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塑料加工>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独创技术12506字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

2021-03-21 13:30:18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

  背景技术

  BMC(Bulk molding compounds)注塑类模具属于热固性模具,与热塑性模具相比,其加工流程是不可逆的。热固性模具加工的产品一旦成型就不可重新再加工了。现有BMC注塑类模具,由于不同的工艺要求腔数不同,经常会出现流道进胶不平衡的现象。如现有技术中一出八的模具,为了达到平衡流道的效果,会增加一些支流道,这就会造成压力的损失和材料的浪费。如果会采用最减短的方式进料,同样会出现进胶不平衡的现象。

  由于注塑材料的限制,无法在分型面处直接做调节块,很多情况是采取加工前根据个人经验,直接将进胶口加工大或者加工小来满足进胶平衡,难免会出现计算错误或估算错误的时候,这时候出现进胶不平衡之后,会选择重新修模,通过加铁或者减铁的方式再次调整,这就导致试模时间延长,造成加工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出料不平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的BMC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进胶流道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通过调节顶杆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从而达到快速调节进胶平衡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所述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包括:

  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与进胶口连接,每个所述进胶口与对应的进胶流道连接,所述进胶流道的进料端与主流道连接,所述主流道的进料端与射料口连接,每个所述进胶流道与对应的调节顶杆的底部贯通连接,所述调节顶杆的顶部与调节垫片贯通连接。

  通过在每个进胶流道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通过调节顶杆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从而达到快速调节进胶平衡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产品型腔的数量为2~10个,所述进胶流道的数量为产品型腔的数量的1/2。

  产品型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工艺要求腔数不同。每一个进胶流道对应两个产品型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产品型腔的数量为6~8个。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顶杆的顶端安装有调节螺丝。

  在调节顶杆的顶端安装调节螺丝,便于将调节顶杆拔出来,从而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进而可以在试模阶段快速调节流道进胶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上述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的BMC模具,所述BMC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顶层板、连接板、流道板、隔热板、上模盖和下模盖,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冷却水通道;

  所述主流道贯穿所述流道板,所述进胶流道贯穿所述流道板和上模盖,所述产品型腔安装在所述上模盖和下模盖之间的空腔中,所述调节顶杆的底部与所述进胶流道贯通连接,所述调节顶杆的顶部与所述顶层板贯通连接,所述调节垫片与所述顶层板卡接。

  上述BMC模具是通过调节顶杆调节流道平衡的模具,模具为角式注塑结构(即卧式注塑,立式开模),BMC料经主流道到不同的进胶流道,通过在调节顶杆的顶部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的方式实现调节顶杆的上下移动(当减少调节垫片时调节顶杆下移,进胶流道的截面积变小,反之亦反),将进胶流道的截面积调大或调小从而调整进胶口的进胶速度,从而实现产品型腔的进胶平衡。此模具为立式模具,调整时只需要将固定在注塑机的上模压板松开,调节顶杆的顶部有个调节螺丝,可以轻松将调节顶杆拔出来,从而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进而可以在试模阶段快速调节流道进胶平衡。

  上述BMC模具已成功运用在空调S51直流内机一出六的模具和BLDC转子一出八转子模具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胶流道贯穿所述上模盖的一段中安装有拉料杆,所述拉料杆的底部贯穿所述推管。

  模具开模,上模盖向上运动,固化料跟随拉料杆一起脱离上模盖,拉料杆继续向下运动(此时拉料杆在推管中向下运动),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的力使得固化料被顶出。进胶流道与推管通过隔板隔开,拉料杆贯穿隔板,从而避免拉料杆脱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层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顶杆可在所述通孔中上下移动,所述调节垫片的底面与所述通孔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调节垫片的顶面与所述调节顶杆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在调节顶杆的顶部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的方式实现调节顶杆的上下移动(当减少调节垫片时调节顶杆下移,进胶流道的截面积变小,反之亦反),将进胶流道的截面积调大或调小从而调整进胶口的进胶速度,从而实现产品型腔的进胶平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进胶平衡调节机构通过在每个进胶流道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通过调节顶杆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从而达到快速调节进胶平衡的目的。上述BMC模具是通过调节顶杆调节流道平衡的模具,模具为角式注塑结构(即卧式注塑,立式开模),BMC料经主流道到不同的进胶流道,通过在调节顶杆的顶部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的方式实现调节顶杆的上下移动(当减少调节垫片时调节顶杆下移,进胶流道的截面积变小,反之亦反),将进胶流道的截面积调大或调小从而调整进胶口的进胶速度,从而实现产品型腔的进胶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的BMC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显示为图3中C处放大图。

  元件标号说明

  1-产品型腔;2-进胶口;3-进胶流道;4-主流道;5-射料口;6-调节顶杆;7-调节垫片;8-调节螺丝;9-顶层板;10-连接板;11-流道板;12-隔热板;13-上模盖;14-下模盖;15-冷却水通道;16-通孔;17-拉料杆;18-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所述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包括:

  请参阅图1,产品型腔1,所述产品型腔1与进胶口2连接,每个所述进胶口2与对应的进胶流道3连接,所述进胶流道3的进料端与主流道4连接,所述产品型腔1的数量为6个,所述进胶流道3的数量为3支;所述主流道4的进料端与射料口5连接,每个所述进胶流道3与对应的调节顶杆6的底部贯通连接;请参阅图3,所述调节顶杆6的顶部与调节垫片7贯通连接;所述调节顶杆6的顶端安装有调节螺丝8。

  工作过程:胶料从射料口5喷出,再进入主流道4,从而进入不同的进胶流道3,每个进胶流道3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6,通过调节顶杆6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调节顶杆6的上下通过在调节顶杆6的顶部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7实现,当减少调节垫片7时调节顶杆6下移,进胶流道3的截面积变小,反之亦反。不同的进胶流道3进入不同的产品型腔1,每个进胶流道3对应两个产品型腔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进胶平衡调节机构的BMC模具,请参阅图1,所述BMC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顶层板9、连接板10、流道板11、隔热板12、上模盖13和下模盖14,所述流道板11上设置有冷却水通道15;

  请参阅图1~图3,所述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包括产品型腔1,所述产品型腔1与进胶口2连接,每个所述进胶口2与对应的进胶流道3连接,所述进胶流道3的进料端与主流道4连接,所述产品型腔1的数量为6个,所述进胶流道3的数量为3支;所述主流道4的进料端与射料口5连接,每个所述进胶流道3与对应的调节顶杆6的底部贯通连接,所述调节顶杆6的顶部与调节垫片7贯通连接;所述调节顶杆6的顶端安装有调节螺丝8。

  请参阅图3,所述主流道4贯穿所述流道板11,所述进胶流道3贯穿所述流道板11和上模盖13,所述产品型腔1安装在所述上模盖13和下模盖14之间的空腔中;请参阅图5,所述调节顶杆6的底部与所述进胶流道3贯通连接,所述顶层板9上设置有通孔16,所述调节顶杆6可在所述通孔16中上下移动,所述调节垫片7的底面与所述通孔16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请参阅图4,所述进胶流道3贯穿所述上模盖13的一段中安装有拉料杆17,所述拉料杆17的底部贯穿所述推管18。

  工作过程:每个进胶流道3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6,通过调节顶杆6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调节顶杆6的上下通过在调节顶杆6的顶部增加或减少调节垫片7实现,当减少调节垫片7时调节顶杆6下移,进胶流道3的截面积变小,反之亦反。调节完成后,胶料从射料口5喷出,再进入主流道4,从而进入不同的进胶流道3,不同的进胶流道3进入不同的产品型腔1,每个进胶流道3对应两个产品型腔1,进料完成后,加热固化成型。最后模具开模,上模盖13和下模盖14分离,模具开模,上模盖13向上运动,固化料跟随拉料杆17一起脱离上模盖13,拉料杆17在推管18中继续向下运动,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的力使得固化料被顶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进胶流道3上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顶杆6,通过调节顶杆6的上下来调整流道口的大小,从而达到快速调节进胶平衡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进胶平衡调节机构及BMC模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