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一种面板检测台及面板后处理系统独创技术30577字

一种面板检测台及面板后处理系统

2021-03-13 01:10:24

一种面板检测台及面板后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检测台及面板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图像显示清晰、不闪烁、质量轻、厚度薄且低功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手机及电视等领域。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需要使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厚度予以薄化在0.25mm~0.35mm之间,减薄后的面板由于面积较大、厚度较薄而容易在检验、周转等面板后处理过程中发生破片风险。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翻转机构的面板检测装置,其包括: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支撑单元、至少一个固定单元、驱动装置及翻转机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支撑面板,固定单元用于固定该面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固定单元往复移动;翻转机构包括支架、多个取放板、升降驱动装置及翻转驱动装置,多个取放板设于该支架上,其上具有多个用于固持面板的多个吸盘,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多个取放板进行转动,以将该面板翻转,以便执行该面板另一面的缺陷检测。

  现有技术提供的面板检测装置,虽然能够对面板进行自动翻转,降低人工翻转面板造成的破片风险,但现有技术提供的面板检测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面板翻转操作复杂,需要取放板的升降运动及翻转运行配合才能实现翻转,且翻转后还需要操作固定单元才能使面板被夹持固定;再者,由于在翻转过程中采用吸盘吸取面板进行翻转,翻转过程中容易出现吸力不够而面板掉落的风险,降低面板的检测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检测台,简化面板检测台的结构,降低面板检测台的成本,提高面板检测的效率、检测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提高面板后处理的效率,降低面板后处理过程中面板发生破片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面板检测台,包括:

  基座;

  安装架,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基座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保护板及围设在所述保护板外周处的框架,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且两个所述保护板及所述框架合围形成有用于夹设面板的容置空间,所述面板搭载在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保护板上,所述框架具有用于防止所述面板从所述容置空间中脱落的止挡部。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还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导轨,每个所述保护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导轨的至少一端。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的内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且所述导向滑槽沿垂直于所述保护板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保护板的相对两侧均伸入两个所述导轨的对应所述导向滑槽中并与所述导向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止挡部,所述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保护板进入所述导向滑槽的导向部。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基座中的一个设置有转动轴,另一个设置有连接轴孔,所述转动轴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轴孔的孔径,所述转动轴穿设在所述连接轴孔中。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板检测台包括:

  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安装架旋转的角度和/或方向。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弧形限位槽,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基座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限位柱,另一个设置有所述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线设置,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弧形限位槽中,所述弧形限位槽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当所述保护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一端。

  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面板检测台,还包括移载台,所述移载台具有水平设置的承载面,所示移载台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端,所述移载台和所述面板检测台中的一个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

  作为一种面板检测台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载台包括:

  支撑座;

  转运箱,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转运箱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面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开口的侧开口,所述容纳槽的下槽底形成所述承载面。

  作为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运箱还包括档条,所述档条设置在所述侧开口处并与所述主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档条用于遮挡所述侧开口。

  作为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包括底板和垂直围设在底板上的两个第一侧挡边和一个第二侧挡边,所述第二侧挡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挡边的一端连接,所述档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挡边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挡边远离所述第二侧挡边的一端卡设有插槽,所述插槽贯通所述第一侧挡边的上端面,所述档条的两端向外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作为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运箱还包括上盖体,所述转运箱的容纳槽具有上端开口,所述上盖体盖设在所述上端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检测台,通过安装架带动面板翻转的方式实现面板的双面检测,提高了面板的检测效率,避免人工翻转面板造成的面板破损等问题;且在翻转过程中,面板夹持在两个保护板之间,翻转机构不直接作用于面板,能够对面板提供较好的保护,防止面板因受力不均或受力过大等问题而出现破损;再者,框架位于面板的四周,不会对面板的检测造成遮挡,检测干扰小,能提高检测精度;且,安装架的结构均较为简单,使整个面板检测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两面检测的操作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面板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后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与面板检测台对接的移载台,并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移载台或面板检测台的高度,使面板检测台中的面板可水平推入移载台中,方便面板的转送,避免人为转送面板导致的面板破片等风险,提高面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检测台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后处理方法中面板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载台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面板后处理方法中面板移载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标记如下:

  1-面板检测台;2-移载台;3-面板;

  11-基座;111-支撑底座;112-连接轴孔;113-弧形限位槽;12-安装架;121-导轨;1211-导向滑槽;122-止挡部;123-导向部;124-保护板;13-转动轴;14-限位柱;

  21-支撑座;211-支撑板;212-支撑腿;2121-固定部;2122-移动部;22-转运箱;221-主箱体;2211-第一侧挡边;2212-第二侧挡边;2213-底板;2214-插槽;2215-定位台阶;2216-容纳槽;222-档条;2221-档条主体;2222-插接部;223-上盖体;23-高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检测台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检测台的1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检测台1,用于对面板3进行双面检测,提高面板3检测效率,降低面板3在检测过程中的破片概率,提高面板3检测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面板3可以但不限定为触控传感器玻璃(TouchSensor)、盖板玻璃(Cover Glass)、薄膜晶体管液晶玻璃(TFT LC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AMOLED)或低温多晶面板(LTPS)等。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面板检测台1包括基座11和安装架12,基座11用于为安装架12提供支撑,保证面板检测台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安装架12设置在基座11上,且能相对基座11绕水平轴线转动。安装架1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保护板124及围设在保护板124周缘处的框架,保护板124与框架可拆卸连接,两个保护板124及框架合围形成有用于夹设面板3的容置空间,且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面板3旋转过程中从容置空间中掉落的止挡部122。

  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检测台1,通过设置可相对框架拆卸的两个保护板124,当需要对面板3进行检测时,先将位于下方的保护板124装载在框架上,再将面板3搭载在保护板124上,由于框架位于保护板124的外周,框架不会对面板3的当前上表面进行遮挡,从而可以对面板3的当前上表面进行检测;当检测完毕后,将位于面板3上方的保护板124装载在框架上,使面板3夹持在两个保护板124之间;通过使安装架12相对基座11绕水平轴线翻转,带动面板3翻转至未测表面向上的状态;而后,再将位于当前上表面上方的保护板124拆卸后,即可进行面板3未测表面的检测。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检测台1,通过安装架12带动面板3翻转的方式实现面板3的双面检测,提高了面板3的检测效率,避免人工翻转面板3造成的面板3破损等问题;且在翻转过程中,面板3夹持在两个保护板124之间,翻转机构不直接作用于面板3,能够对面板3提供较好的保护,防止面板3因受力不均或受力过大等问题而出现破损;再者,框架位于面板3的四周,不会对面板3的检测造成遮挡,检测干扰小,能提高检测精度;且,安装架12的结构均较为简单,使整个面板检测台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两面检测的操作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面板3的检测效率。

  优选地,为进一步地提高检测效率,框架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导轨121,每个保护板124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导轨121滑动连接,以使保护板124能沿导轨121的长度方向可抽拉地进入或退出两个导轨121之间。通过设置可相对框架可抽拉的保护板124,使保护板124的装载与卸载方便快捷,进而提高面板3的检测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板124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的方式与框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导轨121的内侧面(朝向另一导轨121的一面)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1211,且导向滑槽1211沿垂直于保护板124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121上的导向滑槽12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保护板124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两个导轨121的对应导向滑槽1211滑动连接。该种设置,能够减小所需保护板124的厚度,使保护板124与导轨121之间的抽拉设置简单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使保护板124与导轨121滑动连接的方式,如在导轨121内侧面凸设导向条,在保护板124的侧面设置与导向条相配合的凹槽或滑轮等,且导向条与凹槽或滑轮等的配合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导轨1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保护板124沿导轨121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使保护板124的两端能够完全支承在框架上,提高框架对保护板124的支撑稳定性,减小保护板124的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12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保护板124沿导轨121长度方向的尺寸,使保护板124部分外露于两个导轨121之间。

  由于两个导轨121和两个保护板124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具有两端开口,为防止面板3在旋转过程中从容置空间的开口处滑落掉出容置空间外部造成面板3损坏,进一步地,框架还包括设置在导轨121末端处的止挡部122,止挡部122的一端与导轨121连接,另一端朝向另一导轨121的方向延伸。止挡部122用于封闭或减小容置空间的开口,当位于两个保护板124之间的面板3处于非水平状态时,面板3的一侧抵靠在止挡部122上,避免面板3从容置空间中滑落,提高面板3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导轨121的第一端设置有止挡部122,使保护板124可从导轨121的第二端处相对导轨121抽拉,避免止挡部122的设置阻碍保护板124的抽拉,此时,可通过控制安装架12的旋转方向避免导轨121未设置止挡部122的一端从水平位置向下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轨121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挡部122,且至少一端的止挡部122与导轨121可拆卸连接,以使装卸保护板124时,可卸掉导轨121其中一端的保护板124,在安装架12旋转过程中,容置空间的两端开口均被止挡部122封闭或减小。

  为简化安装架12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地,框架具有一个止挡部122,止挡部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121连接。该种设置,使框架整体呈U型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止挡部122能够对容置空间的一端开口进行完全封闭,提高旋转过程中对面板3的保护。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部122也可以在每个导轨121的一端设置一个,此时,容置空间的一端开口被止挡部122部分遮挡而起到保护面板3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止挡部122与导轨121可拆卸连接,简化框架的加工,且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连接稳定性强。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部122还可以与导轨121一体成型。

  更为优选地,为方便保护板124进入导向滑槽1211中,导轨121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为保护板124进入导向滑槽1211进行导向的导向部123。具体地,每一导向滑槽1211远离另一导向滑槽1211的一侧槽壁向外延伸有导向部123,导向部123的一端与导轨121连接,导向部123的另一端沿远离导轨121的方向延伸,且两个导向部12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导轨121的方向逐渐增大。更为优选地,导向部123与导轨121的外表面及导向滑槽1211的槽壁均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211的槽宽等于或略大于等于保护板124的厚度,以避免保护板124在装载入导向滑槽1211后产生较大的晃动,影响对面板3的支撑保护效果。更进一步地,为减小保护板124抽拉时的摩擦力,保护板124和导向滑槽1211槽侧壁中的一个可沿导向滑槽1211的长度方向设置凹槽,另一个设置凸条,使凸条滑动连接于凹槽中,且凸条的凸出高度略大于凹槽的槽深,以使保护板124和滑槽仅通过凸条与凹槽滑动连接,减小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滑动摩擦。

  由于薄化后的面板3的厚度在0.25mm~0.5mm,一般情况下面板3的厚度在0.8mm以下,为提高面板检测台1对不同面板3的适用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保护板124之间的范围为0.5mm~1.5mm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改变导轨121的结构调节两个保护板124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厚度的面板3的检测,如导轨121包括安装板和沿安装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导向条,每个导向条上均开设有一导向滑槽1211,导向条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且导向条在安装板厚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从而可以通过调节两个导向条之间的间距改变两个保护板124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安装架12翻转过程中与基座11发生干涉,基座11包括两个支撑底座111,两个支撑底座111相对设置在对应导轨121的外侧且与对应导轨121转动连接。更为优选地,支撑底座111与导轨121的连接点位于导轨121长度方向的中部,以提高安装架12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安装架12与基座11的转动连接,每一导轨121远离另一导轨121的一侧向外凸设有转动轴13,支撑底座111上设置有连接轴孔112,连接轴孔112的直径等于转动轴13的直径,且转动轴13穿设在连接轴孔112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轨121上设置连接轴孔或槽,在支撑底座111上设置转动轴。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人工的方式带动安装架12相对基座11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本实施例对安装架12转动的驱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面板检测台1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安装架12的旋转方向和/或旋转角度。具体地,限位结构包括凸设在导轨121上的限位柱14和开设在支撑底座111上的弧形限位槽113,弧形限位槽113与连接轴孔112同轴线设置,限位柱14穿设在弧形限位槽113中。通过设置弧形限位槽113和限位柱14,能通过设置弧形限位槽113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限定安装架12所能旋转的最大角度。

  更进一步地,弧形限位槽113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且当保护板124处于水平状态时,限位柱14位于弧形限位槽113的末端,当限位柱14在弧形限位槽113的两端之间时,安装架12未设置止挡部122的一端高于安装架12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水平高度。从而可以通过弧形限位槽113和限位柱14的设置,限制安装架12的旋转方向,避免安装架12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安装架12未设置止挡部122的一端高于安装架12另一端而造成面板3滑出容置空间的问题。

  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轨121上设置有弧形限位槽113,在支撑底座111上设置有限位柱14。在其他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限制安装架12相对支撑底座111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如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角度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弧形限位槽113的圆心角等于180°,且当限位柱14位于弧形限位槽113的两端时,安装架12处于水平状态,以方便保护板124和面板3的装载和卸载。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限位槽113的圆心角的大小可以根据检测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当安装架12旋转至相对水平面倾斜35°~45°时,对面板3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对面板3进行检测时安装架12相对水平面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自行设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上述的面板检测台1提供了一种面板检测方法,实现对面板3的双面检测。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3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将安装架12旋转至水平或相对水平倾斜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安装架12旋转至水平位置,以方便保护板124的装载,此时,限位柱14可以位于弧形限位槽113的任一端处。

  步骤S102:将位于下方的保护板124装载在框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将其中一个保护板124插入两个导向滑槽1211中位于下方的导向滑槽1211中。

  步骤S103:将面板3放置在保护板124上;

  步骤S104:对面板3的当前上表面进行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可以使面板3处于水平状态进行检测,也可以使面板3相对水平面倾斜呈一定角度后进行检测。

  步骤S105:将另一保护板124装载至面板3的上方;

  步骤S107:旋转安装架12,使面板3的未检测面翻转至朝上设置;

  步骤S108:卸载当前位于面板3上方的保护板124;

  步骤S109:对面板3的未检测面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对面板3进行检测的具体操作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载台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载台2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后处理系统,其包括移载台2和实施例一中的面板检测台1,移载台2用于对进行面板检测后的面板3进行移送至后续后处理工序,或对面板3进行打包处理。

  具体地,移载台2具有水平设置的承载面,移载台2朝向容置空间的一端开口,移载台2和面板检测台1中的一个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23,用于对移载台2的承载面的高度进行调节或对面板检测台1中的面板3高度进行调节,以使面板检测台1中处于水平状态的面板3的下表面与移载台2的承载面等高,或使位于面板检测台1中处于水平状态的面板3的下表面与位于移载台2承载面上的面板3的上表面平齐,以将面板检测台1中的面板3能够水平推入移载台2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后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与面板检测台1对接的移载台2,并设置高度调节机构23调节移载台2或面板检测台1的高度,使面板检测台1中的面板3可水平推入移载台2中,方便面板3的转送,避免人为转送面板3导致的面板3破片等风险,提高面板3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载台2包括支撑座21和转运箱22,转运箱22设置在支撑座21的上方,且与支撑座21可拆卸连接,转运箱22包括主箱体221和档条222,主箱体221具有侧开口朝向面板检测台1的容纳槽2216,容纳槽2216的下槽底形成用于承载面板3的承载面,面板检测台1中的面板3通过容纳槽2216的侧开口进入容纳槽2216中。档条222设置在容纳槽2216的侧开口处并与主箱体221可拆卸连接,用于遮挡侧开口,以避免面板3在转运过程中从侧开口掉落,提高运载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主箱体221包括矩形的底板2213和垂直围设在底板2213三边处的两个第一侧挡边2211和一个第二侧挡边2212,其中,两个第一侧挡边2211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侧挡边2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挡边2211的一端垂直连接。档条222与第二侧挡边2212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档条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挡边221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即,两个第一侧挡边2211、第二侧挡边2212及底板2213合围形成侧开口朝向档条222的容纳槽2216,且容纳槽2216的上端开口。

  优选地,为了提高档条222的拆装便利性,第一侧挡边2211远离第二侧挡边221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2214,插槽2214贯通第一侧挡边2211的上端面,档条222的两端设置有插接部2222,插接部2222插设在对应的插槽2214中,由此可实现档条222与主箱体221的嵌入式连接。更为优选地,插接部2222沿第一侧挡边2211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档条主体2221沿第一侧挡边2211长度方向的尺寸,插槽2214的形状与插接部2222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插接部2222与档条222本体之间形成的限位台阶与第一侧挡边2211内侧面抵接,防止转运箱22在运载过程中,档条222沿垂直于第一侧挡边2211的方向运行而松动,提高转运箱22转运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2214为六面体槽,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槽2214可以为阶梯槽,插接部2222的形状与插槽2214的形状相适配,以进一步地提高档条222与第一侧挡板2211的嵌入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转运箱22还包括与主箱体221上下扣合连接的上盖体223,能够避免转运箱22在对面板3进行转运过程中,外部灰尘、水滴等杂质对面板3造成污染。更进一步地,侧挡边的外侧面与档条222的外侧面与底板2213之间均形成有定位台阶2215,上盖体223包括矩形的顶板和垂直围设在顶板四周处的侧板,当主箱体221与上盖体223扣合后,顶板与底板2213平行且相对设置,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抵靠在定位台阶2215上,且档条222位于对应侧板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1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211和位于支撑板211相对两端的支撑腿212,支撑腿21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部2121和移动部2122,固定部2121和移动部2122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23,高度调节机构23用于使移动部2122相对固定部2121竖直升降,移动部2122的上端与支撑板211垂直连接。其中,高度调节机构2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可实现竖直升降高度调节的机构,如导轨滑块机构、丝杠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本实施例对高度调节机构23的类型和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腿212的下端设置有脚轮组件,用于实现移载台2的移动,以实现移载台2的侧开口与容置空间的开口的对准及对面板3的转运。脚轮组件可采用现有的脚轮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后处理方法中面板移载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板3的移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采用面板检测台1对面板3进行双面检测后,通过旋转安装架12,使面板3处于水平状态;

  具体地,采用实施例一中步骤S101~步骤S108对面板3进行双面检测;

  步骤S202:调节移载台2或面板检测台1的高度,使面板检测台1中的面板3下表面与移载台2的承载面或位于承载面上的面板3的上表面平齐;

  步骤S203:将容纳槽2216的侧开口正对面板检测台1的容置空间开口,且将档条222从主箱体221中卸载;

  优选地,使主箱体221朝向面板检测台1的一侧表面与面板检测台1抵接,以保证面板3在转运过程中无悬空,进一步地提高转运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小面板3破片的发生概率。

  步骤S204:水平推动面板3从面板检测台1经侧开口进入容纳槽2216;

  步骤S205:当面板3完全进入容纳槽2216后,将档条222装载在主箱体221上遮挡侧开口;

  步骤S206:使主箱体221与上盖体223扣合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

《一种面板检测台及面板后处理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