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独创技术17361字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2023-02-27 15:00:54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面屏手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高屏占比的屏幕越来越受欢迎,这就要求缩小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以及下边框的宽度来提高屏占比。所谓屏占比就是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较高的屏占比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的外边缘始终与显示面板的基底的外边缘留有一定距离,无法进一步缩小边框宽度,使得全面屏的屏占比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无法实现窄边框设计,以及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发光件;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和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

  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位置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可选地,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顶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具有发光面和封装面,所述封装面远离所述底板。

  可选地,所述背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显示面板形成的区域重叠。

  可选地,还包括胶带,位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胶带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发光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区域。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

  可选地,显示模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顶边、侧边和底边,所述顶边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侧边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所述底边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模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发光件设置在底板上并靠近第二侧板的位置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不采用胶框支撑显示面板,而是用发光件支撑显示面板,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背板上侧空间的浪费,进而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将发光件设置在底板上并靠近第二侧板的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背板下侧省去了发光件所占的空间,使得背板下侧包括的第一侧板、顶板以及底板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可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可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传统显示装置的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显示装置的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介绍如下:

  1-背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顶板;14-第二侧板;2-发光件;20-显示装置的上侧;21-显示装置的下侧;3-胶框;4-导光板;51-第一膜片;52-第二膜片;6-胶带;71-第一偏光片;72-彩膜基板;73-阵列基板;74-第二偏光片;8-固定件;9-柔性电路板;10-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传统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该背板1的顶部定义为显示装置的上侧20,并且背板1的底部定义为显示装置的下侧21。进一步而言,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传统的显示装置的上侧和下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传统显示模组中,背板1在上侧部分的截面形状为L型,在下侧部分的截面形状为U型。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胶框3设置在背板1的上侧部分,胶框3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片71、彩膜基板72、阵列基板73以及第二偏光片74;发光件2设置在背板1的下侧部分,其中,发光件2放置在背板U型结构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紧靠U型结构的侧边内壁,当然,实际设计时,发光件2与U型结构的侧边内壁之间也可以留有一定的距离。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发明人发现,由于发光件2放置在背板1的U型结构形成的空间内,无法避免发光件2自身存在的宽度,导致全面屏的边框宽度除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之外,在显示面板和背板1最下侧边缘之间还存在一距离a,通常这一距离a的值为0.8mm-1.8mm左右,这不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理念。另外,在进行高温高湿测试时,需要为导光板4的吸水膨胀预留出空间,因此通常在胶框3和导光板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但是,这种设计方式会造成背板1上侧(即图1中的左侧)空间的浪费,不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理念。

  因此,传统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除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外,还包括发光件2增加的边框宽度,无法进一步进行窄边框的设计,从而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大大降低了全面屏的屏占比的数值。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在第一方面,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上侧和下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发光件2;背板1包括底板11,位于底板11一侧的第一侧板12和顶板13,以及位于底板11另一侧的第二侧板14。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分别与底板11相连接,顶板13与底板11平行,并与第一侧板12相连接。发光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靠近第二侧板14的位置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在背板1上设置例如显示面板等器件时,由于构成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72与阵列基板73在下侧存在尺寸段差,因此通常呈现台阶状,且显示面板在该部分为单层玻璃,强度较弱,需要背板1进行支撑。因此,显示面板下侧对应位置处的背板1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顶板13,即显示面板下侧对应位置处的背板1的截面形状呈U型,从而顶板13可以很好的支撑显示面板下侧强度较弱的单层玻璃;显示面板上侧对应位置处的背板1包括底板11和第二侧板14,即显示面板上侧对应位置处的背板1的截面形状呈L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发光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靠近第二侧板14的位置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不采用胶框支撑显示面板,而是用发光件2支撑显示面板,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背板上侧空间的浪费,进而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将发光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靠近第二侧板14的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背板下侧省去了发光件2所占的空间,使得背板下侧边缘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4,导光板4的部分区域位于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顶板13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顶板13形成的容纳空间不再设置发光件2,背板下侧省去了发光件2所占的空间,使得背板下侧边缘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可选地,如图5所示,导光板4靠近第一侧板12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2内壁接触,即第一侧板12可最大限度的向显示区收缩,当在背板上设置显示面板时,收缩后可以实现阵列基板下侧边缘与背板下侧边缘平齐,从而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4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侧与发光件2的发光面接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光效,减少光的衰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靠近第二侧板14的一侧与第二侧板14接触,这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板11和第二侧板14一体成型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柔性电路板9,该柔性电路板9与发光件2电连接。可选地,发光件2可以为灯条,柔性电路板9用于固定灯条和与灯条连接的走线,具体实施时,灯条包括若干LED灯珠,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种类的发光件。

  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顶板13一体成型设置。另外,图中导光板4上方还设置有第一膜片51和第二膜片52,第一膜片51和第二膜片52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且不涉及本发明的改进点,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件2具有发光面(图中发光件2朝向导光板的面,发光面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4中)和封装面(图中发光件2朝向显示面板的面),封装面远离底板11设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胶带6,位于发光件2与显示面板之间,胶带6需要具备遮光作用,避免发光件2发出的光从封装面射出。

  具体地,胶带6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发光件2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区域,这样,能够更好的避免发光件2发出的光从封装面射出。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背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与显示面板形成的区域重叠,这样,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边框与背光模组的边框相等,从而实现最大化窄边框设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上侧和下侧的结构示意图。另外,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内容仅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与传统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6和图7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该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片71、彩膜基板72、阵列基板73以及第二偏光片74。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的发光件2,以及背板1包括的顶板13可以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由于该显示模组包括了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第二方面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与显示面板形成的区域重叠,这样,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边框与背光模组的边框相等,从而实现最大化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可选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还包括固定件8,该固定件8具有顶边、侧边和底边,其中,顶边覆盖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侧边设置在第二侧板14远离发光件2的一侧,底边设置在底板11的底部。通过固定件8,将背板1和显示面板固定在一起,具体实施时,固定件8的顶边、侧边和底边一体成型设置,该固定件8可以为胶带,固定件8除了具有固定背板1和显示面板的作用外,还具有屏蔽电磁干扰以及遮光的作用。

  另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胶带6除了具有遮光作用外,还能起到固定显示面板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显示模组,将发光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靠近第二侧板14的位置处,不再设置在图1中背板的U型结构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且本发明实施例取消传统显示装置中的胶框3结构,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背板的L型结构一侧空间的浪费,减小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另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将发光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靠近第二侧板14的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背板的U型结构一侧(即背板下侧)所需要设置的空间减小,这时可以去除图1中出现的距离a,显示面板的下侧边缘能够与背板第一侧板12的外侧壁基本平齐,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仅包括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可将包括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提升至93.7%,同时,导光板4延伸至背板1下侧的U型结构形成容纳空间内,可对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

  由于该显示装置包括了第二方面的显示模组,第三方面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第二方面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实施例中底板、第一侧板和顶板组成了背板的U型结构,底板和第二侧板组成了背板的L型结构,发光件设置在底板上并靠近第二侧板的位置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不采用胶框支撑显示面板,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背板的L型结构一侧空间的浪费,减小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将发光件设置在底板上并靠近第二侧板的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背板的U型结构一侧所需要设置的空间减小,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2、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的部分区域位于底板、第一侧板和顶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即导光板延伸到该容纳空间内,因此,可以对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强;同时,第一侧板可最大限度的向显示区收缩,从而进一步实现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

  3、由于背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区域与显示面板形成的区域重叠,这样,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边框与背光模组的边框相等,从而实现最大化窄边框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