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装饰艺术> 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独创技术11216字

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

2023-03-11 12:21:35

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花机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提花机,其主要对一些产品进行表面的提花。提花机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用于雕刻圆珠的机头,且主体上于机头的下层设置有用于固定圆珠的夹持组件。

  现有的技术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端部均均固定有夹持部,圆珠固定于两夹持部之间,且圆珠待雕刻的部位暴露在外出,从而方便机头进行圆珠的雕刻。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然而圆珠通过此种固定方式,主体的机头无法对圆珠较多的部位进行雕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其优势在于,主体的机头能够较大范围的对圆珠表面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水平滑动连接有两第一电机,两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相对设置,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轴的端部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分别推动所述第一电机滑动的两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圆珠通过提花机上的气动夹爪将圆珠输送至两第一电机的端部之间,两气缸的活塞杆分别推动两电机相对运动,两第一电机的活塞杆相互靠拢并夹持住圆珠。此时,工作人员启动提花机及两第一电机,两第一电机带动圆珠竖向转动,从而使提花机的雕刻刀更个范围的进行圆珠表面的雕刻。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水平滑动连接有两第二电机,两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相对设置,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轴的端部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分别推动所述第二电机滑动的两气缸,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垂直设置;当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之间,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脱离圆珠;当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之间,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脱离圆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之间,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脱离圆珠,提花机的雕刻刀对圆珠表面的一部分进行加工;当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之间,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脱离圆珠,提花机的雕刻刀对圆珠表面的另一部分进行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水平固定有四个滑轨,每个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支座,两所述第一电机与两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固定于四个所述滑动支座上,四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滑动支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轨机滑动支座的设置,且电机稳定固定于滑动支座上,气缸通过推动滑动支座,从而推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水平稳定滑动,使圆珠的夹持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端部水平固定有加长杆,圆珠抵接于两所述加长杆的端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加长杆的设置,使两第一电机的间距较远与两第二电机的间距较远,方便提花机的雕刻刀进行圆珠的雕刻。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加长杆的端部凹陷有弧形凹槽,圆珠部分嵌设于所述弧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弧形凹槽的设置,圆珠部分嵌设于所述弧形凹槽内,从而使两加长杆对圆珠的夹持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支座上竖直固定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水平开设有供所述加长杆穿设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嵌设固定有圆珠轴承,所述加长杆穿设固定于所述圆珠轴承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长杆通过固定部及圆珠轴承稳定转动连接于滑动支座上,因此滑动支座滑动时,滑动支座带动固定部及固定部上加长杆稳定滑动,从而使加长杆稳定压紧圆珠;同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定位孔与加长杆周向固定,从而带动加长杆转动,且电机与加长杆的拆卸较方便。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加长杆远离圆珠的一端沿其轴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且与所述定位孔周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位孔的设置,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驱动轴插接于定位孔内,从而完成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与加长杆之间的连接。由于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与定位孔周向固定,当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驱动轴通过定位孔带动加长杆转动,从而带动圆珠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相相贴合的第二定位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定位平面与第二定位平面的设置从而实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与加长杆之间的周向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位于圆珠加工位下侧的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收纳槽的设置,从而对加工完成后的圆珠进行收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圆珠通过提花机上的气动夹爪将圆珠输送至两第一电机的端部之间,两气缸的活塞杆分别推动两电机相对运动,两第一电机的活塞杆相互靠拢并夹持住圆珠。此时,工作人员启动提花机及两第一电机,两第一电机带动圆珠竖向转动,从而使提花机的雕刻刀更个范围的进行圆珠表面的雕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第一电机、两第二电机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机与固定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长杆与第一电机及加长杆与滑动支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收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气缸;12、固定板;13、主体;21、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23、第一定位平面;3、收纳槽;31、海绵垫;41、滑轨;42、滑动支座;5、加长杆;51、弧形凹槽;52、定位孔;521、第二定位平面;6、固定部;61、固定孔;62、圆珠轴承;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包括水平固定的底座1,底座1上于主体13机头的正下侧水平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上水平滑动连接的两第一电机21和两第二电机22,两第一电机21的去驱动轴相对设置,两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相对设置,且第一电机21与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垂直设置,圆珠位于两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及两第二电机22驱动轴之间;同时,固定板12上水平固定有分别推动两第一电机21与两第二电机22向圆珠移动的四个气缸11。

  具体的,当主体13进行圆珠雕刻时,工作人员通过两气缸11推动两第一电机21相互靠拢,且圆珠抵接于两所述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之间,且两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脱离圆珠,主体13的机头对圆珠表面的一部分进行加工;工作人员通过两气缸11推动两第二电机22相互靠拢,圆珠抵接于两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之间,且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脱离圆珠,主体13的机头对圆珠表面的另一部分进行加工。

  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使第一电机21与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能够稳定夹持圆珠,主体13的机头能够较好的给圆珠加工。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与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端部连接有加长杆5,加长杆5的轴线与第一电机21驱动轴或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的轴线共线,加长杆5远离第一电机21或第二电机22的端面凹陷有弧形凹槽51,圆珠抵接于两弧形凹槽51之间。

  固定板12上通过螺栓水平固定四个安装板7,两第一电机21与两第二电机22分别位于四个安装板7的上侧。每个安装板7上水平焊接有“工”字形的滑轨41,滑轨41的一端朝向圆珠。滑轨4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支座42,电机通过螺栓水平固定于滑动支座42上,气缸11的驱动轴固定于滑动支座42远离圆珠的一侧,气缸11通过滑动支座42水平推动第一电机21或第二电机22水平滑动。

  参照图2和图4,滑动支座42上竖直固定有供加长杆5水平穿设的固定部6,固定部6上水平开设有圆形的固定孔61,加长杆5转动穿设于固定孔61内。加长杆5的侧壁套设固定有圆珠轴承62,圆珠轴承62的外部侧壁与固定孔61的内壁过盈配合,加长杆5通过圆珠轴承62转动连接于固定部6上。

  进一步实现第一电机21与第二电机22与相应加长杆5的连接,加长杆5靠近第一电机21或第二电机22的一端沿其轴线水平开设有定位孔52,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和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插接于相应加长杆5的定位孔52内。同时,第一电机21与第二电机22的驱动轴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平面23,定位孔5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定位平面521,且第一定位平面23与第二定位平面521相贴合。

  参照图3和图5,固定板12的上侧水平放置有收纳槽3,收纳槽3位于四个滑动支座42之间且不与滑动支座42相干涉,圆珠在收纳槽3的正上侧进行加工。当圆珠加工完成后,圆珠自动掉落至收纳槽3内;同时,收纳槽3的内壁粘贴固定有海绵垫31,加工完成后的圆珠掉落至收纳槽3内于海绵垫3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对圆珠的表面进行加工时,两气缸11通过两滑动支座42推动两第一电机21相互靠拢,圆珠抵接于两第一电机21上的加长杆5端部之间,且第二电机22的加长杆5端部脱离圆珠。此时,主体13对圆珠的一部分进行加工。当对圆珠的表面进行加工时,另外两气缸11通过两滑动支座42推动两第二电机22相互靠拢,圆珠抵接于两第二电机22上的加长杆5端部之间,且第一电机21的加长杆5端部脱离圆珠。此时,主体13对圆珠的另一部分进行加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高稳定性圆珠提花机的夹持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