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特种印刷>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独创技术73383字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2021-02-02 07:38:15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片材束进行装订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图像形成装置搭载有在将图像形成后的多张纸张逐张装载容纳到托盘上之后使该纸张束对齐并将对齐后的纸张束用一对压接部件夹入并压接的进行所谓无钉装订的片材处理装置。

  例如,通过使利用一对压接齿夹住的纸张束的部分仿效压接齿的齿面的形状而变形为凹凸形状,使重叠的各纸张的纤维缠起来来进行该无钉装订,但在装订后压接齿离开纸张束时,处于纸张束的装订部分的纸粉、微小的纸片有时附着到压接齿的齿面。

  如果每当执行无钉装订时,纸粉等附着物就逐渐堆积到齿面,则一对压接齿的齿面的咬合变差,产生压接时的压力变强的部分和变弱的部分。在纸张束的装订部分中产生压接力弱的部分时,存在纸张束的纸张容易从该弱的部分松散开的可能性。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清洁部件对压接齿的齿面进行清扫的清洁机构。具体而言,通过在分离的一对压接齿之间插入刷子,在刷子的毛的前端接触一对压接齿的齿面的状态下使刷子旋转,从而去除附着于压接齿的齿面的附着物。此外,在未执行清洁时,刷子通过退避机构从一对压接齿之间移动,被退避到不会成为压接装订的障碍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4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无钉装订的结构中,除了纸粉等附着到压接齿的齿面这样的问题以外,还有时产生在装订后使一对压接齿分离时纸张束的装订部分成为粘在一方的压接齿的齿面的状态这样的问题。

  在为了从托盘上排出粘在压接齿的状态下的纸张束而要强行拉拽时,存在纸张束的装订部分挂到压接齿而破损的可能性。作为防止纸张束成为粘在压接齿的状态的方法,例如考虑在装订后在压接齿与粘在该压接齿的状态下的纸张束之间插入剥离部件而使纸张束从压接齿分离的方法。

  但是,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为了使剥离部件插入到压接齿与纸张束之间,需要使剥离部件移动的专用的机构。即,在无钉装订的结构下,在要进行压接齿的清洁和纸张束的剥离时,分别需要使清洁部件退避的专用的机构和使剥离部件移动的专用的机构,产生装置复杂且导致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分别设置专用的机构就能够进行压接部件的清洁和片材束的剥离的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对片材束进行装订,其特征在于,具备:装订部,在执行用第1压接部件和第2压接部件将片材束在厚度方向上夹入并压接的无钉装订之后,使所述第1压接部件和所述第2压接部件相对地分离;剥离部件,被设置为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该第1位置是相对于被插入到所述第1压接部件和所述第2压接部件的间隙的片材的搬送路径而所述第1压接部件所处的一侧且所述间隙外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进入所述第1压接部件与装订后的片材束之间的位置;以及驱动单元,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所述剥离部件包括设置于与面向所述片材的搬送路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清扫部,所述清扫部在所述剥离部件到达所述第2位置时擦拭所述第1压接部件的压接面来清扫所述压接面。

  另外,也可以在将所述剥离部件设为第1剥离部件时,还具备第2剥离部件,该第2剥离部件被设置为在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该第3位置是相对于所述片材的搬送路径而所述第2压接部件所处的一侧且所述间隙外的位置,该第4位置是进入所述第2压接部件与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之间的位置,所述驱动单元除了所述第1剥离部件以外,还使所述第2剥离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移动到所述第4位置,所述第2剥离部件包括设置于与面向所述片材的搬送路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2清扫部,所述第2清扫部在所述第2剥离部件到达所述第4位置时擦拭所述第2压接部件的压接面来清扫所述压接面。

  进而,也可以所述第1压接部件和所述第2压接部件分别是在一定方向上排列多根压接齿而成的,所述剥离部件进入所述第2位置时的移动方向与沿着相对于所述一定方向正交的齿宽的方向一致。

  另外,也可以所述清扫部由刷子构成。

  在此,也可以所述刷子的刷毛是前端侧相对其根部而向所述剥离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倾斜的倾斜姿势。

  也可以还具备去除部件,该去除部件在所述剥离部件的移动途中擦拭所述清扫部来去除附着于所述清扫部的附着物。

  也可以还具备收容容器,该收容容器收容被所述去除部件去除且在该去除后由于自重而下落的附着物。

  也可以还具备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的种类,使所述驱动单元执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的某一个,在所述第1动作中,在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之后,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返回到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第2动作中,在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之后,在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返回到所述第1位置的途中的位置将移动方向切换为逆向而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之后返回至所述第1位置。

  在此,也可以所述控制单元在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是属于容易出现纸粉的预定种类的片材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动作执行,在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是不属于所述预定种类的片材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动作执行。

  也可以还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进行在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之后从所述第2位置返回到所述第1位置的往返移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的种类,将所述往返移动的执行次数切换为不同的次数。

  进而,也可以还具备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无钉装订的累积次数达到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或者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属于容易出现纸粉的预定种类的情况下,使所述剥离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对将图像形成后的多张片材成束而成的片材束进行装订。

  只要采用上述结构,则即使未分别设置剥离部件的移动机构和对压接部件进行清扫的清洁部件的移动机构,也能够进行从压接部件剥离片材束和压接部件的清洁,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化且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前视图。

  图2的(a)~(c)是示出使片材处理部搬送片材的情形的图。

  图3是片材处理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4的(a)、(b)是示出装订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装订部的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的(a)示出下侧的压接齿的放大立体图,(b)示出从β方向观察(a)所示的压接齿时的侧视图,还一并示出上侧的压接齿。

  图7是从图4的(a)的箭头B方向观察剥离部时的立体图。

  图8的(a)是清扫部的放大立体图,(b)是从箭头J方向观察(a)所示的清扫部时的侧视图。

  图9的(a)和(b)是用于说明刮板(scraper)移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0的(a)是用于说明处于退避位置的刮板和压接齿的位置关系的侧视示意图,(b)是阶段性地示出刮板从退避位置到达至剥离位置的迁移的情形的侧视示意图。

  图11的(a)是示出处于退避位置的刮板和压接齿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b)是示出处于剥离位置的刮板和压接齿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上刮板和托盘上的片材束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粘在压接齿的状态下的片材束被刮板剥离的情形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示出片材处理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6的(a)是示出变形例的清扫部的结构例的图,(b)是从箭头J方向观察(a)的清扫部时的侧视图。

  图17的(a)是示出变形例的去除部件的结构例的概略立体图,(b)是用于说明采取该结构的情况下的刮板的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变形例的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在刮板从剥离位置返回到退避位置的途中使移动方向逆转而朝向剥离位置移动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其他变形例的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3:打印机部;4:片材处理部;6:主体控制部;43:装订单元;44:片材处理控制部;47:装订部;48:剥离部;400:片材的搬送路径;420:托盘;441:第1控制部;442:第2控制部;470:一对压接齿之间的空间;471、472:压接齿;481:上刮板;482:下刮板;481c、482c:刮板的移动方向前端缘;501、502:去除部件;510:收容容器;551、561:刷毛;581、582、591:清扫部件;P:按压力;S:片材;Sb:片材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前视图,在该图中,用X轴方向表示左右方向,用Y轴方向表示上下方向。此外,以下有时将与X轴和Y轴这双方正交的纵深方向称为Z轴方向。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执行各种作业、各种功能的所谓机身内排纸型的复合机,具备: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配置为处于扫描仪部2的下方且隔有在装置正面侧具有开口的内部空间(空洞部)7;片材处理部4,容纳于内部空间7;操作部5,配置于扫描仪部2的装置正面侧;以及主体控制部6。

  各种作业包括:扫描作业,读取原稿的图像;复印作业,根据读取原稿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打印到片材;以及打印作业,接受来自经由网络连接的外部终端(未图示)的作业的请求,将与接受的作业相关的图像打印到片材。各种功能包括对打印后的片材束执行对齐、无钉装订的后续处理功能。

  扫描仪部(图像读取部)2对设置的原稿进行搬送,读取该原稿的图像,得到图像数据。

  打印机部3通过电子照相方式,根据利用扫描仪部2得到的图像数据或者来自外部终端的打印作业的数据,在片材上形成(打印)图像。

  打印机部3具备具有感光体鼓10Y、10M、10C、10K的成像部11Y、11M、11C、11K、中间转印带12、供纸盒13以及曝光部20等。

  曝光部20根据应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射出用于对感光体鼓10Y~10K进行曝光扫描的激光。在该激光射出前,感光体鼓10Y~10K通过带电部均匀地被带电,带电后的感光体鼓10Y~10K的表面通过来自曝光部20的激光被曝光而静电潜像形成。

  针对成像部11Y~11K的每一个,形成于感光体鼓10Y~10K的静电潜像在容纳有对应的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部中用调色剂被显影。由此,在感光体鼓10Y上形成Y(黄色)颜色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10M上形成M(品红色)颜色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10C上形成C(青色)颜色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10K上形成K(黑色)颜色的调色剂像。

  形成于感光体鼓10Y~10K上的Y~K颜色的调色剂像分别以在旋转运行的中间转印带12上的相同的位置重叠的方式被一次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由Y~K颜色的调色剂像构成的彩色调色剂像。

  供纸盒13储存记录用的片材S,储存于供纸盒13的片材S通过抽出辊14逐张被抽出到搬送路径19。

  从供纸盒13被抽出到搬送路径19的片材S经由定时辊对15向上方被搬送至二次转印辊16。

  二次转印辊16在二次转印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12相接而在与中间转印带12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在片材S通过该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12上的彩色调色剂像成批地被二次转印到该片材S。由此,在片材S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形成有彩色调色剂像后的片材S被搬送到更上方的定影部17。

  定影部17对二次转印后的片材S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使得在片材S上定影。通过了定影部17的片材S被排出辊对18送到片材处理部4。此外,打印机部3不限于基于电子照相方式,例如也可以基于喷墨方式。

  片材处理部4使由从打印机部3的排出辊对18逐张排出的多张片材构成的片材束对齐,进行针对对齐后的片材束的一个角部的装订处理、在此进行不使用装订针而装订的无钉装订。装订处理后的片材束被容纳于排纸托盘4a上。后述片材处理部4的具体的结构。

  操作部5配置于用户在站在图像形成装置1前时容易操作的位置,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例如复印张数的输入、复印等作业开始的指示、作业停止的指示、片材处理部4中的装订处理的执行指示等,将接受的内容传送给主体控制部6。

  主体控制部6根据操作部5接受的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控制扫描仪部2和打印机部3,使基于用户的指示的作业顺利地执行。另外,在指示了装订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使片材处理部4执行该装订处理。

  〔2〕片材处理部4的结构

  片材处理部4具备片材搬送部41、片材对齐部42、装订单元43以及片材处理控制部44。

  片材搬送部41具备搬送辊对411、412、413、排出辊对414以及可挠性的桨415。

  搬送辊对411、412、413使从打印机部3的排出辊对18逐张输出的片材S在片材处理部4内的搬送路径40上搬送,送到排出辊对414。

  在不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被送到排出辊对414的片材S直接通过排出辊对414被排出到机外,容纳于排纸托盘4a。

  在针对由N(多)张片材S构成的片材束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如图2的(a)~(c)所示那样,搬送逐张依次被送到排出辊对414的片材S。即,如图2的(a)所示,在第1张片材S的搬送方向后端Se刚要通过排出辊对414之前,排出辊对414的旋转方向从正转(实线所示的方向的旋转)切换到逆转(虚线所示的方向的旋转)。通过该逆转,片材S转回,在将此前的后端Se改变为开头的状态下朝向片材对齐部42的托盘420搬送片材S。以下,称为片材S的前端Se。

  托盘420以相对于离排出辊对414近的一侧的一端侧远的一侧的另一端侧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与在该倾斜的托盘420上搬送片材S同步地,如图2的(b)所示那样,桨415在该图所示的方向上进行1次旋转。

  在该1次旋转的期间中桨415的前端在弯曲的状态下与被搬送到托盘420上的片材S的上表面相接,对片材S赋予沿着旋转方向的力、即赋予使片材S朝向配置于托盘420的下端的阻挡器424的方向的力。

  通过从桨415赋予的搬送力和托盘420的倾斜,托盘420上的片材S沿着托盘420的倾斜面下降,其前端Se在抵接到阻挡器424时停止。该阻挡器424作为使片材S在搬送方向上纵向对齐的对齐单元发挥功能。在片材S停止后,通过一对对齐板(未图示)进行与片材搬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与该图的纸面垂直方向相当)的横向对齐。由此,结束将第1张片材S容纳到托盘420上。

  关于第2张以后的各片材S,也反复进行与针对第1张片材S的利用排出辊对414实施的转回、纵向对齐、横向对齐这样的一连串的动作相同的动作,各片材S被装载容纳到托盘420上。在排出辊对414的附近,配置有检测通过转回被搬送到托盘420上的片材S的传感器(未图示),通过该传感器对被装载容纳到托盘420上的片材S的张数进行计数。

  在第N张(最后)片材S被装载容纳到托盘420上时,通过装订单元43执行针对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的一个角部的无钉倾斜装订。

  在针对片材束Sb的装订处理结束后,如图2的(c)所示那样,板状的搬送部件425在抵接到片材束Sb的前端Se的状态下沿着箭头A方向移动。通过经由未图示的驱动传递机构传递搬送部件移动马达429的驱动力,进行该搬送部件425的移动。

  通过搬送部件425的向箭头A方向的移动,朝向排出辊对414搬送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与利用搬送部件425搬送片材束Sb同步地,排出辊对414被正转驱动,由搬送部件425搬送至排出辊对414的片材束Sb通过排出辊对414被排出到机外,容纳于排纸托盘4a上。在片材束Sb从托盘420上被排出后,搬送部件425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返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图3)。

  图3是片材处理部4的概略俯视图,示出了托盘420、进行横向对齐的一对对齐板421、422、阻挡器424、搬送部件425以及装订单元43的位置关系。在此,在该图中,将在托盘420上搬送片材S的方向表示为片材搬送方向,将与片材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为片材宽度方向,将与片材搬送方向平行且通过托盘420上的片材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的线表示为中心线CL。另外,将载置于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在此表示为A4尺寸的片材束。

  一对对齐板421、422反复进行每当在托盘420上搬送来1张片材S时就在从虚线所示的起始位置起沿着接近中心线CL的方向移动至与该片材S的尺寸对应的对齐位置之后返回到起始位置的动作。例如,在搬送来的片材S是A4尺寸(片材宽度方向长度是297mm)的情况下,该对齐位置(实线的位置)为与中心线CL相距距离La(=149mm)的位置。

  装订单元43以相对片材搬送方向以45°的角度倾斜的倾斜姿势固定配置,在对齐后的片材束Sb的一个角部、在此为装置背面侧的角部Su中的预定的装订位置,进行无钉倾斜装订。

  通过用一对压接齿(在该图中仅用虚线示出了上侧的压接齿471)夹入片材束Sb的角部Su的片材部分并以强的力压接,进行无钉倾斜装订。可无钉倾斜装订的片材张数(可装订最大张数)在此是10张。在压接片材束Sb后,一对压接齿相对地被分离,但由于如上述说明那样有时片材束成为粘在一方的压接齿的状态,所以设置有后述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图4)作为用于将其剥离的剥离部件。进而,在上刮板481、下刮板482,设置有用于防止附着于压接齿的齿面的纸粉等附着物堆积的清扫部581、582(图4)。

  〔3〕装订单元43的结构

  图4的(a)是示出装订单元43的外观的立体图,用α方向表示细长状的一对压接齿471、472各自的长度方向,用γ方向表示上下方向,用β方向表示与α方向和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

  如该图所示,装订单元43具备装订部47和剥离部48。以下,依次说明装订部47和剥离部48。

  〔4〕装订部47的结构

  图5是示出装订部47的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装订部47具有一对压接齿471、472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473。

  图6的(a)示出下侧的压接齿472的放大立体图,图6的(b)示出从β方向观察图6的(a)所示的压接齿472时的侧视图,还一并示出上侧的压接齿471。

  如图6的(a)、(b)所示,下侧的压接齿472是在细长的板状的基体472a上在长度方向(α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列状地排列多个齿472b而成的铁等金属制的压接部件。上侧的压接齿471也是与下侧的压接齿472同样的大小、形状,在细长的基体471a上在α方向上以与压接齿472相同的一定的间距列状地排列与齿472b相同的大小的多根齿471b而成。

  压接齿471的各齿471b和压接齿472的各齿472b具有在α方向上相互错开半间距量的位置关系。

  在对片材束Sb进行装订时,通过压接齿471和压接齿472夹着片材束Sb咬合,被夹入的片材部分变形为凹凸状而被压接。通过压接齿471的齿471b进入压接齿472的相邻的2根齿472b之间的空间472d(压接齿472的齿472b进入压接齿471的相邻的2根齿471b之间的空间471d)来进行该咬合。

  在该压接时由片材S变形产生的微小的纸片、纸粉有时附着到齿471b、472b的齿面(压接面)471c、472c。向齿面471c、472c的纸片、纸粉等附着物堆积,在其堆积量变多时,如上所述在齿面471c、472c中产生压接时的压力变强的部分和变弱的部分,在无钉装订后片材容易从弱的部分松散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去除附着于压接齿471、472的齿面471c、472c的纸粉等附着物的清扫部581、582。

  返回到图5,驱动部473具备上臂461、下臂462、摇摆轴463、凸轮464、压缩线圈弹簧465以及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等,它们被支承于装订单元43的框体430。

  在上臂461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下表面,粘结有上侧的压接齿471,在上臂46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立设有与凸轮464的周面460抵接的销468。

  摇摆轴463设置于上臂461的靠长度方向中央的位置,上臂461以将摇摆轴463作为中心在该图所示的箭头Ia方向和其相反的箭头Ib方向上摇摆自如的方式经由摇摆轴463支承于框体430。

  凸轮464是在侧面视时形成大致半圆形状的板状的凸轮,通过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等驱动传递机构(未图示)传递给凸轮464的旋转轴467,以旋转轴467为中心旋转。在此,将凸轮464沿着箭头E方向旋转的情况称为正旋转,将逆向的旋转称为逆旋转,将凸轮464正旋转时的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旋转称为正转,将凸轮464逆旋转时的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旋转称为逆转。

  通过凸轮直径根据旋转角而不同的凸轮464的旋转,对抵接到凸轮464的周面460的上臂461的销468赋予用于使上臂461摇摆的力。此外,配置有以使上臂461的销468始终抵接到凸轮464的周面460的方式对上臂461赋予将上臂461的销468朝向凸轮464的周面460施力的附加力的压缩弹簧(未图示)。

  下臂462在靠长度方向中央的部分的上表面粘结有下侧的压接齿472,长度方向一端摇摆自如地支承于摇摆轴463,另一端经由压缩线圈弹簧465支承于框体430。在该图中,示出了压缩线圈弹簧465为自然长度的状态。后述设置压缩线圈弹簧465的原因。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凸轮464在该图所示的起始位置(将旋转角设为0°)停止的情况下,上侧的压接齿471相对下侧的压接齿472在上下方向上为相距最大的位置、即一对压接齿471、472的分离距离最大。压接齿471、472的分离距离最大的状态成为能够容纳片材S的状态,在分离距离最大的一对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间隙)中插入被搬送到托盘420上的片材S的角部Su。

  在通过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正转开始而凸轮464从起始位置起沿箭头E方向开始正旋转时,远离凸轮464的旋转轴467的方向的力从凸轮464对上臂461的销468持续作用。由此,上臂461以摇摆轴463为中心在箭头Ia方向上摇摆。

  通过该上臂461的摇摆,粘结到上臂461的一端的上侧的压接齿471在接近下侧的压接齿472的方向上下降。在凸轮464旋转至双点划线所示的预定的角度(以下设为“θa”)时,压接齿驱动马达466停止,凸轮464的正旋转停止。在凸轮464的旋转中,通过绝对型的旋转编码器469随时检测凸轮464的旋转角度θ,在检测到旋转角度θ从0°达到θa°时,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旋转停止。在此,旋转编码器469输出以0°为基准表示1°、2°…这样的1°单位的绝对角度的角度检测信号。根据该角度检测信号,能够得知凸轮464的当前的旋转角度。

  在凸轮464从0°正旋转了θa°的时间点,如双点划线所示,上侧的压接齿471成为接触到下侧的压接齿472的位置。此时,虽然在该图中未示出,但通过夹住介于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片材束而上侧的压接齿471按压下侧的压接齿472来进行无钉装订。将上侧的压接齿471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将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称为压接位置。

  通过用上侧的压接齿471和下侧的压接齿472以使构成片材束Sb的各片材S的纤维相互缠起来的方式使片材S变形来进行无钉装订,在该片材S的变形中需要相当强的压接力。

  该强的压接力通过加强从凸轮464向上臂461的摇摆力来进行,但由于强的压接力,即使当间夹着片材束Sb,有时在压接位置处上侧的压接齿471的前端和下侧的压接齿472的前端也会直接抵接,如果每当进行无钉装订时将其继续,则压接齿471、472的磨损容易进一步发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设置有在上侧的压接齿471按压下侧的压接齿472时通过下侧的压接齿472接受到的按压力而稍微地压缩变形的压缩线圈弹簧465,容许下侧的压接齿472在远离上侧的压接齿471的方向(下方)上移动压缩线圈弹簧465压缩变形的量。

  由此,相比于下侧的压接齿472完全不向下方移动(不容许压接齿472的远离)的结构,能够抑制压接齿471、472直接抵接而磨损,能够抑制压接齿471、472的磨损进一步发生。

  在无钉装订后,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逆转开始,在检测到凸轮464逆旋转而返回到起始位置(旋转角0°)时,压接齿驱动马达466停止。由此,能够返回到一对压接齿471、472的分离距离最大的状态、即能够容纳片材S的状态。

  〔5〕剥离部48的结构

  图7是从箭头B方向观察图4的(a)所示的剥离部48的立体图,对于与说明相关的部件省略了图示。

  如图7所示,剥离部48具备薄板状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以及用于驱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驱动机构483。另外,在上刮板481的上表面设置有清扫部581,在下刮板482的下表面设置有清扫部582。

  驱动机构483具备轴杆484、在轴杆484从其上到下依次被嵌入的可动凸轮486、固定凸轮485、可动凸轮487、蜗轮490、支承上刮板481的上支架488、支承下刮板482的下支架489以及刮板驱动马达491等。

  轴杆484的两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剥离部48的框架480的顶板480a和底板480b。

  在刮板驱动马达491的旋转轴,嵌入有与蜗轮490齿合的蜗杆492。通过刮板驱动马达491的旋转,其旋转驱动力经由蜗杆492传递给蜗轮490而轴杆484旋转。

  在轴杆484的下端,嵌入有检测轴杆484的旋转角度的绝对型的旋转编码器499,根据从旋转编码器499输出的角度检测信号,能够得知轴杆484旋转了多少。具体而言,角度检测信号是以0°为基准表示1°、2°…这样的1°单位的绝对角度的信号。

  刮板驱动马达491能够进行正逆转的切换,能够通过正转使轴杆484旋转为作为箭头T方向的正旋转,通过切换到逆转使轴杆484进行作为箭头U方向的逆旋转。以下,将轴杆484的旋转轴方向简称为轴方向。

  固定凸轮485是板状的端面凸轮,如该图的弹出的分解放大图所示那样,为如在俯视时椭圆形的长轴的一方端侧沿着短轴方向被直线状切开那样的形状,通过该切开而形成的直线状的侧缘485g被粘结到框架480的侧板480c。另外,轴杆484旋转自如地被插通于设置于固定凸轮485的中央部的贯通孔485p。

  固定凸轮485的上表面485i和下表面485j分别为凸轮面,在上表面485i,被设置为在贯通孔485p的周围相对侧缘485g在箭头U方向上平坦面485a、倾斜面485b以及平坦面485c依次排列。

  平坦面485c夹着倾斜面485b位于比平坦面485a靠上方,上表面485i为在将平坦面485c作为上基准面时在从作为上基准面的平坦面485c沿着倾斜面485b下降的位置处存在比上基准面靠下的平坦面485a这样的形状。

  同样地,在下表面485j,被设置为在贯通孔485p的周围相对侧缘485g在箭头U方向上平坦面485d、倾斜面485e以及平坦面485f依次排列。平坦面485d、倾斜面485e以及平坦面485f是与上表面485i的平坦面485a、倾斜面485b以及平坦面485c相同的大小、相同的形状,夹着与轴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与平坦面485a、倾斜面485b以及平坦面485c具有面对称的关系。根据该关系,下表面485j为在将平坦面485f作为下基准面时在从作为下基准面的平坦面485f沿着倾斜面485e上升的位置处存在比下基准面靠上的平坦面485d这样的形状。

  位于比固定凸轮485靠下的可动凸轮487是具有贯通孔487b的圆筒状,在其上表面487i中的外周缘的一部分设置有向上方突出而成的突出部487a。该突出部487a抵接到固定凸轮485的下表面485j。

  在可动凸轮487的贯通孔487b的内周面,沿着轴方向设置有从轴杆484的周面突出的2根销484a嵌入的2根长槽487c。长槽487c的宽度比销484a的直径稍微大,所以可动凸轮487在轴杆484的销484a能够沿着长槽487c移动的范围内相对轴杆484在轴方向上移动自如。另外,由于轴杆484的销484a被嵌入到可动凸轮487的长槽487c,所以可动凸轮487无法相对轴杆484在旋转方向上自由地旋转,而是与轴杆484一体地旋转。即,可动凸轮487构成为相对轴杆484轴方向的移动被容许的同时旋转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位于比固定凸轮485靠上的可动凸轮486也为与可动凸轮487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可动凸轮486是具有贯通孔486b的圆筒状,在其下表面486i中的外周缘的一部分设置有向下方突出而成的突出部486a。该突出部486a抵接到固定凸轮485的上表面485i。

  也在可动凸轮486的贯通孔486b的内周面沿着轴方向设置有从轴杆484的周面突出的2根销484b嵌入的2根长槽486c。通过该销484b和长槽486c的卡合,可动凸轮486与可动凸轮487同样地相对轴杆484轴方向的移动被容许的同时与轴杆484一体地旋转。

  上支架488是板状的臂488a和488b夹着弯曲部488c连续而成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部件。

  臂488a被粘结到可动凸轮486的上表面486u。臂488b在侧面视时为包括上表面部488d、与其相比位于下方的下表面部488f以及连结上表面部488d和下表面部488f的侧面部488e的コ字状。上表面部488d与弯曲部488c连续。下表面部488f是与和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平板。

  上刮板481是厚度例如为0.1~0.3mm左右的金属制的薄板,具有在下表面部488f的下表面通过粘接等被粘结的基端部481a和从基端部481a向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且从下表面部488f突出的突出部481b,起到将突出部481b的前端缘481c在装订部47中装订处理后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状态下的片材束剥离的作用。

  在上刮板481的突出部481b的上表面,设置有清扫部581。

  图8的(a)是清扫部581的放大立体图,图8的(b)是从箭头J方向观察图8的(a)所示的清扫部581时的侧视图。

  如图8的(a)、(b)所示那样,清扫部581由在形成长方形的形状的薄板状的基体551的上表面554设置有多根刷毛551的所谓金属丝刷构成。

  基体551是由金属或者树脂构成的平行平板,例如长度D是20mm、宽度W是10mm、厚度(γ方向长度)Ha是0.5mm。基体551的下表面555通过在与上刮板481的突出部481b的上表面面接触的状态下被粘接剂等粘接、粘贴而被粘结到上刮板481。清扫部581由于与上刮板481一体,所以能够成为上刮板481的一部分包括清扫部581的结构。

  刷毛551由黄铜、铜等金属构成,粗细例如为0.05mm、长度Hb为1.5mm。基体551的主面554上的刷毛551的每单位面积的根数例如是9(根/mm2),在此刷毛551为逐根从基体551笔直树立的姿势。清扫部581的厚度H约为2mm。

  清扫部581在上刮板481剥离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状态下的片材束的动作时与上刮板481一体地移动,起到将附着于压接齿471的齿面(压接面)的纸粉等附着物从压接齿471去除的作用。

  此外,刷毛551不限于金属,也可以是树脂制,还能够使用所谓绒头织物。另外,也可以是在上刮板481直接植入刷毛551的结构。

  返回到图7,下支架489也与上支架488同样地是板状的臂489a和489b夹着弯曲部489c连续而成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部件。

  臂489a被粘结到可动凸轮487的下表面487u。臂489b在侧面视时为包括与弯曲部489c连续的下表面部489d、与其相比位于上方的上表面部489f以及连结下表面部489d和上表面部489f的侧面部489e的コ字状。上表面部489f是与和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平板。

  下刮板482是与上刮板481相同的厚度的例如0.1~0.3mm左右的金属制的薄板,具有在上表面部489f的上表面通过粘接等被粘结的基端部482a和从基端部482a向与旋转轴正交且与上刮板481相同的方向延出并且从上表面部489f突出的突出部482b,起到将其前端缘482c在装订部47中装订处理后粘在下侧的压接齿472的状态下的片材束剥离的作用。

  在下刮板482的突出部482b的下表面,设置有清扫部582。

  清扫部582的形状、大小、材料等与清扫部581相同,起到在下刮板482剥离粘在下侧的压接齿472的状态下的片材束的动作时与下刮板481一体地移动将附着于压接齿472的齿面(压接面)的纸粉等附着物从压接齿472去除的作用。

  在上支架488的弯曲部488c,立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连结棒488g,在下支架489的弯曲部489c,立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且在轴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嵌入连结棒488g的筒状部件489g。

  另外,在轴杆484,在可动凸轮486与在与其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处被固定到轴杆484的弹簧支架部484e之间,插入有对可动凸轮486赋予向下方的附加力的压缩线圈弹簧484g。通过该附加力,成为可动凸轮486的突出部486a始终抵接到固定凸轮485的上表面485i的状态。

  同样地,在可动凸轮487与在与其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处被固定到轴杆484的弹簧支架部484f之间,插入有对可动凸轮487赋予向上方的附加力的压缩线圈弹簧484h。通过该附加力,成为可动凸轮487的突出部487a始终抵接到固定凸轮485的下表面485j的状态。

  〔6〕刮板的动作

  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进行在通过驱动机构483的轴杆484的旋转从图7所示的退避位置以轴杆484为中心在箭头T方向上正旋转至90°之后在与箭头T方向相反的箭头U方向上逆旋转90°而返回到原来的退避位置的摇摆动作。以下,具体说明该摇摆动作。

  首先,在图7所示的退避位置,轴杆484停止,可动凸轮486的突出部486a与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c相接,可动凸轮487的突出部487a与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f相接。将此时的轴杆484的旋转角度设为基准的绝对角度0°。在刮板481、482在退避位置处静止时,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间隔(以下称为“刮板的间隔”)为L0。

  在轴杆484在箭头T方向上开始正旋转时,其旋转力被传递到可动凸轮486、487,与轴杆484一起可动凸轮486、487开始正旋转。在可动凸轮486、487开始正旋转时,经由上支架488、下支架489被粘结到可动凸轮486、487的刮板481、482也与可动凸轮486、487一体地开始正旋转。

  伴随轴杆484的旋转角变大,可动凸轮486、487的突出部486a、487a从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c、485f经由倾斜面485b、485e到平坦面485a、485d一边维持依次接触各面的状态一边移动。通过该移动,可动凸轮486在轴方向上下降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c和485a的轴方向的高度量,可动凸轮487在轴方向上上升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f和485d的轴方向的高度量。通过该可动凸轮486的轴方向的下降和可动凸轮487的轴方向的上升,刮板的间隔也从退避位置处的L0逐渐稍微变窄。

  图9的(a)、(b)是用于说明通过轴杆484的旋转而刮板481、482移动的情形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9的(a)是示出在轴杆484的旋转角度从基准的0°达到45°时的可动凸轮486、487和上刮板481、下刮板48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的图,图9的(b)是示出在轴杆484的旋转角度达到90°时的可动凸轮486、487和上刮板481、下刮板48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的图,对于无需说明的部件省略了图示。另外,关于图9的(a),为便于说明,将上刮板481和清扫部581的一部分切开而示出,关于图9的(b),将上支架488和下支架489的一部分切开而示出。

  在如图9的(a)所示那样轴杆484旋转45°时,一边可动凸轮486的突出部486a使固定凸轮485的倾斜面485b下降,一边可动凸轮487的突出部487a使固定凸轮485的倾斜面485e上升,刮板的间隔成为L11(<L0)。

  在如图9的(b)所示那样轴杆484旋转90°时,可动凸轮486的突出部486a从固定凸轮485的倾斜面485b到达平坦面485a,可动凸轮487的突出部487a从固定凸轮485的倾斜面485e到达平坦面485d,刮板的间隔成为最小的L12(例如1mm左右)。

  将轴杆484旋转90°时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位置称为剥离位置。此外,在该图中省略了片材束Sb,但实际上如后述那样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Sb被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上下夹住。

  在轴杆484旋转90°的时间点,向箭头U方向的逆旋转开始,可动凸轮486、487的突出部486a、487a从固定凸轮485的平坦面485a、485d经由倾斜面485b、485e到达平坦面485c、485f,在轴杆484的旋转角度返回到基准的0°时,逆旋转停止。由此,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返回到退避位置(图7),刮板的摇摆结束。

  〔7〕刮板和压接齿的位置关系

  图10的(a)是用于说明处于退避位置的刮板和压接齿的位置关系的侧视示意图。在此,在图10的(a)中,示出了压接齿471、472成为最大的分离距离L5的可容纳状态。单点划线400假想地表示托盘420上的片材S被插入到可容纳状态的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内时的片材的搬送路径,在此,成为连接托盘420的片材载置面和压接齿471、472之间的中点的路径。由压接齿471、472实施的压接片材束Sb的无钉装订位置处于该空间470内。

  进而,示出了在上刮板481的上表面(与面向路径40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用于对上侧的压接齿471进行清扫的清扫部581并且在下刮板482的下表面(与面向路径40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用于对下侧的压接齿472进行清扫的清扫部582的情形。

  图10的(b)是阶段性地示出相对执行了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Sb而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退避位置(单点划线)到达至剥离位置(实线)的迁移的情形的侧视示意图。

  图11的(a)是示出在图10的(b)中处于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以及下刮板482和压接齿471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图11的(b)是示出在图10的(b)中处于剥离位置的上刮板481以及下刮板482和压接齿471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在图11的(a)、(b)中,省略了片材束Sb的图示。

  图12是用于说明上刮板481和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用实线表示处于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用双点划线表示处于剥离位置的上刮板481。

  以下,分成刮板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和从退避位置朝向剥离位置摇摆的情况依次说明。

  (7-1)刮板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

  如图10的(a)所示,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处于退避位置时的侧面视时的压接齿471、472的位置关系是刮板的间隔L0大于压接齿471、472的分离距离L5。另外,上刮板481(或者下刮板482)与路径400的间隔L1大于上侧的压接齿471(或者下侧的压接齿472)与路径400的间隔L2。上刮板481的退避位置(第1位置)是相对路径400上侧的压接齿471所处的一侧,能够称为远离作为压接齿471、472的间隙的空间470的位置。下刮板482的退避位置(第3位置)也是同样的。

  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处于退避位置时的压接齿471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具有如下关系:如图11的(a)所示,以轴杆484为中心从压接齿471的位置在箭头U方向上旋转角度90°后的位置成为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退避位置。另外,成为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这双方的前端缘481c、482c(图7)平行且在俯视时重叠的平行姿势的结构。该平行姿势即使轴杆484为旋转中也会被维持,所以即使在退避位置处也为相同的平行姿势。

  从图10的(a)可知,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位于处于可容纳状态的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外,相对压接齿471、472,以路径400为基准时的上下方向的分离距离的大小关系成为L1>L2。

  该L1>L2的关系表示如图10的(a)所示那样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与可容纳状态的压接齿471、472相比远离搬送来的片材S。由此,不发生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成为搬送来的片材S的障碍(阻碍片材S的搬送)的情况。此外,还能够在不对片材的搬送性造成影响的范围内例如设为L1≤L2的关系以代替L1>L2的关系。

  如图12所示那样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实线)和片材束Sb的俯视时的位置关系具有上刮板481的移动方向前端缘481c的一部分与片材束Sb的前端缘Se1交叠的关系、即与片材束Sb的前端缘Se1相比向片材搬送方向上游侧稍微进入这样的关系。在该图中,示出了在使上刮板481的退避位置至剥离位置的摇摆角为90°的情况下其进入量为L7例如5mm左右的例子。

  通过具有L7>0的关系,在退避位置处已经上刮板481的一部分与片材束Sb在俯视时交叠,即使构成片材束Sb的多张片材S中的最上位的片材S的前端Se稍微浮起,上刮板481的前端缘481c的一方也位于比该浮起的前端Se靠上的位置。因此,在上刮板481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剥离位置的途中,不会发生上刮板481的前端缘481c钻入最上位的片材S的浮起的前端Se和与其相比靠下的片材S的前端之间而破坏片材束Sb的对齐,能够从退避位置顺利地移动到剥离位置。这对于下刮板482也是同样的。

  (7-2)刮板从退避位置向剥离位置摇摆的情况

  在利用压接齿471、472的无钉装订结束而压接齿471、472返回到图10的(b)所示的分离状态时,通过轴杆484向箭头T方向开始正旋转,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退避位置向接近压接齿471、472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一边夹着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Sb相互在轴杆484的轴方向上接近一边朝向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移动(刮板的前往动作)。

  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进入到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在轴杆484旋转了90°的时间点,到达实线所示的剥离位置,临时停止。此时,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与无钉倾斜装订后的片材束Sb的上表面Sbi、下表面Sbj接触。

  在上刮板481到达剥离位置(第2位置)时,设置于上刮板481的上表面的清扫部581的刷毛551的前端擦拭上侧的压接齿471的齿471b的齿面471c,从而附着于齿面471c的纸粉等附着物被去除,压接齿471的齿面被清扫。预先决定剥离位置处的刮板相对压接齿的位置和清扫部的刷毛的长度等,以使得能够通过在剥离位置处刮板不直接抵接到压接齿而清扫部的刷毛抵接到压接齿并擦拭来进行压接齿的清扫。

  在该刷毛551的齿面471c的擦拭中,如图11的(b)所示那样,清扫部581的移动方向Q和与齿471b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沿着齿471b的齿宽(β方向长度)的方向(β方向)一致。移动方向Q能够称为以轴杆484为中心的清扫部581的圆运动的移动轨迹中的剥离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将该方向称为通过在α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多根齿472b而成的凹凸的条线的方向(条线方向)。

  通过清扫部581的移动方向Q与压接齿471的凹凸的条线方向一致的结构,在齿面471c的附着物的刮擦性中不易产生偏差。其源自以下原因。

  即,在设想使清扫部581与齿的排列方向平行(α方向)地移动的结构时,1根刷毛与各齿471b按照其排列方向的顺序抵接,但针对每个齿471b,反复首先抵接到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齿面,在越过该齿的顶部之后使下游侧的齿面降下,抵接到接下来的齿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齿面。在该情况下,针对每个齿471b,刷毛的压接力相对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齿面容易变强,但刷毛的压接力针对移动方向下游侧的齿面容易变弱,夹着顶部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齿面处在刮擦性中容易产生偏差。

  相对于此,在使清扫部581在条线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中,不发生1根刷毛依次抵接到多个齿471b,而是针对每个齿471b,某个刷毛擦拭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齿面,其他刷毛擦拭移动方向下游侧的齿面。由此,在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齿面和下游侧的齿面处在刷毛的压接力中不易产生偏差,能够防止在齿面处产生附着物容易滞留的部分,能够使针对各齿471b的附着物的清扫性稳定。此外,只要在清扫性中没有问题,则不限于清扫部581的移动方向Q和压接齿471的凹凸的条线方向平行,也可以是交叉的结构。

  同样地,在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第4位置)时,通过设置于下刮板481的下表面的清扫部582的刷毛552的前端擦拭下侧的压接齿472的齿面,该齿面的附着物被去除,压接齿472的齿面被清扫。在此,同时并行地进行利用清扫部581的压接齿471的清扫和利用清扫部582的压接齿472的清扫。

  在剥离位置处,成为相对片材的搬送路径400而上刮板481的一方比上侧的压接齿471更近且下刮板482的一方比下侧的压接齿472更近这样的位置关系。

  图4的(b)示出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时的装订单元43的外观。另外,在对处于剥离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俯视的情况下,如图11的(b)所示那样,看起来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与压接齿471重叠。

  通过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而临时停止,之后轴杆484在箭头U方向上开始逆旋转,从而图8的(b)所示的处于剥离位置(虚线)的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回溯与前往动作时相同的路径返回至原来的退避位置(实线)(刮板的返回动作)。

  在图10的(b)中,说明了在无钉倾斜装订后片材束Sb未粘到压接齿471、472的状态的例子,但在粘在某一方的压接齿的状态的情况下,在刮板的前往动作时片材束Sb从该压接齿剥离。

  图13是用于说明成为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状态下的片材束Sb被上刮板481剥离的情形的侧视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前往动作中的上刮板481来到实线所示的位置时,上刮板481的前端缘481c抵接到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片材束Sb的部分Sr,对片材束Sb赋予向下方的按压力P。通过该按压力P,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片材束Sb被强制地从压接齿471剥离。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时,成为如图10的(b)所示那样被剥离后的片材束Sb被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夹住的状态。

  通过这样上刮板481在剥离位置处进入到上侧的压接齿471与无钉装订后片材束Sb之间,将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状态下的片材束Sb从上侧的压接齿471剥离。

  在上述记载中,说明了成为片材束Sb粘在上侧的压接齿471的状态下的情况的例子,但在粘在下侧的压接齿472的状态下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下刮板482的前往动作中,下刮板482的前端缘482c抵接到粘在下侧的压接齿472的片材束Sb而赋予向上方的按压力,从而片材束Sb从下侧的压接齿472被剥离。

  此外,在上述记载中,说明了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前端缘471c、482c相互平行的平行姿势的结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还能够采用一方相对另一方倾斜的倾斜姿势的结构。

  另外,设为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同时进入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而到达剥离位置,但到达剥离位置的定时不限于同时。例如,还能够设为以使一方的刮板比另一方的刮板先到达剥离位置的方式具有时间差的结构。通过设置该时间差,能够减少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负荷。

  即,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Sb的装订部分在片材面产生很多凹凸。在朝向剥离位置移动中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前端缘481c、482c在剥离位置处刚要停止之前通过了该装订部分Sj的产生凹凸的片材面时卡住在该凸的顶部时,该卡住成为旋转方向的活动的负荷,发生该旋转负荷使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负荷变大的可能。

  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同时到达剥离位置的情况下,上刮板481的前端缘481c和下刮板482的前端缘482c也同时通过产生凹凸的装订部分Sj,在两方的刮板中产生的旋转负荷同时作用于刮板驱动马达491。

  相对于此,如果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的定时不同,则在上刮板481中产生的旋转负荷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定时和在下刮板482中产生的旋转负荷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定时相错该时间差的量,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旋转负荷被分散,能够相应地减少旋转负荷。

  通过该旋转负荷的减少,例如如果使刮板驱动马达491一定程度地以小的转矩就能够满足,则能够与使用大的转矩的刮板驱动马达491的情况相比减少成本。作为具有上述时间差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从最初稍微偏移来实现。

  另外,如果设为相对固定凸轮485的倾斜面485b、485e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的一方使另一方在旋转方向上偏移的形状,则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返回动作时,能够使可动凸轮486的突出部486a使倾斜面485b上升的定时和可动凸轮487的突出部487a使倾斜面485e上升的定时相错,与在相同的定时上升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施加到刮板驱动马达491的负荷。

  〔8〕片材处理控制部44的结构

  图14是示出片材处理控制部44的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片材处理控制部44具备指示部440、第1控制部441以及第2控制部442。指示部440对第1控制部441和第2控制部442,指示从主体控制部6针对每个作业接受的装订处理请求、在此为针对A4尺寸的片材束Sb的角部Su的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执行。

  第1控制部441在接受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执行指示时,控制压接齿驱动马达466的旋转,执行利用压接齿471、472的针对片材束Sb的角部Su的无钉倾斜装订。

  第2控制部442控制刮板驱动马达491的旋转,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摇摆动作,使在无钉倾斜装订后粘在压接齿的片材束Sb从该压接齿剥离。在该意义下,装订部47和第1控制部441作为对片材束Sb执行无钉装订的装订单元发挥功能,包括刮板驱动马达491的驱动机构483和第2控制部442作为使用于将片材束Sb从压接齿剥离的刮板(剥离部件)移动的驱动单元发挥功能。

  图15是示出片材处理控制部44的第1控制部441和第2控制部442的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第1控制部441在从主体控制部6接受无钉倾斜装订处理的请求时(在步骤S1中“是”),使处于分离位置的上侧的压接齿471移动至压接位置(步骤S2)。通过使压接齿驱动马达466正旋转(CW)而使处于起始位置的凸轮464(图5)从基准的0°旋转至θa°来进行该移动。通过接收从旋转编码器469输出的角度信号,随时判断凸轮464的当前的旋转角度。通过凸轮464旋转至θa°,压接齿471移动至装订位置,执行利用压接齿471、472的针对片材束Sb的角部Su的无钉倾斜装订。

  然后,第1控制部441在压接齿471移动到压接位置之后,使压接齿471返回至分离位置(步骤S3)。通过使压接齿驱动马达466逆旋转(CCW)而使凸轮464逆转,在凸轮464的旋转角度返回到0°的时间点,使压接齿驱动马达466停止,进行压接齿471的从压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的移动。

  第1控制部441将表示压接齿471从压接位置返回到分离位置的分离完成通知送到第2控制部442(步骤S4)。

  第2控制部442在接收到来自第1控制部441的分离完成通知时,使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移动至剥离位置(步骤S5)。通过在使刮板驱动马达491正转而使轴杆484从基准的0°正旋转至90°之后临时停止来进行该移动。通过接收从旋转编码器499输出的角度信号,随时判断轴杆484旋转了多少。通过将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移动至剥离位置,能够将在无钉倾斜装订后粘在压接齿471、472的一方的状态下的片材束Sb从该压接齿剥离。

  然后,第2控制部441使剥离位置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返回至退避位置(步骤S6)。通过使刮板驱动马达491逆转,使轴杆484逆旋转至基准的0°,使刮板驱动马达491停止,从而进行该移动。此外,在上述记载中,设为在接收到分离完成通知之后开始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退避位置向剥离位置移动,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无需等待分离完成通知的接收而在上侧的压接齿471从压接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期间中进行。能够设为如在压接齿471从压接位置到达分离位置的时间点以后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到达剥离位置那样的定时。

  接下来,第2控制部441通过控制搬送部件移动马达429而使搬送部件425(图2的(c))移动,将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朝向排出辊对414搬送(步骤S7),结束该处理。通过搬送部件425搬送至排出辊对414的片材束Sb被排出辊对414排出,容纳到排纸托盘4a。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刮板481的上表面设置有具有刷毛551的清扫部581,在下刮板482的下表面设置有具有刷毛552的清扫部582,伴随利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片材束Sb的剥离动作,清扫部581的刷毛551擦拭上侧的压接齿471的齿面(压接面),并且清扫部582的刷毛552擦拭下侧的压接齿472的齿面(压接面),从而对压接齿471、472进行清扫。

  上刮板481和清扫部581为一体,下刮板482和清扫部582为一体,所以仅通过设置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移动的驱动机构483,就能够进行从压接齿剥离片材束和清扫压接齿的齿面这两方。相比于独立地配置使压接齿移动的专用的机构和使清扫部移动的专用的机构的结构,能够实现装置的简化且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记载中,说明了如图12所示处于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的移动方向前端缘481c的至少一部分与片材束Sb交叠的结构(L7>0),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如不发生上刮板481在从退避位置向剥离位置的移动中钻入片材束Sb中的最上位的片材S与比其靠下的片材S之间的情况下,还能够采用处于退避位置的上刮板481位于比托盘420上的片材束Sb的前端缘Se1靠片材搬送方向下游侧、即在俯视时不交叠的结构。

  另外,将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同轴地摇摆的情况下的摇摆角设为90°,但不限于此,能够通过实验等决定适合于装置结构的角度。例如,能够采取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中使摇摆角不同的结构、代替同轴而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以独立的旋转轴为中心摇摆的结构等。

  本发明不限于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设为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处理部(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或者片材处理装置执行的利用刮板(剥离部件)从压接部件剥离片材束和利用设置于刮板的清扫部对压接部件的压接面进行清扫的方法。进而,也可以是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例如能够记录于磁带、软盘等磁盘、DVD-ROM、DVD-RAM、CD-ROM、CD-R、MO、PD等光记录介质、闪存存储器类记录介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各种记录介质,有时以该记录介质的形式生产、销售等,也有时以程序的形式经由包括因特网的有线、无线的各种网络、广播、电气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等传送、供给。

  〔9〕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考虑如以下的变形例。

  (9-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相对基体550的上表面(平面)554直立的姿势立设清扫部581的刷毛551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采用如图16的(a)、(b)所示的清扫部591那样以从基体560的上表面554倾斜的姿势立设刷毛561的结构。

  在将该图的箭头Qa方向设为刮板481的从退避位置向剥离位置的移动方向时,刷毛561成为前端侧相对其根部向其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姿势,向其倾斜侧即移动方向下游侧的附着物的清除效果比设为直立姿势的结构高。由此,能够将利用刷毛561从压接齿471刮擦的纸粉等附着物推到刮板481的移动方向下游,能够抑制附着到无钉装订后的片材束Sb、飞散到压接齿471的周边。

  (9-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清扫部581、582对压接齿471、472进行清扫的结构例,但还能够设置进一步去除附着到清扫部581、582的刷毛561的纸粉等附着物的去除部。

  图17的(a)是示出对清扫部581、582进行清扫的去除部件501、502的结构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7的(b)是用于说明采取该结构的情况下的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如图17的(a)所示,去除部件501是从支承板480d的侧缘向下方折弯而成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该支承板480d从装订单元43的框架480的顶板480a与箭头Z方向逆向地朝向装置正面侧延出。

  通过在上刮板481的移动的期间中去除部件501的下端缘511擦拭与上刮板481一体移动的清扫部581的刷毛561,能够对附着于清扫部581的纸粉等进行刮擦。

  为了采取该结构,需要支承上刮板481的臂488b在上刮板481移动时不抵接到去除部件501。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使用将臂488b变更为删除图7所示的上表面部488d和侧面部488e而如图17的(b)所示那样仅留下下表面部488f的结构的臂。对于支承下刮板482的臂489b,也同样地使用变更为仅留下上表面部489f的结构的臂。

  如图17的(a)所示,去除设置于下刮板482的清扫部件582的附着物的去除部件502也是与去除部件501同样的板状部件,从从框架480延出的未图示的支承板的侧缘向上方折弯而成。

  去除部件501、502虽然能够配置于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剥离位置返回到退避位置的途中能够擦拭其清扫部件581、582的任意的位置,但最好设为在刚要到达退避位置之前擦拭的位置或者在到达退避位置时擦拭的位置。去除部件501、502不限于金属制,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制。

  在比去除部件501、502靠下方,配置有承接并容纳在被去除部件501、502刮擦后由于自重而下落的纸粉等的收容容器510。通过该收容容器510,能够防止去除的纸粉等在装置内飞散。

  (9-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当进行1次无钉装订时,就将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退避位置移动至剥离位置之后返回到退避位置这样的往返移动(以下称为“刮板的往返移动”)进行1次,从而将压接齿471、472清扫1次,但不限于此。

  在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S是所谓再生纸并且与普通纸相比附着到压接齿的纸粉等量多的种类的纸张的情况下,存在该多的纸粉等在1次的清扫中未被完全去掉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采用每当进行1次无钉装订时进行2次清扫的控制。

  图18是示出该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相对图15所示的流程图,在执行S10~S12以代替步骤S5、S6这点不同。

  具体而言,在判断为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S是属于容易出现纸粉的预定的片材种类的纸张在此为再生纸时(在步骤S10中“是”),在将刮板的往返移动进行2次之后(步骤S11),进入到步骤S7。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是不属于容易出现纸粉的预定的片材种类的纸张在此为普通纸时(在步骤S10中“否”),将刮板的往返移动进行1次(步骤S12),进入到步骤S7。该步骤S12的处理与图15所示的步骤S5和S6的处理相当。

  通过根据片材S的种类将刮板的往返移动的执行次数切换为不同的次数,关于不易出现纸粉的片材(普通纸等),刮板的往返移动1次即可,所以其所需的时间短于设为多次。由此,能够尽早将接下来应无钉装订的片材束Sb向托盘420搬送,能够尽早开始该片材束Sb的无钉装订。

  另一方面,关于容易出现纸粉的片材(再生纸等),将刮板的往返移动进行2次,从而即使大量纸粉等附着到压接齿也能够不会残留于压接齿,所以能够防止由于附着物的堆积引起的片材束S的装订部分的压接力降低。

  容易出现纸粉的片材S的预定种类不限于再生纸,例如还能够设为薄纸、抄更纸等。片材S的种类例如能够根据光学式、超声波式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判别。另外,如果是用户能够从操作部5输入片材S的种类的结构,则能够通过取得输入的片材S的种类的信息来判别片材S的种类。

  在上述记载中,说明了根据片材S的种类将刮板的往返移动的次数切换为1次和2次中的某一个的结构例,但只要是往返移动的次数不同的控制,则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关于某个种类的片材将切换次数设定为1次,关于另一种类的片材将切换次数设定为2次,关于又一种类的片材将切换次数设定为3次等。

  另外,还能够代替将刮板的往返移动反复2次的控制而采用以下的控制。具体而言,在再生纸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动作: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剥离位置返回到退避位置的途中将移动方向逆转而移动至剥离位置,之后返回到退避位置。在该动作下也能够通过清扫部对压接齿进行2次清扫。

  图19是用于说明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剥离位置向箭头U方向移动而返回到退避位置的途中刮板的从剥离位置的摇摆角达到的时间点(轴杆484的从剥离位置的旋转角达到的时间点)将移动方向向箭头T方向逆转而朝向剥离位置移动的情形的示意图。

  通过将设定为小于90°的角度,相比于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往返移动2次的结构,能够缩短2次的清扫所需的开始至结束的时间。

  图20是示出该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图20所示的流程图相对图18所示的流程图在执行步骤S21~S24以代替步骤S11这点不同。

  即,在判断为无钉装订的对象的片材S是再生纸时(在步骤S10中“是”),使将刮板从剥离位置朝向退避位置的返回动作开始(步骤S21),在刮板的从剥离位置的摇摆角达到时,将移动方向逆转(步骤S22),使刮板移动到剥离位置(步骤S23),之后,将刮板从剥离位置返回到退避位置(步骤S24)。例如能够设为30°~60°的范围内的角度。此外,也可以不与片材S的种类关联地进行该动作。

  (9-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当执行无钉装订时使刮板往返移动而进行压接齿的清扫,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采取不与无钉装订的执行关联地在达到预定的定时时进行刮板的往返移动来对压接齿进行清扫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不会每当执行无钉装订时进行刮板的移动。

  能够将预定的定时例如设为在无钉装订的作业结束之后针对接下来的片材束的无钉装订的作业未预定时。能够无需等待刮板的往返移动结束而开始接下来的作业。

  另外,能够将预定的定时例如设为每当无钉装订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例如100次时。能够通过将无钉装订的累积次数存储为历史信息来实现。进而,也可以根据片材的种类切换是否需要执行利用刮板的剥离动作。具体而言,能够在普通纸、厚纸的情况下不执行利用刮板的剥离动作而在再生纸的情况下执行。

  (9-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以轴杆484的(旋转轴)为中心从退避位置摇摆至剥离位置的移动机构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移动机构。例如,还能够采用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从退避位置直线移动至剥离位置的驱动机构。

  (9-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与上侧的压接齿471对应的上刮板481和与下侧的压接齿472对应的下刮板482的结构例,但不限于将一个刮板与一个压接齿对应起来的结构。根据压接齿471、472的齿尖的凹凸形状、使用的片材S的种类的组合,可能有压接后的片材束Sb仅粘在一方的压接齿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仅设置与片材束Sb粘到的一方的压接齿对应的刮板,能够将刮板的数量减少为一个,相比于二个的结构,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9-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上侧的压接齿471朝向下侧的压接齿472向下方移动而夹入并压接片材束Sb,但不限于此。能够采取下侧的压接齿472朝向上侧的压接齿471向上方移动的结构、上侧的压接齿471和下侧的压接齿472这两方移动的结构等上侧的压接齿471和下侧的压接齿472向相对接近的方向和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9-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托盘420上搬送的片材S被插入到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时的片材的搬送路径400设为通过分离距离最大的分离状态的压接齿471、472之间的中点的路径,但不限于此。能够设为通过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的任意位置的路径。只要是从托盘420搬送的片材S被插入到压接齿471、472之间的路径即可,例如还能够设为通过下侧的压接齿472的正上的位置的路径。

  路径400相当于从托盘420朝向压接齿471、472搬送的片材S的向压接齿471、472之间的进入路径。能够通过改变托盘420的片材载置面的相对压接齿471、472的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来调整该进入路径。在压接齿471、472之间片材S能够逐张顺利地进入直至达到最大张数的路径、即片材载置面的倾斜角度根据实验等预先决定。

  此外,在上述记载中,每当在托盘420上逐张容纳片材S时,以使该片材S的角部Su正好进入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空间470的方式决定托盘420和压接齿471、472的位置关系,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能有将在托盘420上对齐的片材束Sb直接整体插入压接齿471、472之间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以片材束Sb中的最上位或者最下位的片材S的搬送路径为基准,以满足上述L1>L2的关系的方式,决定上刮板481和下刮板482的退避位置。

  (9-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一对压接齿471、472对片材束Sb进行无钉倾斜装订的结构例,但只要是能够对片材束Sb进行压接的部件即可,能够使用包含齿的具有凹凸形状的压接部件。

  (9-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装订单元43对片材束Sb的装置背面侧的角部Su进行无钉倾斜装订的结构例,但只要是进行无钉装订的结构即可。例如,还能够采取将装订单元43固定配置到装置正面侧,对片材束Sb的片材正面侧的角部St(图3)进行无钉倾斜装订的结构。

  另外,如果采取能够使装订单元43以与片材搬送方向平行的姿势的状态下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平行移动的结构,则还能够使装订单元43移动到片材束Sb中的装置正面侧的角部St至背面侧的角部Su的期间的从用户指定的部位,从而对该指定的部位实施所谓无钉平订。

  (9-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图像形成装置1设为复合机的情况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作为在搬送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之后将该片材S排出到片材处理部4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还能够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另外,还能够将片材处理部4采用为选择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进而,装订对象的片材S不限于形成图像后的片材S。例如,还能够采用在用户将片材束在片材搬送方向上手动插入到托盘420上后从操作部5手动地指示装订处理的执行的结构。

  进而,虽然将刮板481、482设为薄板状,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使用细的棒状的刮板等。另外,关于包含于装订部47、剥离部48等的各部件,形状、大小、材料等当然不限于上述记载,预先决定适合于装置结构的形状、大小、材料等。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内容尽可能分别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对片材束实施装订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