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水利工程> 一种生态保护墙独创技术9559字

一种生态保护墙

2021-02-05 18:12:23

一种生态保护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保护墙。

  背景技术

  在山地中或在高山旁的公路,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路基的两侧一般都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即会形成一个倾斜的山体表面。

  为防地面水的径流对倾斜山体表面的侵蚀作用,在现有技术中,经常对需要保护的倾斜山体表面喷射混凝土等固体涂层。

  但喷射固体涂层会破坏坡面的生态环境,使得原本环境中生活的小动物没有地方居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保护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倾斜山体表面被喷射固体涂层后小动物无法居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保护墙,设置于倾斜山体表面,包括:

  固体涂层,覆盖于所述倾斜山体表面;

  支撑结构,所述倾斜山体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生物的容置腔室,所述固体涂层上与各所述容置腔室对应处分别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容置腔室内壁上设置有所述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与相对应的所述容置腔室内壁形状相同的壳体,所述壳体贴合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倾斜山体表面。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室为矩形腔室,所述壳体为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腔室内壁面形状相同的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一侧敞口构成所述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表面覆盖有所述固体涂层。

  优选地,所述矩形壳体的内壁上表面设置有引风部,且所述引风部位于所述矩形壳体的第二开口处连;所述引风部的下表面在垂直高度上低于所述矩形壳体的内壁上表面,所述引风部用于引风进入所述矩形壳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矩形壳体的内壁上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引风部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引风块,所述引风块的下底与所述矩形壳体的内壁上表面固,所述引风块的直角边与所述矩形壳体的第二开口端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风块与所述矩形壳体一体制成。

  优选地,所述矩形壳体周侧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设置于山体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是聚氯乙烯壳体。

  优选地,所述固体涂层为混凝土灰浆涂层。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保护墙,在倾斜山体表面被喷射固体涂层的基础上,在倾斜山体表面设置用于容置生物的容置腔室,固体涂层在与各容置腔室对应处分别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由于容置腔室容易坍塌,在其内设置支撑结构。原本居住在山体斜面上的小动物就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筑巢,解决了边坡被喷射固体涂层后小动物无法居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生态保护墙的容置腔室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生态保护墙的矩形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生态保护墙的具有引风块的矩形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生态保护墙的固体涂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生态保护墙的矩形壳体周围加强筋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山体;2:固体涂层;3:矩形壳体;4:矩形壳体周围土层;5:引风块;6:1号加强筋;7:2号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态保护墙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请参看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保护墙,包括覆盖于倾斜山体1表面的固体涂层2和支撑结构。在倾斜山体1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生物的容置腔室,固体涂层2上与各容置腔室对应处分别设置与其连同那个的第一开口。各容置腔室内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容置腔室,防止容置腔室坍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直接在倾斜的山体1表面喷射固体涂层2形成保护墙,但原本在该处倾斜山体1的表面筑巢居住的小动物,无法在这样的保护墙上筑巢,只能离开这里另找地方筑巢居住。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保护墙,在倾斜山体1表面被喷射固体涂层2的基础上,在倾斜山体表面设置用于容置生物的容置腔室,固体涂层2在与各容置腔室对应处分别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原本居住在山体斜面上的小动物就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筑巢。因此,本实施例既可以防止地面水的径流对倾斜山体1的表面的侵蚀作用,又给小动物筑巢提供的地方。同时,容置腔室也可以用于给植物攀附;本实施例也可用于水下保护墙中。

  现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支撑结构为与相对应的容置腔室内壁形状相同的壳体,在壳体上设置与相对应的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位于倾斜山体1表面。具体地,所述容置腔室可以是矩形腔室,第一开口的形状和大小与矩形腔室的横截面相同;壳体为与相对应的矩形腔室内壁面形状相同的矩形壳体,第二开口的形状和大小与矩形壳体的横截面内相同。

  由于矩形壳体3上部的土层重量、水流等原因,若固体涂层2只覆盖于倾斜山体1表面,则在长时间后,矩形壳体3可能会被逐渐挤出倾斜山体1。因此,本实施例在矩形壳体3的表面覆盖固体涂层2。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按照预设的模样加工好矩形壳体3,具体地,矩形壳体3可以是PVC(聚氯乙烯)腔体。其次,请参看图1,在预先处理过的山体1的倾斜面上挖好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的形状与加工好的矩形壳体3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第三,将矩形壳体3安装在对应的倾斜山体1表面的容置腔室内。最后,请参看图2和图4,在整个需要保护的倾斜山体1的表面连同矩形壳体3一起喷射固体涂层2,待固体涂层2沉积后,便施工完成。具体地,固体涂层2可以是混凝土灰浆,喷涂操作可以是一体化喷涂。

  进一步地,请参看图5,可以在矩形壳体3的外表面周围设置用于结构加强的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矩形壳体周围土层4里。在矩形壳体的周侧,设置8条直径为12毫米的加强筋,将这8条加强筋分成4条1号加强筋6和4条2号加强筋7;两条1号加强筋6为一组,两组1号加强筋6分别设置在矩形壳体3周侧四个方向中的相对的两侧;两条2号加强筋7为一组,两组2号加强筋7分别设置矩形壳体3周侧四个方向中剩下的相对的两侧;同时,2号加强筋7置于1号加强筋6之上。

  实施例2

  请参看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生态保护墙。在矩形壳体3的内壁上表面上设置引风部,且引风部位于用于引风进入矩形壳体3的内部。引风部可以设置在靠近矩形壳体3的第二开口端面的位置,引风部的下表面在竖直高度上低于矩形壳体3原本的上壁面。引风部的设置使得现矩形壳体3的上壁在向内的方向上具有向上的弧度,形成烟囱效应,能够更好地引风入腔。

  具体地,引风部可以是一个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引风块5。矩形壳体3的内壁上表面为水平面,引风块5的梯形下底与矩形壳体3的内壁上表面固定连接,引风块5的梯形直角边与矩形壳体3的第二开口端面固定连接。相比于实施例1的矩形壳体3的第二开口是完全打开的,由于引风部的设置,本实施例的矩形开口3的第二开口被部分关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风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例如将本实施例中引风块的横截面的梯形上底和腰改成曲线等等。

  虽然,在固体涂层2喷涂采用一体化喷涂方式时,由于引风块5的存在,矩形壳体3的内壁面只有部分被固体涂层2覆盖,但不影响本实施例的使用。

  进一步地,引风块5的材料可以是与矩形壳体3相同的PVC(聚氯乙烯),引风块5可以与矩形壳体3一体制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生态保护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