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家禽屠宰>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独创技术10269字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

2020-11-03 22:59:24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

  背景技术

  申请人杨君忠于2012年提出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CN 201210453490.1,其公开了一种移动方便的烫鸡装置,包括拨鸡导鸡装置,它包括支架、储存热水的半圆形底壳、半圆形上盖和出料板。这种烫鸡设备大多用于菜市场或小型加工厂。

  流水线式的烫鸡池大多通过链条输送屠宰后的鸡进行液烫。在专利库内并未检索到较为接近的方案,通过补充检索,供应商为诸城市宝顺屠宰设备有限公司,设备名称为“鸡立式浸烫机、家禽屠宰机械、屠宰流水线、脱毛机、脱羽机”。

  其采用的是本领域常用的加热方法:蒸汽供热或锅炉热水供热。

  无论哪种方法,其都要用到锅炉加热,其热损是非常大且在安全和环保方面都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该系统采用热泵替代原有的供热系统,成本降低,并且节能和环保,利于根据生产情况自由调节热泵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包括液烫池、设置在液烫池内的用于将固定有禽类的挂架沿液烫池输送的轨道单元,还包括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包括散热端和吸热端,所述散热端与液烫池内的液体热交换;所述吸热端与大气进行热交换。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阀、蒸发器,所述热泵装置中的导热媒介沿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形成回路;所述散热端为热交换器,所述吸热端为蒸发器。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散热端由多根热交换管路、输入管、输出管组成;所述输入管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输出管与膨胀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输入管且另外一端连接至输出管;所述热交换管路与液烫池内的液体热交换。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热交换管路布设于液烫池的底部。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液烫池上设有补水管和排水管。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液烫池内设有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机泵、进液管、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液烫池导通且高度低于液烫池内的工作状态下的液面高度;所述排液管沿液烫池布置且连接有多根喷管;所述进液管与机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机泵的出口连通。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排液管沿液烫池的底面的中部延伸,所述喷管竖直向上布置。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液烫池为长条状;所述液烫池的一端为进出口,所述轨道单元包括沿液烫池延伸的U型轨道,所述U型轨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位于进出口处。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轨道单元设置于轨道下方的防摆架、设置于防摆架下方的下压架,所述挂架包括与轨道滑动配合的滑动部、用于挂住禽类的双脚的悬挂部、连接滑动部和悬挂部的连接框、设置于连接框上的防摆部;所述防摆架由两根并排的第一杆体组成,所述连接框穿过两根第一杆体的间隙,所述两根第一杆体的间隙小于防摆部的宽度;所述下压架用于将禽类的躯干限定于下压架的下方。

  在上述的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中,所述液烫池的表面覆盖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采用热泵替代原有的供热系统,成本降低,并且节能和环保,利于根据生产情况自由调节热泵功率。

  本方案设置了循环单元,提高了池内的水温均衡性。

  本方案采用了改进的挂架和挂架限位架,使鸡、鸭等禽类能够更为稳定的浸入液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去掉保温层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挂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4;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包括液烫池1、设置在液烫池1内的用于将固定有禽类的挂架6沿液烫池1输送的轨道单元2,还包括热泵装置3,所述热泵装置3包括散热端和吸热端,所述散热端与液烫池1内的液体热交换;所述吸热端与大气进行热交换。

  具体可参考图1和2,图1中,禽类挂在一个挂架6上,挂架6通过轨道单元2驱动在液烫池1内行走,禽类浸入到液烫池1内的液体中实现脱羽操作。图2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加热原理,其通过热泵进行加热,其加热速度快,能耗低。

  具体来说,所述热泵装置3包括压缩机31、热交换器32、膨胀阀33、蒸发器34,所述热泵装置3中的导热媒介沿压缩机31、热交换器32、膨胀阀33、蒸发器34、压缩机31形成回路;所述散热端为热交换器32,所述吸热端为蒸发器34。导热媒介经过压缩机31压缩后温度增加,通过热交换器32和液烫池1内的液体换热,对液烫池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然后导热媒介经过膨胀阀33减压膨胀,温度降低,最后经过蒸发器34进行蒸发和大气进行换热,最后导热媒介进入压缩机31中进行压缩。以上为导热媒介的热传导循环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端由多根热交换管路、输入管、输出管组成;所述输入管与压缩机31的出口连通,所述输出管与膨胀阀33的入口连通;所述热交换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输入管且另外一端连接至输出管;所述热交换管路与液烫池1内的液体热交换。

  实际应用中,优选所述热交换管路布设于液烫池1的底部。在很多应用情况下,也并不限定热交换管路一定要设置于液烫池1内,比如在外设的槽内对水加热,然后将水倒入到液烫池1中也并非不可选。

  从图3可以看出,每根热交换管路都是U型的,在液烫池1内循环一圈,实现和液烫池1内的水进行换热的目的。

  优选地,多根热交换管路沿液烫池1的内壁布置,而不仅仅限于液烫池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烫池1上设有补水管(附图未示出)和排水管4。

  优选地,为了提高液烫池1内的水温平衡性,所述液烫池1内设有循环单元5,所述循环单元5包括机泵51、进液管52、排液管53,所述进液管52与液烫池1导通且高度低于液烫池1内的工作状态下的液面高度;所述排液管53沿液烫池1布置且连接有多根喷管54;所述进液管52与机泵51的入口连通;所述排液管53与机泵51的出口连通。机泵51将液烫池1的水从进液管52抽出然后通过排液管53循环至液烫池1的各个位置,其优势在于,一方面提高液烫池1的水温均衡性,另外一方面提高热交换管路的热交换效率。

  更为优选地,所述排液管53沿液烫池1的底面的中部延伸,所述喷管54竖直向上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烫池1为长条状;所述液烫池1的一端为进出口,所述轨道单元2包括沿液烫池1延伸的轨道21,所述轨道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位于进出口处。

  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创新点在于:所述轨道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轨道21下方的防摆架、设置于防摆架下方的下压架,所述挂架包括与轨道21滑动配合的滑动部、用于挂住禽类的双脚的悬挂部、连接滑动部和悬挂部的连接框23、设置于连接框23上的防摆部24;所述防摆架由两根并排的第一杆体25组成,所述连接框23穿过两根第一杆体25的间隙,所述两根第一杆体25的间隙小于防摆部24的宽度;所述下压架用于将禽类的躯干限定于下压架的下方。相邻挂架之间通过链条牵引沿轨道21滑动。

  本方案采用防摆架、下压架结合挂架上的防摆部24,可以将禽类的躯干浸入热水中,防止禽类在输送过程中摆动或上浮,提高脱羽效率。

  所述下压架由两根并排布置的第二杆体26组成,两根第二杆体26的间距小于禽类的躯体的宽度且大于禽类小腿的直径;所述第二杆体26、第一杆体25、轨道通过第一连接杆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2和第一杆体2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7连接;所述轨道21为倒T型轨道;所述滑动部包括U型挂钩28、设置在U型挂钩28顶部的两个滚轮29,所述滚轮29和倒T型轨道滑动配合;所述U型挂钩28的底部和连接框23连接;所述U型挂钩28的底部和连接框23铰接;所述悬挂部由多个水平或倾斜布置的V型杆20和多个竖直布置的倒V型杆201组成,所述V型杆20和倒V型杆21交替连接组成所述悬挂部;

  所述轨道21、防摆架、下压架在水平面的投影都为形状相同的U形。

  优选地,所述液烫池1的表面覆盖保温层7以降低热损耗。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禽类液烫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