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涂覆液体> 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独创技术41133字

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

2021-02-01 07:17:34

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布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正在逐渐成为小型电气设备的主要供电电源,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巧,供电量大等特点,越来越深受各大电子厂商的青睐。

  锂离子电池极片生产工艺,包含了浆料配制、极片涂布、极片碾压&分切等工序,其中涂布工序是极片制造中精度要求最高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行业普及应用高精度挤压涂布机进行极片涂覆作业。为保证涂布精度和模头使用寿命,通常都采购进口松下或三菱的精密模头。传统的模头唇口与钢辊间隙的平齐度,通过设定涂布机左右精密伺服电机位移距离(以2μm计),再用100μm左右规格塞尺进行插拔松紧度检查确认。

  但是,传统的模头唇口与钢辊之间的平齐度的确定方式中,安装调试过程凭肉眼无法保证调试平齐度,因此不同人员作业和不同熟练度手感,都会造成每次调试无法一致,使得模头唇口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增大,从而使得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模头调节方法,包括: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其中,线条为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以使所述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包括:获取感压纸上的第一线条的第一亮度值和第二线条的第二亮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线条为第一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第二线条为第二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控制第一模头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控制第一模头朝向靠近感压纸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维持第一模头的当前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包括:获取线条的第三亮度值和第四亮度值,其中,所述第三亮度值为线条的第一端的亮度值,所述第四亮度值为线条的第二端的亮度值,且线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模头的第一侧端对应,线条的第二端与所述模头的第二侧端对应;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亮度值;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还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维持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的当前位置。

  一种模头调节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钢辊以及模头,所述模头与所述钢辊之间设置有感压纸,所述感压纸的一面与所述模头抵接,所述感压纸的另一面与所述钢辊的侧面抵接,所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头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模头移动;所述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其中,线条为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以使所述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亮度值的匹配关系,确定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间距情况调整模头位置,提高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

  2、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头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模头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头调节方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头调节方法包括: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其中,线条为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以使所述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值。通过亮度值的匹配关系,确定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间距情况调整模头位置,提高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头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模头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S100: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其中,线条为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压纸位于所述模头和钢辊之间,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是由所述模头挤压形成,即所述模头的端部挤压所述感压纸,所述感压纸根据模头的挤压力,在其上形成的挤压线。其中,所述感压纸具有类似于复写纸的功能,使得所述模头在所述感压纸上挤压之后,形成亮度不同的线条。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挤压力,决定了所述模头在所述感压纸上留下的线条的亮度,即不同的挤压作用力,对应有不同亮度的线条。而且,由于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影响所述模头在所述感压纸上的挤压力,例如,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越小,所述模头作用于所述感压纸上的挤压力越大。这样,根据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的亮度程度,便于后续确定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后续确定所述模头与所述钢辊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压纸与所述钢辊的侧面抵接,使得所述感压纸所在的平面为所述钢辊的其中一个外切平面。这样,所述感压纸作为判断所述模头和所述钢辊之间间距的参考平面,便于后续根据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的亮度,确定所述模头与所述钢辊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亮度值用于体现线条颜色的深浅程度,其中,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可以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相机;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还可以是通过人眼获取,即人眼根据直视方式获取线条颜色的深浅。

  S200: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亮度为内置的亮度,即所述预设亮度为预置的亮度,用于与采集到的线条的亮度进行比较。例如,所述预设亮度值为小于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最小时,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对应的亮度值;又如,所述预设亮度值为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最小时,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对应的亮度值的一半。将采集到的线条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进行比较,便于确定出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例如,当亮度值大于预设亮度值时,表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过大;又如,当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值时,表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过小。这样,根据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之间匹配关系,便于准确判断出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情况,从而便于确定模头与钢辊之间的间隙大小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亮度值为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在预设间距内对应的亮度值,其中,所述预设间距为实际生产制造中,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合格间距。

  S300: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以使所述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表明了模头的当前位置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即表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不合格,也即表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间距不合格。此时,为了便于模头的定位,即为了便于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控制在合格间距,需要对模头的位置进行调整。其中,控制所述模头移动,例如,控制所述模头朝向或者远离所述感压纸移动;又如,控制所述模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又如,控制所述模头左偏或者右偏。这样,在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通过调整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使得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达到预设亮度值对应的间距,从而使得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达到合格间距,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模头朝向靠近所述感压纸方向移动。这样,在所述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即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过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模头朝向靠近所述感压纸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即使得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减小,以达到合格间距,便于调整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便于改善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模头朝向远离所述感压纸方向移动。这样,在所述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即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过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模头朝向远离所述感压纸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即使得所述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增大,以达到合格间距,便于调整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便于改善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包括:获取感压纸上的第一线条的第一亮度值和第二线条的第二亮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线条为第一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第二线条为第二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头包括两个堆叠设置的子模头,例如,所述模头包括上模头和下模头。所述亮度值包括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而且,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是分别为两根线条的亮度,即所述第一亮度值为一根位于感压纸上的线条的亮度值,所述第二亮度值为另一根位于感压纸上的线条的亮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线条为其中一个子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线条为另一个子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例如,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线条为上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线条为下模头在感压纸上的挤压线条。这样,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分别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进行比较,而且,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用于区分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使得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均以同一个预设亮度值为基准进行比较,便于确定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便于后续确定两个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进而便于后续根据上述关系确定两个子模头的移动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感压纸上的第一线条的第一亮度值和第二线条的第二亮度值,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获取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便于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进行比较,即便于确定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便于确定两个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进而便于根据上述大小关系,调整所述子模头的位置,使得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得以提高,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中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与第一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控制第一模头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作为亮度大小判断的标准值,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均以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得比较,确定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的具体关系,而且,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即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一个中值,也即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的两侧分别有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的大小关系,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的比较即可获取,例如,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亮度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也即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较小,而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较大。通过线条亮度的比较,确定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过于靠近所述感压纸,即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超出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也即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落后于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这样,根据亮度的比较,便于调整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降低了各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各所述子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控制第一模头朝向靠近感压纸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作为亮度大小判断的标准值,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均以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得比较,确定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的具体关系,而且,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即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为一个中值,也即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的两侧分别有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的大小关系,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的比较即可获取,例如,所述第一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亮度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也即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较大,而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较小。通过线条亮度的比较,确定出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过于靠近所述感压纸,即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超出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也即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落后于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子模头位置。这样,根据亮度的比较,便于调整各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降低了各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各所述子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时,维持第一模头的当前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的大小关系,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的比较即可获取。所述第一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二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相等,即表明了所述第一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与所述第二亮度值对应的线条的亮度相同。而线条的亮度体现出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情况,在所述第一亮度值和所述第二亮度值相等的情况下,确定出两个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相等,即确定出两个所述子模头的位置相互对齐。这样,此时两个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两个所述子模头靠近所述感压纸的一端对齐,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子模头之间的对齐度提高,而且,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达到合格间距,无需其他移动操作,保持各所述子模头的当前位置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值,包括:获取线条的第三亮度值和第四亮度值,其中,所述第三亮度值为线条的第一端的亮度值,所述第四亮度值为线条的第二端的亮度值,且线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模头的第一侧端对应,线条的第二端与所述模头的第二侧端对应;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模头具有两侧端,即所述子模头的两侧的端部,其中,所述子模头的侧端所在平面与所述感压纸垂直。由于所述子模头的安装位置会存在偏差的情况,即所述子模头的唇口所在的直线与所述感压纸所在平面不平行的情况,也即所述子模头的唇口所在直线与所述感压纸所在平面倾斜设置,此时,所述子模头的两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不同,使得所述子模头在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出现亮度不同的情况,即同一根线条出现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使得所述子模头在所述感压纸上的线条的亮度一致,即使得所述子模头的唇口所在直线与所述感压纸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分别为同一根线条上的亮度,即所述感压纸上的同一根线条,其两端的亮度值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将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进行匹配处理,确定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的大小关系,便于后续根据上述关系,调整所述子模头的端部,以使得所述子模头的唇口所在直线与所述感压纸所在平面平行,从而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降低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所述子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条的第三亮度值和第四亮度值,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获取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之间的一个亮度值,便于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进行比较,即便于确定出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便于确定所述子模头的两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进而便于根据上述大小关系,调整所述子模头的位置,使得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得以提高,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为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之间的中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与第二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包括:检测所述第三亮度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以及检测所述第四亮度值是否等于第二预设亮度值;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用于判断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的大小关系,即通过分别比较,确定所述第三亮度值和所述第四亮度值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的关系。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四亮度值,即表明了所述子模头的第一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较小,而所述子模头的第二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较大,也即表明了所述子模头的第一侧端超出于所述子模头的第二侧端。这样,在控制所述第一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之后,使得所述子模头的第一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子模头的两侧端保持与所述感压纸的平齐,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移动,还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三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二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三亮度值小于所述第四亮度值,即表明了所述子模头的第一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较大,而所述子模头的第二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较小,也即表明了所述子模头的第一侧端落后于所述子模头的第二侧端。这样,在控制所述第二侧端朝向远离感压纸方向移动之后,使得所述子模头的第二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子模头的两侧端保持与所述感压纸的平齐,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三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时,维持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的当前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且所述第四亮度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值,表明了所述第三亮度值等于所述第四亮度值,即表明了所述子模头的两侧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间距相等。这样,维持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的当前位置,使得所述子模头保持与所述感压纸平齐,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头调节装置,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头调节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头调节装置具有用于实现所述模头调节方法各步骤对应的功能模块。请参阅图2,所述模头调节装置10包括:采集模块100、处理模块200、钢辊300以及模头400,所述模头400与所述钢辊300之间设置有感压纸500,所述感压纸500的一面与所述模头400抵接,所述感压纸500的另一面与所述钢辊300的侧面抵接,所述采集模块100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00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头400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00用于驱动所述模头400移动;所述采集模块100用于获取感压纸500上线条的亮度值,其中,线条为模头400在感压纸500上的挤压线条;所述处理模块200用于检测所述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是否匹配;当所述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不匹配时,控制所述模头400移动,以使所述模头400在感压纸500上的挤压线条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100获取所述感压纸500上线条的亮度,将亮度值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200中进行分析,所述处理模块200通过亮度值的匹配关系,确定模头400与感压纸500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间距情况调整模头400位置,提高了模头400与感压纸500之间平齐度。而且,由于模头400与感压纸500之间的间距均在微米级别,不便于获取,而将模头400与感压纸500之间的间距转换为亮度进行比较,便于对模头400位置的调整,降低了模头400与感压纸500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400与钢辊300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模头400包括至少两个子模头410,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平齐设置,且每一所述子模头410靠近所述钢辊300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感压纸50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模头410靠近所述感压纸500的一端为唇口,所述子模头410的唇口用于挤压所述感压纸500,以在所述感压纸500上形成挤压线条。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的唇口与所述感压纸500至少部分抵接,使得每一个所述子模头410在所述感压纸500上形成不同的线条,从而使得每一个所述子模头410形成的线条的亮度存在差异。这样,所述采集模块100采集所述子模头410在所述感压纸500上的形成的线条的亮度,所述处理模块200再根据亮度值确定各所述子模头410的具体位置情况,从而便于所述处理模块200根据亮度值比较情况,控制各所述子模头410移动,进而便于调整各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之间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模头400包括两个堆叠设置的子模头410,所述处理模块200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一所述子模头4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子模头410堆叠设置,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按预设方向依次排列,从而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的唇口朝向同一侧,进而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的唇口均靠近所述钢辊300,便于各所述子模头410同时在所述感压纸500上进行挤压,从而便于在一次调试操作中,所述感压纸500上形成多条线。这样,所述处理模块200在根据所述采集模块100获取的亮度值,分别对应调整各所述子模头410的位置,即分别调整各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之间的间距,便于提高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之间的平齐度。而且,在以所述感压纸500为参考基准面的情况下,提高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之间的平齐度,同时也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对齐度得以提高,即各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之间的平齐度相同,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相互对齐,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对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模头调节装置10还包括定位组件600,所述定位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模头400背离所述钢辊300的一面,所述定位组件600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连接,且所述定位组件600靠近所述钢辊300的一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600设置于所述模头400的一侧,而且,所述定位组件600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固定,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之间的位置固定,即在调整完各所述子模头410的位置之后,通过所述定位组件600,将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减少了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位移,从而减少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位置偏差几率,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头410之间的对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定位组件600包括定位件610以及至少两个固定件620,所述定位件610开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612,每一所述固定件620穿设于一所述固定孔612内,且所述固定件620与一所述子模头4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子模头410在所述处理模块200调整位置之后,所述定位件610将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进行定位,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的相对位置稳定。所述固定件620通过所述固定孔612,将所述定位件610固定于所述子模头41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610靠近所述钢辊300的一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子模头410抵接。这样,所述定位件610靠近所述钢辊300的一面与所述子模头410平齐,从而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背离所述感压纸500的一面在同一平面,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块之间的对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处理模块200包括分析处理单元210和驱动单元220,所述采集模块100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析处理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析处理模块200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2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20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头4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析处理单元210获取所述采集模块100采集的亮度值,并对亮度值进行匹配分析,从而确定采集的亮度值之间的具体关系,最终所述分析处理单元210将分析结果转换为对应的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单元220,所述驱动单元220根据驱动指令,对应地对各所述子模头410进行驱动,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发生对应的移动,从而使得各所述子模头410的位置关系确定,提高了各所述子模头410与所述感压纸500的平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左右伺服电机和前后伺服电机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模头在垂直于所述感压纸的平面上,由于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位子关系,所述子模头除了在平动方向上的位子调整外,还存在转动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其中,所述前后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子模头的平动,即所述前后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子模头整体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感压纸,使得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得以调整;所述左右伺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子模头的侧端移动,即所述左右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的转动,使得所述子模头靠近所述感压纸的一端平行于所述感压纸,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右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子模头的两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的两端转动,即所述左右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的两端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使得各所述子模头的唇口与所述感压纸平齐,从而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子模头的中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的平动,即所述前后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在垂直于所述感压纸的平面上移动,也即所述前后伺服电机控制所述子模头在垂直于和平行于所述感压纸的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子模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感压纸,从而便于调整所述子模头和所述感压纸之间的间距,提高了所述子模头与所述感压纸之间的平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涂布机,包括底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头调节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支架,所述钢辊和所述模头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将所述模头调节装置固定,即所述支撑支架固定所述钢辊,而且,所述采集模块获取所述感压纸上线条的亮度,将亮度值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中进行分析,所述处理模块通过亮度值的匹配关系,确定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间距情况调整模头位置,提高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平齐度。而且,由于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均在微米级别,不便于获取,而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间距转换为亮度进行比较,便于对模头位置的调整,降低了模头与感压纸之间的定位难度,从而降低了模头与钢辊之间的定位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模头调节方法及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