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粉末冶金> 一种复合整形治具独创技术31007字

一种复合整形治具

2021-02-04 09:13:27

一种复合整形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生产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复合整形治具。

  背景技术

  金属注射成形是通过注塑机将金属与高分子粘结剂密炼混合得到的喂料注射到模具中制备出特定形状的零件,通过脱脂、烧结和后处理等工序得到最终成品。生坯在烧结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尺寸收缩和形变,因此在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时,整形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工艺,其目的是将变形的产品,经过治具挤压得到尺寸、形状符合预期的产品。

  特别地,对于手机升降摄像头支架类结构的产品,对产品的直角角度、内框厚度、螺丝孔耳朵高度和平面度均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产品在脱脂和烧结过程中失去粘结剂的黏结,金属粉末之间结合强度低,产品受重力及摩擦力双重作用影响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常见的整形方案分两道工序完成,第一道是对产品的平面度及耳朵高度进行整形,第二道是对产品的直角进行整形。但采用两道工序进行整形的方式效率极低,且第二道整形后会对第一道耳朵高度尺寸影响,精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整形治具,提高金属注射成型后的整形效率及整形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整形治具,包括上模固定部、下模固定部、驱动机构、上模整形机构、下模整形机构、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

  所述下模整形机构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部内,并穿过所述下模固定部顶部以使待整形产品放置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部下侧,活动端抵靠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下端;

  所述下模固定部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设置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复数个所述第三滑动部相对设置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所述第三滑动部分别一一对应地抵靠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四周;

  所述上模整形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固定部内,并能够在所述上模固定部和所述下模固定部压合时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正对;

  所述上模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与所述下模固定部压合,以使待整形产品被压制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间进行整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固定部包括支承板、下模固定板、下模顶板和复数个模脚;

  所述支承板装设于复数个所述模脚顶部;

  所述下模固定板装设于所述支承板顶部;

  所述下模顶板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板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整形机构包括第一下模镶件、第二下模镶件、顶出组件和复数个第三下模镶件;

  所述支承板顶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顶出组件装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驱动机构活动端穿过所述支承板抵靠于所述顶出组件下侧;

  所述第一下模镶件装设于所述第三下模镶件外;

  所述第一下模镶件和第二下模镶件下端抵靠于所述下模固定板上;

  所述第三下模镶件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模顶板和第一下模镶件,下端抵靠于所述顶出组件顶部;

  所述第二下模镶件位于复数个所述第三下模镶件间,且所述第二下模镶件顶部与所述第三下模镶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下模固定板间还装设有复数个第一弹性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顶出底板、顶出面板和顶出夹板;

  所述顶出底板装设于所述顶出夹板顶部,所述顶出底板位于所述顶出夹板下侧;

  所述顶杆上端穿过所述顶出底板抵靠于所述顶出夹板下侧,下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固定部包括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复数个第一铲基和复数个第二铲基,所述上模垫片下侧嵌设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下端抵压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顶部;

  所述上模垫板装设于所述上模固定部顶部,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嵌设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内,且所述上模整形机构下侧能够抵靠于下模整形机构上;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上端穿过所述上模固定板与上模垫板连接,下端皆位于所述上模固定板下侧;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间相对设置,复数个所述第二铲基间相对设置;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上,复数个所述第二铲基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复数个第三滑动部上,以使待整形产品被压制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间进行整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包括第一上模镶件、第二上模镶件和复数个第三上模镶件;

  所述第一上模镶件上侧能够抵靠于所述上模垫板下侧,下侧装设于所述第二上模镶件顶部;

  复数个所述第三上模镶件上端卡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顶部,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固定板,并与所述上模固定板下侧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复数个所述第三上模镶件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阶梯状滑动腔;

  所述第一上模镶件和第二上模镶件皆装设于所述滑动腔内,且所述第二上模镶件上端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滑动腔上侧;

  所述第二弹性部抵压于所述第一上模镶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铲基朝向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侧斜面倾斜角度为25°~28°;

  所述第二铲基朝向所述第三滑动部的一侧还装设有T字形凸台;

  所述第二铲基朝向所述第三滑动部的一侧斜面及T字形凸台的倾斜角度皆为2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镶件和第一滑块底座;

  所述第一滑块镶件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底座顶部靠近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端;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远离所述下模整机构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上模固定部连接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动部包括第三滑块镶件和第三滑块底座;

  所述第三滑块镶件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三滑块底座顶部靠近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端;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远离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用于对产品上下同时压制,复合整形,产品经过一次整形即可达到要求,整形后的产品品质高、精度高,且整形效率大大提升;设置滑动部,以在被整形产品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将被整形产品压紧;设置驱动机构,用于在产品整形完成后将产品顶出,便于工人取下;通过复合整形有效提升整形效率,节省生产时间及人工成本,解决了金属产品烧结后变形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对于直角角度、平面度、内框装配尺寸要求较严格的不锈钢产品整形,如手机升降摄像头支架结构,适用对象广泛,操作简单便捷。同时,还可以配合机械手自动化作业,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整形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滑块底座、第二滑块底座和第三滑块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下模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模固定部;11、上模垫板;12、上模固定板;13、第一铲基;14、第二铲基;15、第二弹性部;141、T字形凸台;

  2、下模固定部;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支承板;24、下模固定板;25、下模顶板;26、模脚;27、第一弹性部;231、容置腔;

  3、驱动机构;

  4、上模整形机构;41、第一上模镶件;42、第二上模镶件;43、第三上模镶件;44、滑动腔;

  5、下模整形机构;51、第一下模镶件;52、第二下模镶件;53、顶出组件;54、第三下模镶件;531、顶杆;532、顶出底板;533、顶出面板;534、顶出夹板;

  6、第一滑动部;61、第一滑块镶件;62、第一滑块底座;63、第三弹性部;621、第三滑槽;

  7、第二滑动部;71、第二滑块镶件;72、第二滑块底座;721、第四滑槽;

  8、第三滑动部;81、第三滑块镶件;82、第三滑块底座;

  9、待整形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6,一种复合整形治具,包括上模固定部、下模固定部、驱动机构、上模整形机构、下模整形机构、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

  所述下模整形机构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部内,并穿过所述下模固定部顶部以使待整形产品放置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部下侧,活动端抵靠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下端;

  所述下模固定部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设置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复数个所述第三滑动部相对设置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所述第三滑动部分别一一对应地抵靠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四周;

  所述上模整形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固定部内,并能够在所述上模固定部和所述下模固定部压合时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正对;

  所述上模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与所述下模固定部压合,以使待整形产品被压制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间进行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上模固定部装设于外设的液压设备下侧,将产品放置于下模整形机构上,压合上模固定部和下模固定部,使上模整形机构下端抵压于待整形产品顶部上,同时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分别从产品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将待整形产品夹紧;

  外设的液压设备对上模固定部持续施压,使产品在上整形机构、下整形机构、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的多方位共同作用下完成复合整形;

  整形完成后,液压设备释放压力,上模固定部上升,同时在驱动机构驱动下,产品被顶出,由人工手动取下产品。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用于对产品上下同时压制,复合整形,产品经过一次整形即可达到要求,整形后的产品品质高、精度高,且整形效率大大提升;设置滑动部,以在被整形产品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将被整形产品压紧;设置驱动机构,用于在产品整形完成后将产品顶出,便于工人取下;通过复合整形有效提升整形效率,节省生产时间及人工成本,解决了金属产品烧结后变形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对于直角角度、平面度、内框装配尺寸要求较严格的不锈钢产品整形,如手机升降摄像头支架结构,适用对象广泛,操作简单便捷。同时,还可以配合机械手自动化作业,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固定部包括支承板、下模固定板、下模顶板和复数个模脚;

  所述支承板装设于复数个所述模脚顶部;

  所述下模固定板装设于所述支承板顶部;

  所述下模顶板装设于所述下模固定板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整形机构包括第一下模镶件、第二下模镶件、顶出组件和复数个第三下模镶件;

  所述支承板顶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顶出组件装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驱动机构活动端穿过所述支承板抵靠于所述顶出组件下侧;

  所述第一下模镶件装设于所述第三下模镶件外;

  所述第一下模镶件和第二下模镶件下端抵靠于所述下模固定板上;

  所述第三下模镶件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模顶板和第一下模镶件,下端抵靠于所述顶出组件顶部;

  所述第二下模镶件位于复数个所述第三下模镶件间,且所述第二下模镶件顶部与所述第三下模镶件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下模固定板间还装设有复数个第一弹性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承板和模脚用于承受治具的整体压力,对上模整形机构、上模固定部、下模固定板和下模顶板形成支撑;第一下模镶件和第二下模镶件用于在上模固定部压合于下模固定部上时,与上模整形机构、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配合,同时压住产品进行整形;第三下模镶件用于放置产品,并且能够在上模固定部压合于下模固定部上时,用于对产品底部产生支撑力,产品在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复合整形,仅需一次即可完成对产品的平整度、角度、耳朵高度进行调整,整形效率高,且操作简单,精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顶出底板、顶出面板和顶出夹板;

  所述顶出底板装设于所述顶出夹板顶部,所述顶出底板位于所述顶出夹板下侧;

  所述顶杆上端穿过所述顶出底板抵靠于所述顶出夹板下侧,下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顶杆用于与驱动机构配合,以在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伸出时,顶杆向上运动并推动顶出夹板和顶出面板,进而能够推动第三下模镶件向上运动,以将产品顶出,便于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固定部包括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复数个第一铲基和复数个第二铲基,所述上模垫片下侧嵌设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下端抵压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顶部;

  所述上模垫板装设于所述上模固定部顶部,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嵌设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内,且所述上模整形机构下侧能够抵靠于下模整形机构上;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上端穿过所述上模固定板与上模垫板连接,下端皆位于所述上模固定板下侧;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间相对设置,复数个所述第二铲基间相对设置;

  复数个所述第一铲基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上,复数个所述第二铲基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复数个第三滑动部上,以使待整形产品被压制于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间进行整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复数个第一铲基分别与第一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相匹配,并且复数个第一铲基能够对应插入第一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一侧,复数个第二铲基分别与复数个第二滑动部相匹配,能够在上、下模固定部压合时,使上、下模固定部紧密连接;设置第二弹性部,用于推动上模整形机构下端能够抵压于产品上,并且在上模固定部与下模固定部压合后,能够使上模整形机构始终对产品保持压力,达到对产品平整度的整形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整形机构包括第一上模镶件、第二上模镶件和复数个第三上模镶件;

  所述第一上模镶件上侧能够抵靠于所述上模垫板下侧,下侧装设于所述第二上模镶件顶部;

  复数个所述第三上模镶件上端卡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顶部,下端穿过所述上模固定板,并与所述上模固定板下侧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复数个所述第三上模镶件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阶梯状滑动腔;

  所述第一上模镶件和第二上模镶件皆装设于所述滑动腔内,且所述第二上模镶件上端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滑动腔上侧;

  所述第二弹性部抵压于所述第一上模镶件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上模镶件用于与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配合以对产品的耳朵平整度进行整形,第二上模镶件用于与第二下模镶件分别作用于产品的顶部和底部,以对产品主体的平整度进行整形,实现对产品进行多方位同时压合整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铲基朝向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侧斜面倾斜角度为25°~28°;

  所述第二铲基朝向所述第三滑动部的一侧还装设有T字形凸台;

  所述第二铲基朝向所述第三滑动部的一侧斜面及T字形凸台的倾斜角度皆为20°~23°。

  由上述描述可知,复数个第二铲基的T字形凸台能够分别插入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以使上、下模紧密连接,同时设置倾斜角度为20°~23°能够在压合时,连接紧密,在上下模固定部分离时,便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镶件和第一滑块底座;

  所述第一滑块镶件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底座顶部靠近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端;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底座远离所述下模整机构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上模固定部连接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动部包括第三滑块镶件和第三滑块底座;

  所述第三滑块镶件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三滑块底座顶部靠近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上端;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装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位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与所述下模整形机构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滑块底座远离所述下模整形机构的一侧为斜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滑块底座并在滑块底座与下模整形机构间设置第三弹性部,以使滑块底座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滑块镶件随滑块底座运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产品,并能够对各类产品进行固定和整形,使治具能够适用于多种金属产品的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图9,一种复合整形治具,包括上模固定部1、下模固定部2、驱动机构3、上模整形机构4、下模整形机构5、第一滑动部6、第二滑动部7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8;

  下模整形机构5装设于下模固定部2内,并穿过下模固定部2顶部以使待整形产品放置于下模整形机构5上;

  驱动机构3固定端装设于下模固定部2下侧,活动端抵靠于下模整形机构5下端;

  下模固定部2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

  第一滑动部6和第二滑动部77相对设置地装设于第一滑槽21内;

  复数个第三滑动部8相对设置地装设于第二滑槽22内;

  第一滑动部6、第二滑动部77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8分别一一对应地抵靠于下模整形机构5的四周;

  上模整形机构4装设于上模固定部1内,并能够在上模固定部1和下模固定部2压合时与下模整形机构5正对;

  上模固定部1通过第一滑动部6、第二滑动部77和复数个第三滑动部8与下模固定部2压合,以使待整形产品9被压制于上模整形机构4和下模整形机构5间进行整形;

  其中,上模固定部1下侧装设有4根均匀分布的导柱10,下模固定部2顶部开设有4个与导柱10相匹配的定位槽20,以使上模固定部1和下模固定部2间通过导柱和定位槽进行定位合模;

  优选的,驱动机构3为超薄复动型气缸,内径为32mm,行程为15mm;

  具体的,还包括电器阀和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外设的液压设备和气缸电连接,以在液压设备释放压力并驱动上模固定部上升后控制气缸的活动端伸出,将下模整形机构顶出,进而能够将产品顶出。

  优选的,第三滑动部8设置有2个;

  参照图2,下模固定部2包括支承板23、下模固定板24、下模顶板25和复数个模脚26;

  支承板23装设于复数个模脚26顶部;

  下模固定板24装设于支承板23顶部;

  下模顶板25装设于下模固定板24顶部。

  优选的,模脚26设置有2个,且两个模脚26相对设置;

  具体的,下模固定板24和支承板23通过螺钉固定于两个模脚上;

  参照图2,下模整形机构5包括第一下模镶件51、第二下模镶件52、顶出组件53和复数个第三下模镶件54;

  支承板23顶部开设有容置腔231,顶出组件53装设于容置腔231内;

  驱动机构3活动端穿过支承板23抵靠于顶出组件53下侧;

  第一下模镶件51装设于第三下模镶件54外;

  第一下模镶件51和第二下模镶件52下端抵靠于下模固定板24上;

  第三下模镶件54上端依次穿过下模顶板25和第一下模镶件51,下端抵靠于顶出组件53顶部;

  第二下模镶件52位于复数个第三下模镶件54间,且第二下模镶件52顶部与第三下模镶件54位于同一平面上;

  顶出组件53与下模固定板24间还装设有复数个第一弹性部27。

  优选的,第三下模镶件5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下模镶件54相对设置;

  其中,参照图6,第二下模镶件52侧面导正斜角为15°×1.7mm,口部有R0.3圆角521过渡;

  参照图2和图9,顶出组件53包括顶杆531、顶出底板532、顶出面板533和顶出夹板534;

  顶出底板532装设于顶出夹板534顶部,顶出底板532位于顶出夹板534下侧;

  顶杆531上端穿过顶出底板532抵靠于顶出夹板534下侧,下端与驱动机构3的活动端连接。

  参照图2和图7,上模固定部1包括上模垫板11、上模固定板12、第一铲基13和第二铲基14,上模垫片11下侧嵌设有第二弹性部15,第二弹性部15下端抵压于上模整形机构4顶部;

  上模垫板11装设于上模固定部1顶部,上模整形机构4嵌设于上模固定板12内,且上模整形机构4下侧能够抵靠于下模整形机构5上;

  复数个第一铲基13和复数个第二铲基14上端穿过上模固定板12与上模垫板11连接,下端皆位于上模固定板12下侧;

  复数个第一铲基13间相对设置,复数个第二铲基14间相对设置;

  复数个第一铲基13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第一滑动部6和第二滑动部77上,复数个第二铲基14能够分别对应插设于复数个第三滑动部8上,以使待整形产品被压制于上模整形机构4和下模整形机构5间进行整形。

  优选的,第一铲基13和第二铲基14皆设置有2个,第三滑动部8设置有2个,两个第三滑动部8相对设置并装设于第二滑槽22内;

  具体的,第一铲基13和第二铲基14皆通过螺钉与上模垫板11连接,上模垫板11与上模固定板12间亦通过螺钉连接;

  参照图2,上模整形机构4包括第一上模镶件41、第二上模镶件42和复数个第三上模镶件43;

  第一上模镶件41上侧能够抵靠于上模垫板11下侧,下侧装设于第二上模镶件42顶部;

  复数个第三上模镶件43上端卡接于上模固定板12顶部,下端穿过上模固定板12,并与上模固定板12下侧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复数个第三上模镶件43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阶梯状滑动腔44;

  第一上模镶件41和第二上模镶件42皆装设于滑动腔44内,且第二上模镶件42上端可滑动地卡设于滑动腔44上侧;

  第二弹性部15抵压于第一上模镶件41上。

  其中,第二上模镶件42采用避空设计,其左右两侧的单边避空宽度为0.15mm;

  参照图2、图3、图5和图8,第一铲基13朝向第一滑动部6的一侧斜面倾斜角度为25°~28°;

  第二铲基14朝向第三滑动部8的一侧还装设有T字形凸台141;

  第二铲基14朝向第三滑动部8的一侧斜面及T字形凸台141的倾斜角度皆为20°~23°;

  优选的,第一铲基13斜面倾斜角为25°,第二铲基14的斜面和T字形凸台141的倾斜角度皆呈20°;

  参照图2、图4和图8,第一滑动部6包括第一滑块镶件61和第一滑块底座62;

  第一滑块镶件61一端装设于第一滑块底座62顶部靠近下模整形机构5的一侧,另一端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上端;

  第一滑块底座62装设于第一滑槽21内并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一侧;

  第一滑块底座62与下模整形机构5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63可滑动连接;

  第一滑块底座62远离下模整机构5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上模固定部1连接的第三滑槽621;

  第三滑槽621与T字形凸台141相匹配;

  参照图3、图4和图8,第三滑动部8包括第三滑块镶件81和第三滑块底座82;

  第三滑块镶件81一端装设于第三滑块底座82顶部靠近下模整形机构5的一侧,另一端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上端;

  第三滑块底座82装设于第一滑槽内并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一侧;

  第三滑块底座82与下模整形机构5间通过一第三弹性部63可滑动连接;第三滑块底座82远离下模整形机构5的一侧为斜面。

  参照图2、图4图8,第二滑动部7包括第二滑块镶件71和第二滑块底座72,第二滑块镶件71一端装设于第二滑块底座72顶部靠近下模整形机构5的一侧,另一端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上端;

  第二滑块底座72装设于第一滑槽内并位于下模整形机构5一侧;

  第二滑块底座72与远离下模整机构5的一侧下模整形机构5间通过一第四弹性部73可滑动连接;

  第二滑块底座72远离下模整机构5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第二铲基14可滑动连接的第四滑槽721。

  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和第三弹性部皆为复位压簧,第二弹性部的之间为8mm;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整形油压机(即外设液压设备)开机,由自动化机械手或培训合格的操作员手持待整形产品放置于第三下模镶件上;

  (2)启动合模开关,在第二弹性部作用下上模镶件A率先接触产品,进而上模垫板、第二上模镶件、两个第三上模镶件、第一下模镶件、第二下模镶件、第一滑块镶件、第二滑块镶件和两个第三滑块镶件同时压死产品,并在5~10Mpa压力下保压0.8~1.0s;

  (3)保压完成后,整形油压机驱动上模固定部自动上升,开模后,气缸的活动端伸出,依次推动顶出组件和第三下模镶件,由第三下模镶件顶出产品;

  (4)由机械手或操作员持取出产品,并放入下一个产品,重复上述步骤。

  其中,在气缸的活动端收回后,第一弹性部推动顶出机构复位。所述支架产品材质为316L,整形前,要求产品的平整度最大变形量在0.3mm以内、角度最大变形量在±3°以内、耳朵最大变形量在0.2mm以内。整形油压机的压力为5~10Mpa,保压时间为0.8~1.0s。

  特别地,对于手机升降摄像头支架类结构的产品,一般要求90°角误差范围为±0.5°,内框误差要求在±0.05mm,螺丝孔耳朵高度误差要求±0.03mm~±0.05mm,平面度要求在0.0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设置上模整形机构和下模整形机构,用于对产品上下同时压制,复合整形,产品经过一次整形即可达到要求,整形后的产品品质高、精度高,且整形效率大大提升,通过复合整形有效提升整形效率,节省生产时间及人工成本,解决了金属产品烧结后变形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对于直角角度、平面度、内框装配尺寸要求较严格的不锈钢产品整形,如手机升降摄像头支架结构,适用对象广泛,操作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复合整形治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