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独创技术15473字

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

2021-03-18 16:34:42

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

  背景技术

  场地运动是全方位的剧烈运动,尤其是篮球,为了能应付激烈的多方向运动,对于一双篮球鞋来讲,就需要有很好的耐久性,支撑性、稳定性,舒适性和良好的减震作用。在篮球运动中不断的起动、急停、起跳和迅速的左右移动等动作,对鞋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有出现篮球比赛中,因鞋面与鞋底之间的连接处爆裂而导致球员受伤的情况。通常篮球鞋包括鞋底和安装在鞋底上的鞋面,为了提升鞋底与鞋面连接的稳固性,目前篮球鞋的制造商主要在通过严格控制贴底工艺(将鞋底安装在鞋面下),例如通过控制贴合压力、选用优质胶水等方式来保证鞋底与鞋面连接的剥离强度和稳定性。尽管在严苛工艺制造的控制下可保证量产,采用这种加工方式制造的篮球鞋,在剧烈比赛中还是存在相对较大的爆裂风险。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制作、能够提升切向运动的支撑包裹性能的和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安装在鞋底上的鞋面,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足弓部位于前掌部和后跟部之间,还包括用于增强鞋底的前掌部的外侧与鞋面的前掌部的外侧连接强度的加强片,加强片设置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的外侧,加强片具有固定在鞋底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固定在鞋面上的第二连接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粘贴或者缝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鞋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子本体设置鞋面的方位为上,设置鞋底的方位为下,所述鞋底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鞋底的连接壁上或者所述鞋底的下表面或者所述鞋底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所述鞋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大底与中底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鞋底的外侧向内侧延伸并延伸至所述鞋底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鞋面的前掌部的前端部沿前掌部的外侧向后延伸,并延伸至所述鞋面的足弓部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中底的下表面的前掌部的前端部沿前掌部的外侧向后延伸并延伸至所述中底的足弓部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加强构件,加强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加强片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鞋面或者所述鞋底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在加强片上,另一端从鞋面的外侧延伸至鞋面的内侧,第一连接段与鞋面接触的位置固定在鞋面上,第二连接段从鞋面的内侧延伸至鞋面的外侧,且第二连接段设置在鞋面与鞋底之间,或者第二连接段设置在鞋底的下表面,第三连接段从鞋面的外侧延伸至鞋面的内侧,第三连接段与鞋面接触的位置固定在鞋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为织物片,热塑性材料或者橡胶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所述大底为橡胶或高耐磨复合材料大底,所述中底为发泡类材料中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贴合足部的一面为里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复合在所述鞋面的表面上。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加强片,进一步地将鞋底与鞋面进行加固,根据切向运动的特点,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的外侧相比其它部位,在切向动作时受力集中,足部在此处向鞋子本体外侧偏离或脱离的趋势较大,可能会使运动者难以展现最佳动作,且此处鞋面与鞋底脱离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将加强片设置在此位置,能够提升鞋面在此处的包裹性能,从而提升支撑稳定性,使得足部不会过多地向外偏移,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鞋底和鞋面连接处爆裂的风险,保证对足部横向运动时触地过程中的支撑稳定性,提升运动表现和运动保护。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将加强片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中底与大底之间,第一连接部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结合在中底和大底上,增强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足部将第一连接部进一步地压在中底与大底之间,降低了第一连接部和鞋面的相应位置脱落的风险,而第二连接部复合在鞋面上对鞋面起到包覆作用,进一步地降低了鞋面与鞋底剥离脱落的风险。进一步,本发明通过设置拉力构件,可以进一步提升加强片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调整鞋面的包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大底、中底以及加强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鞋底10中底11

  大底12前掌部13

  足弓部14后跟部15

  外侧16内侧17

  鞋面20加强片30

  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

  辅助弯折槽33

  拉力构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10和安装在鞋底10上的鞋面20,鞋面20以常规的方式安装在鞋底10上,例如通过胶黏剂进行粘接或者通过缝线缝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17,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16,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13,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15,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14,足弓部14位于前掌部13和后跟部15之间,本发明中,还将鞋面20对应的位置也相应地称为前掌部13、足弓部14、后跟部15、外侧16以及内侧17,同时将鞋底10对应的位置也相应地称为前掌部13、足弓部14、后跟部15、外侧16以及内侧17,以此大体地划分鞋面20和鞋底10的区域。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增强鞋底10的前掌部13的外侧16与鞋面20的前掌部13的外侧16连接强度的加强片30,加强片30呈片体状,以增加加强片30与鞋面20或者鞋底10的连接面面积,加强片30复合在鞋子本体的前掌部13的外侧16,加强片30具有固定在鞋底10上的第一连接部31和固定在鞋面20上的第二连接部32。本发明中加强片30覆盖的区域,一方面鞋面20在设置加强片30的区域更不易形变,能够对足部进行稳定支撑,另一方面加强片30增强了鞋面20与鞋底10的连接强度,使得鞋面20不易从鞋底20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31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鞋底10上,例如可以采用胶黏剂粘贴或者通过热压方式粘贴,所述第二连接部32通过粘贴或者缝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鞋面20上。以所述鞋面20贴合足部的一面为里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31复合在所述鞋面20的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子本体设置鞋面20的方位为上,设置鞋底10的方位为下,所述鞋底10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部31固定在所述鞋底10的连接壁上,加强片30的第一连接部31跨过鞋底10与鞋面20的交接处并复合在鞋面20上形成第二连接部32,从而降低鞋面20与鞋底10连接处爆裂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第一连接部31可以进一步地沿着连接壁向下延伸,并在鞋底10的下表面延伸一定长度后,固定在鞋底10的下表面。采用过这种结构,鞋面20与鞋底10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固定,进一步地通过加强片30将鞋面20的前掌部13的外侧16与鞋底10的前掌部13的外侧16固定在一起,大大降低了鞋面20与鞋底10相应位置爆裂的风险。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固定方式,将加强片30的第一连接部31固定在所述鞋底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32固定所述鞋面20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10包括大底12和复合在大底12上的中底11,所述第一连接部31设置在大底12与中底1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31从所述鞋底10的外侧16向内侧17延伸并延伸至所述鞋底10的中部(即鞋底10在内侧外侧方向的中部,也即鞋子本体左右方向的中部),在中底11与大底12复合的工序中,将加强片30的第一连接部31放置于中底11与大底12之间,必要时,可以在第一连接部3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涂覆胶黏剂或者设置热熔胶膜等,从而将加强片30稳定地夹持在中底11与大底12之间。在鞋面20安装在鞋底10过程中,将第二连接部32固定在鞋面20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32从所述鞋面20的前掌部13的前端部(也即鞋子本体的鞋头部位的前端)沿前掌部13的外侧16向后延伸,并延伸至所述鞋面20的足弓部14的外侧16,所述第一连接部31从所述中底11的下表面的前掌部13的前端部沿前掌部13的外侧16向后延伸并延伸至所述中底11的足弓部14的外侧16。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增加加强片30与鞋底10或鞋面20的接触面积,增强加强片30与鞋底10或鞋面20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4和图5,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拉力构件40,拉力构件40的一端连接在加强片30的第二连接部32上,另一端可连接在鞋面20的内侧17或者连接在鞋底10的内侧17,借此拉力构件40由外侧16向内侧17施加足够的拉力,其进一步地增强加强片30的稳定性。在实施例中,拉力构件40为带状物,拉力构件40可以整体固定在鞋面上。还可以在带状物上设置魔术贴的公贴,在加强片30上设置魔术贴的母贴,带状物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魔术贴的公贴设置在自由端上,由此,将魔术贴的公贴搭扣在魔术贴母贴不同位置上,带状物可以调整鞋面20的包裹性。参照图6和图7,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在第三种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片30上的辅助弯折槽33,辅助弯折槽33沿所述鞋面20的内侧17或者外侧16开设,在实施例中,展现了辅助弯折槽33从内侧17向外侧16开设。在实施例中,辅助弯折槽33为多个,多个辅助弯折槽33沿着加强片30的前后方向排布,辅助弯折槽33的设计满足了鞋面20运动时弯折的需求,使得鞋子兼具支撑稳定性和灵活性,辅助弯折槽33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加强片30的材料进行调整。

  参照图8和图9,在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拉力构件40,拉力构件4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二中拉力构件40相同。

  参照图10和图11,在第五种实施方式,拉力构件40采用绳体,采用绳体代替实施例二或者实施四中的带状物,绳体的一端固定在加强片30上,另一端则固定在鞋面20上或者鞋底10的内侧17上。还可以在鞋面20或者鞋底10上设置调节器,绳体的一端固定在加强片30上,另一端安装在调节器中,调节器为鞋加工领域的通用配件,用于收放绳体并对绳体进行定位,如授权公告号CN104219977B介绍的夹线装置即公开了这种调节器,通过调节器可以对应绳体施加足够的拉力,使得加强片30能够更加稳定地抵靠在鞋面20上。

  参照图12和图13,在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提出了另一种结构的拉力构件40,该拉力构件40可以取代实施例二、四以及五中的拉力构件40。在本实施例中,拉力构件40包括第一连接段41、第二连接段42以及第三连接段43,第一连接段41的一端连接在加强片30上,另一端从鞋面20的外侧16延伸至鞋面20的内侧17,第一连接段41与鞋面20接触的位置固定在鞋面20上,第二连接段42从鞋面20的内侧17延伸至鞋面20的外侧16,且第二连接段42设置在鞋面20与鞋底10之间,或者第二连接段设置在鞋底10的下表面,第三连接段43从鞋面20的外侧16延伸至鞋面20的内侧17,第三连接段43与鞋面20接触的位置固定在鞋面20上,拉力构件40可以为带状物或者绳状物,整个拉力构件40呈螺旋状包裹在鞋子本体上,一方面增加了加强片30的连接强度,大大降低了加强片30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鞋面20的包裹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强片30为织物片,热塑性材料或者橡胶片,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10包括大底12和复合在大底12上的中底11,所述大底12为橡胶或高耐磨复合材料大底,所述中底11为发泡类材料中底,包括EVA,ETPU,PU等,当然,中底11和大底12并不局限采用上述材料。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一种提升切向动作的支撑稳定性的鞋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