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独创技术18044字

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

2021-03-12 18:25:10

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换热器作为常用的空调换热器,主要用于冷热流体的换热。翅片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在化霜过程中,在换热组件上部形成的化霜水通常都会从上往下流经换热组件的下部,从而导致换热组件底部温升较慢,使得除霜时间较长。而且,若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除霜后,会有水残留在换热组件下部的表面。待除霜结束后转制热运行时,这些残留的水就会形成冰层附着在翅片式换热器的底部,影响翅片式换热器的正常工作,使得翅片式换热器的可靠性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翅片式换热器。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包括:

  外框,包括相对的顶端及底端,且所述顶端及所述底端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收容并安装于所述外框内的至少两组换热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及

  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导水板,包括主体及沿所述主体边缘朝所述底端弯折的弯折部,所述主体及所述弯折部均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导水板的尺寸大于所述换热组件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为矩形框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外框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个边缘均形成有弯折部,且两个所述弯折部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与所述弯折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主体沿朝向所述顶端的方向弯折,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外框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外框的侧壁与所述连接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翅片式换热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轴向限位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一种空调,包括翅片式换热器。

  上述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当翅片式换热器位于水平面时,顶端为外框的上端,低端为外框的下端。由于导水板在第三方向的尺寸大于换热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故导水板对其下方的换热组件起到遮挡作用,在除霜过程中,位于导水板上方的换热管上形成的化霜水只能掉落至该导水板上,并经弯折部流出,大大降低了导水板上方换热管上的化霜水流至导水板下方的换热管上的概率。而且,由于弯折部相对于主体沿朝向底端的方向弯折,故主体上的化霜水经弯折部流出时,弯折部在保证主体上化霜水具有较高的流出速度的同时,还降低了化霜水沿导水板的表面流至导水板下表面并掉落至该导水板下方换热管上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化霜水流至导水板下方的换热管上的概率。因此,导水板的设置,使得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中B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翅片式换热器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翅片式换热器的C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中的导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导水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图未示)及其翅片式换热器100。其中,空调包括翅片式换热器100。翅片式换热器100主要用于在空调制热、制冷及除霜过程中进行冷热流体的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翅片式换热器100可应用于集中供暖设备、空调、冰箱等设备上。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翅片式换热器100应用于空调中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翅片式换热器100包括外框110、换热组件120及导水板130。其中,换热组件120包括至少两组,每两组换热组件120之间设置有导水板130。

  外框110包括顶端111及底端112。外框110主要起支撑作用,通常由不锈钢、合金钢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使外框110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外框110可以为任意形状的框状结构,例如圆形、矩形、椭圆、多边形等。外框110可以为由多个侧板拼接形成的结构,也可以为一个侧板绕设形成的整体结构。

  顶端111及底端112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200。当翅片式换热器100位于水平面时,顶端111为外框110的上端,底端112为外框110的下端,所以顶端111指向底端112的方向为重力方向,第一方向200为竖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外框110为矩形框状结构。在空调中,翅片式换热器100通常都是通过外框110与其他部件进行安装的,故将外框110设置为矩形框状结构,不但使得空调中的其他部件与翅片式换热器100的安装更为方便,而且还使得翅片式换热器100安装时更容易找准,进而使得翅片式换热器100的安装也更为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至少两组换热组件120收容并安装于外框110内。至少两组换热组件120沿第一方向200间隔设置。当翅片式换热器100位于水平面时,至少两组换热组件1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换热组件120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121。换热管121沿与第一方向200垂直于的第二方向300延伸。换热管121作为翅片式换热器100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冷热流体的换热,故换热管121通常由铝合金、不锈钢、铜、铝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其中,换热管121可以为直管、U形管或S形管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121的为直管,且换热管12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200的第二方向300延伸。具体的,换热管121的两端均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当换热管121为直管时,每一组换热组件120可以只包括一个换热管121,也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换热管121。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相邻两组换热组件120之间设置有导水板130。故导水板130为至少一个。导水板130包括主体131及沿主体131边缘朝向底端112弯折的弯折部132。具体的,为了提高主体131上的化霜水经弯折部132流出的速度,降低主体131上形成积水的概率,主体131与弯折部13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并小于180度。主体131及弯折部132均沿第二方向300延伸。在垂直于第一方向200及第二方向300的第三方向400上,导水板130的尺寸大于换热组件120的尺寸。主体131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与弯折部132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筋板折弯加工的方式与弯折部132一体成型。具体的,导水板130可以只有一端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也可以两端同时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

  导水板130的结构包括两种,第一种;导水板130包括一个与主体131连接的弯折部132,弯折部132相对于主体131沿朝向底端112弯折,以使导水板130形成一端弯曲的弯板;第二种,导水板130包括两个弯折部132,两个弯折部132分别设置于主体131相对的两端,并相对于主体131沿朝向底端112的方向弯折,以使导水板130形成两端弯曲的弯板。

  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132与主体131之间的夹角为135度。将弯折部132与主体13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5度,在保证主体131上的水经弯折部132流出时具有较为快速的流速的同时,还可降低化霜水在经弯折部132流出时溅落到导水板130朝向底端112一侧换热管121上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31与弯折部132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折弯板为一个整体的板状结构。导水板130可以为通过弯板机械折弯形成的折弯板,也可以为通过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将主体131与弯折部13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但使得主体131与弯折部132的连接更为牢固,而且还使得导水板130的加工更为方便。

  当翅片式换热组件120位于水平面时,第一方向200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300为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第三方向400为垂直于第二方向300的水平方向,此时弯折部132相对于主体131向下弯折。

  由于在第三方向400上,导水板130的尺寸大于换热组件120的尺寸,故导水板130对位于其下方的换热组件120起到遮挡作用。在除霜过程中,位于导水板130上方的换热管121上形成化霜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直接掉落至该导水板130的主体131上,并经弯折部132流出,大大降低了导水板130上方的化霜水流至导水板130下方的换热管121上的概率。

  而且,由于弯折部132相对于主体131沿朝向底端112的方向弯折,故主体131上的化霜水经弯折部132流出时,弯折部132在保证主体131上化霜水具有较高的流出速度的同时,还降低了化霜水沿导水板130的表面流至导水板130的下表面,并掉落至该导水板130下方换热管121上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导水板130上方的化霜水流至导水板130下方的换热管121上的概率。因此,导水板130的设置,不但提高了换热组件120的除霜下效率,还降低了在换热管121上形成冰层从而影响翅片式换热器100运行的概率,有效地提高了翅片式换热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31相对的两个边缘均形成有弯折部132。两个弯折部132相对设置。由此,导水板130为两端弯折的呈U形的弯板。由此,当翅片式换热器100位于水平面并进行除霜时,掉落至主体131上的化霜水可经主体131两端的弯折部132流出,不但使得主体131上化霜水流出的速度更快,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化霜水沿导水板130的表面流至导水板130的下表面,并掉落至该导水板130下方换热管121上的概率,更进一步提高了翅片式换热器100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导水板130的两端均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当外框110为矩形框状结构时,导水板130的两端分别与外框110相对的两个内壁固定连接。将导水板130设置为两端均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得导水板130在外框110内更为稳固,有效地延长了翅片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当导水板130的两端均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时,导水板130可完全遮挡位于该导水板130朝向底端112一侧的换热管121,进一步降低了导水板130朝向顶端111一侧形成的化霜水流至位于该导水板130朝向底端112一侧换热管121上的概率,在进一步提高了除霜效率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在换热换上形成冰层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翅片式换热器100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导水板13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板133。安装板133相对于主体131沿朝向顶端111的方向弯折。安装板133与外框110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133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与外框110固定连接。由此,导水板130通过安装板133与外框110固定连接。在导水板130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固定板与外框110固定,即可实现导水板130向外框110上的安装。因此,安装板133的设置,使得导水板130的安装更为简单。

  具体的,主体13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33。由于主体131位于外框110的内部,故将安装板133设置于主体131上,可使安装板133与外框110的内壁更容易对准,进而使得导水板130向外框110上安装更为简便。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33上开设有连接孔1331。外框110的侧壁与连接孔133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翅片式换热器100还包括连接件140。连接件140轴向定位地穿设于安装孔内,并与连接孔1331固定连接。

  当需要将导水板130安装于外框110上时,只需要将连接件140轴向定位地穿设于安装孔,并将连接件140伸出于外框110内壁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孔1331内即可。因此,连接件140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板133与外框110固定的便利性,进而使得导水板130的安装更为方便。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331为螺纹孔。连接件140为螺纹紧固件。螺纹紧固件穿设于安装孔并与螺纹孔螺接。由此,导水板130与外壳实现了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导水板130的拆装更为方便。而且,当需要将导水板130安装于外框110上时,只需要将螺纹紧固件穿设于外框110的安装孔中,并与安装板133上的螺纹孔螺合,即可实现导水板130与外框110的固定。因此,将连接件140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更进一步提高了导水板130安装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式换热器100还包括安装于底端112的接水件(图未示)。接水件朝向换热组件120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收集导水板130及靠近底端112的换热组件120上的化霜水。接水件的侧壁开设有与集水槽连通的出口。由此,在除霜过程中,换热组件120上形成的化霜水可直接流至集水槽内,并经出口流出翅片式换热器100外,可避免导水板130上的化霜水及靠近底端112的换热组件120上的化霜水在翅片式换热器100及空调内随意流动,使得翅片式换热器100及空调中其他部件容易被腐蚀损坏,而且还避免化霜水渗漏至空调外的情况发生。因此,接水件的设置,不但延长了翅片式换热器100及空调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客户体验。

  上述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100,当翅片式换热器100位于水平面时,顶端111为外框110的上端,低端为外框110的下端。由于导水板130在第三方向400的尺寸大于换热组件120在第三方向400上的尺寸,故导水板130对其下方的换热组件120起到遮挡作用,在除霜过程中,位于导水板130上方的换热管121上形成的化霜水只能掉落至该导水板130上,并经弯折部132流出,大大降低了导水板130上方换热管121上的化霜水流至导水板130下方的换热管121上的概率。而且,由于弯折部132相对于主体131沿朝向底端112的方向弯折,故主体131上的化霜水经弯折部132流出时,弯折部132在保证主体131上化霜水具有较高的流出速度的同时,还降低了化霜水沿导水板130的表面流至导水板130下表面并掉落至该导水板130下方换热管121上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化霜水流至导水板130下方的换热管121上的概率。因此,导水板130的设置,使得翅片式换热器100及空调的可靠性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