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独创技术33075字

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021-03-22 17:49:56

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富马酸奥比特嗪,化学名为(4-苄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酰(3-烯丙基-2-羟基-亚甲基苯)肼富马酸盐,化学结构式如下:

  

  文献WO2010102513A1报道了富马酸奥比特嗪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类化合物可特异性的激活肿瘤细胞内的procaspase-3为有活性的caspase-3,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文献还进一步报道了该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症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如对HL-60细胞、NCI-H460细胞、HepG2细胞、A549细胞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Procaspase-3在肿瘤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富马酸奥比特嗪有望成为调节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富马酸奥比特嗪的制剂处方、制剂工艺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开发了一种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制剂,该制剂所用的辅料与富马酸奥比特嗪的相容性好,该制剂稳定性佳、安全性高,在肠液中可以快速崩解、平稳释放,从而提高了富马酸奥比特嗪的生物利用度。该肠溶微丸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制备含药微丸,有利于扩大微丸的载药量范围,方便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微丸剂量规格,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同时耗时短,效果好。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所述肠溶微丸的胶囊或片剂;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所述肠溶微丸的方法;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所述肠溶微丸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具体地说,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肠溶微丸,其包含a)含富马酸奥比特嗪的丸芯,b)隔离层和c)肠溶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丸芯还包含稀释剂、崩解剂和助溶剂。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稀释剂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崩解剂为选自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的助溶剂为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丸芯中稀释剂为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和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为选自羧甲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溶剂为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崩解剂为:

  羧甲淀粉钠,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交联聚维酮,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淀粉钠的组合,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组合,或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聚维酮的组合。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崩解剂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淀粉钠的组合。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淀粉钠的组合中,所述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淀粉钠的质量比例为0.1~3.5:1,例如0.5:1、1:1、1.4:1、1.5:1、1.75:1、2:1、2.3:1、2.5:1或3:1。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组合中,所述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例为0.1~3.5:1,例如0.5:1、1:1、1.4:1、1.5:1、1.75:1、2:1、2.3:1、2.5:1或3:1。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聚维酮的组合中,所述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交联聚维酮的质量比例为0.1~3.5:1,例如0.5:1、1:1、1.4:1、1.5:1、1.75:1、2:1、2.3:1、2.5:1或3:1。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丸芯包含:以重量份计的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丸芯包含:以重量份计的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丸芯包含:以重量份计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隔离层中包含隔离材料,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还包括抗粘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离材料为选自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抗粘剂为滑石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层中包含肠溶材料,

  可选地,所述肠溶层还包括增塑剂和/或抗粘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肠溶材料为选自丙烯酸树脂、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乙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肠溶层中的抗粘剂为滑石粉或单硬脂酸甘油酯或者二者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其中a)含富马酸奥比特嗪的丸芯,b)隔离层和c)肠溶层的质量百分数如下:

  a)丸芯 60%-78%;

  b)隔离层 10%-20%,及

  c)肠溶层 12%-20%%。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其中a)含富马酸奥比特嗪的丸芯,b)隔离层和c)肠溶层的质量百分数如下:

  a)丸芯 62%-72%;

  b)隔离层 14%-20%,及

  c)肠溶层 14%-1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其包含:以重量份计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其包含:以重量份计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肠溶微丸粒径在0.3-1.5mm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其中所述的富马酸奥比特嗪为无定形、晶型A或晶型B。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中的富马酸奥比特嗪颗粒粒径D90小于或等于50μm。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肠溶微丸中的富马酸奥比特嗪颗粒粒径D90小于或等于30μ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胶囊或片剂,由本发明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肠溶微丸罐装胶囊而成或压片而成。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胶囊或片剂中的富马酸奥比特嗪的含量为0-200mg。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胶囊或片剂中的富马酸奥比特嗪的含量为5mg、10mg、25mg、50mg、100mg或200mg。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a)将富马酸奥比特嗪与稀释剂、崩解剂混合,得到预混物;

  b)将预混物与助溶剂溶液混合,制得软材,其中所述助溶剂溶液是将助溶剂与浓度为50%~70%的乙醇水溶液混合后得到;

  c)使制得的软材经过挤出滚圆制丸,干燥;

  d)包隔离衣;

  e)包肠溶衣。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肠溶微丸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发明详述

  在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之前,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因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变化。还应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术语不用于限制。除非另有规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本文参照的所有出版物和专利均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术语“质量百分比”、“重量百分比”或“以重量计的百分比”或“wt%”定义为制剂中单个组分的重量除以制剂所有组分的总重量然后乘以100%。本发明中“%”,除另有说明外均指质量百分比。

  在本发明的上文中,无论是否使用“大约”或“约”等字眼,所有在此公开了的数字均为近似值。每一个数字的数值有可能会出现10%以下的差异或者本领域人员认为的合理的差异,如1%、2%、3%、4%或5%的差异。

  术语“D90”是指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0%,例如“D90小于或等于50μm”表示“粒径不大于50μm的颗粒占90%”。

  术语“AUC0-∞”是指外推至无穷大时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或到最后一次测定时间点的AUC+(最后测定浓度/消除速度常数)。

  术语“Cmax”定义为所测得的活性成分的最大血浆浓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剂可单独给予患者,也可与其他活性制剂共同给予或联合给药。术语“共同给予”和“联合”包括在没有具体时限的情况下同时或顺序给予两种或多种治疗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试剂同时存在于细胞中或个体体内,或者同时发挥生物或治疗效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各治疗剂在同一组合物或单位剂型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各治疗剂在不同的组合物或单位剂型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给予第二治疗剂之前(例如,5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周、2周、3周、4周、5周、6周、8周或12周前)、同时或之后(例如,5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周、2周、3周、4周、5周、6周、8周或12周后)给予第一种试剂。

  术语“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缩糖、右旋糖、甘露糖醇、糊精、麦芽糊精、山梨糖醇、木糖醇、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硫酸钙、氧化镁、高岭土、粉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淀粉、硫酸钡、三硅酸镁、氢氧化铝及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稀释剂至少包括微晶纤维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和选自甘露醇、乳糖、一水乳糖、预胶化淀粉、山梨醇、磷酸氢钙、淀粉、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术语“崩解剂”包含但不限于玉米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酸、海藻酸钠和瓜尔胶等。

  术语“助溶剂”包含但不限于苯甲酸钠、枸橼酸、乳酸钙、乙醇、异辛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富马酸奥比特嗪的肠溶微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与富马酸奥比特嗪的相容性好,制剂稳定性佳、安全性高,在肠液中可以快速崩解、平稳释放,从而提高了富马酸奥比特嗪的生物利用度。

  该肠溶微丸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制备含药微丸,有利于扩大微丸的载药量范围,方便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微丸剂量规格,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同时耗时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比格犬单次给药奥比特嗪的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进行。所用原料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虽然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如果未特别说明,下面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

  以下实施例中:rpm指转/分钟;RRT指相对保留时间;min指分钟;ND即未检出;DCPA指无水磷酸氢钙;MCC PH200为微晶纤维素PH200;SDS指十二烷基硫酸钠;HPMC-AS指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P指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API指富马酸奥比特嗪;SD表示标准差。

  本发明所使用的试剂均可以从市场上购得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制备而得。富马酸奥比特嗪购自东莞市长安东阳光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购自日本旭化成,羧甲基淀粉钠购自安徽山河辅料股份有限公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购自安徽山河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吐温20/吐温80购自南京威尔化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购自亚什兰,预胶化淀粉购自罗盖特,羟丙甲基纤维素(E3)购自安徽山河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滑石粉购自广西龙胜华美滑石开发有限公司,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LG)购自亚什兰/日本信越,柠檬酸三乙酯购自蚌埠丰源涂山制药有限公司,单硬脂酸甘油酯购自湖南尔康制药。

  实施例1:肠溶微丸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测试

  表1:处方列表

  

  1.肠溶微丸制剂的制备

  第一,预处理:富马酸奥比特嗪原料药经过YK-60设备摇摆式颗粒机(长沙益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过24目筛,预处理备用;

  第二,混合制软材:称取经预处理的原料药1125.10g、微晶纤维素625.12g、羧甲基淀粉钠200.2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350.32g加入到湿法制粒机(深圳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中,在搅拌桨转速1~3rps,切割刀转速10~40rps的条件下,混合5分钟。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75.12g、吐温20 125.37g的乙醇(60%,900ml)溶液,设置搅拌桨转速1~3rps,切割刀转速20~60rps,加完停止搅拌和切割。

  第三,挤出滚圆:将第二步制备的软材采用挤出滚圆机(深圳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0.3~1.5mm的孔板挤出,然后采用先高速(600~1600rpm)后低速(100~500rpm)的方式进行滚圆,高速滚圆时间和低速滚圆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滚圆过程中可喷加适量60%~95%乙醇,帮助微丸成型。

  第四,干燥:将滚圆制备得到的微丸(湿料)采用流化床(深圳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干燥,进风温度45℃,物料温度控制35~45℃,干燥时间约30min。

  第五,包隔离衣

  包衣液配制:将处方量约1/2的纯化水加热至约60℃,搅拌成旋涡状缓慢加入羟丙甲基纤维素241.12g分散后,加入剩下的纯化水(室温),搅拌至溶液澄清,再加入滑石粉搅拌30min备用。

  包衣:将素丸投入流化床,设置风机转速1750~2000rpm,设置进风温度40~5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对微丸预热,控制物料温度37~39℃后开启雾化压力0.13~0.18Mpa,开启蠕动泵开始喷液,喷液速度由慢加快,蠕动泵转速控制8~12rpm(管内径5mm),注意监测包衣过程物料温度及流化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防止微丸粘连。

  第六,包肠溶衣

  包衣液配制:将称好的无水乙醇搅拌成旋涡状缓慢加入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227.02g溶胀后,缓慢加入纯化水(冷水),搅拌至溶液澄清,再依次加入滑石粉、柠檬酸三乙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搅拌30min备用;

  包衣:将隔离衣丸投入流化床(深圳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设置风机转速1850~2200rpm,进风温度42~49℃,对微丸预热,控制物料温度36~41℃后开启雾化压力0.11~0.18Mpa,开启蠕动泵开始喷液,喷液速度由慢加快,蠕动泵转速控制8~12rpm(管内径5mm),注意监测包衣过程物料温度及流化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防止微丸粘连。

  第七,胶囊填充

  根据肠溶微丸含量确定胶囊装量后进行胶囊填充。装量:理论值±5%,装量差异:±7.5%。

  2.稳定性考察

  稳定性考察方法:40±2℃,75±5%RH条件下,在第0月、1月、2月、3月取样检测有关物质,耐酸力和释放度。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2.1有关物质

  取本实施例制备的肠溶微丸制剂适量(约相当于富马酸奥比特嗪65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适量稀释液(DMSO-甲醇(1:4v/v))超声15min使富马酸奥比特嗪溶解,放冷,用稀释液定容至刻度,摇匀,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放至100ml量瓶中,用稀释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分别称取富马酸奥比特嗪对照品、杂质A对照品、杂质C对照品及柠檬酸三乙酯(TEC)适量,用稀释液稀释制成每1ml各约含富马酸奥比特嗪、杂质A、杂质C及柠檬酸三乙酯25μg的混合溶液。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推荐色谱柱:YMC-PACK Pro C18,4.6mm×100mm,3μm);以甲醇-乙腈(1:3)为流动相B,pH2.2的高氯酸盐缓冲溶液(称取高氯酸钠7.0g,加水1000ml使溶解,用高氯酸调节pH值至2.2,滤过)-流动相B(82:18)为流动相A;按下表2进行梯度洗脱;柱温按下表3进行梯度控制;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每分钟1.0ml。

  表2流动相梯度详情表

  表3柱温梯度详情表

  

  取混合溶液3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出峰顺序为:富马酸、杂质A、柠檬酸三乙酯、奥比特嗪和杂质C。另取对照溶液3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整检测灵敏度,使奥比特嗪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30%。精密量取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3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扣除空白溶液的色谱峰及混合溶液中的富马酸色谱峰、柠檬酸三乙酯色谱峰及杂质C色谱峰,乘以校正因子后,杂质A(RRT约为0.22,校正因子(1.88)法计算)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倍(0.5%),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2倍(0.2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0.05%)的峰可忽略不计。

  2.2释放度

  取本实施例制备的肠溶微丸制剂,按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第一法方法2)测定,以盐酸溶液(9→1000)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20分钟,立即将转篮升出液面,将盐酸溶液弃去,立即加入预热至37℃的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05g,加1mol/L氢氧化钠152ml,用水稀释至10 000ml,摇匀,pH值应为6.0)900ml,继续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富马酸奥比特嗪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粒的溶出量。

  2.3耐酸力

  取本实施例制备的肠溶微丸制剂作为供试品,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一法),以盐酸溶液(9→1000)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20分钟,取出供试品,用水洗净表面盐酸溶液,用适量无水乙醇转移至置100ml量瓶,超声15分钟使富马酸奥比特嗪溶解,放冷,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或离心),取滤液(或上清液)1ml,至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粒的含量。每粒溶出量均不大于标示量的10%。

  稳定性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制剂稳定性考察结果

  

  

  结论: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三个月的加速实验后,1)测的杂质仅有奥比特嗪降解杂质1,且含量非常低,说明了该肠溶微丸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药物安全性;2)肠溶微丸胶囊耐酸力和释放度在加速3月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更进一步说明了该制剂的稳定性。

  实施例2药代动力学实验

  采用两周期交叉,自身对照实验设计,将8只比格犬分为两组,每组4只。每周期分别给予胶囊T(内容物为实施例1制备的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制剂,100mg)或R(奥比特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10mL(100mg)。给药前禁食12h,给药前及给药后4h内控制饮水。给药后5h统一进食,洗脱期为7天。(注:R药制备方法:将适量羟丙基-β环糊精加入100mL纯化水中溶解,再将富马酸奥比特嗪原料药1g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得到10mg/mL的包合物,分装成10份,每份10mL)

  血样采集:给药前(0h)及给药后于0.25,0.5,0.75,1,1.25,1.5,2,3,4,6,8,10,12,24h前肢静脉采血3mL至5mL肝素化采血管中。血样采集后15min内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分离血浆,血浆转移至洁净2mL EP管中,检测血浆中奥比特嗪含量。

  血浆中奥比特嗪检测方法如下:

  

  

  计算在比格犬体内单次给药后各个时间点血浆中的奥比特嗪浓度测定数据、每一时间点的平均浓度(Mean),分别提供每只比格犬单次给药奥比特嗪的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平均C-T曲线以及C-T曲线各个时间点的标准差。结果如表5和图1所示。

  表5:比格犬单次口服两种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分析:

  (1)T药在比格犬体内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1.563h比R药达峰时间(Tmax=0.906)晚。T药的AUC0-∞(7977.234ug/L*h)明显高于R药(4182.582μg/L*h),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肠溶微丸胶囊体内释放平稳,且生物利用度高。

  (2)T药在比格犬体内血药浓度峰值Cmax(1288.408μg/L)与R药无明显差异。该数据说明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制剂在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性)的同时,主药毒性未增加,同时保证了用药安全性。

  实施例3肠溶材料相容性实验

  本实施例考察肠溶材料与富马酸奥比特嗪的相容性。本发明提供的制剂为肠溶微丸胶囊,且在十二指肠吸收好,制剂需要在进入肠道后快速释放。肠溶材料酸性越强,溶解pH越低,在碱性条件溶解性越好,对释放越有利。但是同时,肠溶酸性越强对本发明的肠溶微丸制剂的稳定性越不利,需要隔离包衣的厚度越大。因此,要保证肠溶材料能在较低pH条件溶解的同时,应尽量降低对制剂稳定性影响的风险。

  本实施例选择溶解pH尽量接近十二指肠pH范围的肠溶材料作为候选材料。丙烯酸树脂(尤特奇L100-55)、HPMC-AS(LG)、欧巴代(肠溶型91系列PVAP)和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HP-55),其均能在pH≥5.5时溶解,符合上述要求。

  实验方法:称取约5mg肠溶材料2份,API富马酸奥比特嗪1份,将其中1份肠溶材料置于烧杯①中,另1份置于烧杯②中,将配置好的pH=6.0的磷酸缓冲盐介质各100ml同时加入两个烧杯之中,并将两烧杯同时放入37℃水浴锅内,同时搅拌,待肠溶材料溶解后在杯②中加入原料药API并观察现象,取杯②样检测API浓度,计算其溶解量及相互作用量占总量比例。结果如表6所示。

  表6肠溶材料与富马酸奥比特嗪相容性试验结果

  

  

  结果分析:

  组1中杯①能完全溶解说明5mg尤特奇L100-55可以完全溶解于100ml释放介质,但是杯②中却产生沉淀,且溶液中测到的富马酸奥比特嗪量极少,可合理推断其发生了相互作用,且作用较强。同理可知组2、3、4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强弱顺序为:欧巴代(PVAP)>丙烯酸树脂(尤特奇L100-55)>HPMCP(HP-55)>HPMC-AS(LG)。从稳定性和制剂释放风险角度评估,HPMC-AS适用于本发明的肠溶微丸制剂,HPMCP次之。

  实施例4润湿剂乙醇浓度的筛选

  设计润湿剂乙醇浓度在50%~95%之间变化,来制备微丸。以圆整度、崩解时间为考察对象筛选出较优乙醇浓度。按照表7进行处方投料,分别使用浓度为75%,60%和50%乙醇手动制取软材,使用孔径0.9mm挤出板,挤出速度30rpm,挤出物料在滚圆转盘中滚圆,根据物料情况调整滚圆参数制备微丸,制备好的微丸使用流化床进行干燥(进风温度物料温度35℃~45℃)制得素丸。观察素丸的圆整度,并测定崩解时间,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乙醇浓度筛选结果

  

  

  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0%时,微丸圆整度较好,微丸崩解速度快(30s)。在保证圆整度的前提下,为使素丸快速崩解,保证快速释放,选择60%乙醇浓度作为润湿剂。

  实施例5崩解剂的筛选

  选择交联聚维酮(XL-1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羧甲基淀粉钠为考察对象,均使用常规最大用量,且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联合使用,保持处方中其他辅料用量不变,微调稀释剂用量使得微丸载药量一致。使用6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手动制取软材,挤出板孔径0.9mm,挤出速度30rpm,将挤出物料在滚圆转盘中滚圆,根据物料形状调整滚圆参数制备微丸,制备好的微丸使用流化床进行干燥(进风温度设置45℃,物料温度控制温度35℃~45℃)制得素丸。然后使用HPMC进行隔离衣包衣,流化床进风风机转速1200rpm,蠕动泵转速6~12rpm,计算喷液速约0.5~1.4g/min,控制雾化压约0.04Mpa充分雾化包衣液,物料稳定控制为35~45℃增重3%。再使用HPMC-AS进行肠溶衣包衣,流化床进风风机转速1200rpm,蠕动泵转速6~12rpm,计算喷液速约1.1g~1.7g/min,控制雾化压约0.04Mpa充分雾化包衣液,物料温度控制为35℃~45℃,增重18%(理论投料),包衣处方和工艺相同。将微丸填充胶囊后测试释放和耐酸力,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崩解剂的筛选结果

  

  

  结果显示,处方比例均为常规最大用量(交联聚维酮10%(单位处方量22.22mg)、羧甲基淀粉钠8%(单位处方量17.78m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单位处方量13.33mg),微丸释放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羧甲基淀粉钠(立崩)、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维酮(XL-10),使用羧甲基淀粉钠(立崩)作为崩解剂时,其膨胀力最大,肠溶微丸微丸崩解最好,释放最快。故选定羧甲基淀粉钠(立崩)作为本品崩解剂。为此,确定C20161108批处方为素丸目标处方。

  实施例9隔离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和稳定性的影响

  隔离包衣能够防止API与肠溶衣材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直接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制剂释放和稳定性。只有隔离衣完全包裹载药素丸且达到一定的厚度后才能防止API和HPMC-AS直接接触或渗透后接触。若隔离衣包裹不完整或太薄将导致在释放介质中API和HPMC-AS在局部高浓度情况接触而相互作用,减缓释放。隔离衣越厚(增重越大),这种相互作用越弱,且HPMC本身还具有非离子型表活的特性,对制剂释放有利。另外,肠溶衣材料的酸性特点,是API的不稳定因素(降解),故隔离衣增重对制剂有关物质稳定性有利。

  素丸粒径约0.6~1.2mm,表面积大,需要一定的包衣增重才能将素丸的表面完全包裹起来。根据素丸的直径计算得到包衣增重为6.8%时才能保证微丸表面完全被隔离衣覆盖。本实施例设计增重为7%、15%和19%,对包衣效果进行考察。选用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隔离衣材料,滑石粉为抗粘剂(用量比为4:1),控制流化床进风风机转速根据批量不同而调整,1200~1800rpm,蠕动泵转速6~8,计算得喷液速约0.7~1.5g/min,控制雾化压约0.04~0.12Mpa充分雾化包衣液,物料稳定控制为35~45℃。选用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作为肠溶材料、滑石粉为抗粘剂,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为抗静电材料,用量比(11.4:3.8:2.8:0.4),流化床进风风机转速1200~1400rpm,蠕动泵转速6~12,喷液速约0.8~1.3g/min,控制雾化压约0.04~0.06Mpa充分雾化包衣液,实际物料温度控制为35℃~42℃,增重18%。肠溶微丸填充胶囊后测试释放,耐酸力,结果如表9所示。

  表9隔离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影响

  

  

  富马酸奥比特嗪在酸性条件不稳定,肠溶材料酸性较强,隔离包衣增重影响隔离衣膜完整性及厚度。本实施例对隔离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筛选出能有效阻隔富马酸奥比特嗪和肠溶材料的隔离包衣增重,主要考察项目为含量、有关物质、耐酸力和释放。结果详见表10。

  表10隔离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1)隔离衣包衣增重6.5%时,加速实验肠溶微丸胶囊释放变慢严重。主要原因为增重为6.5%时,隔离衣能完全包裹素丸,故0天质量合格,但次增重下隔离衣厚度不够,在放置过程中分子运动可导致API或肠溶材料均渗透过隔离衣而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导致释放下降。当隔离衣包衣增重增加至14.1%和19.5%时,肠溶微丸胶囊耐酸力和释放度在加速3月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相对较稳定。说明虽然前期实验表明当包衣增重6.5%时,制剂0天释放度达到了开发目标,但是从稳定性角度考虑,隔离衣的包衣增重应不小于14.1%。

  (2)隔离衣包衣增重14.1%和19.5%肠溶微丸胶囊有关物质中杂C均有增长,0天未检出,加速3月杂质C增长为0.19%,增长幅度相同,达到稳定性要求。故从有关物质的角度考虑,隔离衣14.1%(投料按照15%)及以上即可以有效阻隔肠溶衣,保护富马酸奥比特嗪。

  实施例10肠溶衣增重考察

  当素丸的圆整度、粒径分布相同时,包衣增重越大,包衣层越厚,耐酸力越强;肠溶膜越厚溶解越慢,肠溶微丸胶囊释放随之变慢。为了在保证耐酸力合格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的包衣增重使其既能保证释放,又能保证制剂稳定性。本实施例设计了肠溶衣包衣增重分别为18%、22%、26%的三个实验,对相同的处方工艺制备的隔离衣微丸进行包衣。流化床进风风机转速1200~1400rpm,蠕动泵转速6~12rpm,喷液速约0.8~1.2g/min,控制雾化压约0.03~0.04Mpa充分雾化包衣液,实际物料温度控制为35℃~40℃。检测肠溶微丸胶囊耐酸力和释放,结果详见表11。

  表11肠溶包衣增重对制剂耐酸和释放的影响

  

  

  注:因肠溶包衣增重18%时已能保证耐酸力,故未检测22%,26%时耐酸力。

  结果表明:

  (1)肠溶包衣增重18%,能保证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胶囊释放达到开发目标;

  (2)当肠溶增重从18%增加至26%时,肠溶微丸胶囊释放速率变慢,说明肠溶包衣不宜过高,否则不利于制剂释放。综合耐酸力,肠溶包衣18%为最佳。

  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

《富马酸奥比特嗪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