺塞C760封闭,两个螺塞C760之间通过螺塞拉簧C770连接,螺塞拉簧C770安装在锁板弹簧孔C752内且用于对两块延长锁板C750产生相互拉紧的弹力。两块延长锁板C750的锁板斜面C753分别与锲形块C770的锲形斜面C771贴紧,锲形块C770固定在锲形滑块C772上,锲形滑块C772安装在解锁滑轴C260一端上,解锁滑轴C260另一端套装顶紧压簧C780后穿出滑轴孔C721、滑轴拉板C740,且穿出滑轴拉板C740一端与滑轴螺母C261装配固定,所述滑轴拉板C740上设置有滑轴拉板把手C741。所述顶紧压簧C780用于对锲形滑块C772产生向锲形块C770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锲形块C770驱动两块延长锁板C750克服螺塞拉簧C770的弹力向外展开以使得延长锁板C750与延长板C730压紧,从而卡紧固定延长板C73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延长板C730的顶面略低于输送带底面,从而能够为病人提供支撑,因此病人躺在输送带上后会挤压输送带,从而在输送带中间位置形成凹陷,这个凹陷底部通过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延长板C730的顶面支撑。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输送带不受到较大的拉力而崩坏,另一方面输送带形成的凹陷能够使得患者更加舒适。

  所述滑轴孔C721、锁板滑槽C722、锁板通槽C723均设置在第二支撑板C720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C710、第二支撑板C720两端还通过支撑连板C132与担架底板C130装配固定,所述支撑连板C132固定在担架底板C130上。

  需要拉出延长板C730时,只需要通过滑轴拉板把手C741拉动滑轴拉板C740,使得滑轴拉板C740驱动解锁滑轴C260克服顶紧压簧C780的弹力向远离延长锁板C750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锲形块退出锁板斜面C753,此时两块延长锁板C750会在螺塞拉簧C770的弹力下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延长锁板C750不再与延长板C730压紧接触,此时可以拉出延长板。

  优选地,为了防止需要一手外拉滑轴拉板、一手调节延长板的尴尬情况,申请人还在滑轴拉板C740下方安装有限位壳C810(限位壳C810可以固定在支撑连板C132上),限位壳C810内部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滑槽C812、限位弹簧槽C811、限位解锁槽C813,所述限位块滑槽C812、限位弹簧槽C811、限位解锁槽C813相互连通,且所述限位弹簧槽C811与限位块大端C821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限位块大端C821与限位弹簧槽C811底面之间安装有限位块压簧C830,所述限位块压簧C830用于对限位块C820产生上推的弹力,所述限位块大端C821上固定有限位块解锁端C822,限位块解锁端C822穿出限位解锁槽C813且可在限位解锁槽C813内滑动;所述限位块C820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斜面C823,且限位块设置有限位块斜面C823的一端穿出限位块滑槽C812且与之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限位块斜面C823可与滑轴拉板斜面C742贴合,所述滑轴拉板斜面C742设置在滑轴拉板C740上。在滑轴拉板拉出时,滑轴拉板斜面C742与限位块斜面C823贴合,从而驱动限位块克服限位块压簧C830的弹力下移,直到滑轴拉板穿过限位块C820后放开滑轴拉板,此时限位块在限位块压簧C830的弹力作用下上移,从而阻碍滑轴拉板穿过,也就是锲形块无法复位,此时,只需要拉动延长板即可。在需要再次锁紧延长板时,通过限位块解锁端C822驱动限位块下移,直到限位块不再阻挡滑轴拉板,此时滑轴拉板、锲形块复位,然后放开限位块解锁端C822使得限位块复位即可。

  所述担架龙骨C110上还分别设置有龙骨轴孔C111、龙骨插接槽C112、龙骨滑槽C113、龙骨驱动槽C114,所述龙骨插接槽C112用于和护理插接块A142插接装配,所述龙骨轴孔C111内部安装有龙骨延长轴C220,所述龙骨延长轴C220可轴向滑动且其穿出担架龙骨C110一端与延长卡接板C160装配固定且龙骨延长轴C220穿出延长卡接板C160;

  所述龙骨插接槽C112、龙骨滑槽C113、龙骨驱动槽C114依次连通,龙骨环槽C113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龙骨插接块C430,所述龙骨插接块C430一端卡装入护理插接卡槽A1421内、另一端与插接块拉轴C440一端装配固定,插接块拉轴C440另一端套装插接块压簧C450且穿过龙骨滑槽C113后进入龙骨驱动槽C114与拉绳C46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拉绳C460另一端穿过龙骨螺柱C411后与另一插接块拉轴C440装配固定或拉绳C460另一端直接固定在龙骨螺柱C411上,所述龙骨螺柱C411设置在龙骨螺栓C410上,龙骨螺栓C410横穿龙骨驱动槽C114且与担架龙骨C110可圆周转动装配,本实施例中龙骨螺栓C410与担架龙骨C11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插接块压簧C450用于对龙骨插接块C430施加向护理插接卡槽A1421推动的弹力,从而保持龙骨插接块C430与护理插接卡槽A1421卡合装配。

  所述龙骨插接块C430侧面上设置有检测斜面C431,所述检测斜面C431与滚珠C470贴紧,滚珠C470可球形滚动地安装在检测杆C420一端上,检测杆C420另一端穿过检测孔C115后穿出担架龙骨C110,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观察到检测杆C420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检测杆C420穿出担架龙骨一端上涂有醒目颜料,从而更加便于使用者观察。

  所述检测杆C420位于检测孔C115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受力环C421,所述检测杆C420位于受力环C421与检测孔C115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检测压簧C490,检测压簧C490用于对检测杆C420施加向检测斜面C431推动的弹力。

  使用时,只要龙骨插接块C430与护理插接卡槽A1421卡合装配,检测杆C420会被推出检测孔C115,从而使得使用者判断龙骨插接块C430与护理插接卡槽A1421的装配状态,以防止担架龙骨与护理床未稳定装配而造成安全隐患。

  需要拆下担架模块C时,只需要旋转龙骨螺栓C410,使得龙骨螺栓C410缠绕拉绳,通过拉绳C460拉动插接块拉轴C440,使得龙骨插接块C430克服插接块压簧C450的弹力退出护理插接卡槽A1421即可,此时向上抬起担架模块即可使得担架模块与护理床分离,而检测杆C420缩进检测孔内。在担架龙骨与延伸插接块B182装配时,其结构、运行方式与和护理插接块一样,本案就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延长卡接板C160、靠近延伸床一侧的支撑连板C132和/或辊轴支板C131分别与弹性布料C330两端装配固定,所述弹性布料选择具有高弹性的软质布料,从而防止延长板C730直接与患者接触造成患者的不适。

  优选地,所述担架龙骨C110外侧开分别与绑带C210两端装配,所述绑带C210用于将患者捆绑、固定在担架模块上,从而防止患者滑落。

  所述担架模块与延伸床B对应处的结构与和护理床对应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担架模块与延伸床B对应处设置有担架连接块C140,所述担架连接块C140固定在与延伸床B对应的担架龙骨C110以及担架底板C130上,所述担架连接块C140上设置有担架连接槽C141、担架伸缩滑槽C142,所述担架连接槽C141与设置在延长卡接板C160上的延长卡接部分C161卡合装配,所述延长卡接部分C161上设置有延长卡合槽C162,所述延长卡合槽C162与延长卡接块C510一端卡合装配,从而实现延长卡接板C160与担架连接块C140之间的装配固定;

  所述延长卡接块C510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担架伸缩滑槽C142内且延长卡接块C510还与延长解锁杆C250一端装配固定,延长解锁杆C250另一端套装延长压簧C520后穿出担架连接块C140、穿过延长拉板C150后与延长螺母C251装配固定,所述延长螺母C251不能穿过延长拉板C150。所述延长压簧C520安装在担架伸缩滑槽C142内且用于对延长卡接块C510施加向延长卡合槽C162推动的弹力。

  所述延长卡接块C510与延长卡接部分C161对应处设置有延长卡接块斜面C511,所述延长卡接块斜面C511用于和延长卡接部分C161配合,使得延长卡接部分C161装入担架连接槽C141时能够向下挤压延长卡接块C510,直到延长卡合槽C162与延长卡接块C510正对时,延长卡接块C510在延长压簧C520的作用下卡装入延长卡合槽C162内,从而实现担架连接块C140与延长卡接板C160的装配固定,所述延长拉板C150上安装有延长把手C151,需要将架连接块C140与延长卡接板C160分离时,只需要通过延长把手C151对延长拉板C150施加将延长卡接块C510拉出延长卡合槽C162的力,使得延长卡接块C510退出延长卡合槽C162后即可将延长卡接部分C161拉出担架连接槽C141。

  为了便于区分,本案将担架模块C分别与延伸床B、护理床A对应的部分分别命名为延伸担架模块、护理担架模块,所述延伸担架模块的两根输送轴C230上靠近护理床A一端上设置有输送轴连接孔C232,所述输送轴连接孔C232可与传动方轴C240一端插接、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

  护理担架模块的两根输送轴C230内部为中空的方轴孔C231,所述传动方轴C240另一端卡插装入方轴孔C231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传动方轴C240与延长卡接板C160装配固定。在担架连接槽C141与延长卡接部分C161卡装时,传动方轴C240的端部插装入输送轴连接孔C232内、龙骨延长轴C220插装入延伸担架模块的龙骨轴孔C111内,从而使得两根正对的担架龙骨之间通过龙骨延长轴C220连接,以防止此处出现空缺,导致对患者的固定不稳定。而两根同轴的输送轴C230之间通过传动方轴C240连接,可使得延伸担架模块、护理担架模块上的输送带可以同步运行。

  所述担架连接块C140顶面上固定有与输送带平齐的软垫C331,所述软垫C331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从而避免担架连接块C140直接接触人体造成不适。

  本案涉及的初衷是针对大型医疗结构、护理机构,因此将延伸床和护理床分开设计,同时将担架模块也设计为可分别与延伸床、护理床对应安装的、独立的延伸担架模块、护理担架模块,从而便于使用、维护以及修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只选用护理床或延伸床以及与之对应的延伸担架模块或护理担架模块,只是这样会大大降低整体的功能,因此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但是结构却大大简化,因此本案通过护理床、延伸床、担架模块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大大增加产品组合的灵活性,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以增加产品适应性。目前护理床、护理担架模块部分已经造成样机进行测试,效果十分理想。

  本实用新型将担架模块和护理床、延伸床设计为可单独拆卸的模式,而电机等大型电器设备不设置在担架模块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担架模块的重量,从而降低搬运人员的体力消耗。而在延伸担架模块、护理担架模块整体使用时,可以通过拉绳延长板C730延长整个担架模块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而在担架模块伸缩时,可以带动护理床、延伸床同步伸缩,从而保证护理床、延伸床与担架模块的稳定装配以及调节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延伸床及其医用护理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