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热交换> 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独创技术6951字

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

2021-04-25 15:17:01

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流程中,常用管壳式换热器对物料进行冷却或加热。物料如热甲醇汽从换热器管程上端进口进入换热管,与壳程循环水进口流入的循环水进行热量交换,凝结成液体后从下部出口流出换热器;同时,由底部的壳程进口进入的循环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并经壳程上部出口流出换热器。这样就通过物料在换热器中的停留完成热交换,主要以对流的方式把热量传递给循环冷却水。

  但是较大直径或长度的筒体管壳换热器存在一些结构缺陷,也即存在冷却盲区——循环水不流动或流动缓慢的区域,循环水压降大,温升高,与被冷却物料温度差过小。这种缺陷导致散热器换热不均匀,换热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

  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和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缓冲水箱和多个分流歧管,所述缓冲水箱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泵,所述出水口连通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程进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分流进口,所述分流歧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缓冲水箱,所述分流歧管的另一端连通一个所述分流进口。

  基于上述,所述分流进口至少有三个,所述壳程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左侧底部,第一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前侧距离底部三分之一高度处,第二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右侧距离底部三分之二高度处,第三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后侧顶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程出口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右侧的顶部。

  基于上述,所述壳程进口和所述分流进口分别沿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体切线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循环水的壳程进口设置缓冲水箱,并通过布置合适数量的分流歧管,使冷却循环水直接流到明显的冷却盲区,这样可以直接增大冷却介质与被冷却物料的温差,同时也相对增大了冷却介质的紊流流动速度,从而有效克服换热器的换热盲区,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壳式换热器本体;2.缓冲水箱;3.进水口;4.出水口;5.壳程进口;6.壳程出口;7.分流进口;8.分流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和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缓冲水箱和多个分流歧管,所述缓冲水箱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泵,所述出水口连通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程进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分流进口,所述分流歧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缓冲水箱,所述分流歧管的另一端连通一个所述分流进口。

  所述缓冲水箱的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泵和水源,出水口通过主进水管连通壳程进口,实际中,分流进口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外壳上的不同位置,主进水管及各分流歧管在满足总流量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尺寸的直径,以便最佳分配循环水流量,达到较好换热的目的,主进水管的直径大于分流歧管的直径。底部的主进水管一般分配一半的循环水流量,可使大部分循环水全程流过换热器,以便与被交换物料进行最大程度的热交换。分流歧管的循环水直接到达被换热物料不同位置的换热盲区,由于温差较大,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加快了循环水流速度,使得冷却效果较佳。这样,在没有增加循环水总流量及换热器热交换面积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散热效果的较大提升,达到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进口至少有三个,所述壳程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左侧底部,第一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前侧距离底部三分之一高度处,第二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右侧距离底部三分之二高度处,第三个所述分流进口设置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后侧顶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程出口设置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右侧的顶部。将分流进口均布在管壳式换热器本体外壳的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以有效提高对盲区的覆盖,提高换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增加分流进口的数量及分布,以进一步减小盲区。

  优选地,所述壳程进口和所述分流进口分别沿管壳式换热器本体的壳体切线方向设置,多个进水口相互配合,使壳程循环水在换热器壳体内形成微弱的涡流效果,以进一步实现循环水的均匀分布,提高均匀换热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一种无盲区管壳式换热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