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头戴式显示装置独创技术28561字

头戴式显示装置

2021-03-05 08:06:42

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调整穿戴尺寸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属于新一代的显示技术,主要结合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设备,进而产生出虚拟三维影像。虚拟三维影像主要是通过VR眼镜来实现,VR眼镜的轻便型产品其固定方式类似传统眼镜,是通过类似眼镜镜脚的支臂承靠于使用者头部两侧的耳朵上方。然而,传统VR眼镜的支臂尺寸无法适用于不同头型尺寸的使用者,头型尺寸较大的使用者配戴时会有过紧不舒服的问题,而头型尺寸较小的使用者则会发生支臂松脱,乃至设备滑落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解决办法为,让使用者可自行折弯支臂以调整穿戴空间。然而,支臂的夹持力要好则其塑性变形临界力要大,但使用者就难以自行弯折镜脚以调整穿戴尺寸;反之,若要让使用者容易自行弯折镜脚,则需降低塑性变形临界力,如此支臂的夹持力会变差,VR眼镜容易因为自身重量或惯性而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型尺寸,且维持其夹持力,使其能够被稳固地配戴在使用者头上。

  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主框架、支臂以及调节件。主框架承载显示部。支臂设置于主框架的相对两侧,且支臂的端部枢接于主框架,使得支臂适于在展开过程中背离主框架旋转,并且使得支臂适于在收合过程中朝向主框架旋转。调节件分别设置于支臂的枢转路径上,且调节件适于在展开过程中与对应的支臂以及主框架形成结构干涉,以限制支臂的旋转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框架包括两止挡片(stopping piece),各止挡片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支臂的一外侧,且各调节件适于在支臂上的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端部之间。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这些支臂适于展开至一第一最大旋转角度。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这些支臂适于展开至一第二最大旋转角度。此时各调节件进入对应的支臂与止挡片所夹的一空间内而与支臂以及止挡片形成结构干涉,且第二最大旋转角度小于第一最大旋转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调节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各支臂包括对应于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形成结构干涉,使得各调节件保持于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突出于对应的支臂的一内侧,并且包括一凹口,各第一定位部包括对应于凹口的一凸块,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凸块卡掣于凹口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一导引面,面向对应的凸块。凹口位于导引面的一端。在各调节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凸块抵靠导引面并沿导引面移动,最终进入凹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一第三位置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形成结构干涉,使得各调节件保持于至少一第三位置。当各调节件位于至少一第三位置时,这些支臂适于展开至一第三最大旋转角度,此时各调节件进入对应的支臂与止挡片所夹的一空间内而与支臂以及止挡片形成结构干涉。第三旋转角度介于第二最大旋转角度与第一最大旋转角度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突出于对应的支臂的一内侧,并且包括多个凹口。各第一定位部包括对应于这些凹口的一凸块。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或至少一第三位置时,凸块卡掣于对应的凹口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多个导引面,面向对应的凸块,并且这些导引面与这些凹口相间排列。在各调节件由第一位置通过至少一第三位置再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凸块依序抵靠这些导引面并沿这些导引面移动而进入对应的这些凹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定位部包括凹陷于对应的支臂的一内侧的一凹陷,且凹陷的一侧壁形成有多个凹口。第一定位部包括滑设于凹陷内的一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侧面具有对应于这些凹口的一凸块。当各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或至少一第三位置时,凸块卡掣于对应的凹口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支臂包括位于凹陷底部的一开槽。各调节件包括位于对应的支臂的外侧的一主体以及穿过开槽的一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主体与定位块,使得主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定位块在凹陷内同步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调节件包括一插入部,适于进入对应的支臂与止挡片所夹的空间内,且插入部的厚度由内部向远端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调节件包括一第一止挡部。各支臂包括对应于第一止挡部的一第二止挡部。当各调节件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形成结构干涉,以限制各调节件的移动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调节件设置于支臂的枢转路径上,以透过调节件伸入且卡抵于支臂与主框架之间,而限制支臂能够展开的旋转角度。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据头型尺寸,透过调节件的调节并维持旋转角度,以符合穿戴尺寸且维持夹持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B与图1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是图1B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份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4A与图4B分别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与图4D分别是图4A与图4B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6A至图6C分别是图5A至图5C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7A至图7C分别是图5A至图5C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D至图7F分别是图7A至图7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C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A至图9C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D至图9F分别是图9A至图9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是图9A至图9C的上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A、100B、100C:头戴式显示装置

  110:显示部

  120、120B:主框架

  121、121B、121C:止挡片

  130、130B、130C:支臂

  131、131B:端部

  132、132B、132C:第二定位部

  1321、1321B:凹口

  1322、1322B:导引面

  133、133B:第二止挡部

  134C:开槽

  140、140B:调节件

  141、141B、141C:第一定位部

  1411、1411B、1431:凸块

  1412:定位块

  142、142B:第一止挡部

  143C:主体

  144C:连接件

  145C:插入部

  146B、146C:凸肋

  150C:盖板

  D:凹陷

  L:侧缘

  N:凹口

  P:枢转路径

  S:方向

  X1:第一距离

  X2:第二距离

  α、α1、α2、α’1、α’2、α’3:最大旋转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需注意的是,图1A仅绘示出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基础架构。请先参考图1A,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包括显示部110、主框架120以及两支臂(arm)130。主框架120适于承靠一使用者头部的前部。两支臂130适于承靠使用者头部的两侧部,并用以提供夹持力予使用者头部的两侧部。显示部110用以输出影像至使用者的双眼。更详细而言,显示部110包含有透镜、显示器以及电路板等必要电子元件用以输出影像至使用者的双眼。为了简化说明起见,显示部110内的电子元件均未绘示。

  在本实施例中,主框架120承载显示部110。两支臂130设置于主框架120的相对两侧,且各支臂130的一端部131枢接于主框架120。

  在上述的配置方式下,支臂130在旋转角度α定义的枢转路径P上移动,而使支臂130能够在一展开(unfolded)过程中背离主框架120旋转,并展开成一最大角度的状态,或是能够在一收合(folded)过程中朝向主框架120旋转,并收合成一最小角度的状态。

  请参考图1B与图1C,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还包括两调节件(adjusting piece)140。调节件140设置于旋转角度α(图1A)定义的枢转路径P(图1A)上用以限制旋转角度α(图1A)的最大值。

  如图1B所示,调节件140尚未与对应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结构干涉,旋转角度α的最大值为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α1。如图1C所示,通过移动支臂130上的调节件140,使调节件140与对应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结构干涉,以限制支臂130的旋转角度α,使旋转角度α的最大值为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α2。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能够提供不同的最大旋转角度以适应不同头围尺寸使用者。相较于一般近视眼镜,由于此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的重量较重,因此支臂130需要提供较大的夹持力,让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头部。不同头围的使用者能够基于配戴的舒适度以及稳定度选择适当的最大旋转角度以使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能够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头部,且较不易因为自身重量或惯性而滑动或晃动。

  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B与图1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配置于支臂130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140也可以配置于主框架120上,只要两调节件140分别设置于支臂130的枢转路径P(pivot path)上,都属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能够在图2A所示的一第一位置与图2B所示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位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与端部13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调节件140的位置,使调节件140能够在支臂130展开过程中与对应的支臂130以及主框架120形成结构干涉(structural interference),以限制支臂130的旋转角度(degree of rotation)。换句话说,使用者可以移动支臂130上的调节件140,用以限制支臂130与主框架120的相对角度,进而达到调整两支臂130之间的穿戴空间的目的。

  具体来说,调节件140位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两支臂130能够展开至图1B所示的一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α1。调节件140伸入且卡抵于支臂130与主框架120之间而位于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两支臂130能够展开至图1C所示的一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α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α2小于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α1。也就是说,当调节件140位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适用于头型尺寸较大的使用者。当调节件140位于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适用于头型尺寸较小的使用者。

  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在图1A所示的基础架构下额外配置了调节件140。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可以通过调整调节件140的位置,进而调整穿戴空间,以让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型尺寸,且维持其夹持力。

  图3A是图1B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份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A与图4B分别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C与图4D分别是图4A与图4B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A、图3B、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主框架120包括两止挡片(stopping piece)121,各止挡片121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支臂130的一外侧。

  详细而言,当调节件140位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调节件140位于对应的支臂130与止挡片121所夹的一空间外,如图4A所示。当调节件140位于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调节件140进入对应的支臂130与止挡片121所夹的一空间内而与支臂130以及止挡片121形成结构干涉,如图4B所示。

  以下将介绍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的调节件140的定位机制。

  请参考图3B、图4A与图4C,本实施例的调节件140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41,支臂130包括对应于第一定位部141的一第二定位部132。举例来说,第二定位部132突出于对应的支臂130的一内侧,并且包括一凹口1321以及一导引面1322。第一定位部141包括对应于凹口1321的一凸块1411。导引面1322面向对应的凸块1411。虽然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包括凸块1411,第二定位部132包括凹口1321作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包括凹口,而第二定位部包括凸块,以构成凹凸配合。亦或是,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包括磁性相异的磁吸件,以使相对于支臂移动的调节件能在特定点位上被定位而无法任意地移动,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可视实际需求作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凹口1321位于导引面1322靠近支臂130的端部131的一端。具体来说,凹口1321为第二定位部132与支臂130的端部13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凹口1321也可以是凹设于导引面1322上,只要第一定位部141能够与第二定位部132彼此卡合,都属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件140位于图1C、图2B、图4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部141与第二定位部132形成结构干涉,使得各调节件140保持于图1C、图2B、图4B所示的第二位置。

  请参考图3B、图4C与图4D,导引面1322靠近于端部131的一处与支臂130的侧缘L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X1,导引面1322远离于端部131的一处与支臂130的侧缘L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X2,第二距离X2大于第一距离X1。换言之,导引面1322倾斜于支臂130的侧缘L,而呈一斜面,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进一步而言,在调节件140由图4A与图4C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4B与图4D所示的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凸块1411抵靠导引面1322并沿导引面1322移动,此时的调节件140产生些微的变形且两凸块1411被撑开。当凸块1411经过导引面1322最终进入凹口1321后,调节件140的凸块1411因不再受导引面1322的抵压而向外撑开,使得凸块1411卡掣(beengaged)于凹口(notch)1321内。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一个第一定位部141对应于第二定位部132的作动方式,但实际上第一定位部141为一对,而第二定位部132具有两个导引面1322。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调节件140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部141的凸块1411能够较稳固地于第二定位部132的导引面1322上移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请参考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包括一第一止挡部142,各支臂130包括对应于第一止挡部142的一第二止挡部133。当调节件140由图4B所示的第二位置朝向图4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部142与第二止挡部133形成结构干涉,以限制调节件140的移动距离。

  具体来说,第一止挡部142为调节件140的一侧壁,而第二止挡部133为形成于支臂130上的突出结构。调节件140通过第二止挡部133(突出结构)挡住第一止挡部142(侧壁),以避免调节件140任意滑动于支臂130,甚至与使用者的头部的两侧部产生压迫,进而影响配戴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142与第二止挡部133能够使调节件140位于图4A所示的第一位置,而不会任意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140也能够通过第二定位部132远离于支臂130的端部131的一处设置凹口,以与凸块1411卡掣于彼此,使调节件140定位于图4A所示的第一位置,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以使用者之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者可以调整调节件140位于图1B、图2A、图4A所示的第一位置或图1C、图2B、图4B所示的第二位置,以达到两段定位,进而适应于使用者的头型尺寸。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可适用的头型尺寸至少为传统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两倍数量。

  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且由于同样是于图1A的基础架构下于额外配置了调节件,因而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5A至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6A至图6C分别是图5A至图5C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7A至图7C分别是图5A至图5C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7D至图7F分别是图7A至图7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与图1B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略有不同,差异在于:调节件140B于支臂130B的定位机制。本实施例的调节件140B能够三段定位,以达到三种角度调节。

  以使用者之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者可以调整调节件140B由图6A所示的第一位置通过图6B所示的第三位置再移动至图6C所示的第二位置。当调节件140B位于图6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调节件140B位于对应的支臂130B与止挡片121B所夹的一空间外,支臂130B能够展开至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α’1,如图5A所示。

  当调节件140B位于图6B所示的第三位置时,调节件140B进入对应的支臂130B与止挡片121B所夹的一空间内而与支臂130B以及止挡片121B形成结构干涉。此时,支臂130B能够展开至第三最大旋转角度α’3如图5B所示。

  相似地,当调节件140B位于图6C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调节件140B更深入对应的支臂130B与止挡片121B所夹的一空间内而与支臂130B以及止挡片121B形成结构干涉,支臂130B能够展开至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α’2,如图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角度α’3介于第二最大旋转角度α’2与第一最大旋转角度α’1之间。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可以通过调整调节件140B的位置,以达到三段定位,进而调整穿戴空间,以让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型尺寸,且维持其夹持力。

  以下将介绍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的调节件140B的定位机制。

  请参考图7A至图7F,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32B突出于对应的支臂130B的一内侧。特别的是,第二定位部132B包括两个凹口1321B以及两个导引面1322B。第一定位部141B包括对应于这些凹口1321B的一凸块1411B。导引面1322B面向对应的凸块1411B,并且这些导引面1322B与这些凹口1321B相间排列。

  在调节件140B由图7A与图7D所示的第一位置通过图7B与图7E所示的第三位置再移动至图7C与图7F所示的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部141B能够与第二定位部132B形成结构干涉。换言之,凸块1411B能够依序抵靠导引面1322B并沿导引面1322B移动而进入对应的凹口1321B,且凸块1411B卡掣于对应的凹口1321B内,使得调节件140B保持于图7B与图7E所示的第三位置,或图7C与图7F所示的第二位置。

  上述说明一个第一定位部141B对应于一个第二定位部132B的作动方式,但实际上第一定位部141B为一对,而第二定位部132B为一对。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调节件140B在移动的过程中,各第一定位部141B的凸块1411B能够分别较稳固地于对应的第二定位部132B的导引面1322B上移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虽然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B包括凸块1411B,第二定位部132B包括凹口1321B作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包括凹口,而第二定位部包括凸块,以构成凹凸配合,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可视实际需求作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间排列的凹口1321B以及导引面1322B的数量不以上述为限制,只要调节件140B能够被多段定位,以达到多种角度调节,都属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7A至图7C,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B包括凸肋146B。凸肋146B突出于调节件140B的上侧与下侧,用以让使用者方便以食指和拇指夹持并推动调节件140B。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肋146B绘示的数量以及型式并不以图7A至图7C所绘示的为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B包括一第一止挡部142B,各支臂130B包括对应于第一止挡部142B的一第二止挡部133B。当调节件140B由图7C与图7F所示的第二位置朝向图7A与图7D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部142B与第二止挡部133B形成结构干涉,以限制调节件140B的移动距离,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142B与第二止挡部133B能够使调节件140B位于图7A与图7D所示的第一位置,而不会任意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140B也能够通过第二定位部132B远离于支臂130B的端部131B的一处设置凹口,以与凸块1411B卡掣于彼此,使调节件140B定位于图7A与图7D所示的第一位置,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B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8C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9A至图9C是图8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D至图9F分别是图9A至图9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图10A至图10C分别是图9A至图9C的上视示意图。需注意的是,图9A至图9F中头戴式显示装置省略了盖板的绘示以更清楚的示意其内部构件。

  请先参考图8A,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C包括盖板150C。盖板150C能够使头戴式显示装置100C的外观保持完整,且提升配戴舒适度。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8B与图8C,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0C包括凸肋146C。凸肋146C突出于调节件140C的外侧,用以让使用者方便以拇指推动调节件140C。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肋146C绘示的数量以及型式并不以图8B与图8C所绘示的为限制。

  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132C包括凹陷于(depressed from)对应的支臂130C的一内侧的一凹陷D(depression)。具体来说,凹陷D的一侧壁形成有三个凹口N(notch)。在本实施例中,凹陷D的一侧壁形成有凹口N的数量为三个,以达到三段定位,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凹口的数量可视实际定位需求作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1C包括滑设于凹陷D内的一定位块1412,且定位块1412的侧面具有对应于这些凹口N的一凸块1431。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一侧壁对应于定位块1412的一侧面的配置方式,但实际上凹陷D形成有凹口N于相对的两侧壁,而定位块1412具有两个凸块1431以分别对应两侧壁上的凹口N。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调节件140C在移动的过程中,凸块1431能够较稳固地于凹口N上移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虽然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定位部141C的定位块1412具有凸块1431,第二定位部132C的凹陷D形成有凹口N作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定位块形成有凹口,而凹陷具有凸块,以构成凹凸配合,本发明并不以上述为限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可视实际需求作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支臂130C包括位于凹陷D底部的一开槽134C,调节件140C包括位于对应的支臂130C的外侧的一主体143C以及穿过开槽134C的一连接件144C,连接件144C连接主体143C与定位块1412,使得主体143C在图9A与图9D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9C与图9F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定位块1412在凹陷D内同步移动。换言之,当调节件140C位于图9C与图9F所示的第二位置或图9B与图9E所示的第三位置时,凸块1431卡掣(be engaged)于对应的凹口N内,通过调节件140C的三段定位而使支臂130C产生三种不同的角度,以让头戴式显示装置100C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型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44C与主体143C为一体,连接件144C卡合于定位块1412,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144C连接主体143C与定位块1412的方式不以上述为限制。

  请参考图10A至图10C,在本实施例中,各调节件140C包括一插入部145C。插入部145C能够进入对应的支臂130C与止挡片121C所夹的空间内,如图10B与图10C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插入部145C的厚度沿一方向S由内部向远端(distal end)递减,以让调节件140C能够较顺利地进入支臂130C与止挡片121C所夹的空间内。当然,在上述图1B与图5A的实施例中,调节件也可以包括插入部,以达到让调节件较顺利地进入支臂与止挡片所夹的空间内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调节件设置于支臂的枢转路径上,以透过调节件伸入且卡抵于支臂与主框架之间,而限制支臂能够展开的最大旋转角度,进而改变穿戴空间以配合使用者的头型尺寸。此外,通过调节件的第一定位部与支臂的第二定位部,以使相对于支臂移动的调节件能在特定点位上被定位而无法任意地移动,以达到多段定位的效果,并维持支臂的旋转角度。因此,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能够符合多种使用者的头型尺寸。不同头围的使用者能够基于配戴的舒适度以及稳定度选择适当的最大旋转角度以使头戴式显示装置能够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头部,且较不易因为自身重量或惯性而滑动或晃动。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头戴式显示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