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流体压力技术>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独创技术10102字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

2023-02-27 13:52:30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附件,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专用车辆的发展、使用和普及,液压动力单元已经成为车载液压系统的主流配置和选择,液压动力单元的结构布局主要有泵的外置式和内置式(包含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形式。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因将泵吸、回油管路布置在油箱外面,因此出现故障时容易查找且配件维修更换方便,易于液压动力单元的检修;内置式液压动力单元则因将泵和吸、回油管等附件都直接装入了油箱并与中心油路块连接,因此结构布局简单、外形美观,且内置式油箱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所以目前液压动力单元生产厂家普遍采用内置式的结构布局。

  内置式液压动力单元在检修泵时,需将泵、中心油路块及附件全部拆卸下来才能进行,存在维修不方便的缺点,尤其是液压动力单元装在专用车辆上时,维修空间更是狭窄,使得维修更加不便。

  外置式布局结构的液压动力单元则因泵和吸回油管路的外置布局,有效解决了液压动力单元检修不便的问题,但因液压动力单元尺寸空间的限制,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普遍没有在吸油管路上设置截止阀,因此在进行泵的更换时,同样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油箱中的液压油进行放油和加油操作,操作过程麻烦,因此限制了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替代了传统的吸油油滤,方便了工人的维修,节省了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其包括空心的骨架内筒、密封端盖、导套和导管,所述骨架内筒包括伸入油箱内的吸油部和与油箱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吸油部的侧壁设有吸油孔,所述吸油部的外侧附有吸油滤网;所述导管的一端通过导套伸入骨架内筒内与密封端盖连接,所述导管与导套密封连接,所述导套与连接部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端盖通过弹性构件与骨架内筒连接;所述密封端盖的外径大于导管的外径。其中,所述密封端盖的外径小于骨架内筒的内径;所述吸油部的端部封闭。

  采用此技术方案,导套和导管两个快换配合件间的配合使用双密封结构,增加密封性,使用时,骨架内筒事先装于定制的塑料油箱内与之配合使用,之后从油箱外部依次装入弹性构件、密封端盖、导套和导管,导管通过吸油管与油泵连接,形成密闭吸油管路,实现了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还防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过弹性构件一端与密封端盖连接,另一端与骨架内筒的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构件为圆锥弹簧。采用此技术方案,圆锥弹簧提供压缩力,使密封端盖与导套端部结合产生压缩变形密封液压油,且圆锥弹簧可压缩形变量大,可为导管在骨架内筒内提供充足吸油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材质为65Mn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的外壁设有凸块,所述导套的内壁设有与凸块配合的沟槽,所述导管通过凸块与导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为至少三个,均匀分布在导管外壁的同一圆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为L型。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设有与底盖连接的连接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套的内壁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导管通过密封圈与导套的内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套包括导筒和圆环形的底盖,所述底盖、导筒与骨架内筒的内壁通过密封圈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盖的外径大于骨架内筒的外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管设有与导套的底盖连接的连接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套在位于骨架内筒内的端部设有密封圈,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所述密封端盖通过该密封圈与导套的端部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内筒的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油箱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与油箱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导管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吸油管连接。导管与吸油管采用卡套式螺纹连接配合有效避免了以往的卡箍固定吸油管的结构,避免了吸油漏气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NBR70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功能上替代了传统的吸油油滤,并在其上增加了快换和防漏结构上,使得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在进行油泵或吸油管路的维修时,不再需要进行放油和加油操作,大大的方便了工人的维修,节省了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第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换吸油防漏装置与定制式塑料油箱配合使用,使得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的液压油箱整体成本上不再高于内置式液压动力单元油箱,且这种组合使用形式实现了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油箱的模块化设计开发,有利于外置式液压动力单元发展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与邮箱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骨架内筒,2-密封端盖,3-导套,4-导管,5-吸油滤网,6-圆锥弹簧,7-密封圈,8-油箱,11-吸油部,12-连接部,13-吸油孔,14-凸台;31-沟槽,32-密封圈槽,33-导筒,34-底盖;41-凸块,42-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其包括空心的骨架内筒1、密封端盖2、导套3和导管4,所述骨架内筒1包括伸入油箱8内的吸油部11和与油箱8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吸油部11的侧壁设有吸油孔13,所述吸油部11的外侧附有吸油滤网5;所述导管4的一端通过导套3伸入骨架内筒1内与密封端盖2连接,所述导管4与导套3密封连接,所述导套3与连接部12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端盖2通过圆锥弹簧6与骨架内筒1的吸油部11的底部连接;所述密封端盖2的外径大于导管4的外径。其中,所述密封端盖2的外径小于骨架内筒1的内径;所述吸油部11的端部封闭。所述导套3在位于骨架内筒1内的端部设有密封圈7,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所述密封端盖2通过该密封圈7与导套3的端部密封连接。

  所述导管4的外壁设有凸块41,所述导套3的内壁设有与凸块41配合的沟槽31,所述导管4通过凸块41与导套3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4为三个,均匀分布在导管4外壁的同一圆周上。

  所述导套3的内壁设有密封圈槽32,所述密封圈槽32内设有密封圈7,所述导管4通过密封圈7与导套3的内壁连接。所述导套3包括导筒33和圆环形的底盖34,所述底盖34、导筒33与骨架内筒1的内壁通过密封圈7连接。其中所述底盖34的外径大于骨架内筒1的外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管4设有与导套3的底盖34连接的连接环42。

  所述骨架内筒1的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14,所述凸台14与油箱8连接,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14与油箱8之间设有密封圈7。

  所述导管4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导管4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吸油管连接。导管4与吸油管采用卡套式螺纹连接配合有效避免了以往的卡箍固定吸油管的结构,避免了吸油漏气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4为L型。

  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弹簧6的材质为65Mn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7的材质为NBR70材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套3和导管4两个快换配合件间的配合使用双密封结构,增加密封性,使用时,骨架内筒1事先装于定制的塑料油箱8内与之配合使用。之后从油箱8外部依次装入圆锥弹簧6、密封端盖2、导套3和导管4,导管4通过吸油管与油泵连接,形成密闭吸油管路,实现了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还防漏。此技术方案中,圆锥弹簧6提供压缩力,使密封端盖2与导套3前端O型密封圈7结合产生压缩变形密封液压油,且圆锥弹簧6可压缩形变量大,可为导管4在骨架内筒1内提供充足吸油空间。这样不再需要进行放油和加油操作,大大的方便了工人的维修,节省了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快换吸油防漏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