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涂覆液体> 滚浸输送系统独创技术34250字

滚浸输送系统

2021-03-11 06:10:57

滚浸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滚浸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输送系统贯穿于现代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全过程,是涂装生产线的动脉。目前,大批量连续生产时所采用的输送系统主要有:悬挂链输送机、摆杆式输送机、RoDip运输机和多功能穿梭机。

  悬挂链输送机,其运输链在槽子中心的上方,运输链的润滑油很容易造成槽液的污染,特别是对于电泳漆,极少量的油污也会造成大量的缩孔;悬挂链输送机采用船形槽,倾斜30°出入槽,不仅槽体积大、设备长、涂装线占地面积大,而且车身顶盖及空腔结构内的空气无法排尽,使这些部位磷化、电泳涂装效果不好;还存在兜液、沥水不尽、车身带液多、药剂和冲洗用水量大、污水处理量大等问题,导致了涂装成本提高;此外,由于链条轨迹的固定模式,无法实现对不同工艺的优化处理。

  摆杆输送机,其出入槽角度可达45°,较悬挂链输送机减小了槽体积、缩短了设备长度,虽然车顶和空腔结构内的气泡有所减少,但无法根除车顶气泡;此外,由于其使用链条传输,链条的弹性变量及驱动链轮的机械因素都导致在驱动时,链条张力和链条长度不断变化,造成爬行现象,影响工艺质量;链条在使用和维护中的润滑油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撬体和摆杆件的上下交接处容易出现故障。

  RoDip运输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改变吊挂和输送方式,车身在前行的同时可以进行纵向倾斜,解决了内腔气泡问题,提高了车体前处理和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浸输送系统,包括:

  滚浸架体;

  滚浸机行走平台,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连接于滚浸架体内,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包括上行走双轨和下行走双轨,所述上行走双轨架设于下行走双轨上方;

  滚浸槽,所述滚浸槽连接于滚浸架体内,若干个所述滚浸槽沿上行走双轨行走方向并排架设于上行走双轨和下行走双轨之间;

  滚浸升降机,所述滚浸升降机沿滚浸机行走平台行走方向设置于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两端;

  滚浸机,所述滚浸机行走于滚浸机行走平台上。

  优选的,所述上行走双轨行走方向和下行走双轨行走方向相反。

  优选的,还包括:

  输送滚床,所述输送滚床沿上行走双轨行走方向分别设于所述上行走双轨两端,所述滚浸升降机连接于输送滚床和上行走双轨之间。

  优选的,所述滚浸机包括:

  行走座;

  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连接于行走座内,所述行走滚轮行走于上行走双轨和下行走双轨上;

  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连接于行走座内,所述行走电机输出端与行走滚轮连接;

  翻转轴,所述翻转轴连接于两个所述行走座之间;

  翻转齿盘,所述翻转齿盘连接于翻转轴上;

  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连接于其中一个行走座上;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连接于翻转电机输出端,所述转动齿轮与翻转齿盘啮合;

  撬体锁紧件,所述撬体锁紧件连接于翻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滚浸升降机包括:

  升降架体,所述升降架体呈倒U字型设置;

  升降支座,所述升降支座通过升降链连接于升降架体内;

  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连接于升降支座顶端,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与升降链连接;

  过渡双轨,所述过渡双轨连接于升降支座内,滚浸机行走于过渡双轨内,所述过渡双轨对接上行走双轨和下行走双轨设置;

  对轨装置,所述对轨装置连接于升降支座上,所述对轨装置用于对接过渡双轨和上行走双轨、以及过渡双轨和下行走双轨。

  优选的,所述对轨装置包括:

  对接双轨;

  对接转轴,所述对接转轴连接于过渡双轨内靠近滚浸机行走平台位置;

  支撑内杆,两个所述支撑内杆固定连接于对接转轴上靠近两端位置,所述对接双轨内端与支撑内杆固定连接;

  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支撑内杆底端,所述第一滑槽开槽方向与支撑内杆长度方向一致;

  对轨座体,所述对轨座体呈框体设置,所述对轨座体连接于升降支座上,并靠近滚浸机行走平台设置;

  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连接于对轨座体内圈,并远离滚浸机行走平台设置;

  翻转支撑杆,两个所述翻转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固定转轴上靠近两端位置,所述翻转支撑杆远离固定转轴端通过转轴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

  动力室,所述动力室设于对轨座体内;

  对轨电机,所述对轨电机为双头电机,所述对轨电机安装于动力室内;

  传动室,两个所述传动室以动力室为中心,对称设于对轨座体内;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对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穿设于传动室内;

  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位于传动室内,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上;

  传动齿盘,所述传动齿盘位于传动室内,所述传动齿盘套设于第一转轴上;

  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周向连接于固定盘和传动齿盘之间;

  第一卷绳盘,所述第一卷绳盘位于传动室内,所述第一卷绳盘套设于第一转轴上,并与传动齿盘固定连接;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传动室内,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齿盘啮合;

  第二卷绳盘,所述第二卷绳盘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上;

  辅助撑起构件,所述辅助撑起构件斜向上安装于对轨座体顶端靠近内圈位置;

  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一端饶设于第二卷绳盘上,所述第一绳体另一端穿设传动室内壁与辅助撑起构件连接;

  转动室,所述转动室设于对轨座体内,两个所述转动室对称设于固定转轴两端,所述固定转轴两端穿设于转动室内;

  第三卷绳盘,所述第三卷绳盘设于转动室内,所述第三卷绳盘固定连接于固定转轴上;

  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一端饶设于第一卷绳盘上,所述第二绳体另一端沿第一弹簧伸缩方向穿设传动室内壁饶设于第三卷绳盘上。

  优选的,所述辅助撑起构件包括:

  辅助撑起座,所述辅助撑起座斜向上嵌设于对轨座体顶端,所述辅助撑起座顶端靠近翻转支撑杆设置;

  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设于辅助撑起座顶端;

  中间固定座,所述中间固定座连接于固定槽槽底中心位置;

  中间固定室,所述中间固定室穿设于中间固定座侧端设置;

  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开设于中间固定座顶端;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于固定孔内;

  横板,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中间固定室内,所述横板连接于固定柱底端,所述第一绳体另一端穿设辅助撑起座底端、中间固定座底端与横板中心位置连接;

  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以固定柱为中心对称设于中间固定室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中间固定室内顶端连接;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中间固定室内底端;

  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以固定柱为中心对称连接于第二滑槽内;

  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转杆另一端与横板远离固定柱端铰接;

  横杆,所述横杆连接于第一滑块外端;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固定槽槽底,所述第二滑块与横杆远离第一滑块端连接;

  支撑内块,所述支撑内块通过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于固定槽内壁上;

  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一端与支撑内块铰接,所述第二转杆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

  竖杆,所述竖杆连接于支撑内块顶端;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翻转连接于竖杆顶端,所述支撑板贴合翻转支撑杆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电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第一温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内的第二温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气流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气流速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湿度值;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所述气流速度和所述湿度值,计算出所述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及所述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1表示行走速度;v2表示翻转速度;v0表示预设的初始行走速度;λ表示预设的行走速度与翻转速度的关系系数;α表示预设的温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β表示预设的湿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γ表示预设的气流速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T2表示第一温度值;T1表示第二温度值;T0表示预设的基准温度;c1表示气流速度;c0表示预设的基准气流速度;H1表示湿度值;H0表示预设的基准湿度值;

  基于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行走电机动作,基于所述翻转速度控制所述翻转电机动作。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电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油漆浓度检测仪,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油漆浓度检测仪获取所述滚浸槽内油漆的浓度;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所述气流速度、所述浓度和所述湿度值,计算出所述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及所述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表示最佳油漆温度,η0表示最佳油漆浓度,η1表示滚浸槽内油漆的浓度,μ表示滚浸槽内的油漆温度和浓度与行走速度的关系系数;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行走电机动作,基于所述翻转速度控制所述翻转电机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滚浸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滚浸升降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对接双轨与过渡双轨对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对接座体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辅助撑起构件剖视图。

  图中:1.滚浸机行走平台;2.滚浸槽;3.滚浸升降机;4.滚浸机;5.对轨装置;11.上行走双轨;12.下行走双轨;21.升降架体;22.升降支座;23.升降链;24.升降电机;25.过渡双轨;41.翻转轴;42.翻转齿盘;43.翻转电机;44.撬体锁紧件;51.对接双轨;52.对接转轴;53.支撑内杆;54.对轨座体;55.固定转轴;56.第一滑槽;57.翻转支撑杆;58.动力室;59.对轨电机;50.传动室;61.第一转轴;62.固定盘;63.传动齿盘;64.第一弹簧;65.第一卷绳盘;66.第二转轴;67.传动齿轮;68.第二卷绳盘;69.第一绳体;60.转动室;71.第三卷绳盘;72.第二绳体;73.辅助撑起座;74.固定槽;75.中间固定座;76.中间固定室;77.固定柱;78.横板;79.第二弹簧;70.第一滑块;81.第一转杆;82.横杆;83.第二滑块;84.支撑内块;85.第二转杆;86.竖杆;8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浸输送系统,包括:

  滚浸架体;

  滚浸机行走平台1,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1连接于滚浸架体内,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1包括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所述上行走双轨11架设于下行走双轨12上方;

  滚浸槽2,所述滚浸槽2连接于滚浸架体内,若干个所述滚浸槽2沿上行走双轨11行走方向并排架设于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之间;

  滚浸升降机3,所述滚浸升降机3沿滚浸机行走平台1行走方向设置于所述滚浸机行走平台1两端;

  滚浸机4,所述滚浸机4行走于滚浸机行走平台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浸输送系统,通过滚浸架体将滚浸机行走平台1架设于其内,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在滚浸架体内呈上下设置,滚浸机4在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内行走,滚浸机4在上行走双轨11或下行走双轨12上形走到尽头时,滚浸升降机3升降操作,从而完成滚浸机4在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之间的过渡,即滚浸机4在下行走双轨12上运动到其端部时,滚浸升降机3运动到低位端,滚浸机4行走到滚浸升降机3上,滚浸升降机3将滚浸机4上升到与上行走双轨11平齐位置,输送滚床将固定在撬体上的车身运动到位于滚浸升降机3内的滚浸机4上方,滚浸升降机3下降等待下一个循环,滚浸机4锁定撬体,进而带动车身在上行走双轨11上运动,当车身位于滚浸槽2上方时,滚浸机4翻转,从而使车身在滚浸槽内进行360度翻转,从而完成滚浸操作,翻转过程中车身内腔可以确保100%与溶剂接触,车身外观颗粒少,在沥水过程中,可双向大角度摆动沥水,沥水效果好且车身带液少,提高材料利用率,车身入槽角度可调整至90度,缩短了槽体容积,减少20%以上材料电能消耗与环境污染,滚浸机4在上行走双轨11内脱离滚浸槽2时,位于上行走双轨11端部的滚浸升降机3就位,滚浸机4运动到滚浸升降机3内,同时滚浸机4解除锁定撬体,输送滚床将固定在撬体上的滚浸好的车身运离滚浸机4,滚浸升降机3下降,将滚浸机4运回到下行走双轨12以等待二次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滚浸输送系统,有益效果如下:

  1、整体结构紧凑,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布局灵活,节约空间及成本。与45°入槽相比每个滚浸槽2的长度可以缩短6m。宽度可以缩小0.8m。车身翻转后只有车身和滑橇在槽液中,所以滚浸槽2的深度也可以略小一些,槽子的总体积可以缩小15%~30%;

  2、系统可有效,涂装质量优良稳定,转挂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3、安装使用方便,柔性化程度高,维护方便,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初次投入和运行成本;

  4、设备布局合理,减少污染,保证车身质量。翻浸输送系统车身可360度旋转入槽,输送系统布置在滚浸槽2的两侧,每个滚浸机为独立的单元。车身的顶部和侧面均无输送设备,可以彻底克服吊架滴水的问题。车身在滚浸槽2中旋转360°出槽,可以快速有效地沥清车体内的槽液,真正避免了串槽带来的污染,保证了各个槽液的长期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行走双轨11行走方向和下行走双轨11行走方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滚浸机4在上行走双轨11、滚浸升降机3、下行走双轨12、滚浸升降机3之间形成循环滚浸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输送滚床,所述输送滚床沿上行走双轨11行走方向分别设于所述上行走双轨11两端,所述滚浸升降机3连接于输送滚床和上行走双轨11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输送滚床完成车身在位于滚浸升降机3内滚浸机4的搬运,移行机将待滚浸车身搬运到输送滚床上或者滚浸后的车身自输送滚床上搬离。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浸机4包括:

  行走座;

  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连接于行走座内,所述行走滚轮行走于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上;

  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连接于行走座内,所述行走电机输出端与行走滚轮连接;

  翻转轴41,所述翻转轴41连接于两个所述行走座之间;

  翻转齿盘42,所述翻转齿盘42连接于翻转轴41上;

  翻转电机43,所述翻转电机43连接于其中一个行走座上;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连接于翻转电机43输出端,所述转动齿轮与翻转齿盘42啮合;

  撬体锁紧件44,所述撬体锁紧件44连接于翻转轴4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撬体锁紧件44用于锁紧撬体,行走电机工作,进而通过行走滚轮带动行走座在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上行走,行走过程中,翻转电机43工作,进而通过连接于其输出端的转动齿轮带动翻转齿盘42、与翻转齿盘42连接的翻转轴41在两个所述行走座之间转动,从而完成翻转操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浸升降机3包括:

  升降架体21,所述升降架体21呈倒U字型设置;

  升降支座22,所述升降支座22通过升降链23连接于升降架体21内;

  升降电机24,所述升降电机24连接于升降支座22顶端,所述升降电机24输出端与升降链23连接;

  过渡双轨25,所述过渡双轨25连接于升降支座22内,滚浸机4行走于过渡双轨25内,所述过渡双轨25对接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设置;

  对轨装置5,所述对轨装置5连接于升降支座22上,所述对轨装置5用于对接过渡双轨25和上行走双轨11、以及过渡双轨25和下行走双轨1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远离和有益效果为:

  升降架体21架设于滚浸机行走平台1行走方向的两端,升降电机24工作,进而通过升降链23带动升降支座22在升降架体21内升降,过渡双轨25用于停靠滚浸机4,对轨装置5用于完成过渡双轨25和上行走双轨11、以及过渡双轨25和下行走双轨12的行走对接。

  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轨装置5包括:

  对接双轨51;

  对接转轴52,所述对接转轴52连接于过渡双轨25内靠近滚浸机行走平台1位置;

  支撑内杆53,两个所述支撑内杆53固定连接于对接转轴52上靠近两端位置,所述对接双轨51内端与支撑内杆53固定连接;

  第一滑槽56,所述第一滑槽56开设于支撑内杆53底端,所述第一滑槽56开槽方向与支撑内杆53长度方向一致;

  对轨座体54,所述对轨座体54呈框体设置,所述对轨座体54连接于升降支座22上,并靠近滚浸机行走平台1设置;

  固定转轴55,所述固定转轴55连接于对轨座体54内圈,并远离滚浸机行走平台1设置;

  翻转支撑杆57,两个所述翻转支撑杆57固定连接于固定转轴55上靠近两端位置,所述翻转支撑杆57远离固定转轴55端通过转轴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56内;

  动力室58,所述动力室58设于对轨座体54内;

  对轨电机59,所述对轨电机59为双头电机,所述对轨电机59安装于动力室58内;

  传动室50,两个所述传动室50以动力室58为中心,对称设于对轨座体54内;

  第一转轴61,所述第一转轴61一端与对轨电机59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1另一端穿设于传动室50内;

  固定盘62,所述固定盘62位于传动室50内,所述固定盘6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61上;

  传动齿盘63,所述传动齿盘63位于传动室50内,所述传动齿盘63套设于第一转轴61上;

  第一弹簧64,多个所述第一弹簧64以第一转轴61为中心周向连接于固定盘62和传动齿盘63之间;

  第一卷绳盘65,所述第一卷绳盘65位于传动室50内,所述第一卷绳盘65套设于第一转轴61上,并与传动齿盘63固定连接;

  第二转轴66,所述第二转轴66转动连接于传动室50内,所述第二转轴66与第一转轴61平行设置;

  传动齿轮67,所述传动齿轮67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66上,所述传动齿轮67与传动齿盘63啮合;

  第二卷绳盘68,所述第二卷绳盘68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66上;

  辅助撑起构件,所述辅助撑起构件斜向上安装于对轨座体54顶端靠近内圈位置;

  第一绳体69,所述第一绳体69一端饶设于第二卷绳盘68上,所述第一绳体69另一端穿设传动室50内壁与辅助撑起构件连接;

  转动室60,所述转动室60设于对轨座体54内,两个所述转动室60对称设于固定转轴55两端,所述固定转轴55两端穿设于转动室60内;

  第三卷绳盘71,所述第三卷绳盘71设于转动室60内,所述第三卷绳盘71固定连接于固定转轴55上;

  第二绳体72,所述第二绳体72一端饶设于第一卷绳盘65上,所述第二绳体72另一端沿第一弹簧64伸缩方向穿设传动室50内壁饶设于第三卷绳盘7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当需要对轨装置5完成过渡双轨25和上行走双轨11、以及过渡双轨25和下行走双轨12的行走对接时,位于动力室58内的对轨电机59工作,所述对轨电机59为双头电机,进而使与对轨电机59两个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转轴61转动,并带动通过第一弹簧64套设于第一转轴61上的传动齿盘63以固定盘62为基础转动,套设于第一转轴61上并与传动齿盘63固定连接的第一卷绳盘65转动,从而将第二绳体72一端饶设于第一卷绳盘65上,进而驱动与第二绳体72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卷绳盘71在转动室60内转动,并带动与第三卷绳盘71连接的固定转轴55在对轨座体54内圈转动,固定转轴55转动时,带动连接于其上翻转支撑杆57转动,翻转支撑杆57远离固定转轴55端在第一滑槽56内向靠近支撑内杆53滑动,从而使支撑内杆53以对接转轴52为中心向上翻转,与支撑内杆53远离对接转轴52端固定连接的对接双轨51翻转至与过渡双轨25平齐状态,位于过渡双轨25上的滚浸机4沿着对接双轨51运动到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上,当对轨电机59停止工作时,受重力作用,对接双轨51下降,从而约束翻转支撑杆57远离固定转轴55端在第一滑槽56内向远离支撑内杆53滑动,对接双轨51自然断开与上行走双轨11和下行走双轨12的对接。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撑起构件包括:

  辅助撑起座73,所述辅助撑起座73斜向上嵌设于对轨座体54顶端,所述辅助撑起座73顶端靠近翻转支撑杆57设置;

  固定槽74,所述固定槽74开设于辅助撑起座73顶端;

  中间固定座75,所述中间固定座75连接于固定槽74槽底中心位置;

  中间固定室76,所述中间固定室76穿设于中间固定座75侧端设置;

  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开设于中间固定座75顶端;

  固定柱77,所述固定柱77穿设于固定孔内;

  横板78,所述横板78滑动连接于中间固定室76内,所述横板78连接于固定柱77底端,所述第一绳体69另一端穿设辅助撑起座73底端、中间固定座75底端与横板78中心位置连接;

  第二弹簧79,两个所述第二弹簧79以固定柱77为中心对称设于中间固定室76内,所述第二弹簧79一端与横板78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9另一端与中间固定室76内顶端连接;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中间固定室76内底端;

  第一滑块70,两个所述第一滑块70以固定柱77为中心对称连接于第二滑槽内;

  第一转杆81,所述第一转杆81一端与第一滑块70铰接,所述第一转杆81另一端与横板78远离固定柱77端铰接;

  横杆82,所述横杆82连接于第一滑块70外端;

  第二滑块83,所述第二滑块83滑动连接于固定槽74槽底,所述第二滑块83与横杆82远离第一滑块70端连接;

  支撑内块84,所述支撑内块84通过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于固定槽74内壁上;

  第二转杆85,所述第二转杆85一端与支撑内块84铰接,所述第二转杆85另一端与第二滑块83铰接;

  竖杆86,所述竖杆86连接于支撑内块84顶端;

  支撑板87,所述支撑板87翻转连接于竖杆86顶端,所述支撑板87贴合翻转支撑杆57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当对接双轨51处于未翻转状态时,第二弹簧79处于收缩状态,横板78在中间固定室76内处于靠近中间固定室76内顶端位置,与横板78连接的固定柱77在固定孔内自抵住与竖杆86连接的支撑板87,支撑板87支撑柱翻转支撑杆57,当对接双轨51处于翻转状态,并以对接转轴52为中心围着对接转轴52翻转时,此时第一卷绳盘65卷绕第二绳体72,驱动固定转轴55在对轨座体54内圈转动的同时,由于第二绳体72沿第一弹簧64伸缩方向穿设传动室50内壁,第二绳体72受力拉动第一弹簧64拉伸,传动齿盘63向远离固定盘62方向运动,传动齿盘63在第一转轴61上滑动的同时,传动齿盘63始终保持与传动齿轮67啮合,进而带动与传动齿轮67连接的第二转轴66转动,第二转轴66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卷绳盘68、饶设于第二卷绳盘68上的第一绳体69、与第一绳体69远离第二卷绳盘68连接的横板78在中间固定室76内向远离中间固定室76内顶端位置运动,第二弹簧79拉升,与横板78连接的固定柱77顺着固定孔方向运动时,与两个第一滑块70连接的第一转杆81之间的张角变大,第一滑块70驱动横杆82、与横杆82远离第一滑块70端连接的第二滑块83在固定槽74槽底向远离中间固定座75方向运动,第二滑块83通过第二转杆85驱动支撑内块84在第三滑槽内向靠近固定槽74槽口位置运动,进而抵住竖杆86上升,支撑板87上升,从而保持始终与翻转支撑杆57贴合,从而对翻转支撑杆57起到加固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电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第一温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内的第二温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气流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气流速度;所述控制器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滚浸槽上方的湿度值;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所述气流速度和所述湿度值,计算出所述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及所述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1表示行走速度;v2表示翻转速度;v0表示预设的初始行走速度;λ表示预设的行走速度与翻转速度的关系系数;α表示预设的温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β表示预设的湿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γ表示预设的气流速度与行走速度的相关系数;T2表示第一温度值;T1表示第二温度值;T0表示预设的基准温度;c1表示气流速度;c0表示预设的基准气流速度;H1表示湿度值;H0表示预设的基准湿度值;

  基于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行走电机动作,基于所述翻转速度控制所述翻转电机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行走电机在行走过程中翻转电机同步进行翻转,当行走电机从滚浸槽一端行走的滚浸槽另一端时,翻转电机刚好翻转一周,可知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与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为正比关系;故只需确定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即可根据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与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的关系系数确定出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为了达到理想的滚浸效果,需要根据滚浸槽内液体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差、滚浸槽上方气流速度以及滚浸槽外的湿度等参数对行走速度进行调整;即温差越大,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气流速度越快,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湿度越低,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从而保证滚浸效果;通过本实施例实现了对滚浸速度【行走速度和翻转速度】的微调,保证较好的滚浸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电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气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浸槽上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油漆浓度检测仪,设置在所述滚浸槽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油漆浓度检测仪获取所述滚浸槽内油漆的浓度;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的差值、所述气流速度、所述浓度和所述湿度值,计算出所述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及所述翻转电机的翻转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表示最佳油漆温度,η0表示最佳油漆浓度,η1表示滚浸槽内油漆的浓度,μ表示滚浸槽内的油漆温度和浓度与行走速度的关系系数;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行走电机动作,基于所述翻转速度控制所述翻转电机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滚浸输送系统的行走电机的行走速度还与滚浸槽内油漆温度及油漆浓度相关,为了达到理想的滚浸效果,需要根据滚浸槽内液体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差、滚浸槽上方气流速度以及滚浸槽外的湿度等参数对行走速度进行调整;即温差越大,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气流速度越快,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湿度越低,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快;滚浸槽内的油漆的温度偏离最佳油漆温度越大和/或油漆的浓度偏离最佳油漆浓度越大,行走速度可以对应调慢,从而保证滚浸效果;通过本实施例实现了对滚浸速度【行走速度和翻转速度】的微调,保证较好的滚浸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滚浸输送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