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独创技术16636字

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

2021-01-31 20:25:48

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

  背景技术

  常规的鞋子通常都包括鞋面、鞋底和鞋垫。鞋面是鞋子的主要外观体现,因此为了使鞋子的造型更加美观,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往往利用多层、多造型的材料组合而成型鞋面,而其组合的方式往往通过针线缝合的方式进行,已保证组合的牢固性。但是当鞋面需求更多功能的时候,多层材料的组合往往更加复杂,需要针线缝合的部位也随之增加, 而且这种针线缝合的方式通常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工作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相关技术人员研发了鞋面压合机,现有的鞋面压合机大多设计较为简单,在放置模具时,需要工人将模具放入两个压板之间的间隙,以进行压合,十分麻烦,且危险系数较高;同时工人在进行操作时,由于压合机工作温度较高,经常会出现工人烫伤的情况,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以克服现有鞋面压合机不便于操作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包括有机柜,该机柜内设有第一热压装置、冷压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热压装置包括有相对机柜上下移动的上热压板和位于上热压板下方且相对上热压板水平移动的下热压板,所述冷压装置包括有相对机柜上下移动的上冷压板和位于上冷压板下方且相对上冷压板水平移动的下冷压板,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用于夹持模具的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移动至第一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的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柜前端设有工作台,机柜于工作后设有前端机架,所述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可移动至前端机架下方;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有驱动夹持机构移动的纵移机构,该纵移机构驱动夹持机构于所述工作台和前端机架的下方之间移动,且纵移机构所驱动的移动方向和横移机构所驱动的移动方向垂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柜内还装配有驱动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移动的送料机构,该送料机构包括有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的滑轨、各所述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有的滑块以及驱动下热压板或下冷压板移动的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柜内于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上冷压板的下方均固定有支撑台,且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送料机构的两滑轨之间;所述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滑块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弹簧,当弹簧压缩时,所述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均接触于支撑台上表面,当弹簧释放时,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均与支撑台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纵移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横移机构驱动该连接板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有横向的连接于前端机架上的第一丝杆、螺旋连接于第一丝杆上的第一支座和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连接板沿第一丝杆长度方向移动,且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纵移机构包括有纵向的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底部的第二丝杆、螺旋连接于第二丝杆上的第二支座和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第二支座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柜前端设置工作台,用以放置模具,并通过移动装置的夹持结构的夹取和纵移机构的移动可将模具夹持至完全位于下热压板的上表面内,此过程相比直接将模具放置于下热压板和夹持机构之间的狭小间隙,更为方便且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样的,完成冷压工序后,送料机构将模具移出上冷压板外,通过移动装置的夹持机构将模具夹取,并通过纵移机构的移动可将模具夹持至工作台上,可便于模具的取出,同样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柜隐藏移动装置上方部分的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柜隐藏个下热压板和下冷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热压板未下压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上热压板下压至下热压板上实现压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气动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刮板后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和4所示,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包括有机柜1,该机柜1前端设有工作台11,工作台11后依次设有前端机架12和后端机架13。所述后端机架13内依次设有第一热压装置34和冷压装置4,所述前端机架12内设有移动装置5。所述移动装置5用于夹持模具移动至第一热压装置34和冷压装置4。所述第一热压装置34包括有上热压板32和下热压板31,所述上热压板32相对后端机架13上下移动,所述下热压板31位于上热压板32下方,且相对上热压板32水平移动,上热压板32和下热压31板内均分布有加热管(示图未示),用以实现加热,具体的加热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所述第冷压装置4包括有上冷压板42和下冷压板41,所述上冷压板42相对后端机架13上下移动,所述下冷压板41位于上冷压板42下方,且相对上冷压板42水平移动,上冷压板42和下冷压板41内均分布有冷媒导管(示图未示),使冷水循环的流通以实现制冷,具体的制冷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

  如附图1、4和6所示,所述机柜1内装配有驱动下冷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移动的送料机构2,该送料机构2包括有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的滑轨23、各所述滑轨23上均滑动连接有的滑块22以及用于驱动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移动的气缸21。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至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以驱动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移动,优选的,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也可以采用电机或油缸等其他执行元件驱动。所述滑轨23均固定于机柜1上,且滑轨23的两端分布位于前端机架12和后端机架13的下方,所述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滑块22连接。通过此滑轨23和滑块22的结构可限制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使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均沿滑轨23的长度方向移动,即相对前端机架12和后端机架13移动。后端机架13上还装配有用以驱动上热压板32上下移动的压力缸33和驱动上冷压板42上下移动的压力缸43。

  如附图2、3、5和6所示,所述移动装置5包括有用于夹持模具的夹持机构53、驱动夹持机构53横向移动的横移机构51和驱动夹持机构53纵向移动的纵移机构52。所述纵移机构的移动方向52和横移机构51的移动方向垂直。进一步的,纵移机构52的移动方向与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的移动方向一致,横移机构51的移动方向和送料机构2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夹持机构53通过连接架55固定连接于所述纵移机构52上,所述纵移机构52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54,所述横移机构51驱动该连接板54移动,以此带动纵移机构52和夹持机构53横向移动。

  如附图2、3、5和6所示,所述横移机构51包括有横向的连接于前端机架12上的第一丝杆511、螺旋连接于第一丝杆511上的第一支座512和驱动第一丝杆511转动的第一电机513,所述连接板5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512的底部。限制所述连接板54沿第一丝杆51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与上述限制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的方式一致,均采用连接滑轨23和滑块22的结构装配,以此实现连接板54沿第一丝杆511长度方向移动。当第一电机513带动第一丝杆511转动时,可实现带动纵移机构52和夹持机构53沿第一丝杆511长度方向移动,以驱动夹持机构53横向的移动,即如附图2所示的相对前端机架12两端移动。

  继续参照附图2、3、5和6所示,所述纵移机构52包括有纵向的连接于所述连接板54底部的第二丝杆521、螺旋连接于第二丝杆521上的第二支座522和驱动第二丝杆521转动的第二电机523,所述第二支座522侧面固定连所述连接架55,所述夹持机构53固定于连接架55上。限制所述连接架55沿第二丝杆52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与上述限制下热压板31或下冷压板41的方式一致,均采用连接滑轨23和滑块22的结构装配。当第二电机523带动第二丝杆521转动时,可实现带动夹持机构53沿第二丝杆521长度方向移动,以驱动夹持机构53纵向的移动,即如附图2所示的相对前端机架和后端机架移动。

  如附图2、3、5和6所示,所述夹持机构53包括有升降气缸532、支架533和若干吸盘531。所述吸盘53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吸盘,且吸盘531通过气管连接至真空设备(示图未示),如真空发生器等,该真空设备装配于机柜1下方内。所述升降气缸532固定于所述连接架55上,所述吸盘531分布于所述支架533底部,且支架533上方与升降气缸532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夹持模具时,通过升降气缸532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支架533下移,致使吸盘531压住于模具表面;在启动真空设备进行抽吸,使吸盘531内产生负压,从而将模具吸牢,即可将模具提起;待移动至目的位置时,平稳的充气进吸盘531内,使吸盘内由负压变为零气压或稍微正的气压后,即可使模具脱离于吸盘531,从而完成模具的夹持和放置工作。此外,如附图7所示,所述夹持机构53的支架533及支架底部的各吸盘531还可用气动夹头代替,该气动夹头为两端均设有活塞杆的气缸534,且气缸534两端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夹板535,工作时,通过该气缸534两端的活塞杆同时的伸缩,以实现两夹板对模具的放开和夹持。

  如附图4至6所示,机柜1内于上热压板32和上冷压板42的下方还均固定有支撑台14,且所述支撑台14位于送料机构2的两滑轨23之间。当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分别移动至上热压板32和上冷压板42正下方时,即位于所述支撑台14上。所述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分别与位于其下方的滑块2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弹簧24,当弹簧24压缩时,所述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均接触于支撑台14上表面,且由支撑台14支撑,当弹簧24释放时,下热压板31和下冷压板41与支撑台14之间均具有间隙。以热压装置44为例,采用此结构后可具有如下作用:当上热压板32下压实现压合时,通过向下压缩弹簧24可使下热压板31下压至支撑台14上,从而通过支撑台14的支撑使支撑台14承受上热压板32下压的压力,避免滑轨23和滑块22受大吨位的压力而损坏;当完成热压后,上热压板32上升,此时弹簧24因未受上热压板32的压力而得到释放,从而可使下热压板31在弹簧24释放的弹性作用力下向上升起至与支撑台14之间具有间隙,便于下冷压板41的移动。

  此外,如附图8所示,所述移动装置5用于移动模具时,所述夹持机构53的吸盘431和支架533还可以是刮板536,该刮板536为竖直的平板,且刮板536固定于所述升降气缸532的活塞杆末端。例如,在将模具由下热压板31移动至下冷压板41时,通过升降气缸532将刮板536向下推动至模具侧面,再利用横移机构51带动刮板536向下冷压板41方向移动,从而可推动模具从下热压板31移动至下冷压板41。

  第一热压装置34和冷压装置44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人为的将带有材料的模具放置于工作台11上,并以工作台作11为平台将模具推入第一热压装置34的下热压板31上,同时经由夹持机构53将模具夹取,并通过纵移机构53将模具夹持进入第一热压装置34的下热压板31上,此过程相比将模具放置于下热压板31和夹持机构53之间的狭小间隙,更为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

  第一,之后第一热压装置34下的送料机构2将下热压板31移动至上热压板32的正下方,再通过增压缸33驱动上热压板32下压,同时进行加热以实施热压;

  第二,完成热压工序后,第一热压装置34的送料机构2驱动下热压板31移动,从而将模具移出上热压板32外(即前端机架12的下方),再通过移动装置5的夹持机构53将模具提起,并移动至冷压装置44的下冷压板41上;

  第三,冷压装置44下的送料机构2将下冷压板41移动至上冷压板42的正下方,再通过增压缸43驱动上冷压板42下压,同时进行制冷以实施冷压;

  第四,完成冷压工序后,冷压装置44的送料机构2驱动下冷压板41移动,从而将模具移出上冷压板42外(即前端机架12的下方),再通过移动装置5的夹持机构53将模具夹持起,并移动至工作台11上,此时即可将一次完成热压和冷压的产品取出,此过程相比将模具从下冷压板41和夹持机构53之间的狭小间隙取出更为方便,同样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

  如附图1、2和4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有设于冷压装置44另一端的第二热压装置35,该第二热压装置35与所述第一热压装置34结构一致,且第二热压装置35的下热压板31下亦设有驱动下热压板31移动的送料机构2。

  工作时,第一热压装置34完成热压后的模具,通过移动装置5移动至冷压装置44进行冷压工序,此过程中,第二热压装置35同时对另一模具进行热压,且第一热压装置34继续对其他模具实施热压工序;待上述第一热压装置34完成热压后的模具在冷压装置44内完成冷压后工序后,冷压装置44的送料机构2将下冷压板41推出,从而通过移动装置5将完成冷压的模具取出;之后,第二热压装置35内的送料机构5将下热压板31上完成热压的模具推出,移动装置5将此完成热压的模具提起并移动至内冷压装置44的下冷压板41上,以完成冷压工序。此结构通过设置多台热压设备,经合理分配工作顺序,使冷压装置44可实时处于工作状态,避免浪费等待热压装置完成热压工序的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控制上述执行元件依次工作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PLC控制器,其通过写入程序即可完成上述工作顺序,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机架12上于第一热压装置34、第二热压装置35和冷压装置44前均固定有行程开关56,所述连接板54上方固定有触发各所述行程开关的挡板57。以冷压装置44为例,当夹持机构53夹持模具移动至冷压装置44前端时,连接板54同样的移动至冷压装置44前端,因此可使挡板57触发行程开关56,行程开关56将被触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511停止,即可使夹持机构移动至冷压装置44正前方,从而通过控制冷压装置44和移动装置5执行上述工作。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