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技术 > 电通讯技术> 耳机充电盒组件独创技术18673字

耳机充电盒组件

2023-03-19 01:28:24

耳机充电盒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组件。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而蓝牙耳机在充电时将其放置在充电盒中充电,蓝牙耳机的触点触碰充电盒完成充电,但现有充电盒的防水性较差,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蓝牙耳机放置于充电座中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导致进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组件,旨在提高现有充电盒以及耳机的防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耳机充电盒组件,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包括盒体以及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的盒盖,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

  耳机容纳壳体,所述耳机容纳壳体套设于所述盒体上,且所述耳机容纳壳体与所述盒体之间形成容纳腔,且所述耳机容纳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体容纳槽,所述耳机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点胶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且所述第一接触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包括耳机底壳以及点胶连接于所述耳机底壳下表壁的第二接触件,所述耳机底壳放置于所述耳体容纳槽时,所述第一接触件穿过所述耳机底壳并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底壳上表面通过点胶连接有耳机顶壳,所述耳机底壳底部卡合连接有耳机软套,所述耳机底壳内部的底部通过点胶连接有发音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底壳内的耳机电路板以及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耳机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耳机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电路板的表面涂有一层纳米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盒体电路板、底板以及插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指示灯,所述底板与所述盒体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表面涂有防水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充电槽,外部的充电设备穿过所述充电槽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防水胶塞,所述充电槽的槽壁上设有安装部,所述防水胶塞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以打开或盖住所述充电槽。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嵌设于所述盒盖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盒组件,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包括盒体、盒盖、耳机容纳壳体以及第一接触件,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耳机容纳壳体套设于所述盒体上,且所述耳机容纳壳体与所述盒体之间形成容纳腔,且所述耳机容纳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体容纳槽,所述耳机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触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点胶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且所述第一接触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第一接触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点胶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从而防止水分从所述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容纳腔内,以此提高所述耳机充电盒组件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耳机充电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耳机充电盒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耳机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耳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指示灯、防水涂层以及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盒体和防水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水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盒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耳机充电盒组件包括盒体1以及与盒体1转动连接的盒盖2,盒盖2用于盖住盒体1或打开盒体1,以使盒体1打开或盖合。

  可以理解的是,盒盖2还可以通过转轴与盒体1转动连接,或者,盒盖2还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与盒体1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盒盖2通过其他转动结构与盒体1连接,以使盒盖2能够打开或盖合盒体1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耳机容纳壳体3以及第一接触件4,耳机容纳壳体3套设于盒体1上,且耳机容纳壳体3与盒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11,且耳机容纳壳体3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5的耳体容纳槽31,耳机容纳槽31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第一接触件4穿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点胶连接于第一通孔32的孔壁上,且第一接触件4部分延伸至容纳腔11内。可选地,第一通孔32共设有4个,分别在耳机容纳槽31左右两端的槽壁上各设置有一对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耳机容纳壳体3的外缘设置有连接端33,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12,在耳机容纳壳体3套设于盒体1时,连接端33连接在台阶12处,以将耳机容纳壳体3卡在盒体1内,从而保证耳机容纳壳体3与盒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耳机放置于耳机容纳槽31后,耳机与第一接触件4接触,以此通过第一接触件4向耳机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设于容纳腔11内的盒体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及供电件(图中未示出),供电件与盒体电路板电性连接,且第一接触件4与盒体电路板电性连接。即本实施例中通过耳机容纳壳体3与盒体1之间形成一封闭的容纳腔11,以容纳该耳机充电盒组件的盒体电路板以及供电件。

  可选地,上述供电件为充电电池,而充电电池的型号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由于耳机容纳槽31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此时,外部的水分可从第一通孔32处进入容纳腔11,导致容纳腔11内的电子元件损坏。为了防止水分进入容纳腔1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接触件4穿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点胶连接于第一通孔32的孔壁上,以密封第一接触件4与第一通孔32的孔壁形成的缝隙,防止水分从该缝隙处进入容纳腔11内,从而保护设于容纳腔11内的盒体电路板以及供电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4为充电弹针。其中,如图4所示,上述充电弹针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第三连接部43,其中,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第三连接部43为一体设置,第二连接部42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与第二通孔32的孔壁通过点胶的方式连接,以密封第二连接部42与第二通孔32孔壁之间形成的缝隙,此时,第一连接部41位于耳机容纳槽31内,用于与耳机接触,其中,第一连接部41为弹性件,即第一连接部41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2内,此时,第一连接部4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二连接部42内活动,比如,当耳机5放置于耳机容纳槽31内时,耳机5下压第一连接部41,当耳机5从耳机容纳槽31取出时,第一连接部41恢复至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2远离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32并延伸至容纳腔11内,且与盒体电路板电性连接,而盒体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件,即供电件通过盒体电路板以及第一接触件4向耳机充电。第三连接部43为凸设于第二连接部42上的定位凸块,定位凸块用于将第一接触件4固定于第一通孔32内。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42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与第二通孔32的孔壁通过点胶的方式连接,从而防止水分从第一接触件4与第一通孔32孔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11内,以此提高耳机充电盒组件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盒体电路板的表面涂有一层纳米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耳机充电盒组件的防水性能,防止盒体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遇水短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耳机5的充电,耳机5包括耳机底壳51以及点胶连接于耳机底壳51下表壁的第二接触件52,耳机底壳51放置于耳体容纳槽31时,第一接触件4穿过耳机底壳并抵接于第二接触件52上,即供电件可通过第一接触件4以及第二接触件52向耳机5充电。

  具体地,耳机底壳51位于第二接触件52处开设有充电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接触件4穿过充电孔并抵接于第二接触件52上,由于第二接触件52点胶连接于耳机底壳51的下表壁,即可以防止水分从充电孔进入耳机底壳51的内部,从而损坏耳机底壳51内的电子元件。

  可选地,第二接触件52为充电弹片。

  进一步地,上述耳机5还包括设于耳机底壳51内的耳机电路板53以及充电电池54,充电电池54与耳机电路板53电性连接,且第二接触件52与耳机电路板53电性连接。由此可知,耳机5内可以只容置耳机电路板53、充电电池54以及第二接触件52,能够节省耳机5内的空间,进一步实现耳机5的小型化。此时,在第一接触件4抵接于第二接触件52时,第二接触件52通过耳机电路板53向充电电池54进行充电,即对耳机5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耳机底壳51上表面通过点胶连接有耳机顶壳55,通过点胶的方式连接,可以避免耳机顶壳51与耳机底壳55之间的缝隙过大而导致有水分渗入,耳机底壳51底部卡合连接有耳机软套56,耳机软套56由硅胶材料制成,该耳机为入耳式耳机,在带上耳机后,耳机软套56与耳道皮肤贴合,硅胶材料可以避免耳道受伤,耳机底壳51底部设有卡块,耳机软套56与卡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块与卡槽卡合连接,避免耳机软套56从耳机底壳51上脱落,耳机底壳51内部的底部通过点胶连接有发音组件57,用于发音。

  可选地,耳机电路板53的表面涂有一层纳米涂层58,纳米涂层58可以防水,从而避免耳机电路板53上的电子元器件短路。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6所示,盒体1上设有第二通孔13,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底板6以及插设于底板6上的指示灯7,底板6与盒体电路板电性连接,指示灯7卡设于第二通孔13内。

  具体地,指示灯7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使在充电过程中,至少两个指示灯7能够依次点亮,并在全部点亮后再依次熄灭,在全部熄灭后再依次点亮,以此循环,以指示耳机充电盒组件的充电状态,比如,在电量充满时,至少两个指示灯7均为点亮状态,在点亮未充满时,至少两个指示灯7中部分指示灯为点亮状态,在此并无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指示灯7设置的数量为四个,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7设置的数量并不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底板6进水,导致容纳腔11内的盒体电路板以及供电件损坏,本实施例在底板6与指示灯7连接的表面涂有防水涂层8,以防止水分从第二通孔13的孔壁与指示灯7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进入并接触到底板6并通过底板6渗透至容纳腔11内,导致盒体电路板以及供电件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13的孔壁上还可以设置一层硅胶或橡胶材料,即在指示灯7卡设于第二通孔13内时,指示灯7可与第二通孔13的孔壁上设置的硅胶或橡胶材料接触,以较小指示灯7受到的挤压力,从而保护指示灯7在安装过程中不被挤破。此外,设置硅胶或橡胶材料可一定程度上密封第二通孔13的孔壁与指示灯7之间形成的间隙,以提高防水性能。

  或者,指示灯7的长度与第二通孔13的孔壁厚度相等,此时,底板6设置有防水涂层8的一面抵接于盒体1设置有第二通孔13区域的内壁上,此时,即使水分从第二通孔13的孔壁与指示灯7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也会被防水涂层8阻挡,即达到容纳腔11内部防水的效果。

  可选地,防水涂层8为泡棉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涂层8可为其他防水材料制成,在此并无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7和8所示,由于供电件为充电电池,即盒体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盒体1上设置有充电槽14,外部的充电设备穿过充电槽14与充电接口连接,以向供电件充电。

  具体地,由于耳机充电盒组件在充电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适配器或其他充电设备并穿过充电槽14以连接于充电接口处,从而向供电件充电。而在耳机充电盒组件未充电时,即需要将充电槽14进行密封,以防止水分从充电槽14进入容纳腔11内。为此,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防水胶塞9,充电槽14的槽壁上设有安装部141,防水胶塞9活动连接于安装部141上,以打开或盖住充电槽14。

  进一步地,防水胶塞9上设置有连接柱91以及卡勾92,安装部141为安装通孔,连接柱91穿设于该安装通孔并通过卡勾92卡设于盒体电路板上,以提高防水胶塞9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防水胶塞9可以进行180°的转动。比如,将防水胶塞9打开,以将充电槽14打开,此时,可以进行充电操作;将防水胶塞9闭合在充电槽14上,此时,闭合充电槽14,以达到防水效果。

  由于在将耳机5放置于耳机容纳槽31后,耳机5会与盒盖2的内壁接触而容易发生碰撞,从而损坏耳机5,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耳机充电盒组件还包括保护件10,保护件10嵌设于盒盖2的内壁上,且保护件10上设置有与耳机5的耳机头形状适配的槽体,以将耳机5的耳机头置于该槽体内,从而起到保护耳机5的耳机头的效果。

  此外,保护件10可以对耳机5进行限位,防止在充电过程中,耳机5与第一接触件4脱离导致充电中断。

  可选地,保护件10为软质材料制成,比如:塑料或塑胶等,在此并无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耳机充电盒组件包括盒体1、盒盖2、耳机容纳壳体3以及第一接触件4,盒盖2与盒体1转动连接,耳机容纳壳体3套设于盒体1上,且耳机容纳壳体3与盒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11,且耳机容纳壳体3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5的耳体容纳槽31,耳机容纳槽31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第一接触件4穿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点胶连接于第一通孔32的孔壁上,且第一接触件4部分延伸至容纳腔11内。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接触件4穿设于第一通孔32内并点胶连接于第一通孔32的孔壁,从而防止水分从第一接触件4与第一通孔32孔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11内,以此提高耳机充电盒组件的防水性能。此外,底板6的表面涂有一层防水涂层8,活动连接于安装部141上的防水胶塞9,耳机电路板53、盒体电路板的表面都涂有一层纳米涂层58,以及第二接触件52点胶连接于耳机底壳51的下表壁,均进一步提高了包括了耳机5在内的耳机充电盒组件整体的防水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耳机充电盒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