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烟草用品>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独创技术23319字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2021-02-07 19:44:47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池杆,雾化器中具有一雾化腔,雾化器的加热丝设置于雾化腔内,以在雾化腔内将烟油雾化,而电池杆主要是提供电能和利用其中的电子器件提供温度控制或者其它控制。抽吸时空气进入雾化腔,带动烟油雾化形成的烟雾流动至吸嘴口,但是现有的电子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冷凝液堵塞进气通道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子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冷凝液和漏液堵塞进气通道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冷凝液堵塞进气通道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底座,具有一安装侧以及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贯穿所述底座的所述安装侧及相对所述安装侧的另一侧;

  上盖,具有一敞口腔及与所述敞口腔连通的敞口和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于所述上盖背离所述敞口的一侧,所述上盖开设所述敞口的一侧罩设于所述安装侧,以与所述安装侧围合形成一容置腔;及

  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的第二出气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安装侧围合形成一雾化腔,所述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出气孔均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其中,所述安装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孔对应的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出气孔滴落的液体。

  通过设置上述的雾化装置,加热组件在雾化腔内将烟油雾化,用户在抽吸时,空气从进气通道内进入到雾化腔内,并带动雾化形成的烟雾依次从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排出,而烟雾从经过第二出气孔时部分会附着在第二出气孔内壁形成冷凝液,冷凝液从第二出气孔滴落到集液槽内,避免冷凝液进入到进气通道内堵塞进气通道,从而确保抽吸顺畅,提高用户抽吸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本体及集液件,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所述第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集液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集液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侧齐平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共同形成所述安装侧,所述集液槽开设于所述第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液件包括集液部,所述集液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为所述第二侧;

  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一端贯穿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所述集液部周向侧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相抵接,且所述集液部具有多个沿所述集液部周向间隔布设的通气槽,每一所述通气槽与所述安装孔内壁围合形成一条第二连通通道,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多条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共同连通形成多条进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液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液部相对所述第二侧的另一侧的安装部,所述底座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配合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部相配合;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另一端贯穿所述配合部,以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液件包括集液部,所述集液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为所述第二侧,且所述集液部周向侧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相抵接;

  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及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一端贯穿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通,至少两条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孔连通,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一侧,且至少两条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贯穿所述第一侧的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安装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安装孔及至少两条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共同连通形成至少两条所述进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多个安装凸起,多个所述安装凸起凸设于所述安装侧,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在所述容置腔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加热组件的安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安装腔及抽吸通道,所述底座、所述上盖及所述加热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密封,以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储液腔;

  所述上盖背离所述敞口的一侧还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及所述敞口腔连通,所述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渗透件及加热件,所述渗透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安装侧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二出气孔贯穿所述渗透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以及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所述加热件嵌设于所述渗透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用于加热所述渗透件渗出的烟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出气孔,且所述通气管侧壁与所述第二出气孔内壁相抵接,所述通气管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出气孔穿出。

  一种电子烟,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0,包括底座10、上盖20及加热组件30。

  底座10具有一安装侧11及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贯穿底座10的安装侧11及相对安装侧11的另一侧。

  上盖20具有一敞口腔及与敞口腔连通的敞口和第一出气孔21,第一出气孔21开设于上盖20背离敞口的一侧,上盖20开设敞口的一侧罩设于安装侧11,以与安装侧11围合形成一容置腔。

  加热组件30设置于容置腔内,且加热组件30具有与第一出气孔21连通的第二出气孔31,加热组件30与安装侧11围合形成一雾化腔19,进气通道及第二出气孔31均与雾化腔19连通。

  其中,安装侧11开设有与第二出气孔31对应的集液槽141,集液槽141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气孔31滴落的液体。

  通过设置上述的雾化装置,加热组件30在雾化腔19内将烟油雾化,用户在抽吸时,空气从进气通道内进入到雾化腔19内,并带动雾化形成的烟雾依次从第二出气孔31和第一出气孔21排出,而烟雾从经过第二出气孔31时部分会附着在第二出气孔31内壁形成冷凝液,冷凝液从第二出气孔31滴落到集液槽141内,避免冷凝液进入到进气通道内堵塞进气通道,从而确保抽吸顺畅,提高用户抽吸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包括本体12及集液件14,本体12具有第一侧,第一侧开设有安装孔121,集液件14装设于安装孔121,且集液件14具有一与第一侧齐平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共同形成安装侧11,集液槽141开设于第二侧。

  进一步地,底座10还包括形成于安装孔121内且与本体12固定连接的配合部16,集液件14与配合部16配合,以装设于安装孔121内。

  实际应用中,本体12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123,第一连通通道123一端贯穿本体12背离第一侧的一侧,另一端与安装孔121连通。具体地,第一连通通道123的另一端贯穿配合部16,以与安装孔121连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底座10可以是一体的,可直接在底座10的安装侧11开设集液槽141,同时在底座10内部开设一条进气通道,实现外界空气从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腔1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件14包括集液部142,集液部142远离底座10的一侧为上述的第二侧,集液部142周向侧壁与安装孔121内壁相抵接,且集液部142具有多个沿集液部142周向间隔布设的通气槽1422,每一通气槽1422与安装孔121内壁围合形成一条第二连通通道,且每一第二连通通道与第一连通通道123形成一条进气通道,从而形成多条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多个通气槽1422沿集液部142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从而形成以安装孔121中轴线为基准并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连通通道。

  请参阅图3及图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集液部142周向侧壁与安装孔121内壁相抵接,而本体12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123及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第一连通通道123一端贯穿本体12背离第一侧的一侧,另一端与安装孔121连通,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一端均与安装孔121连通,另一端均贯穿第一侧,第一连通通道123、安装孔121及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共同连通形成至少两条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至少位于安装孔121的相对两侧。即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的话位于安装孔121的相对两侧,三条及三条以上是,可以沿安装孔121周向间隔布设,但是需确保其中两个第三连通通道125位于安装孔121相对两侧。

  上述两个实施例分别为进气通道的两种形成方式,第一种就是在安装孔121内由集液部142与安装孔121内壁配合形成多条第二连通通道,而第一连通通道123与安装孔121连通,因此多条第二连通通道也是与第一连通通道123连通,从而形成多条进气通道;第二种则是以安装孔121为中间连通结构,起连通作用,用于连通在本体12开设的第一连通通道123和至少两条第三连通通道125,从而形成至少两条进气通道。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二连通通道沿集液部142周向均匀间隔布设,第三连通通道125沿安装孔121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可确保外界空气从第二连通通道或第三连通通道125进入雾化腔19内时是散开的,使得雾化腔19内空气流动更加充分,从而确保空气充分带动雾化腔19内烟油雾化产生的烟雾排出,避免出现用户抽吸时出现烟雾量不够的情况,提高用户抽吸体验。其中,优选第二种实施例中的进气通道的形成方式。

  同时,第二种实施例中在本体12开设第三连通通道125,集液槽141开设于集液部142,可以使得第三连通通道125远离集液槽141,也就是远离冷凝液滴落的区域,进一步地确保冷凝液不会堵塞进气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集液部142与安装孔121内壁配合形成多条第二连通通道,也就是说集液部142周向侧壁与安装孔121内壁相抵接可起密封作用,进入的空气只能通过集液部142开设通气槽1422的位置通过。

  此外,两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通道123均是相同的,因此均为第一连通通道123,且采用相同标号,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也采用相同标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件14还包括固定连接于集液部142相对第二侧的另一侧的安装部144,安装部144与配合部16相配合,以实现集液件14装设于安装孔121内。进一步地,安装部14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部144沿集液部142周向间隔布设,且多个安装部144支撑于配合部16。

  实际应用中,配合部16、安装孔121及第一连通通道123均同轴设置,且第一连通通道123贯穿配合部16的顶端,多个安装部144沿集液部142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以使多个安装部144在支撑于配合部16的顶端时也沿配合部16的周向间隔布设。

  如此,可确保安装部144支撑在配合部16上时第一连通通道123通过安装孔121与第二连通通道或第三连通通道125保持连通。

  需要进行解释的是,当集液部142开设通气槽1422以与安装孔121内壁配合形成第二连通通道时,每两个相邻的安装部144之间的间隔空间与一通气槽1422对应,以确保通气槽1422与安装孔121内壁形成的第二连通通道通过安装孔121与第一连通通道123连通。

  此外,当在本体12上开设第三连通通道125以形成进气通道时,集液部142的尺寸与安装孔121相配合,以使集液部142的周向侧壁抵接于安装孔121内壁,并对安装孔121进行密封。对应此时安装部144无需均匀间隔布设,只需要确保安装部144支撑于配合部16时不会封闭第一连通通道123即可。

  具体地,配合部16的直径小于安装孔121的孔径,而安装部144远离集液部142的一端为阶梯状结构,安装部144的外侧抵接于安装孔121的内壁,而阶梯状结构则抵接于配合部16,即实现将集液件14支撑于配合部16的顶端,同时也能确保集液件14准确的安装于安装孔121内,避免集液件14发生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括多个安装凸起18,多个安装凸起18凸设于安装侧11,且位于容置腔内,以在容置腔内形成用于安装加热组件30的安装位。实际应用中,安装凸起18数量为四个,四个安装凸起18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阵列排布。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加热组件30安装于安装位,而加热组件30在安装位实际上是通过上盖20进行固定的,上盖20盖设于安装侧11时,上盖20的敞口腔的内壁会抵压于加热组件30,从而将加热组件30固定在安装位上。同时上盖20与加热组件30之间密封,以形成雾化腔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包括渗透件32,渗透件32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安装侧11围合形成雾化腔19,第二出气孔31开设于渗透件32,第二出气孔31贯穿渗透件32朝向底座10的一侧及背离底座10的另一侧,且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21同轴设置,以确保第二出气孔31与第一出气孔21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30还包括加热件34,加热件34嵌设于渗透件32朝向底座10的一侧,用于加热渗透件32渗出的烟油,即烟油从渗透件32另一侧渗透过来的烟油。

  具体地,渗透件32为微孔陶瓷,加热件34为加热线路。

  如此,雾化腔内形成的烟雾能直接从微孔陶瓷开设的第二出气孔31排出,相较于传统的绕过微孔陶瓷排出的方式,直接通过第二出气孔31排出,出气量更大,抽吸体验更好,同时直接在微孔陶瓷上开设第二出气孔31使得微孔陶瓷与容置腔内壁之间无需存在排气间隙,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二出气孔31的开设位置不一定位于渗透件32的中间,可以是其他位置,只要能实现第二出气孔31的两端分别与雾化腔及第一出气孔21连通即可,同时确保第二出气孔31的延伸方向与加热线路呈角度设置,以增加出气量,提高抽吸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实际应用中,本体12还开设有两条安装通道,两条安装通道均贯穿本体12的第一侧及相对第一侧的另一侧,且加热件34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条安装通道。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池的两极分别伸入两条安装通道内,加热件34的两端分别伸入两条安装通到以与电池的两极电连接。具体地,加热线路部分嵌设于渗透件32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且加热线路的两端从渗透件32上延伸并伸入安装通道内。

  当然,也可以是电池上的两个电极上设置连接结构90,两个连接结构90的端部均从第一侧伸入并进入到雾化腔19内,而加热线路的两端伸入到连接结构90中,以与电池的两个电极电连接。电池与发热丝的电连接的实现方式较为常见,实施方式可不同,只需要确保两者电连接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渗透件32远离底座10的一侧具有导液槽33,烟油进入导液槽33之后,可渗透到渗透件32朝向底座10的一侧,以与嵌设于该侧的加热件34接触受热雾化,从而在雾化腔19内形成烟雾。

  可以理解的是,烟油在渗透件32中渗透时,既会渗透到朝向底座10的一侧,也会渗透到第二出气孔31内形成漏液,而漏液也会滴落在底座10上的集液槽141中,因此集液槽141也可以避免漏液堵塞进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20背离敞口的一侧还开设有进液口23,进液口23与敞口腔连通,且在固定加热组件30时,进液口23是与导液槽33对应连通的,以使烟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导液槽33内。

  实际应用中,上盖20包括盖体22及管体24,盖体22具有上述的敞口腔及与敞口腔连通的敞口和进液口23,管体24与盖体22一体成型,且管体24位于盖体22背离底座10的一侧,管体24一段贯穿盖体22并与敞口腔连通,另一端朝远离盖体22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出气孔21。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40,外壳40具有一安装腔及抽吸通道42,底座10、上盖20及加热组件30均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上盖20与外壳40之间密封,以与外壳40围合形成储液腔44,储液腔44与进液口23连通,抽吸通道42与第一出气孔2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盖20盖设于安装侧11,而上盖20是通过外壳40固定在安装侧11的,外壳40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底座10,而外壳40与上盖20之间密封,既能实现与上盖20围合形成储液腔44,同时也能将上盖20固定在安装侧11。

  进一步地,外壳40背离上盖20的一端设有吸嘴,吸嘴与抽吸通道42连通,抽吸通道42背离吸嘴的一端伸入到第一出气孔21内,以与第一出气孔21连通,用户通过吸嘴进行抽吸,形成一由进气通道、雾化腔19、第二出气孔31、第一出气孔21、抽吸通道42及吸嘴组成的气体流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通气管50,通气管50一端伸入第二出气孔31,且通气管50侧壁与第二出气孔31内壁相抵接,通气管50另一端从第一出气孔21穿出,雾化腔19内的烟雾会直接从通气管50中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出气孔31是在渗透件32上开设的,而第二出气孔31的内壁上会出现渗出漏液,烟雾从第二出气孔31排出时,可能会带出部分烟油,影响抽吸体验,而设置通气管50,通气管50侧壁与第二出气孔31内壁抵接,从而使得烟雾从通气管50排出,不会携带渗出的烟油,提高抽吸体验。

  进一步地,通气管50背离底座10的一端伸入到抽吸通道42内,而且通气管50的侧壁抽吸通道42内壁相抵接,以确保烟雾从通气管50排出。

  实际应用中,第一出气孔21内设有密封凸起,密封凸起抵接于通气管50的侧壁,如此,通气管50分别与第二出气孔31内壁、密封凸起以及抽吸通道42的内壁抵接,有效地确保烟雾从通气管50中排出,提高抽吸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固定片60,固定片60设置于上盖20背离底座10的一侧,且固定片60与外壳40相抵接,以固定上盖20,避免上盖20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

  需要进行解释的是,上盖20材质为硅胶,而固定片60的材质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质,上盖20内部有加热组件30进行支撑,上盖20的外部周侧有外壳40支撑,因此不会朝内或横向朝外变形,而上盖20是直接与储液腔44连通的,因此设置固定片60防止上盖20发生变形。

  同时,固定片60上也是开设与进液口23以及供管体24穿设的孔的,以确保固定片60贴合于盖体22背离底座的一侧表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底座10的安装侧11开设有集液槽141,可接收从第二出气孔31滴落的冷凝液和漏液,避免进气通道被堵塞,提高抽吸体验;

  2)第二连通通道或第三连通通道125分别沿集液部142或安装孔121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使得进入雾化腔19的空气散开,从而充分带动雾化腔19内烟雾排出,提高抽吸体验;

  3)烟雾从通气管50排出,避免排出时携带渗透件32渗出的烟油,提高抽吸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