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烟草用品> 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独创技术31030字

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

2021-04-23 14:27:22

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为烤烟的三段式密集挂杆烘烤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

  技术背景

  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中决定烤烟品质、产量和卷烟可用性的最重要环节,也是直接影响烟农的经济收入、卷烟工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烟叶质量、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形成,由大田生长管理和科学的烘烤共同决定,由此可见,烘烤在烟叶质量和烤烟生产中的重要性。

  密集化烤房是推进烤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近十几年来,密集烘烤技术在我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普通烤房相比,密集烤房节能、省工以及烟叶整体烘烤质量提升等优势较为明显,三段式密集烘烤工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在三段式烘烤过程中,对烘烤温湿度的掌控,无疑成为烟叶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随着密集烤房在我国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烘烤工艺不断成熟,宫长荣等利用温湿度自动电热烤烟箱,在摸拟密集烘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变黄和定色期温湿度条件对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密集烘烤采用低温中湿变黄(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5%-80%),中湿定色,烤后烟叶质量最优。延长变黄时间,促进大分子物质分解转化,协调变黄与失水,使湿球温度比普通烤房设置稍低1℃左右,保证烟叶失水凋萎,从而防止硬变黄。慢速升温定色,进一步促进大分子物质分解,有效促进烟叶香气物质的合成,相对高湿干筋,增进烤后烟叶颜色和色度,节约烘烤耗能。安徽省在对密集烤房改造的基础上,对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长两短”烘烤工艺,即延长变黄期,缩短定色期和干筋期。郭全伟等认为密集烘烤变黄期应以热风循环为主,如果湿度大可进行间歇强制排湿。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宽广,烟叶素质、烘烤环境不尽相同,同时我国烟农装烟密度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烟农在烘烤过程中循环风机均习惯使用高速档,采用低温中湿变黄烘烤有一定的局限性,烟农在实际烘烤操作中往往套用普通烤房的烘烤工艺,一定程度上导致烟叶干燥过快,烟叶蛋白质、淀粉降解不充分,烤后烟叶容易出现叶面光滑、僵硬、颜色淡等现象,致使烟叶油分、香气量等降低,影响了烟叶的工业可用性,近几年卷烟工业对此反映较为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对密集烘烤温湿度控制进一步研究改进,改善烟叶的光泽、油分、颜色和香气量等,提高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上等烟率,提升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包括以下三段9个步骤:

  第一段为变黄期,包括4个步骤:

  (1)点火预热:平稳起火,用2-3小时将烤房内干球温度升至32-33℃,并保持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同步,稳温6-8小时,预热全炕烟叶,观察窗玻璃上有雾、叶尖变黄;

  (2)烟叶变黄:以1℃/2h将烤房内的干湿球温度升至37-39℃,中部叶38-39℃、上部叶37-38℃,运行烘烤控制仪,循环风机每小时定时启动运行10分钟,稳温35-50h,保湿变黄烘烤至烟叶黄片青筋7-8成黄,如烤房内干球温度高于42℃,则延长循环风机运行时间或增加运行次数;

  (3)黄软过渡:以1℃/2h将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以1℃/2h的速度降至36-37℃后,稳温6-8h,烤至烟叶8-9成黄,烟叶发软,黄片青筋;

  (4)片黄脉软:以1℃/2h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保持36℃±0.5℃,稳温12-20h,烤至烟叶达到9成黄,主脉发软,叶片塌架,高温层勾尖卷边;

  第二段为定色期,包括两个步骤:

  (5)断青半干:以2-3℃/h将干球温度升至45-48℃、湿球温度升至36℃-37℃,稳温18-24h,烤至黄片白筋、断青,中温层小卷筒、叶半干;

  (6)干片合香:以1℃/2-3h将干球温度升至52℃、湿球温度升至38-39℃,稳温15-20h,叶片黄片黄筋,大卷筒、全炕干片,促进香气物质合成;

  第三段为干筋期、包括3个步骤:

  (7)筋缩调色: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58℃、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10-12h,促进主脉收缩,调整烟叶正反色差;

  (8)筋紫调香: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62℃、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10-12h,促进主脉半干、开始变紫,纯化香气物质;

  (9)干筋保香: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烘烤12h后,干球温度降至65℃、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烘烤直至全炕烟叶主脉干燥、全炕紫筋,最大限度保留香气;干球温度不能超过68℃,湿球温度不能超过41℃,防止烤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完成后撒弃烘烤能源,保持循环风机继续运行使烤房降低温度,使装烟室温度降低至40℃和湿度降低到35℃,然后才断电,再自然降温回潮达到15±1%下炕。

  进一步的,所述干球温度是干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代表烤房内空气的温度;所述湿球温度是在烤房内空气中相对湿度的水蒸汽压与湿球表面的水蒸汽压相等时,湿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烟叶主变黄期不同干湿球温度差处理和循环风机开启方式处理的研究,明确了在烟叶主变黄期(37℃-39℃),采用保湿变黄(干湿球温度差为零)烤后烟叶的上等烟率、桔黄烟率、均价最高、化学成分协调和评吸质量较好。

  (2)初步探明了中温保湿变黄密集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优于其它处理的烘烤机理,其主要原因是:在烟叶主变黄期(37℃-39℃)采用保湿变黄,可减缓叶片内水分在烘烤过程中的散失量,提高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峰值和延长其活性时间,从而促进烟叶内蛋白质和淀粉的充分转化,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最终提高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

  (3)中温保湿变黄密集烘烤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烘烤质量,同时增加了烟农的收入,实现了烟农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包括三段时期的九个步骤:

  第一段为变黄期,包括4个步骤:

  (1)点火预热:平稳起火,用2-3小时将烤房内干球温度升至32-33℃,并保持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同步,稳温6-8小时,预热全炕烟叶,观察窗玻璃上有雾、叶尖变黄;

  (2)烟叶变黄:以1℃/2h将烤房内的干湿球温度升至37-39℃,中部叶38-39℃、上部叶37-38℃,运行烘烤控制仪,循环风机每小时定时启动运行10分钟,稳温35-50h,保湿变黄烘烤至烟叶黄片青筋7-8成黄,如烤房内干球温度高于42℃,则延长循环风机运行时间或增加运行次数;

  (3)黄软过渡:以1℃/2h将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以1℃/2h的速度降至36-37℃后,稳温6-8h,烤至烟叶8-9成黄,烟叶发软,黄片青筋;

  (4)片黄脉软:以1℃/2h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保持36℃±0.5℃,稳温12-20h,烤至烟叶达到9成黄,主脉发软,叶片塌架,高温层勾尖卷边;

  第二段为定色期,包括两个步骤:

  (5)断青半干:以2-3℃/h将干球温度升至45-48℃、湿球温度升至36℃-37℃,稳温18-24h,烤至黄片白筋、断青,中温层小卷筒、叶半干;

  (6)干片合香:以1℃/2-3h将干球温度升至52℃,湿球温度升至38℃-39℃,稳温15-20h。叶片黄片黄筋,大卷筒、全炕干片,促进香气物质合成;

  第三段为干筋期、包括3个步骤:

  (7)筋缩调色: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58℃、湿球温度升至39℃-40℃,稳温10-12h,促进主脉收缩,调整烟叶正反色差;

  (8)筋紫调香: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62℃、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10-12h,促进主脉半干、开始变紫,纯化香气物质;

  (9)干筋保香: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烘烤12h后,干球温度降至65℃、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烘烤直至全炕烟叶主脉干燥、全炕紫筋,最大限度保留香气;干球温度不能超过68℃,湿球温度不能超过41℃,防止烤红。

  所述步骤9完成后撒弃烘烤能源,按下停止键,执行供的功能器停止运行,保持循环风机继续运行使烤房降低温度,使装烟室温度降低至40℃和湿度降低到35℃,然后才断电,再自然降温回潮达到15±1%下炕。

  所述干球温度是干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代表烤房内空气的温度;所述湿球温度是在烤房内空气中相对湿度的水蒸汽压与湿球表面的水蒸汽压相等时,湿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本发明对所述烟叶的烘烤前烟叶分类绑杆、或烟夹上炕等处理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烘烤烟叶的方法处理即可。

  本发明对烘烤杆的数量没有明确限定,采用常规即可,装烟保持稀密均匀,松紧合理。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供试烤烟品种为为云烟87、云烟85和K326,供试烟叶部位、成熟度均衡基本一致。

  一、实验设置

  设置实验组T1,T2,T3,T4,T5,探究烟叶主变黄期湿球温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表1烟叶主体变黄期(37℃-38℃)不同湿球温度处理方案

  

  

  上述试验设置在烟叶主变黄期37℃-38℃时,稳定干球温度,设置不同湿球温度,直至烟叶变至8成黄左右。

  二、技术操作

  T1烘烤技术

  变黄阶段:平稳起火至干球温度为32℃-33℃,湿球温度为32℃-33℃,稳温6-8h至叶尖变黄5-10cm,然后以1℃/2h的速度升至干球温度37℃-38℃(中部叶38℃、上部叶37℃),湿球温度37℃-38℃,干湿差为零,稳温变黄,循环风机按1次/1h进行启停,风机每次运行10分钟,稳温时间35-50小时(视烟叶变黄程度确定烟叶变黄时间),直至烟叶变黄达8成;当烟叶变黄程度达8成黄时,将干球温度设定为40℃,湿球温度以1℃/2h的速度降至36-37℃后,稳温6-8h至烟叶发软,黄片青筋;以1℃/小时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降至36±0.5℃,稳温12-20h,烤至烟叶达到9成黄,主脉发软,叶片塌架,高温层勾尖卷边。

  定色阶段:以2-3℃/h将干球温度升至45-48℃,湿球温度升至36-37℃,稳温18-24h至黄片白筋、断青,中温层小卷筒、叶半干;然后以1℃/2-3h将干球温度升至52℃,湿球温度升至38-39℃,稳温15-20h至黄片黄筋。

  干筋阶段: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58℃,湿球温度升至39-40℃,稳温10-12h至黄片黄筋,烟叶主脉收缩;然后以1℃/h将干球温度升至62℃,湿球温度为39-40℃,稳温烘烤12h后,干球温度降至65℃、湿球温度保持39-40℃,稳温烘烤直至全炕烟叶主脉干燥、全炕紫筋。

  T2-T5烟叶主变黄期湿球温度与排湿要求按表1进行设置,其他阶段与T1步骤一致进行烘烤。

  三、分析测定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烤烟进行测定:

  (1)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桔黄烟率、杂色烟率、均价等。

  (2)烤后烟叶单叶重

  (3)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淀粉、烟碱、石油醚提取物等。

  (4)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评吸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劲头等。

  不同湿球温度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试验数据如下:

  表2不同湿球温度烤后烟叶(中部叶)的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云烟85(中部叶)的上等烟率为:T1>T2>T3>T4>T5;橘黄烟率:T1>T5>T3>T2>T4;杂色烟率:T1<T3<T2<T5<T4;均价:T1>T2>T3>T5>T4。采用T1处理其中部叶综合经济性状最好,其次为T2处理,T1上等烟率较T2高9.24个百分点,均价高0.85元/kg。

  云烟87(中部叶)的上等烟率:T1>T2>T3>T4>T5;橘黄烟率:T1>T2>T3>T4>T5;杂色烟率:T3<T1<T2<T5<T4;均价:T1>T2>T3>T4>T5。采用T1处理其中部叶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T2处理,T1上等烟率较T2高1.28个百分点,均价高1.49元/kg。

  K326(中部叶)的上等烟率:T1>T5>T4>T3>T2;橘黄烟率:T1>T4>T5>T3>T2;杂色烟率:T1>T4>T5>T3>T2;均价:T1>T4>T5>T3>T2。采用T1处理其中部叶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T4处理,T1上等烟率较T4高6.6个百分点,均价高0.32元/kg

  表3不同湿球温度烤后烟叶(上部叶)的经济性状

  

  

  从表3可知:云烟85(上部叶)的上等烟率为:T1>T3>T2>T5>T4;橘黄烟率:T1>T2>T3>T5>T4;杂色烟率:T1<T3<T2<T5<T4;均价:T1>T2>T3>T5>T4。采用T1处理其上部叶综合经济性状最好,其次为T2处理,T1上等烟率较T2高3.8个百分点,杂色烟率降低2.21个百分点,均价高0.44元/kg。

  云烟87(上部叶)的上等烟率:T1>T2>T3>T4>T5;橘黄烟率:T1>T3>T2>T4>T5;杂色烟率:T1<T5<T4<T3<T2;均价:T1>T5>T4>T3>T2。采用T1处理其上部叶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T5处理,T1上等烟率较T5高6.22个百分点,均价高1.54元/kg。

  K326(上部叶)的上等烟率:T1>T5>T4>T3>T2;橘黄烟率:T1>T5>T4>T2>T3;杂色烟率:T1>T4>T5>T3>T2;均价:T1>T4>T5>T3>T2。采用T1处理其中部叶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T5处理,T1上等烟率较T5高6.6个百分点,杂色烟率降低1.77个百分点,均价高0.32元/kg。

  结论:从试验结果来看,三个参试品种的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T1处理(中温保湿变黄)烘烤,其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橘黄烟率、均价均为最高,杂色烟叶最低,这说明在烟叶主变黄期增加烤房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降低杂色烟比例。

  不同湿球温度的烤后烟叶单叶重试验统计如下:

  表4不同湿球温度烤后中部烟叶的单叶重

  

  从表4可知,采用不同湿球温度处理下云烟85、K326、云烟87烤后中部叶单叶重差异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不同湿球温度变黄对烟叶单叶重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烤后烟叶单叶重间的差异可能与鲜烟叶的单叶重及鲜烟叶素质有关。

  表5不同湿球温度烤后上部烟叶的单叶重

  

  

  从表5可知,采用不同湿球温度处理下云烟85、K326、云烟87烤后中部叶单叶重差异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不同湿球温度变黄对烟叶单叶重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烤后烟叶单叶重间的差异可能与鲜烟叶的单叶重及鲜烟叶素质有关。

  不同湿球温度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6不同湿球温度烤后烟叶(中部叶)的化学成分

  

  针对其化学性质对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进行评分,结果见表7:

  表7不同烘烤处理烤后烟叶(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分表

  

  

  评分标准: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总植物碱分值×0.17+总氮分值×0.09+还原糖分值×0.14+钾离子分值×0.08+淀粉分值×0.07+糖碱比值分值×0.25+氮碱比值分值×0.11+钾氯比值分值×0.09。

  表8不同湿球温度烤后烟叶(上部叶)的化学成分

  

  针对其化学性质对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进行评分,结果见表9:

  表9不同烘烤处理烤后烟叶(上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统计表

  

  

  从由表9可知,云烟85上部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以T1最高,得分情况依次为T1>T2>T5>T4>T3;K326上部叶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以T2最高,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依次为T2>T5>T1>T3>T4;云烟87上部叶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以T1最高,得分情况依次T1>T5>T3>T2>T4。

  结论:从三个参试品种上部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情况来看,云烟85和云烟87两个品种上部叶在烟叶主变黄阶段采用中温保湿(干湿差为零)变黄烘烤有利于提升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而K326品种中部叶在烟叶主变黄阶段则以1℃干湿差进行变黄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这一结果与中部叶基本一致。

  不同湿球温度的烤后中部烟叶评吸质量统计如下所示:

  表10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中部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由表10知,云烟85中部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得分差异不大,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1>T5>T2>T3>T4;K326中部叶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T5得分最高,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5>T2>T4>T3>T1;云烟87中部叶五个处理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T1得分最高,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1>T5>T2>T3>T4。

  结论:从三个参试品种中部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效果看,云烟85云烟87两个品种在烟叶主变黄阶段,采用中温保湿(干湿差为零)变黄烘烤对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K326品在烟叶主变黄阶段则以2℃干湿差进行变黄,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

  表11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上部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由表11可知,云烟85五个处理烤后上部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得分以T1最高,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1>T2>T5>T3>T4;K326五个处理烤后烟叶上部叶的感官质量T5得分最高,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5>T2>T3>T1>T4;云烟87五个处理烤后烟叶上部叶的感官评吸质量T1得分最高,评吸质量得分依次为T1>T2>T3>T5>T4。

  结论:从三个参试品种上部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效果看,云烟85、云烟87两个品种在烟叶主变黄阶段,降低干湿球温度差对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有改善提升作用,这与中部叶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而K326品种在烟叶主变黄阶段则以2℃干湿差进行变黄,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这也与中部叶一致。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供试烤烟品种为为云烟87、云烟85和K326,供试烟叶部位、成熟度均衡基本一致。

  一、实验设置

  试验设置中温保湿密集变黄烘烤T1、常规烘烤T2和散叶烘烤T3三个处理,具体设置见表12。烘烤过程中每隔6h取样一次,测定烟叶的水分、干物质、淀粉、总糖、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烟碱等化学成分及淀粉酶、蛋白质酶等酶活性(酶活性取样至120℃为止)。

  表12三种烘烤方式设置

  二、操作技术

  中温保湿变黄密集烘烤:

  表13中温保湿变黄密集烘烤操作技术简表

  

  

  T1主变黄期烘烤技术:平稳起火(开风机)至干球温度为32℃-33℃、湿球温度为32℃-33℃(稳至叶尖变黄3-5cm);然后以1℃/2h的速度升至干球温度37℃-38℃,(中部叶38℃、上部叶37℃),湿球温度37℃-38℃,关闭循环风机和鼓风机,运行烘烤主控仪,用煤灰将炉内火用细煤或煤灰密闭进行焖炕变黄,焖炕时间35-50h,(视烟叶变黄程度确定烟叶变黄时间),直至烟叶变黄达8成,焖炕期间,每小时运行循环风机10分钟,调节烤房内温度平衡;当烟叶焖至8成黄时,将干球温度设定为40℃,湿度设定为36℃-37℃,适当排湿,实际温湿度达到目标值后以1℃/2小时升至42℃,湿度为36±0.5℃,保持至二级脉全黄(9成黄)。

  常规密集烘烤:

  表14常规密集烘烤技术操作简表

  

  

  散叶烘烤:

  表15烟叶散叶烘烤技术简表

  

  三、分析测试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烤烟进行测定:

  (1)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橘黄烟率、杂色烟率等;

  (2)烤后烟叶单叶重;

  (3)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淀粉、烟碱、石油醚提取物等;

  (4)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评吸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劲头等指标。

  不同烘烤处理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16不同烘烤处理烤后烟叶(中部叶)的经济性状

  

  从表中可知:T1处理的云烟85中部烟叶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7.15个百分点、5.08个百分点和3.0元/kg,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2.45个百分点;T1处理的K326中部烟叶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6.17个百分点、3.08个百分点和2.62元/kg,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3.07个百分点;T1处理的云烟87中部烟叶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4.63个百分点、2.02个百分点和4.15元/kg,T1处理的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11.51个百分点;T1处理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3处理高12.09个百分点、4.24个百分点和5.69元/kg,T1处理的杂色烟率比T3处理低10.32个百分点。

  表17不同烘烤处理烤后烟叶(上部叶)的经济性状

  

  从上表可知,T1处理的云烟85上部烟叶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13.31个百分点、6.73个百分点和2.56元/kg,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1.93个百分点;T1处理的K326上部烟叶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8.22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和1.8元/kg,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3.07个百分点;T1处理的云烟87上部烟叶的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2处理高18.1个百分点、4.62个百分点和4.7元/kg,杂色烟率比T2处理低20.9个百分点;T1处理的云烟87上部烟叶的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分别比T3处理高27.23个百分点、24.04个百分点和6.85元/kg,杂色烟率比T3处理低19.2个百分点。

  结论:不同烘烤处理中部和上部烤后烟叶的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T1处理均比T2处理高,而杂色烟率则表现为T1比T2低,尤其是上部烟叶采用T1处理烘烤,能大幅降低烤后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增加烟农收入。

  不同密集烘烤方式对烟叶烤后单叶重的影响:

  表18不同烘烤方式的烟叶烤后单叶重

  

  

  从表18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中部在不同烘烤方式下烤后烟叶单叶重均表现为T2>T1,但处理间的单叶重差异不明显;不同处理的上部叶的单叶重均表现为T2>T1,且单叶重差异较大,云烟85、K326、云烟87三个品种T1处理的单叶重比T2处理分别低0.91g/片、1.48g/片、0.03g/片,这说明上部烟叶采用中温保湿变黄烘烤烟叶内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更为充分。

  不同密集烘烤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表19不同烘烤方式的烤后烟叶(中部叶)化学成分表

  

  根据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协调分值计算方式,各处理得分情况如表20:

  表20不同处理中部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评分表

  

  评分标准: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总植物碱分值×0.17+总氮分值×0.09+还原糖分值×0.14+钾离子分值×0.08+淀粉分值×0.07+糖碱比值分值×0.25+氮碱比值分值×0.11+钾氯比值分值×0.09。

  表21不同烘烤方式的烤后烟叶(上部叶)化学成分表

  

  根据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协调分值计算方式,各处理得分情况如表22:

  表22不同处理上部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评分表

  

  评分标准: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总植物碱分值×0.17+总氮分值×0.09+还原糖分值×0.14+钾离子分值×0.08+淀粉分值×0.07+糖碱比值分值×0.25+氮碱比值分值×0.11+钾氯比值分值×0.09。

  结论: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均表现为T1>T2,在烟叶主变黄期采用中温保湿变黄(干湿球差为零)有利于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尤其是K326品种上部烟叶采用中温保湿变黄,能有效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不同密集烘烤方式对烤后中部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如下所示:

  表23不同烘烤方式的烟叶(中部叶)烤后评吸质量

  

  T1处理烤后的三个品种的中部叶评吸总得分均比T2处理高,T1处理烤后的云烟85中部叶评吸总得分较T2处理高0.6分,K326采用T1处理烘烤的烤后烟叶评吸总得分较T2处理高0.98分,云烟87采用T1处理烘烤的烤后烟叶评吸总得分较T2处理高0.44分、较T3处理高0.59分,由此可见,在烟叶主变黄期采用保湿变黄(干湿球差为零)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这与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是一致的。

  表24不同烘烤方式的烟叶(中部叶)烤后评吸质量

  

  采用T1处理烤后的三个品种的上部烟叶评吸总得分均比T2处理高,T1处理的云烟85上部叶评吸总得分较T2处理高0.48分,T1理的K326中部烟叶评吸总得分较T2处理高0.12分,T1处理的云烟87中部烟叶评吸总得分分别比T2处理和T3处理高0.13分和1.03分,由此可见,在烟叶主变黄期采用保湿变黄(干湿球差为零),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这与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是一致的。

  结论:在烟叶主变黄期采用保湿变黄烘烤(干湿球差为零)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同时还能提高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降低杂色烟比例,实现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入的目的。

  根据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鉴定,采取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工艺的烤后烟叶成熟度好,结构疏松、光泽较好、颜色均匀,橘黄烟比例达83.61%,较城规密集烘烤工艺高29.13个百分点;微带青烟叶比例为6.94%,较常规密集烘烤工艺降低7.02个百分点;挂灰杂色烟叶比例为3.47%较城规密集烘烤工艺降低14.28个百分点。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上等烟率为60.94%和51.21%,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分别提高4.01和6.22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的均价分别为24.92元/kg和23.59元/kg,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分别提高1.7元和1.54元。

  采取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工艺,烘烤变黄期水分散失较慢,中部叶失水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常规密集烘烤工艺推迟了6个小时,上部叶失水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推迟了23个小时。

  采取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工艺,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蛋白酶活性最高值408.6U/mgprot、上部叶蛋白酶活性最高值299.4U/mgprot,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的中部叶、上部叶蛋白酶活性最高值分别高出88U/mgprot和59U/mgprot;中部叶淀粉酶活性最高值20.52U/mgprot,超出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的中部叶淀粉酶活性最高值3.7U/mgprot。

  采取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工艺,烟叶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是5.07%和3.90%,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低0.8和0.18个百分点,上部叶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是5.97%和3.88%,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低1.57和0.9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很亮分别是26.24%和23.30%,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高0.87和0.75个百分点;烟叶的总氮含量低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氮含量分别是1.76%和2.18%,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低0.28和0.42个百分点。

  采取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工艺,,烟叶的总钾含量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钾含量分别是1.9%和1.99%,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高0.17和0.07个百分点;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和上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分别是6.8%和6.71%,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高1.7和0.44个百分点。

  烤后烟叶等级质量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中部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比常规米烘烤工艺高0.46和0.56分;上部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劲头、燃烧性和灰色比常规密集烘烤工艺高0.14、0.02、0.16、0.04和1分。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得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实现主变黄期中上部烟叶烤后上等烟率、橘黄烟率和均价均有所提高,降低烘烤损失,增加烟农收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