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其他技术> 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独创技术13872字

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2021-03-23 05:59:01

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一、技术领域

  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领域。涉及土壤化学、大蒜生 物学特征、基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化学、植物化学成分、农业化学控制原理、 表面活性剂等学科的支撑。

  2010年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察院详查,发现海东市互助-平安-乐都 一带840平方公里(105万亩)区域内土壤富硒,含硒量平均0.44mg/kg,高于 世界富硒土壤中位值0.42mg/kg,成为国内十大富硒地区之一。该区域不仅土壤 含硒元素浓度适中,而且赋存条件好,不存在重金属伴生问题。为发展富硒农 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

  二、背景技术

  对消臭大蒜头产品及其生产方法起作用,有影响的国内外基础理论研究和 大蒜头消臭情况。

  (一)国外基础理论研究情况

  国外对大蒜风味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 1844年德国化学家Wertnem利用水蒸气蒸馏粉碎后的大蒜,得到一些气味强烈 的挥发性油状物质,即大蒜挥发油。经研究发现,大蒜挥发油中含有二丙烯基。 1944年,美国人Cavallno等用较温和的乙醇处理方法得到大蒜的另一种精油, 被称为蒜素。它的刺激性气味比二丙烯基二硫化合物更强烈。主要成分为二丙 烯基硫代亚磺酸酯,分子式C6H10S2O,结构式CH2=CHCH2S(O)SCH2CH=CH2.1948年 Stoll和Sceback在研究时发现,在0℃以下用乙醇萃取大蒜,得到一种无色无 味的物质,经鉴定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结构式为CH2=CHCH2S(O)CH2CH(NH2)COOH,命名为蒜氨酸,蒜氨酸可结晶得到极细的针状晶 体。1951年Stoll和Sceback发现百合科植物(包括大蒜)中存在蒜氨酸酶, 并由此引发了对大蒜风味物质进一步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发现,蒜氨酸是刺激性风味前体物质,大蒜中还含有蒜氨酸酶, 二者存在于蒜体细胞的不同部位,故大蒜完整的组织并无辣味,只有当蒜体受 损时(切、捣、挤),才使二者接触,在蒜酶辅基的参与下,将蒜氨酸酶解成二 -丙烯基亚磺酸,再发生二聚反应,生成具有强烈辣味的挥发性物质,当时称为 蒜素。蒜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或热产生各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共同形成 大蒜特有的蒜味。

  关于大蒜风味的前体物质,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多,目前已鉴定出大蒜 中有四种风味前体物质,分别为:

  1、S-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PECSO)

  2、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ACSO)

  3、S-甲基-半胱氨酸亚砜(MCSO)

  4、S-丙基-半胱氨酸亚砜(PCSO)

  这些前体物质均为无色无味,并可形成针状结晶,大蒜中S-烯丙基蒜氨酸 含量最高,约占蒜氨酸重量的85%,S-甲基蒜氨酸,S-丙基蒜氨酸分别占13%和 2%,从而形成大蒜的特有风味。

  (二)国外大蒜头消臭进展情况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玛镇大学退休教授,77岁的阿隆先生培育的转 基因无臭大蒜,改良后的大蒜跟原先的质量没什么两样,而且风味产品一概 俱全,如花生香味大蒜、奶油辣香味大蒜、甜美香辣味大蒜等,无臭大蒜销 售量占全美大蒜销售量的90%。

  2、日本一位博士在真空罐中用含硫化合物浸泡大蒜,获得消臭大蒜。 该博士将此项技术推销给名古屋一家制酪公司的日比考吉社长。考吉先生自 己试过后,就买下了这项技术,并将无臭大蒜作为礼品赠送给顾客,大蒜本 身的成本加上运费、邮资,每年至少花费2.5亿日元。但自从派发无臭大蒜 以后,该公司的营业额迅猛增加,第二年的年收入就超过70亿日元。

  3、德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大蒜消臭,据称已获成 功。

  (三)国内大蒜基础理论研究情况

  国内化学、食品、药物科研工作者对大蒜的化学成分、蒜酶都做过理论 性研究。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科院科技局乔旭光、张振华、秦晓 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系孙君社教授、高孔荣教授等多支研究团队分别对蒜 酶的分离提取和动力学特性做了全面研究,均得出蒜酶最佳反应温度为 32℃,最适合的反应PH值为6.4。

  PH值对蒜酶活力的影响

  

  温度对蒜酶活力的影响

  

  蒜酶活力的最适合温度为32℃。据报道蒜酶在天然底物中的最适合反应温 度为37℃,改用L-半胱氨酸亚砜后反应较稳定,因脱离混合液体的保护,而使 最佳反应温度下降到32℃。

  试验中还选用不同的金属离子及ESTA-Na和L-半胱氨酸等以不同浓度加入 酶反应体系,分别测定其对蒜酶的激活和抑制,结果见表。

  蒜酶的激活和抑制

  

  (四)国内大蒜头消臭情况

  国内对鲜大蒜头消臭做过研究和尝试,可概括为四种典型方法:

  1.微波炉加热法。1996年西北大学生物系曹炜、尉亚辉用家用微波炉加热 的方法处理鲜大蒜头进行消臭。

  2.消臭液去臭法。2004年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熊卫东、王岁楼根据 大蒜臭味产生的机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无毒和富有营养的消臭液。该 液由0.1~0.5%的活性硅胶溶液、0.1~0.5%d ZnSO4、0.1~1%乙醇、2%的NaCl、 0.1%的ZS添加剂等构成。

  3.冷冻消臭法。将鲜大蒜放入食品袋,投入用干冰冷却到-60℃的乙醇中约 5分钟,大蒜在冻结状态下保持1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解冻。

  4.CO2超临界处理法。在临界状态CO2容易进入蒜体,遇水生成碳酸,改变 蒜体内的PH值,降低蒜酶的活性。

  自从1951年瑞士化学家斯特鲁和泽伊贝克两人,发现蒜臭味产生的原因以 后,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千方百计探索将蒜臭味去掉。截至目前为止,已经 积累了数十种方法。按方法的本质区分,可分为物理法(低温速冻、香味遮掩 法)、化学法(活性硅胶法)和理化法(柠檬酸浸泡、微波加热法,真空浸泡法)。 这些方法认为蒜酶是蛋白质酶,都想通过改变PH值和温度迫使酶蛋白变性,迫 使蒜酶失去催化活性。因为蒜酶是非蛋白质酶,所以很难取得脱臭效果。但是, 他们的工作没有白干,为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指明了方向。必须针对蒜臭 味产生的原因,重点搞清楚蒜酶的分子结构、特征特性,选择化学方法将蒜酶 灭活,使其不可逆转地失去催化作用,鲜吃大蒜才不会产生蒜臭味。

  三、发明内容

  (一)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1、富硒蒜:将新疆昭苏紫皮六瓣蒜调入海东市,秋播在湟水流域村(屯) 的富硒土壤上生产“富硒蒜”。

  在农作物中,大蒜是聚硒能力最强的作物,一般是其他作物的1-2倍。蒜 株从富硒土壤中吸收的硒元素,在鳞茎膨大期集中输送到鳞茎(蒜头),与其中 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人体容易吸收的天然有机硒。

  “富硒蒜”虽然富硒,鲜食富硒蒜仍然会产生讨厌的荤气味(蒜臭味),日 常人们吃蒜有所顾忌,想吃又不能吃,制约了硒元素保健价值的利用。

  2、富硒香蒜:使用已公开的“消臭大蒜头产品及其生产方法”,将“富 硒蒜”加工成为“富硒香蒜”(简称:硒香蒜)。

  生产方法:在富硒蒜田抽净蒜薹一周内,选择无病害、生长健壮的蒜田, 叶面喷洒无公害蒜酶钝化处理液,固定蒜酶催化活性,经过田间灭酶的“富硒 蒜”,鲜食不再产生荤气味,使富硒蒜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硒香蒜”生吃“富硒 香蒜”,嗅觉只能闻到大蒜四种香气成分特有的蒜香味。

  “富硒香蒜”将硒元素维护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重金属危害;与大蒜诱导体内脂肪代谢、降低血脂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防止 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血管通透性,杀菌、抑菌等功能熔铸为一体, 使“富硒香蒜”具有双重保健功能。

  富硒香蒜、天然富硒,吃硒香蒜、防病保健。硒香蒜与山东蒜、云南独头 蒜、人为添加硒元素吃后仍然产生蒜臭味的富硒蒜,以及其他地区的紫皮6瓣 蒜比较,具有独特的属性。富硒香蒜‘辣香如故,想吃就吃、不必自律;“富硒 香蒜”将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天然保健调味品。

  3、“青海富硒香蒜”:富硒香蒜产地青海省海东市,位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 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部”,为体现绿色生产环境, 将“富硒香蒜”的商品名定为“青海富硒香蒜”。

  (二)对无公害钝化蒜酶处理液组分做了调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提高处理效果,降低成本,简化处理程序,须选 择高效无公害化合物更换高价低效组分。用高效保湿剂“r-聚谷氨酸”替代保 水抗旱剂接枝淀粉(14年前申请专利时,r-聚谷氨酸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替代“L-半胱氨酸”提高抑制剂的稳定性;用高效叶 面渗透剂“氮酮”替代昂贵的“角质酶。田间灭酶处理组分调整前后对照表:

  灭酶处理液组分调整对照表

  

  (三)对技术原理也做了调整

  2006年由于受理化法影响和束缚,经田间灭酶处理的大蒜头,还要用 微波炉加热到58℃,钝化蒜酶结构中的蛋白质部分,以期彻底去除鲜吃蒜产生 的蒜臭味。因为蒜酶是非蛋白质酶,这一步骤不仅是徒劳的,还限制了规模生 产。现将灭酶技术原理调整如下:技术原理调整后、调整前对比,详见说明书 附图。

  图1调整后原理图

  图2调整前的原理图

  (四)“硒香蒜”生产技术特征

  背景技术列举的4种方法与发明内容比较,硒香蒜生产技术具有如下特征:

  1、位点不同:上次申请发明专利时,将作用位点锁定在蒜酶蛋白和蒜酶辅 基两个作用位点。这次调整为只钝化蒜酶辅基1个作用位点(蒜酶为非蛋白质 酶)。

  2、路径不同:过去的方法往往采取“浸泡”被动吸收的方式对蒜酶施加影 响,硒香蒜生产技术是通过蒜株茎叶主动吸收的方式,将蒜酶抑制剂、转化剂 经茎叶维管束系统输送到作用位点。因为日常植物以根吸收为主,但叶片并没 有完全丧失吸收能力。

  3、产品不同:以往的大蒜脱臭方法,得到的产品是蒜粉、蒜粒、蒜片和蒜 瓣,只有低温速冻法能得到完整的大蒜头。而在田间收获的硒香蒜与普通大蒜, 没有差别、一模一样,在0℃-2℃的贮存条件下,定期通风降低库内湿度,就你 实现贮藏期间不脱皮、不炸瓣,贮藏10个月新鲜如初。

  (五)技术创新点(新颖性)

  1、富硒香蒜具有独特的属性:“富硒香蒜、天然富硒,吃硒香蒜、防病保 健”。硒香蒜与山东蒜、云南独头蒜、人为添加硒元素,吃后仍然产生蒜臭味的 富硒蒜,以及其他地区的紫皮6瓣蒜比较,硒香蒜将硒元素与大蒜各自的保健 功能熔铸为一体,使硒香蒜的防病保健功能倍增,提高了大蒜的消费价值,使 人们摆脱了吃蒜需要自律的桎梏,满足了消费者廉价保健的梦想。

  定价不受市场限制,具有自主定价权。一般农产品的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 决定,生产者只能接受,无法施加任何影响。

  2、认定蒜氨酸酶为非蛋白质酶:与已经公开的“脱臭大蒜头及其生产方法” 比较,以往认为蒜氨酸酶分子结构中的蛋白质组分,实质为非蛋白质成分,蒜 氨酸酶为非蛋白质酶,但具有蛋白质酶的功能和作用。

  这在以往国内外积累的数十种大蒜脱臭方法中,绝大多数都想通过改变PH 值和温度,来迫使蒜酶丧失催化活性,但都没有取得期待的效果;也有人尝试 用豆香素、茶多酚使蒜酶辅基失去催化活性,效果也不显著,这足以证明蒜酶 的主体结构为非蛋白质成分组成。

  3、灭酶须破坏蒜酶辅基的催化活性:植物体与人体一样都是复杂的自适应 生化系统,植物利用自然界的小分子合成植物体的大分子,人体将植物提供的 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人体利用这些小分子又合成自己身体的大分子。因此, 须了解蒜酶辅基磷酸吡哆醛的化学成分,选择合适的抑制剂1、抑制剂2与蒜酶 辅基发生不可逆反应,使蒜酶彻底失去催化活性,生吃大蒜才能不再产生荤气 味。

  L-半胱氨酸盐酸盐与蒜酶辅基磷酸酸吡哆醛反应生成四氢噻唑,使蒜酶辅 基失去催化活性,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噻唑的多种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和生 理活性物质,对人体无害。

  4-吡啶甲酰肼与蒜酶辅基磷酸吡哆醛反应生成异烟酰肼,这个反应也是不 可逆的。生成的极微量的异烟酰肼会排除体外,对人体无害。此方法只是多了 解一个钝化蒜酶的路径,使用抑制剂1即可达到固定蒜酶的目的。

《富硒香蒜产品及其生产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