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防扭减震鞋底独创技术8846字

防扭减震鞋底

2023-03-27 21:58:57

防扭减震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扭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现有技术中的鞋底大多采用高弹性材料来制作鞋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与日俱增,而户外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户外的道路路面不能始终保证平整,在遇到不规整路面时,普通的运动鞋鞋底极易扭曲变形,从而增加穿着者崴脚的几率,且雨后的路面多水湿滑,所以户外运动鞋的鞋底要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抗扭性能,鞋底的抓地力可通过设置大花纹来保证,现有技术中的鞋底一般通过在鞋底中添加高硬度的抗扭片来增加鞋底的抗扭性能,这种方式虽然效果显著,但大大降低了鞋底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扭减震鞋底,其具有良好的防扭伤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防扭减震鞋底,包括抗扭框架、中底及连接在中底底面的大底,所述抗扭框架的硬度高于中底及大底的硬度,所述抗扭框架包括设在鞋底外周缘的第一框架及设在大底底面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覆盖部及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中底和大底之间,所述覆盖部包覆在鞋底外周缘并与嵌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不完全覆盖大底的底面,第二框架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与第一框架的覆盖部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设在前掌部的网状格、足弓部的抗扭块及后跟部的U形稳定部,所述网状格、抗扭块及U形稳定部依次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大底前掌的触地面上设有多组防滑突起,所述网状格嵌在防滑突起的间隙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滑突起包括多组圆盘状防滑部,每组圆盘状防滑部有数个扇形防滑突起构成,相邻扇形防滑突起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扇形防滑突起的厚度从圆心处向圆周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网状格分布在圆盘状防滑部之间,同时也分布在扇形防滑部的间隙之间。

  优选地,所述抗扭块覆盖在大底足弓部。

  优选地,所述U形稳定部设在大底后跟外缘。

  优选地,所述鞋底后跟部的内外两侧均设有稳定片,所述稳定片固定在覆盖部上侧端面,所述鞋底前掌外侧设有防撞片,所述防撞片固定在覆盖部上侧端面。

  优选地,以嵌入部为界,所述覆盖部靠近大底触地面的一侧开设有数组矩形缺口。

  优选地,所述抗扭框架采用TPU材料制成,大底采用耐磨橡胶制成,中底采用EVA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防扭减震鞋底通过设置抗扭框架保证了鞋底的抗扭能力,所述抗扭框架包括设在鞋底外周缘的第一框架及设在大底底面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与第一框架的覆盖部连接为一体,第一框架包括覆盖在鞋底外周缘的覆盖部及嵌入中底和大底之间的嵌入部,如此既保证了鞋底的抗扭能力,又保证了鞋底的舒适度;

  (2)第二框架包括设在前掌部的网状格、足弓部的抗扭块及后跟部的U形稳定部,网状格保证了大底前掌一定的活动自由度,抗扭块起支撑足弓的作用,同时防止鞋底过渡变形,防止脚裸扭伤;

  (3)大底前掌的触地面上设有多组防滑突起,所述防滑突起包括多组圆盘状防滑部,每组圆盘状防滑部有数个扇形防滑突起构成,相邻扇形防滑突起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扇形防滑突起的厚度从圆心处向圆周方向逐渐增大,此种结构的防滑突起具有极强的抓地力,保证鞋底的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扭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滑减震鞋底的底面视图。

  图3为第一框架的截面视图。

  图4为第一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防滑突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底;2、大底;4、覆盖部;5、嵌入部;7、网状格;8、抗扭块;9、U形稳定部;10、防滑突起;11、稳定片;12、防撞片;13、矩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扭减震鞋底,包括抗扭框架、中底1及连接在中底1底面的大底2,所述抗扭框架的硬度高于中底1及大底2的硬度,所述抗扭框架包括设在鞋底外周缘的第一框架及设在大底2底面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覆盖部4及嵌入部5,所述嵌入部5嵌入中底1和大底2之间,所述覆盖部4包覆在鞋底外周缘并与嵌入部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不完全覆盖大底2的底面,第二框架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与第一框架的覆盖部4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的防扭减震鞋底既保证了防扭性能又保证了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底1采用EVA材料制成,大底2采用耐磨橡胶制成,防扭框架采用硬度高于中底1和大底2的TPU材料制成,由于第一框架仅分布在鞋底外周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鞋底的舒适度得到了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设在前掌部的网状格7、足弓部的抗扭块8及后跟部的U形稳定部9,所述网状格7、抗扭块8及U形稳定部9依次连接在一起,且网状格7、抗扭块8及U形稳定部9与覆盖部4固定连接构成完整的抗扭框架,优选地,所述大底2前掌的触地面上设有多组防滑突起10,所述网状格7嵌在防滑突起10的间隙之间,如此设计既使前掌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又对前掌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限制,使其不会做过大程度的扭转变形,网状格7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防滑突起10的抓地能力;优选地,所述抗扭块8覆盖在大底2足弓部,抗扭块8起支撑足弓的作用,同时防止鞋底过渡变形,防止脚裸扭伤;优选地,所述U形稳定部9设在大底2后跟外缘,以增强后跟部的抗翻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以嵌入部5为界,所述覆盖部4靠近大底2触地面的一侧开设有数组矩形缺口13,如此设计在于保证行走时鞋底的正常形变,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突起10包括多组圆盘状防滑部,每组圆盘状防滑部有数个扇形防滑突起10构成,相邻扇形防滑突起1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扇形防滑突起10的厚度从圆心处向圆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网状格7分布在圆盘状防滑部之间,同时也分布在扇形防滑部的间隙之间,此种结构的防滑突起10具有极强的抓地力,网状格7对防滑突起10起稳定作用,使其不会在水平方向做过量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后跟部内外两侧均设有稳定片11,所述稳定片11固定在覆盖部4上侧端面,所述鞋底前掌外侧设有防撞片12,所述防撞片12固定在覆盖部4上侧端面,稳定片11用于防止脚部过渡翻转,防撞片12用于保护脚趾。

  本实施例的防扭减震鞋底的抗扭框架分布在鞋底外周缘及大底2的底面,大大增强了鞋底抗翻转能力,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鞋底的舒适度,大底2前掌部的网状格7在起防扭转作用的同时,也保证了前掌适度的变形能力,足弓部的抗扭块8和后跟部的U形稳定部9增强了鞋底的稳定性,使穿着者的足部不会轻易外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防扭减震鞋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