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烟草用品> 雾化器防漏油结构独创技术18133字

雾化器防漏油结构

2021-03-20 19:25:31

雾化器防漏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雾发生装置的雾化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漏油功能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一般是用电加热使专用液体雾化的一种装置。可以用于吸入式治疗等领域,但最多使用的还是俗称为“电子烟”的一种吸入式汽雾发生装置。其包括雾化器,在雾化器内部设置一种加热的雾化组件,这一组件叫做雾化芯,而大部分雾化芯是通过电阻丝加热的。

  传统结构的雾化芯设置在雾化器内的一个底座上,上端连接吸出气道,下端连接进气道和电源。雾化芯外侧与雾化器壳体之间的腔体成为储油仓,用于储存烟油。雾化芯的壳体设置有进油孔,储油仓内的烟油通过进油孔可以进入雾化芯内加热雾化。这样就形成了在雾化芯内具有三个通道的结构,一个是汽雾出口,一个是空气进口,分别位于雾化芯的上下两端贯穿雾化芯。另外一个就是烟油进口,就是进油孔,位于雾化芯侧壁的开孔。由于需要保证在吸烟时气流畅通,因而空气进口和汽雾出口都需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此时在雾化芯内部便与烟油进口连通了,储油仓内的烟油就有可能通过进油孔进入雾化芯内部,进而从汽雾出口或者空气进口泄漏出来,造成漏油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基本上是在所难免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雾化芯需要固定在雾化器内部,就必然会形成一个漏油的通道,这一漏油的通道是长期打开的,所以基本上避免不了漏油现象。

  为了更好的雾化和临时储油,雾化芯内部都设置导油部件,导油部件以纤维或者微孔陶瓷做成,根据烟油的表面张力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毛细作用的微孔孔径来控制烟油的部分泄漏,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比如根据烟油表面张力设计的某一微孔孔径的导油部件,在压力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表面张力发生变化,比如乘坐飞机时压力会有所降低,而且气压发生变化时烟油的表面张力也不一样。很容易出现不过油或者漏油的极端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雾化器防漏油装置,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防漏油的结构。其是一种旋转封闭雾化芯进油孔的结构,在圆筒形雾化芯9’的外围罩设一罩体6’,罩体6’具有与雾化芯9’同样的进油孔。在旋转罩体6’时,可以使雾化芯9’进油孔与罩体6’上的进油孔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将雾化芯9’进油孔封闭,起到防漏油的作用。但是这种旋转式防漏油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主要缺陷是:雾化芯9’外壳和旋转罩体6’都是金属圆筒结构,又要保证相互转动,因此必须设置一定的间隙才能实现。而在圆筒形的内外筒壁表面之间很难设置密封装置,所以导致密封效果不好,而烟油是液体,无孔不入,只要存在较小缝隙,仍然会导致漏油现象发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油的问题。

  次要缺陷是:结构复杂,对于雾化芯外的罩体6’来讲,要实现其转动,必须从雾化器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联动装置,以外表转动部件的转动带动罩体6’的转动。导致结构复杂,密封难度更大。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以滑动套筒的形式来实现密封作用,彻底解决了雾化器漏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防漏油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密封效果好,达到绝对防漏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包括底座、雾化芯、滑动套筒和吸出气道,所述滑动套筒密封套设在吸出气道外缘,并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雾化芯与滑动套筒插拔密封连接;雾化芯插入时滑动套筒位于第一位置,与雾化芯密封连接;雾化芯拔出时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与雾化器底座密封连接。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雾化芯装设在底座上,底座与雾化芯之间套设第一密封件,所述雾化芯与第一密封件之间插拔连接。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雾化芯下端设置连接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一电池盒,电池盒与底座之间卡和连接。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滑动套筒弹性设置在吸出气道外缘,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时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接触密封;上端与吸出气道外壁密封。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滑动套筒内缘设置上部的第一卡止环和下部的第二卡止环,吸出气道外缘设置下部第三卡止环;所述第三卡止环位于第一卡止环下侧,第三卡止环上侧设置第二密封件,所述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止环与第二密封件卡止密封。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雾化器设置顶盖,吸出气道与顶盖固定连接,滑动套筒与顶盖之间设置弹性回复装置。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雾化器顶盖与滑动套筒之间设置弹簧,弹簧卡止与顶盖与第一卡止环之间。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吸出气道与滑动套筒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内侧与吸出气道固定连接,连接套筒外缘设置第三卡止环。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连接套筒内还设置有金属管连接环,该金属管连接环设置在吸出气道下侧,并与雾化芯上端接触连接。

  上述所述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中,所述滑动套筒为硅胶摩擦套筒,与吸出气道外壁摩擦滑动连接,所述摩擦滑动套筒下端设置雾化芯插入口;所述摩擦滑动套筒的雾化芯插入口设置与雾化器底座活动连接的卡勾装置或者磁性吸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防漏油结构,由于设置了可插拔装卸的雾化芯,在雾化芯装设好以后,滑动套筒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滑动套筒并未与第一密封件接触,雾化芯进油孔是可以进油的,正常的进行吸烟操作。当闲置时将雾化芯拔下,由于雾化芯的拔出,此时滑动套筒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与下端与第一密封件接触密封,上部通过第一卡止环与第二密封件接触密封,虽然雾化芯已经拔出,但是形成了一种内外不互通的状态。此时的烟油绝对不会从储油仓漏出到汽雾出口或者空气进口处,从根本上解决了闲置时电子烟漏油的问题,即使是在运输过程中,只要不安装运输,在飞机上气压低也不会漏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漏油雾化器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漏油结构第一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漏油结构第二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漏油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防漏油结构第一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防漏油结构第二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雾化器顶盖;2为吸出气道;3为连接套筒;4为滑动套筒;5为第二密封件;6为雾化芯;7为第一密封件;8为雾化器底座;9为电池盒。

  21为空气隔离区;22为金属管连接环;31第三卡止环;41为复位弹簧;42为第一卡止环;43为第二卡止环;44为进油空隙;61为雾化芯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具体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其中所做的任何描述均不影响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吸出气道外侧设置一可沿吸出气道轴向滑动且密封的套筒结构,该滑动套筒具有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该滑动套筒与雾化芯对接时为第一位置,此时雾化芯装设在雾化器内,滑动套筒被雾化芯上推,使雾化芯进油孔暴露在储油仓内,即处于可吸烟的状态。滑动套筒位于第二位置时,此时雾化芯拔出,滑动套筒被预先设置好的弹性恢复装置回弹,抵紧雾化器底座,实现密封作用,从而彻底杜绝在不吸烟时雾化器漏油的现象。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器主要包括带有顶盖1的雾化器外壳和底座8,雾化器外壳与底座8固定连接并密封,在其内部形成一个储油仓,使用时将雾化芯6装设在储油仓内。在顶盖1的中央位置设置伸入储油仓内的吸出气道2,吸出气道2可以与雾化芯6的上端对接后,实现与储油仓的隔离,只能通过雾化芯6的进油孔61引入烟油。

  如果雾化芯6长时间暴露在储油仓内时,烟油会通过进油孔61、导油部件及空气进口及汽雾出口泄漏。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了一款可插拔设置的雾化芯结构,在使用时插上雾化芯6,不使用时拔掉雾化芯6。

  如图2、图4所示,是滑动套筒第一位置的状态,此时插上雾化芯,雾化芯6通过底座8进行定位的,底座8的中央位置设置第一密封件7,第一密封件7是一种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中央设置雾化芯插拔孔,此时雾化芯6插设在第一密封件7的插拔孔内,伸入储油仓内。

  吸出气道2底端的金属管连接环22底部与雾化芯6的上端汽雾出口密封对接。吸出气道2的外侧设置一固定套筒3,固定套筒3固定设置在吸出气道2的外缘上,同时固定套筒3将吸出气道2与金属管连接环22隔空定位,吸出气道2与金属管连接环22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区21,设置该空气隔离区21的作用是将具有高温的雾化芯汽雾出口与塑胶件的吸出气道2之间隔开,避免雾化芯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给吸出气道2,造成吸出气道2部件损坏或者使吸出气道2发热过热。

  在固定套筒3外围再设置一滑动套筒4,该滑动套筒4的内侧与固定套筒3间隙设施,目的是保持滑动套筒4滑动的方便性。滑动套筒4分别设置位于上部的第一卡止环42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卡止环43,并在所述的第一卡止环42的上侧设置一复位弹簧41,复位弹簧41的上端则抵紧雾化器顶盖1,此时的滑动套筒4可以靠复位弹簧41的弹性恢复力及下端的顶压力处于不同的状态和位置。图2所示的为第一位置状态。

  固定套筒3的外缘设置有一第三卡止环31,第三卡止环31的上侧设置有一第二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5是一密封圈,其可以在滑动套筒下滑至如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抵紧第一卡止环42,进而实现固定套筒3与滑动套筒4之间的密封对接。

  如图2所示,此时处于工作状态,滑动套筒4位于第一位置。雾化芯6的上端的汽雾出口抵紧吸出气道2底端的金属管连接环22并密封,雾化芯6上端同时抵紧滑动套筒4的第二卡环43。此时的滑动套筒4被雾化芯6抵紧顶压,在滑动套筒4与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一个进油空隙44,也就是雾化芯6的进油孔61位于该空隙内,使进油孔61暴露在储油仓中,此时可以导入烟油进入雾化芯6进行雾化。雾化芯6上端由于抵紧吸出气道2和滑动套筒4的第二卡止环,也不会存在漏油漏气的问题,此时处于吸烟状态,导入的烟油都会及时的被雾化消耗,也不会漏油。

  本实施例是为了防止电子烟闲置时漏油而设计的,如图3所示,此时即处于闲置状态,即滑动套筒4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在不吸烟时,比如运输状态,更有甚者是在飞机上时。此时将雾化芯6从雾化器中拔出,单独放置或者与电池盒9对接连接后一体放置,雾化器内的结构便于雾化芯6及进油孔61无关了。

  如图3、图4所示,拔出雾化芯6以后,位于底座8上的第一密封件7的中央位置就暴露出一个雾化芯插拔孔,随着雾化芯的拔出,该插拔孔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了,需要解决的是该孔与烟油的隔离问题。

  雾化芯6拔出后,滑动套筒4失去下部雾化芯6的顶压作用,在复位弹簧4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下滑,下滑时第一卡止环42随之下移,该第一卡止环42下移至第二密封件5的位置时,抵紧该第二密封件5。由于第二密封件5设置在第三卡止环31的上侧,而第三卡止环31固定在固定套筒3外缘,因而此时第一卡止环42便不能再向下移动而是被卡止在这一位置,这便是滑动套筒4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卡止环42与第二密封件5之间在复位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抵紧密封,封闭住滑动套筒4与固定套筒3之间的间隙,储油仓内的烟油便不会通过该间隙泄漏。

  而此时滑动套筒4的底部则位于到第一密封件7的位置,并在复位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抵紧第一密封件7,将滑动套筒4密封,此时位于滑动套筒4与第一密封件7之间的进油空隙44关闭,储油仓内的烟油便不会滑动套筒4外部进入内部,而此时滑动套筒4的内部与雾化器外界直接连通,也不会从此处泄漏烟油。由于第一密封件7将滑动套筒4的内外两侧密封起来,第二密封件5又将滑动套筒4与固定套筒3之间密封,因而储油仓的内烟油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泄漏出来的通道,从根本解决了闲置时漏油的问题。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只要将雾化芯6再次插入雾化器中,滑动套筒4被再次顶起,进油空隙44重新出现,烟油便可以进入雾化芯,进入使用状态。

  本实施例中,滑动套筒4与固定套筒3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5,在闲置状态是,第二密封件5和第一密封件7同时起作用,实现密封效果。

  设置固定套筒3的目的是便于将雾化芯6上端的高温部位与吸出气道2隔离开来,避免高温损坏部件或者发烫。

  设置滑动套筒4与固定套筒3相结合的结构是为了满足滑动套筒4上下滑动顺畅的需求,避免滑动不畅造成的困扰。

  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芯6拔下后与电池盒9一同放置,为了保证雾化芯6在插入雾化器中时位置固定,在电池盒9与雾化芯6之间以螺纹的形式进行连接,届时雾化芯6以尾部的电极螺纹安装到电池盒9上即可。为了实现电池盒9与雾化器底座8之间的固定连接,需要在电池盒9和雾化器底座8的底面之间设置一种卡勾装置,将两者安装到位后旋转卡勾定位,也间接实现了雾化芯6的位置固定。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化结构的实施例,效果并不是最佳,但是基本上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如图5、图6所示。是一种简化方式。吸出气道2的外侧不再设置固定套筒3及滑动套筒4的结构,直接设置一可以密封且摩擦滑动的套筒40,该摩擦滑动套筒40比如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可以套设在吸出气道2的外围,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吸出气道2进行上下摩擦滑动,且具有密封的效果。而该摩擦滑动套筒40的下端位置设置雾化芯6插入的开孔,同时可以在摩擦滑动套筒40的最下端与底座8之间设置磁性吸合装置或卡勾装置(图中未绘出),使之可以与第一密封件7之间抵紧接触,实现密封。当雾化芯6插入雾化器时,由于雾化芯6的插入和抵紧作用,将摩擦滑动套筒40顶起,在雾化芯6进油孔61的位置也会出现一进油空隙44,将雾化芯6暴露在储油仓内,进而可以进行吸烟操作。而当雾化芯6拔出雾化器时,设置的卡勾或者磁性吸合装置发挥作用,将摩擦滑动套筒40底端抵紧第一密封件7后,由于上部摩擦滑动套筒40是密封摩擦设置在吸出气道2上的,因而也会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不会漏油。本实施例的实现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不顺畅甚至卡顿现象,但是应用的好也会完全杜绝雾化器漏油现象。

  实施例3:本实施例未绘制专用附图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会明白,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再设置固定套筒3,而是之间将吸出气道2作为固定套筒使用,在吸出气道2的外缘设置第三卡止环,并在该第三卡止环上布设第二密封件5,也会起到实施例中的防漏油效果。此时的滑动套筒4上下滑动也会比较顺畅。但是其相对于实施例1来讲,效果稍差一些。主要问题是不能讲吸出气道2与雾化芯6的顶部高温区隔离开,有可能会损害部件或者吸出气道2过热的问题。不过,虽然是这样,电子烟雾化器漏油的现象也是彻底解决了,仍然会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各种具体实施例说明了其具体实现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仍然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出发,得到与本实用新型近似的结构改变。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思路的设计和改变,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雾化器防漏油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