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运动娱乐> 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独创技术32637字

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

2021-03-01 03:07:27

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定跳远测试仪,尤其涉及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如图1所示,包括主机、支架、两根测试杆、电源等;其中,一根测试杆用于发射红外信号,另一根测试杆用于接收红外信号,这样当测试者跳远到某个位置后,阻挡两根测试杆之间的红外信号,导致另一根测试杆检测不到对应的红外信号,这样可以判断得出测试者跳远的落脚点位置。而在测试之前,为了保证测试准确,首先需要对立定跳远测试仪的两根测试杆进行信号同步。从图中可知看出,为了保证两根测试杆之间的信号同步,比如通过在一根测试杆的一端设置导线,然后将到导线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测试杆连接,保证两根测试杆的通信。在开始测试时,通过主机向其中一根测试杆发送开始指令,然后再通过导线将开始指令传输给另外一根测试杆,保证了两根测试杆的信号同步。但是,由于需要在两根测试杆之间设置导线,若在测试现场导线布置不当时,很容易造成测试者绊脚、甚至摔倒等意外的发生;另外,若导线移动而带动测试杆移动时,也会影响测试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所述立定跳远测试仪包括第一测试杆、第二测试杆和主机;第一测试杆、第二测试杆分别与主机电性连接,第一测试杆内设有红外接收管、第二测试杆内设有红外发射管;主机用于控制第一测试杆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信号与第二测试杆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信号的同步,以及通过检测第一测试杆内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信号与第二测试杆内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信号的差异来判断得出测试者落脚点所在位置;所述立定跳远测试仪还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测试杆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第二测试杆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第一测试杆内设有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测试杆内设有第二无线模块板;第一测试杆与第二测试杆之间通过第一无线模块板与第二无线模块板进行无线通信,实现第一测试杆的红外接收管接收的红外信号与第二测试杆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信号的同步。

  进一步地,第一测试杆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接收灯管和M个第二接收灯管,第二测试杆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发射灯管和M个第二发射灯管;当第一发射灯管位于第一测试杆的结尾端时,第二接收灯管位于第二测试杆的结尾端;当第一发射灯管位于第一测试杆的起始端时,第二接收灯管位于第二测试杆的起始端;M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第一测试杆中相邻接收灯管之间通过6芯导线连接;第二测试杆内相邻发射管之间通过6芯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灯管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板、主控板以及N个接收板;第二接收灯管包括串联连接的N+1个接收板;第一发射灯管内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无线模块板、第一发射板和N个第二发射板;第二发射灯管内包括N+1个第二发射板;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N=5。

  进一步地,第一无线模块板与主控板之间通过4芯导线连接,主控板与接收板之间、相邻接收板与接收板之间通过16芯导线连接;相邻第二发射板与第二发射板之间均通过16芯导线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与第一发射板之间通过6芯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第二电源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块板均包括第一CPU模块、第一下载接口、无线模块、TTL通信接口电路、第一485接口电路、指示灯、电源及稳压模块、蜂鸣器、设置开关、TTL通信接口、发射和接收板连接接口、485通信接口和第一红外接收电路;

  第一下载接口、无线模块、TTL通信接口电路、第一485接口电路、指示灯、第一电源及稳压模块、蜂鸣器、设置开关、发射和接收板连接接口、第一红外接收电路分别与第一CPU模块电性连接,第一CPU模块用于控制其他各个电路模块的工作;红外接收电路用于接收红外信号;TTL通信接口电路与TTL通信接口电性连接,向外提供TTL通信接口;发射与接收板连接接口与485通信接口连接,用于实现主控板与接收板之间的连接;485通信接口电路还与485通信接口连接,用于实现主控板与接收板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板、第二发射板均包括第二CPU模块、第二电源及稳压电路、信号调制电路、第二485接口电路、第一地址选择电路、红外发射模块、第二下载接口、第一485入口接口和第一485出口接口;第二电源及稳压电路、信号调制电路、第二485接口电路、第一地址选择电路、红外发射模块、第二下载接口分别与第二CPU模块电性连接;第一485入口接口、第一485出口接口分别与第二485接口电路连接;

  和/或,接收板包括第三CPU模块、8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3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7、第二红外信号接收电路、第二485接口电路、第二地址选择电路、第三下载接口、第二485入口接口、第二485出口接口和出口信号驱动电路;其中,8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3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7、第二红外信号接收电路、第二485接口电路、第二地质选择电路、第三下载接口分别与第三CPU模块电性连接,第二485入口接口与第二485接口电路电性连接,第二485出口接口通过出口信号驱动电路与第二485接口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块板均包括无线芯片;

  主控板的TTL通信接口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TTL通信接口通信,第一无线模块板的TTL通信接口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通信连接,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通信连接;

  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通信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485接口芯片通信连接;

  第二无线模块板的485接口芯片通过485总线与所有的发射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485接口电路包括485接口芯片。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进行改进,即在立定跳远测试仪的每根测试杆上设定对应电源、对应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两根测试杆之间的无线通信,在保证立定跳远测试仪中的两根测试仪的信号同步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容易发生测试者绊倒、甚至摔倒等安全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立定跳远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两根测试杆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两根测试杆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主控板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CPU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图5中第一下载接口的电路图;

  图8为图5中无线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图5中TTL通信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图10为图5中第二485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图11为图5中指示灯的电路图;

  图12为图5中第一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的电路图;

  图13为图5中蜂鸣器的电路图;

  图14为图5中设置开关的电路图;

  图15为图5中TTL通信接口的电路图;

  图16为图5中发射和接收连接接口的电路图;

  图17为图5中485通信接口的电路图;

  图18为图5中第一红外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19为无线芯片的电路图;

  图20为接收板的电路板结构图;

  图21为图20中第三CPU模块的电路图;

  图22为图20中第二红外接收电路的第一红外电路的电路图;

  图23为图20中第二红外接收电路的第二红外电路的电路图;

  图24为第一发射板的电路板结构图;

  图25为图24中第二CPU模块的电路图;

  图26为图24中红外发射电路的红外发射芯片的电路图。

  图中:10、第一测试杆;11、第二测试杆;12、主机;13、电源;14、连接导线;15、测试区;100、第一CPU模块;101、第一下载接口;102、无线模块;103、TTL通信接口电路;104、第一485接口电路;105、指示灯;106、第一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107、蜂鸣器;108、设置开关;109、TTL通信接口;110、发射和接收端连接接口;111、485通信接口;112、第一红外接收电路;200、第二CPU模块;201、第二下载接口;202、信号调制电路;203、第二485接口电路;204、第一地址选择电路;205、红外发射电路;206、第二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207、第一485入口接口;208、第二485出口接口;301、第三CPU模块;300、第二红外接收电路;302、第二485出口接口;303、第三485接口电路;304、8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6、出口信号驱动电路;307、3.3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8、第三下载接口;309、的日地址选择电路;310、第二485入口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的基础上,对第一测试杆10和第二测试杆11进行改进,实现了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的无线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通过连接导线14连接,导致测试仪绊倒、甚至摔倒,以及容易导致测试杆移动影响测试精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和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一样,也包括主机12、两根测试杆和电源13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中的电源13有两个,也即是每根测试杆均配备独立的电源1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针对立定跳远测试仪中的每根测试杆均配置了独立的电源13,因此就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将两根测试杆之间通过连接导线14连接。由于现有技术中,只有其中一根测试杆连接有电源13,还需要另外一根测试杆与该根测试杆通过连接导线14连接,实现通电的问题。

  如图1和2所示为现有的立定跳远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以及两根测试杆的电路示意图。从图中可知看出,电源13通过电源接口与第一测试杆10电性连接,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通过连接导线14实现电性连接。

  很明显,两根测试杆之间形成测试区15,而同时两根测试杆之间还需要通过连接导线14进行连接。因此在测试时,若测试者在测试区15不慎碰触到导线,很容易绊倒、甚至摔倒;另外,若测试者不慎使得连接导线14移动,也很容易带动两根测试杆的移动,进而测试仪的测试精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电子立定跳远测试仪的基础上,对第一测试杆10以及第二测试杆11进行改进,使得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有线连接时,容易发生意外、以及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分别为第一测试杆10、第二测试杆11均设置对应的电源13。因此,两根测试杆之间不需要连接导线14来实现电性连接,实现另外一根测试杆的供电。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13可采用蓄电池等,方便供电。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两根测试杆之间的连接导线14除了起到电性连接的作用,其还实现了两根测试杆之间的信号同步。也即是说,在测试开始时,首先需要对两根测试杆的红外信号进行同步,保证测试准确。

  由于本申请中取消了两根测试杆之间的连接导线14,因此,为了保证两根测试杆的信号同步,本实用新型还在每根测试杆内设置对应的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通过对应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实现两根测试杆的信号同步。从图1和图3中可知,很明显本申请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上并不存在连接导线14,就可以实现两根测试杆的信号同步,避免了立定跳远测试仪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说明两根测试杆之间的无线模块的设置,如图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立定跳远测试仪,包括两根测试杆、两个电源13和主机12。其中,两根测试杆之间形成测试区15。

  具体地:第一测试杆10包括串联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灯管,对应地第二测试杆11包括串联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发射灯管。

  如本实施例图4中所示,第一测试杆10包括接收灯管1和接收灯管2,第二测试杆11包括发射灯管1和发射灯管2。接收灯管1和接收灯管2之间、发射灯管1和发射灯管2之间均采用6芯导线连接。

  为了便于第一测试杆10的接收灯管的红外信号与第一测试杆10内的发射灯管发射的红外信号对应,因此,优选地,将第一测试杆10内的接收灯管的数量与第一测试杆10内的发射灯管的数量保持一致。在测试时,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并列排布,通过第二测试杆11的发射灯管发射红外信号,第一测试杆10的接收灯管接收红外信号。当跳远测试时,当主机12检测到某个红外信号被中断时,就可以根据被中断的红外信号所对应的发射灯管的位置或接收灯管的位置来判断测试者落脚点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两个测试杆在开始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信号同步。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第一测试杆10内的接收灯管进行了相应改进,同样地对第二测试杆11内的发射灯管进行了相应改进。

  也即是:第一测试杆10包括第一接收灯管和第二接收灯管,第二测试杆11包括第一发射灯管和第二发射灯管。其中,第二接收灯管和第二发射灯管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而第一接收灯管和第二发射灯管只有一个。

  为了保证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因此,通过在第一接收灯管内设置串联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板、主控板以及接收板,第一发射灯管内设置串联连接的第二无线模块板、第一发射板和第二发射板。其中接收板可以有多个,第二发射板也有多个,并且二者数量保持一致。

  也即是第一无线模块板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与第一发射板电性连接。而接收板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第一发射板与第二发射板电性连接。

  另外,第二接收灯管设有串联连接的多个接收板,第二发射灯管设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发射板。又相邻接收灯管、相邻发射灯管之间也电性连接。

  因此,通过第一无线模块板与第二无线模块板之间的无线连接,实现第一测试杆10内所有的接收板与第二测试杆11所有的发射板之间保持信号同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测试不会出现错误时,还将第一接收灯管设于第一测试杆10的起始端或结尾端,相应地第一发射灯管设于第二测试杆11的起始端或结尾端。也即是:当第一接收灯管设置在第一测试杆10的起始端时,第二发射灯管同样地设置在第二测试杆11的起始端;当第一接收灯管设置在第一测试杆10的结尾端时,第二发射灯管同样地设置在第二测试杆11的结尾端。

  如本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接收灯管1包括第一无线模块板、主控板、接收板1、接收板2、接收板3、接收板4和接收板5。其中,第一无线模块板与主控板电性连接,主控板、接收板1、接收板2、接收板3、接收板4、接收板5依次串联连接。接收灯管2包括六个串联的接收板。

  同理,第二测试杆11的发射灯管1包括第二无线模块板、发射板1、发射板2、发射板3、发射板4、发射板5和发射板6。发射灯管2也包括六个串联的发射板。

  通过第一无线模块板与第二无线模块板之间的无线通信,可实现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所有的接收板与第二测试杆11的所有的发射板的信号同步。

  进一步地,每个接收灯管内的相邻接收板之间、每个发射灯管内的相邻发射板之间通过16芯导线连接。第一无线模块板与主控板之间通过4芯导线连接,主控板与接收板1之间通过16芯导线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与发射灯管1的发射板1之间通过6芯导线连接。而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与对应的电源13电性连接,第二测试杆11的第二无线模块板与对应的电源13电性连接。

  这样,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板之间就可以通过与主控板连接的第一无线模块板、以及与发射板连接的第二无线模块板进行无线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之间通信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造成意外发生或测试不准的问题。

  在同步指令时: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向第一无线模块板发出同步指令,第一无线模块板对同步指令校验无误后,向第二测试杆11的第二无线模块板发出同步指令。第二测试杆11的第二无线模块板接收到同步指令的同时,向第一无线模块板回传确定指令,同时通知第二测试杆11内所有的发射板进行准备发射红外信号。第一无线模块板将确认指令转发给主控板并进行确认,通知所有的接收板准备扫描红外信号,完成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的信号同步。

  当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杆11信号同步后,就可以开始测试:

  主机12可以实时检测第二测试杆11发出的红外信号、第一测试杆10接收的红外信号的差异,来判断并计算得出测试者落脚点的所在位置。

  另外,为了保证主机12能够得知哪个红外信号被阻挡,还对测试仪中第一测试杆中每个发射灯管、每个发射板,以及第二测试杆中的每个接收灯管、每个接收板均设置编号,同时每相邻两个接收灯管或发射灯管之间的距离也为已知的。这样,当某个红外信号被阻挡后,主机就可以根据该红外信号所对应的接收板在当前电路板中的位置a,然后在根据当前电路板中的位置在第二测试干的接收电路板中的相对位置b。比如,每块第二测试杆的电路板设有32个接收灯管,每个接收灯管之间距离1cm,进而可以算出遮挡位置L=(32*b)+a。

  也即是:第二测试杆11的发射板灯管内的发射灯板发出红外信号,第一测试杆10的对应接收灯管内对应的接收灯板接收红外信号,主机12一旦检测到某个红外信号被阻挡,也即是第二测试杆11内的某个接收板未接收到对应红外信号后,说明此位置有测试者,并遮挡红外信号,根据计算得出的接收板的位置进而可计算得出测试者落脚点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主控板与发射板1之间也有红外信号,本实用新型还在主控板上设置对应的红外接收模块,这样主控板也可以像接收板一样,来接收第二测试杆11的发射灯管1的发射板1发出的红外信号。

  从图2和图4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通过在第一测试杆10、第二测试杆11内分别设置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块板,并且为第一测试杆10、第二测试杆11单独配置对应的电源13,实现了第一测试杆10与第二测试安之间的信号同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两根测试杆之间设置导线实现两根测试杆信号同步的问题,解决了测试者不会因为由于导线而存在被绊倒、甚至摔倒等安全风险,同时也避免由于导线被移动导致测试杆移动,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给出第一测试杆10、第二测试杆11中的主控板、第一发射板、第二发射板、接收板、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块板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如下:

  如图5所示为主控板的电路板结构图,主控板上设有第一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模块100、第一下载接口101、无线模块102、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通信接口电路103、第一485接口电路104、指示灯105、第一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106、蜂鸣器107、设置开关108、TTL通信接口109、发射和接收端连接接口110、485通信接口111和第一红外接收电路112。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上述各个模块的电路具体实现,比如:

  如图6所示,第一CPU模块100,用于控制其他各个模块的工作以及对信号的处理与通信。

  如图7所示,第一下载接口101,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用于从外部下载相关程序,给第一CPU模块100。具体为接口JTAG_JSP的引脚2、引脚3、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9、引脚10分别与第一第一CPU模块100的引脚16、引脚17、引脚46、引脚49、引脚50、引脚55、引脚7、引脚56对应电性连接。

  如图8所示,无线模块102,用于实现第一CPU模块100与主机12之间的通信,也即是说主机与主控板之间通过无线连接,将接收主机12发送的数据指令转发给第一CPU模块100进行处理。具体为无线芯片2.4G_V2的引脚2-引脚7分别与第一CPU模块100的引脚20、引脚11、引脚21、引脚23、引脚22、引脚15对应的电性连接。

  如图9和图15所示,TTL通信接口电路103,通过TTL通信接口109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电性连接;同时,TTL通信接口电路103还与CPU模块电性连接,进而实现主控板与第一无线模块板之间的通信。比如TTL通信接口电路103的芯片U6的引脚4与TTL通信接口109的接口J2的引脚5连接,而TTL通信接口109的接口J2的引脚6通过TTL通信接口电路103的电阻MR2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

  如图10和17所示,第一485接口电路104,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并通过485通信接口111与接收板电性连接,用于实现主控板与接收板的通信。比如向接收板发送相应的指令,通知接收板开始扫描接收红外信号。

  如图11所示,指示灯105,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用于指示各种工作状态。

  如图12所示,第一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106,用于将电源转换为第一CPU模块100以及其他各个电路模块所需要的电源以及稳压的作用。

  如图13所示,蜂鸣器107,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用于声音提示。

  如图14所示,设置开关108,与第一CPU模块100电性连接,用于打开设置地址的开关。

  如图16所示,发射和接收端连接接口110,与485通信接口104电性连接,用于实现485通信接口与接收板之间连接的部分,实现主控板与接收板之间的通信。

  如图18所示为第一红外接收电路112中的一个红外接收芯片。第一红外接收电路112包括16个完全相同的芯片IRM-V038/IR1-P以及外围电路所组成。红外接收电路112还与第一CPU模块100通信连接,也即是:第一红外接收电路112中1~16个红外接收芯IRM-V038/IR1-P的引脚6分别与第一CPU模块100的引脚51、引脚40、引脚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30、引脚29、引脚62、引脚61、引脚59、引脚58、引脚57对应电性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测试杆中发射板所发射的红外信号,并将红外信号发送给第一CPU模块100。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无线模块板的电路板、第二无线模块板的电路板与主控板的电路板的结构相同。

  为了实现第一无线模块板与第二无线模块板之间的无线通信,第一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板上还设有无线芯片,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进行无线通信。

  如图19所示为第一无线模块板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的电路图。

  也即是:如图19、图6、图9以及图15所示,由于主控板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电路结构相同,因此,主控板的TTL通信接口109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TTL通信接口通信,而第一无线模块板的SPI通信接口(也即是引脚5、引脚7、引脚4、引脚6)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通信连接。

  主控板的接口J2(也即是:TTL通信接口)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接口J2连接,实现二者之间的通信。其中,芯片U6为接口的驱动芯片,芯片U6的引脚4与接口J2的引脚5相连。

  同时,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接口J2的引脚6还通过电阻MR2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的芯片L2的引脚43相连,芯片U6的引脚2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的芯片L2的引脚42相连。

  另外,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还通过SP11口与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相连,具体为: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的端口20、端口21、端口22、端口23分别与第一无线芯片的无线芯片的端口3、端口5、端口7、端口6连接。

  对于第二无线模块板: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通信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485接口电路通信连接,第二无线模块板的485接口电路通过485总线与第二测试杆11中所有的发射板(第一发射板和第二发射板)通信连接。由于第二无线模块板与发射板之间是通过485通信连接的,因此可直接通过第二无线模块板将信号直接发送给所有的发射板。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为第一发射板的电路板结构图,也即是第一发射板均设有第二CPU模块200、第二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206、信号调制电路202、第二485接口电路203、第一地址选择电路204、红外发射电路205、第二下载接口201、第一485入口接口207和第二485出口接口208。其中,第一发射板与第二发射板的电路板结构相同。

  另外,如图25所示,第二CPU模块200,与其他各个电路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各个电路模块的工作,以及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信号、并处理等。

  红外发射电路205包括32个红外发射芯片,32个红外发射芯片均与第二CPU模块200的FB接口电性连接,在第二CPU模块200的控制下向外发射红外信号。

  同理,对于第一发射板以及第二发射板中其他的各个电路模块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不在具体给出其相关电路图。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为接收板的电路板结构图,每个接收板均设有第二红外接收电路300、第三CPU模块301、两个第二485出口接口302、第三485接口电路303、8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4、出口信号驱动电路306、3.3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7、第三下载接口308、第二地址选择电路309、两个第二485入口接口310。

  其中,如图21为第三CPU模块301的电路图,其他各个电路模块均与第三CPU模块301电性连接,第三CPU模块301用于控制其他各个电路模块的工作、以及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信号、并处理。

  第二红外接收电路300包括32个第一红外电路和第二红外电路。如图22所示,第一红外电路的out接口(也即是引脚3)与第三CPU模块301的PC接口(引脚40)电性连接。同理,其他31个第一红外电路的引脚3均与第三CPU模块301的PC接口、PB接口以及PA接口对应电性连接。

  如图23所示,第二红外电路的各个输出接口与主控板的第一CPU模块100的对应接口电性连接。

  另外,对于接收板中的其他各个电路模块,比如8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4、3.3V电源及稳压电路模块307、第三485接口电路303、第二地址选择电路309、第三载接口308、第二485入口接口310、第二485出口接口302、出口信号驱动电路306的电路结构均可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第三485接口路303与主控板上的第一485接口电路的实现一致,也可以采用现有的芯片以及外围电路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不在具体列出其电路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与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主控板与第一发射板之间的通信。主控板与所有的接收板通过485通信接口连接,第一发射板与所有的第二发射板通过485通信接口连接,因此可实现第一测试杆10内所有的接收板与第二测试杆11内所有的发射板之间的信号同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信号同步的同步指令的数据格式:同步指令具有5字节,如表1,包括帧头、板号、灯号和校验。其中帧头、板号、灯号各占一字节,校验为两个字节。其中,板号是指接收板或发射板的编号,灯号是指接收灯管或发射灯管的编号。

  表1

  也即是说,当开始测试之前,主机12通过与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之间的无线连接,首先向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发送开始测试的控制信号:

  步骤S1、第一测试杆10的主控板生产同步指令,并通过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发送给第二无线模块板。

  步骤S2、在第二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收到同步指令并校验通过后,向第一发射板以及所有的第二发射板发出准备发出红外信号的指令,并给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回传确认指令。

  步骤S3、第一无线模块板的无线芯片将接收到的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

  步骤S4、第一无线模块板的CPU模块将确认指令发送给主控板的CPU模块,进而使得主控板通知所有的接收板确认准确接收红外信号的指令,此时同步成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定跳远测试仪还包括缓冲垫,该缓冲垫设于两根测试杆之间,位于测试区15中,用于缓冲测试者跳远时所产的冲击力。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立定跳远测试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