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烟草用品> 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独创技术22998字

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

2021-02-16 05:36:51

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

  背景技术

  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装置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传统卷烟带来的如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加热不燃烧装置通过对烟丝进行加热,释放气溶胶,烟丝并没有燃烧,所以不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得用户在获得抽吸体验的同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吸入。然而,在加热烟丝的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含有气溶胶颗粒,该气溶胶颗粒会冷凝在烟气通道壁上形成冷凝液,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气味残留并影响持续使用的体验,冷凝液积聚后易造成电气元件的腐蚀,也容易流出对装置和环境产生污染,用户体验不佳。

  现有技术中,用户采用手动清洁的方式对加热不燃烧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清洁,清洁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清洁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便于有效清洁装置中的冷凝液,用户体检较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气流通道、第一充电部、第一电源,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容置腔,由第一壳体形成,用于容纳气雾产生装置;第一发热部,设于容置腔内,用于在连通第二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中的冷凝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装置的第一发热部连通第二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中的冷凝液,清洁加热冷凝液的过程可与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过程同步进行,避免用户手动进行清洁过程,使得清洁过程简单高效,用户体验较佳,也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第一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基座,第一壳体设于充电基座上,容置腔是由壳第一体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装置整体为托架式,由第一壳体形成的容置腔,可将气雾产生装置竖直放置于容置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发热部为伸入式发热体,设于充电基座上并位于容置腔内,用于伸入气流通道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入式发热体对气雾产生装置局部进行加热,如伸入式发热体可伸入气雾产生装置的气流通道中,以蒸发气流通道中的冷凝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伸入式发热体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发热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入式发热体可以为多段发热体连接形成,多段发热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清洗或更换发热体,以及降低电量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充电基座包括第二充电部,与第一充电部连接以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伸入式发热体与所述充电基座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入式发热体为针状或棒状,便于伸入气雾产生装置的烟气通道中进行清洁加热冷凝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壳体包括盒体、盒盖,盒体和盒盖均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仓穴壁,仓穴壁包括第一仓穴壁,设于盒体中;第二仓穴壁,设于盒盖中,第一仓穴壁与第二仓穴壁形成仓穴,所述仓穴用于包裹所述气雾产生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装置采用外加热的方式对气雾产生装置整体进行加热,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发热部设置在第一仓穴壁和/或第二仓穴壁上,第一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涂层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发热部对气雾产生装置整体进行加热,第一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时,采用包裹、缠绕的组装方式与第一仓穴壁和/或第二仓穴壁设置为一体;第一发热部为涂层时,涂覆于第一仓穴壁和/或第二仓穴壁面向盒体和/或盒盖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仓穴对气雾产生装置的包裹面积大于等于气雾产生装置的表面积的4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仓穴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有效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按键,设于第一壳体上,用于在连通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一发热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手动启动方式,通过第一按键控制对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加热清洁的开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充电装置;气雾产生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同时,并对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加热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1;

  图12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2;

  图1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中气流通道与第二发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充电装置;10第一壳体;110盒体;180盒盖;1101第一仓穴壁;1801第二仓穴壁;120第一发热部;130充电基座;140第二充电部;150第一按键;160连接电极;170第一指示灯;190连接口;

  2气雾产生装置;210气流通道;220第二壳体;230第一电源;240加热部;250吸嘴;260第二发热部;2610发热管;270第二按键;280第二指示灯;290第一充电部; 300端塞;310磁铁;320充电器;3210PIN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电源”是指气雾产生装置中的电源,“第二电源”是指充电装置中的电源和/或外部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可以为加热不燃烧装置、电子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基质可以为烟支、烟草、烟液、烟油等可产生气溶胶的发烟物质。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1,如图10、图11所示,气雾产生装置2包括气流通道210、第一充电部290、第一电源230,充电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0;容置腔,由第一壳体10形成,用于容纳气雾产生装置2;第一发热部120,设于容置腔内,用于在连通第二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210中的冷凝液。

  具体来说,充电装置中第一发热部在连通第二电源后能够产生高于室温的温度,促进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蒸发,清洁加热冷凝液的过程可与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过程同步进行,避免用户手动进行清洁过程,使得清洁过程简单高效,用户体验较佳,也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第一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

  这里,连通电源具有两种方式:1)充电装置通过内部的储能电源对气雾产生装置充电的同时,储能电源与第一发热部连通并使得第一发热部产生热量,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2)充电装置连接外部电源,实现对气雾产生装置充电的同时,外部电源与第一发热部连通并使得第一发热部产生热量,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其中,第一发热部在产生热量的过程中,发热温度为35℃-100℃,当温度超过室温时,有利于冷凝液的蒸发;当温度超过100℃时,影响装置和使用安全性,优选地,第一发热部温度为45℃ -65℃。

  如图7、图8、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1还包括:充电基座130,第一壳体10设于充电基座130上,容置腔是由第一壳体10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置空间,气雾产生装置2放置于容置腔内,充电装置1对气雾产生装置2进行充电的同时,第一发热部120产生热量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2中的冷凝液。充电装置采用外加热的方式对气雾产生装置局部进行加热,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

  进一步地,如图7、图8所示,第一发热部120为伸入式发热体,设于充电基座130 上并位于容置腔内,用于伸入气雾产生装置2中的气流通道210中。这里,伸入式发热体对气雾产生装置局部进行加热,即伸入式发热体伸入气雾产生装置的气流通道中,以蒸发气流通道中的冷凝液。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伸入式发热体包括多段可拆卸连接的发热体,可以理解的是,伸入式发热体可以为多段发热体连接形成,且多段发热体之间可拆卸,第一发热部120可旋转连接于连接口190上,便于清洗或更换发热体,以及降低电量消耗,第一发热部120也可以直接连接于充电装置的PCB上。

  进一步地,如图8、图9所示,充电基座130包括第二充电部140,与气雾产生装置2中的第一充电部(图8中未示出)连接以对气雾产生装置2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气雾产生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中,连接到充电装置中的第二充电部(或称充电触点),即充电装置检测到气雾产生装置已放入充电装置中,启动第一发热部产生热量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其中第一发热部的启动有两种方式:1)手动启动: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按键,设于第一壳体上,用于在连通第二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一发热部;2)自动启动,在充电装置检测到气雾产生装置已放入充电装置中时,自动启动第一发热部。这里,第一发热部对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的清洁加热过程,开始于连通第二电源,结束于断开第二电源的连接。

  进一步地,伸入式发热体为针状或棒状,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伸入式发热体为片状、螺旋状。

  进一步地,伸入式发热体与充电基座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这里,伸入式发热体可以采用预埋的方式,将不锈钢、含镍合金等材料制成的丝状或薄片状发热体预埋在陶瓷或树脂类的结构体中,也可以采用涂覆的方式,将发热涂层印刷于不锈钢、陶瓷、玻璃、石英、PEEK等材料制造的结构体中,发热涂层可以是钨锰合金、钨钼合金、银铂合金等成分构成。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1,第一壳体10包括盒体110、盒盖180,盒体110和盒盖180均设有容置腔,容置腔设有仓穴壁,仓穴壁包括第一仓穴壁1101,设于盒体110中,第二仓穴壁1801,设于盒盖180中,第一仓穴壁1101与第二仓穴壁1801形成仓穴,仓穴用于包裹气雾产生装置2。充电装置采用外加热的方式对气雾产生装置整体进行加热,以蒸发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

  这里,气雾产生装置在加热清洁过程中整体受到加热,选用PC、POM、PPSU、金属、PCTG等材料,以增强气雾产生装置的温度耐受性。

  具体来说,充电装置1内设有第二充电部140(充电接口或PIN针),用于连接气雾产生装置的第一充电部,还包括连接电极160,设于盒体110与盒盖180闭合处。这里,充电装置1的第二充电部140与气雾产生装置2的第一充电部290连接,充电装置1对气雾产生装置2进行充电,同时检测到气雾产生装置2已放入充电装置1中,将盒体110与盒盖180闭合,之后决定是否启动第一发热部120,由主控线路板控制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在检测到气雾产生装置2已放入充电装置1中,盒体110与盒盖180闭合之后,才能启动第一发热部120。其中第一发热部的启动有两种方式:1)手动启动:充电装置1还包括第一按键150,设于第一壳体10上,用于在连通第二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一发热部120;2)自动启动:在充电装置检测到气雾产生装置已放入充电装置中时,自动启动第一发热部。这里,第一发热部对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的清洁加热过程,开始于连通第二电源,结束于断开第二电源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盒体110与盒盖180闭合后,第一仓穴壁1101和第二仓穴壁1801形成仓穴,仓穴用于包裹气雾产生装置2,启动第一发热部120对气雾产生装置2中的冷凝液进行加热清洁。

  进一步地,充电装置1还包括第一指示灯170,用于指示充电过程。

  进一步地,盒体110与盒盖180闭合后,盒体110与盒盖180之间存在间隙,有利于通过间隙在产生热量后排出水蒸气。

  进一步地,第一发热部120设置在第一仓穴壁和/或第二仓穴壁上,第一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涂层中的一种。这里,第一发热部可以采用不锈钢、含镍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网状、薄片状、丝状,并以包裹、缠绕的组装方式与仓穴壁设置为一体;也可以采用预埋的方式将不锈钢、含镍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网状、薄片状、丝状发热部预埋在仓穴壁的壁层中;以及采用涂覆的方式,将发热涂层印刷于第一仓穴壁的一面上,以及第二仓穴壁的一面上。如图6所示,第一发热部120分别位于第一仓穴壁1101与盒体110之间、第二仓穴壁1801与盒盖180之间,即第一发热部隐藏设置于充电装置中。

  进一步地,仓穴对气雾产生装置的包裹面积大于等于气雾产生装置的表面积的40%,以保证充电装置中的第一发热部对气雾产生装置整体进行有效加热。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产生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充电装置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该气雾产生系统采用外加热的方式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加热清洁,清洁加热冷凝液的过程可与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过程同步进行,避免用户手动进行清洁过程,使得清洁过程简单高效,用户体验较佳,也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第一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

  这里,气雾产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可以为烟斗状、烟盒状、杆状、柱状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2,包括第二壳体220、电源230、设于第二壳体220内的加热部240,加热部240用于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还包括:气流通道210,设于第二壳体220内,与加热腔连通;第二发热部 260,用于在连通外部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210上的冷凝液。

  这里,气流通道210可以采用PEEK、PPSU、PC、PI等材料制造,以增强其温度耐受性。

  具体来说,该气雾产生装置通过在其内部设置第二发热部,以内部加热的方式清洁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在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同时启动清洁过程,清洁过程简单高效,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用户体验较佳。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二发热部260为发热管2610,发热管2610套设于气流通道210的外部,进一步地,发热管2610与气流通道210之间存在间隙,在发热管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上的冷凝液过程中,可以通过间隙在产生热量后排出水蒸气。

  进一步地,第二发热部为涂层,设于气流通道的内壁、外壁、壁层中的至少一种。涂层可以是钨锰合金、钨钼合金、银铂合金等成分构成。

  进一步地,第二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发热部包裹或缠绕于气流通道的外壁上。不锈钢、含镍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网状、薄片状、丝状发热体,可以采用包裹、缠绕的组装方式与气流通道设置为一体。

  进一步地,第二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发热部预埋在气流通道中。不锈钢、含镍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网状、薄片状、丝状发热体,可以预埋在陶瓷或树脂类的气流通道中。

  上述不同种类或形状的第二发热部装配状态均为与气流通道设置为一体。

  进一步,如图11所示,气雾产生装置2还包括第二按键270,设于第二壳体220上,用于连通外部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二发热部。

  第二发热部的启动有两种方式:1)手动启动:气雾产生装置2还包括第二按键270,设于第二壳体220上,用于在连通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二发热部,通过第二按键270手动控制对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加热清洁的开关;2)自动启动:在气雾产生装置连通外部电源时,自动启动第二发热部。这里,第二发热部对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的清洁加热过程,开始于连通电源,结束于断开电源的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气雾产生装置2还包括第一充电部290,设于第二壳体220上。还包括第二指示灯280,用于指示气雾产生装置2的充电状态。

  这里,第一充电部的接口形式可以为Mini USB、Micro USB、Type-C、DC、Pogopin连接器等电路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第一充电部为USB接口、PIN针接口中的一种,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12a、12b所示,使用独立的充电器320时,充电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充电器320中,PIN针与气雾产生装置2的第一充电部290连接,并采用磁铁310进行磁吸对接,有效避免受潮、节省内部空间以及提高连接安全性;使用连接线进行充电时,充电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气雾产生装置的主体线路上。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气雾产生装置2还包括吸嘴250,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气雾产生装置2还包括端塞300,设于远离吸嘴250的气流通道210一端,将端塞从气雾产生装置上取出,便于彻底清洁残留在气雾产生装置中的液态或固态残留物。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能够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