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独创技术56501字

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

2021-02-01 19:58:15

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业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

  背景技术

  身材高挑是人们长久普遍的追求,为了达到增高的目的,很多人都很喜欢穿高跟鞋或增高鞋,以彰显出更高的体型和更好的气质和美感。然而如果长时间穿着此类鞋子走路,不但脚部难受,而且会导致人体骨骼前倾,小腿肌肉收缩紧绷,脚趾也会变形,影响身体的健康。鉴于上述情况,市场上出现了能够调节高低的增高鞋,不但在需要增高时可以增加身体高度,增加自信心,还能够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高度,使人穿着更加舒适和健康。

  专利申请号为20171116900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增高鞋,包括皮鞋,在皮鞋后跟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插管,在插管内设有一个伸缩杆,在插管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伸缩杆进行锁定的顶丝。使用时,可以上下移动伸缩杆,利用顶丝对伸缩杆进行锁定,以实现对鞋跟高低的调节,让皮鞋穿用更符合人的需要。虽然上述増高鞋都能够达到调节高低的目的,但是需要用手去调节,有时甚至还要借助其他工具,调节起来比较麻烦,而在特定的场合,让别人看到调节操作是非常尴尬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需动手也不需弯腰的快速、方便和隐蔽性的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增高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

  本实用新型的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关键在于所述鞋跟和/或脚掌部设有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活动配合的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设有升降弹簧,以驱动活动部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复位。

  上述增高鞋可以仅用脚来操控脚控部,例如说一只脚通过按压或者滑动另一只脚所穿的增高鞋上的脚控部,来解锁锁定机构,并调节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位置,从而调节鞋的高度。由于在调节高度时无需手和其它工具的参与,且无需弯腰或者脱下鞋子,因此调节操作更加方便,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且调节操作非常隐蔽,避免了被他人注意到而出现的尴尬场景,可以在任何时候、仼何场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应用。上述固定部、活动部不仅可以设置在鞋跟位置,还可以设置在鞋的脚掌位置,或者同时设置在鞋跟和脚掌位置,甚至同一部位设置两个或者多个固定部与活动部的配合结构,以组合成不同位置可调高度的增高鞋,满足不同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采用全机械设计,未采用任何电子或者智能设备,不仅成本低,而且不容易因为走路振动而损坏,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1的鞋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俯视角度,图上方对应鞋子前方)。

  附图3是实施例1中框架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角度,图上方对应鞋子前方)。

  附图4是实施例1中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角度,图上方对应鞋子前方)。

  附图5是实施例2的鞋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实施例2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俯视角度,图上方对应鞋子前方)。

  附图7是实施例3的鞋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实施例3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俯视角度,图上方对应鞋子前方)。

  附图9是实施例4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侧视角度)。

  附图10是实施例4中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实施例5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俯视角度)。

  附图12是实施例5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侧视角度)。

  附图13是实施例6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14是实施例6的鞋子仰视图。

  附图15是实施例6的鞋子侧面图。

  附图16是实施例7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17是附图1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18是实施例8的固定部与活动部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19是实施例8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20是实施例9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21是实施例9的高度调节装置在鞋子中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22是附图2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23是实施例10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24是实施例9、10中的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5~27为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示:1、鞋子本体;101、脚控条;102、伸缩段;2、固定部;201、卡口;202、垂直槽;3、活动部;301、垂直凸条;302、卡口;303、垂直通槽;304、限位槽;305、水平凹部;306、凸块;4、升降弹簧;5、脚控部;6、框架体;601、垂直槽;602、水平导轨;7、移动架;701、凹口;702、上杆;703、弧形杆;704、托板;705、垂直支杆;8、复位弹簧;9、胶皮套;10、拉索;11、托杆;12、连杆;13、月牙形板;14、弹性卡舌;15、活动卡块;16、水平长底杆;17、水平短顶杆;18、前活动板;181、卡钩;182、凸块;183、限位凸块;184、固定环;19、后活动板;20、水平转轴;21、水平转轴;22、扭簧;23、限位块;24、斜杆;241、通槽;242、凹槽;25、扭簧;26、水平导轨;27、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8、滑板;281、卡口;29、第二辅助水平导轨;30、滑块;31、斜楔;32、第三辅助导轨;33、升降杆;34、弹性胶皮;35、水平长顶杆;36、水平短底杆;37、第四辅助水平导轨;38、升降架;39、推挤滑块;40、推挤斜楔;41、支杆;42、第一斜支杆;43、第二斜支杆;44、滑槽;45、活动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1~4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关键在于所述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脚控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部2内部的框架体6,所述框架体6的顶端与固定部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体6设有向内突出的垂直槽601;所述活动部3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与框架体6之间的间隙处,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框架体6与活动部3套接时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固定部2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脚控部5的内侧端穿过通孔而伸入到框架体6内;所述活动部3的内壁设有垂直凸条301,所述垂直凸条301活动卡设于垂直槽601内,所述垂直凸条301上间隔设有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302;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位于框架体6内的移动架7,所述框架体6设有水平导轨602,所述移动架7活动架设于水平导轨602上,移动架7与脚控部5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7在对应垂直槽601的位置设有宽度大于或等于垂直凸条301宽度的凹口701;所述复位传动机构为两边各连接移动架7与框架体6的复位弹簧8。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7是由上方的两条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杆702、上方的沿鞋子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杆703、下方两条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托板704及连接上杆702、弧形杆703与下方托板704的垂直支杆705所构成的框架式结构体,相应地,水平导轨602有四条,并分别对应于上杆702及托板704处,以承托及限位上杆702及托板704。复位弹簧8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垂直支杆705、框架体6连接。脚控部5为块状结构体,并固定于弧形杆703的中央位置。垂直槽601有四个,两个对称设置于框架体6的两侧,另两个设在通孔两边;相应地,垂直凸条301有4个,设置于活动部3的内壁,凹口701有两个,设置于托板704的外侧。当然,上述垂直凸条301、垂直槽601、凹口701、升降弹簧4和复位弹簧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为提高美观度,脚控部5的外面覆盖胶皮套9,以掩盖脚控部5和施加压力时保护鞋子本体1。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架7向脚控部5的方向(即鞋子后端方向)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此时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302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向下越过托板704,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这只脚,然后后跟脚控部5向另一只脚的鞋帮或后跟施加压力或撞击,脚控部5即可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302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这只脚的后跟,另一只脚向脚控部5施加压力或撞击,脚控部5即可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302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也可以倒置设置成活动部向上的内增高鞋,也可以和所有的实施例组合应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5、6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鞋子本体1的下方(包括鞋跟和脚掌部)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部2内部的框架体6,所述框架体6的顶端与固定部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体6设有向内突出的垂直槽601;所述活动部3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与框架体6之间的间隙处,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框架体6底部与活动部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固定部2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脚控部5的内侧端穿过通孔而伸入到框架体6内;所述活动部3的内壁设有垂直凸条301,所述垂直凸条301活动卡设于垂直槽601内,所述垂直凸条301上间隔设有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图中未画出卡口);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位于框架体6内的移动架7,所述框架体6设有水平导轨602,所述移动架7活动架设于水平导轨602上,移动架7与脚控部5的内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7在对应垂直槽601的位置设有宽度大于或等于垂直凸条301宽度的凹口701;所述复位传动机构为连接移动架7与框架体6的复位弹簧8。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7与实施例1的移动架7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为提高复位的稳定性,复位弹簧8有两个,升降弹簧4有三个。脚控部5为块状结构体,并固定于移动架7后端的中央位置。垂直槽601和对应的垂直凸条301各有八个,并分别分布于框架体6及活动部3的边缘处;当然,上述垂直凸条301、垂直槽601、凹口701、升降弹簧4和复位弹簧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为提高美观度,脚控部5的外面覆盖胶皮套9,以掩盖脚控部5和施加压力时保护鞋子本体1。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架7向脚控部5的方向(即鞋子后端方向)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此时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向下越过托板704,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这只脚,然后脚控部5向另一只脚的鞋帮或后跟施加压力或撞击,脚控部5即可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要稍微抬高这只脚,然后脚控部5向另一只脚的鞋帮或后跟施加压力或撞击,脚控部5即可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实施例3、4、5、6、7、8、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7、8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脚掌部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注:滑动时最好是与另一个脚控部顶着滑动,下同),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部2内部的框架体6,所述框架体6的顶端与固定部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体6设有向内突出的垂直槽601;所述活动部3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与框架体6之间的间隙处,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框架体6底部与活动部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固定部2的侧壁设有导槽,所述脚控部5滑动安装于导槽上;所述活动部3的内壁设有垂直凸条301,所述垂直凸条301活动卡设于垂直槽601内,所述垂直凸条301上间隔设有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图中未画出卡口);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位于框架体6内的移动架7,所述框架体6设有水平导轨602,所述移动架7活动架设于水平导轨602上,移动架7与脚控部5通过拉索10连接,所述移动架7在对应垂直槽601的位置设有宽度大于或等于垂直凸条301宽度的凹口701;所述复位传动机构为连接移动架7与框架体6的复位弹簧8。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7与实施例1的移动架7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脚控部5为块状结构体,并滑动设置于鞋跟所设有的水平导槽上,脚控部5通过埋设于管道内的拉索10与移动架7的后端连接,上述管道位于鞋跟与脚掌部之间。垂直槽601和对应的垂直凸条301各有五个,并分别分布于框架体6及活动部3的边缘处;当然,上述垂直凸条301、垂直槽601、凹口701、升降弹簧4和复位弹簧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移动架7向脚控部5相反的方向(即鞋子前端方向)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此时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向下越过托板704,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一只脚的后跟,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向后移动,同时轻抬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掌部,脚控部5即可通过拉索10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增高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增高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一只脚的后跟,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向后移动,同时轻抬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掌部,脚控部5即可带动移动架7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相对齐,由于凹口701的宽度大于等于垂直凸条301的宽度,因此此时托板704与垂直凸条301分离,垂直凸条301的移动不再受到托板704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降低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凹口701与垂直凸条301的位置错开,移动架7的托板704卡入到垂直凸条301的卡口内而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降低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所有的实施例组合应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9、10、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部2内部的框架体6,所述框架体6的顶端与固定部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框架体6内,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框架体6顶部与活动部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固定部2的侧壁设有导槽,所述脚控部5滑动安装于导槽上;所述活动部3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贯通的垂直通槽303,垂直通槽303槽壁设有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302;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托杆11,所述托杆11穿过垂直通槽303;所述框架体6设有弧形水平导轨602,所述托杆11的铰接端铰接于框架体6上,托杆11的活动端活动架设于水平导轨602上;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由连杆12及复位弹簧8组成,连杆12的一端与脚控部5连接,另一端与托杆11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连杆12连接,另一端与框架体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卡口302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垂直槽601的顶端和底端处,以形成鞋跟的两个不同高度。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托杆11绕铰接端转动,使得托杆11卡入到卡口302内,这样活动部3的卡口302处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向下越过托杆11,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后跟,把压力移到脚前掌,此时后跟没有压力,再利用另一只脚与该待调节的脚控部5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移动,脚控部5即可带动托杆11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托杆11脱离卡口302。此时活动不再受到托杆11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托杆11卡入到卡口302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一只脚,与另一只脚的脚控部5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移动,脚控部5即可带动托杆11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托杆11脱离卡口302。此时活动块不再受到托杆11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跟部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移动架7在复位弹簧8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使托杆11卡入到卡口302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也可以倒置设置成活动部向上的内增高鞋,也可以和实施例1、2、3、6、7、8、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11、12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固定部2内部的框架体6,所述框架体6的顶端与固定部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框架体6内,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框架体6顶部与活动部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固定部2的侧壁设有导槽,所述脚控部5滑动安装于导槽上;所述框架体6以及活动部3设有位置对应的弧形部,活动部3的弧形部外侧设有高度不同的限位槽304;所述框架体6设有圆形水平导轨602,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活动架设于水平导轨602的月牙形板13;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由连杆12及复位弹簧8组成,连杆12的一端与脚控部5连接,另一端与月牙形板13铰接;所述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连杆12或月牙形板13连接,另一端与框架体6连接。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月牙形板13卡入到活动部3的限位槽304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移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后跟,把压力移到脚前掌,此时后跟没有压力,再利用另一只脚与该待调节的脚控部5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移动,脚控部5即可带动月牙形板13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月牙形板13脱离限位槽304。此时活动不再受到月牙形板13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月牙形板13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限位槽304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要抬高一只脚,与另一只脚的脚控部5接触并带动该脚控部5移动,脚控部5即可带动托杆11克服复位弹簧8的弹力而移动,使得月牙形板13脱离限位槽304。此时活动块不再受到月牙形板13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跟部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月牙形板13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月牙形板13卡入到限位槽304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也可以倒置设置成活动部向上的内增高鞋,也可以和实施例1、2、3、6、7、8、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13、14、15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活动部3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内,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固定部2内顶壁与活动部3顶部之间;所述活动部3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顶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露出于活动部3的弹性卡舌14,弹性卡舌14的底端与活动部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固定部2的内壁上的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201;所述脚控部5位于活动部3的底端且边缘露出于活动部3,所述复位传动机构为连接脚控部5与弹性卡舌14的拉索10。

  进一步地,所述鞋子本体1的前端(鞋底)边缘设有金属材质的脚控条101,所述脚控条101与周边位置形成台阶状结构,以避免走路时被磨损。所述鞋帮设有一段或者多段夹层弹性伸缩段102,在升高时或降低鞋跟时鞋帮的伸缩段102皮面可以伸展或者收缩。

  在本实施例中,卡口201有六个,并分别对称设置于固定部2的内壁上,形成三组高度不同的卡口201,相应地,弹性卡舌14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活动部3的两侧;所有卡口201均设有倾斜的导向面,以便于弹性卡舌14向下越过卡口201,以及向上卡入到卡口201内。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弹性卡舌14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弹性卡舌14的端部卡入到卡口201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移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弹性卡舌14,使得弹性卡舌14从卡口201内退出。此时活动部不再受到弹性卡舌14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弹性卡舌14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弹性卡舌14,使得弹性卡舌14从卡口201内退出。此时活动块不再受到弹性卡舌14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跟部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弹性卡舌14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实施例1、2、3、4、5、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16、17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活动部3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内,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固定部2内顶壁与活动部3顶部之间;所述活动部3的侧壁设有两端开口的水平凹部305,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水平凹部305内的活动卡块15,所述活动卡块15的外侧端露出于活动部3,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固定部2的内壁上的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201;所述脚控部5位于活动部3的底端且边缘露出于活动部3,所述复位传动机构为连接脚控部5与活动卡块15的拉索10以及连接活动卡块15的内侧端与水平凹部305的复位弹簧8。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凹部305的外侧开口用于活动卡块15的进出,而水平凹部305的内侧开口用于拉索10的穿过,内侧开口的口径较小,以避免活动卡块15以及复位弹簧8从内侧开口进出。所述活动部3的内部在对应水平凹部305的平面处设有支杆41,所述拉索10绕过支杆41后再与活动卡块15连接;所述活动卡块15的外侧端及卡口201的侧壁设有相互配合的倾斜的导向面。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卡块15的端部卡入到卡口201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移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的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活动卡块15,使得活动卡块15克服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而从卡口201内退出。此时活动块不再受到活动卡块15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活动卡块15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活动卡块15,使得活动卡块15克服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而从卡口201内退出。此时活动部不再受到活动卡块15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跟部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松开脚控部5,活动卡块15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实施例1、2、3、4、5、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18、19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与鞋子本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垂直轴向的升降弹簧4,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所述固定部2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活动部3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活动部3的顶端向上伸入到固定部2内,所述升降弹簧4位于固定部2内顶壁与活动部3顶部之间;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与活动部3固定连接的凸块306,所述凸块306突出于活动部3;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固定部2的内壁上的高度不同的若干卡口201,所述卡口201通过设置于固定部2的内壁上的垂直槽202连接,所述卡口201的自由端宽度大于卡口201与垂直槽202的连接处的宽度;所述脚控部5位于活动部3的底端且边缘露出于活动部3,所述活动部3的侧壁设有两端开口的水平凹部305,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由设置于水平凹部305内的活动卡块15,连接脚控部5与活动卡块15的拉索10以及连接活动卡块15的内侧端与水平凹部305的复位弹簧8组成,活动卡块15与凸块306上下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凹部305的外侧开口用于活动卡块15的进出,而水平凹部305的内侧开口用于拉索10的穿过,内侧开口的口径较小,以避免活动卡块15以及复位弹簧8从内侧开口进出。凸块306的外侧面为圆滑球面,以便于在卡口201及垂直槽202内活动;卡口201内部的高度大于凸块306的高度,而卡口201外部的高度小于活动卡块15的高度,这样只有当活动卡块15缩回到水平凹部305内后,活动部3才能相对固定部2转动,凸块306才能从卡口201水平移动到垂直槽202处。所述活动部3的内部在对应水平凹部305的平面处设有支杆41,所述拉索10绕过支杆41后再与活动卡块15连接。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卡块15的端部向外伸出而卡入到卡口201内,这样活动部3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移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的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活动卡块15,使得活动卡块15克服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而从卡口201内退出。再转动该待调节的鞋跟,使得凸块306从卡口201水平移动到垂直槽202处,此时活动块的凸块306不再受到卡口201的阻挡,在升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下移动,形成高跟状态,此时反向转动鞋跟,使凸块306从垂直槽202水平移动到卡口201内,最后松开脚控部5,活动卡块15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高跟状态。

  在需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利用另一只脚的前端脚控条101压在待调节的脚控部5上,再抬高该待调节的脚,脚控部5就会通过拉索10拉动活动卡块15,使得活动卡块15克服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而从卡口201内退出。再转动该待调节的鞋跟,使得凸块306从卡口201水平移动到垂直槽202处,此时活动块的凸块306不再受到卡口201的阻挡,然后再将待调节高度的增高鞋的脚跟部向下踩,以克服升降弹簧4的弹力,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向上移动,形成低跟状态,此时反向转动鞋跟,使凸块306从垂直槽202水平移动到卡口201内,最后松开脚控部5,活动卡块15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再次卡入到卡口201内,锁定活动部3,形成稳定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实施例1、2、3、4、5、9、10组合应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20、21、22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鞋跟设有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升降弹簧,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上述锁定机构包括由两条水平长底杆16、两条水平短顶杆17、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连接而成的升降架38,两块活动板的底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20连接于两条水平长底杆16的后端和中部,所述两块活动板的顶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21连接于两条水平短顶杆17的两端;水平长底杆16的长度大于水平短顶杆17的长度;所述水平转轴20处设有扭簧22,所述扭簧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板、水平长底杆16连接,所述水平长底杆16在活动板的后方设有突出的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与扭簧22配合而使活动板趋向于垂直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扭簧22即作为升降弹簧来使用);所述水平长底杆16的前端端部通过水平转轴安装有斜杆24,斜杆24的底端通过扭簧25与水平长底杆16的前端连接,以使斜杆24趋向于向下转动的状态;所述水平长底杆16上设有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水平导轨26,所述脚控部5滑动安装于水平导轨26上;前活动板18的前端面设有突出的卡钩181,两条水平长底杆16对称设有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并通过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活动安装有滑板28,所述滑板28设有用于与卡钩181配合的卡口281;所述两条水平长底杆16还通过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上活动安装有滑块30,所述滑块30和滑板28设有相互配合的斜楔31;所述复位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辅助导轨32活动设置于前活动板18前侧的升降杆33以及固定设置于前活动板18侧部的凸块182,前活动板18的前侧还设有用于限位升降杆33的限位凸块183;所述斜杆24设有沿斜杆24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241,通槽241的顶端设有向上的凹槽242,所述凸块182位于斜杆24的通槽241内;所述升降杆33沿着鞋子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前活动板18、水平长底杆16、斜杆24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水平长底杆16在对应滑块28的位置通过第四辅助水平导轨37活动安装有推挤滑块39,所述推挤滑块39设有朝向滑块28的推挤斜楔40;所述复位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滑板28与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以及连接滑板28与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以及连接升降杆33与第三辅助导轨32、第四辅助水平导轨37的四个复位弹簧(图中未画出),以及用于连接脚控部5、推挤滑块39、升降杆33的拉索10。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美观度,活动部3与固定部2的交界处设有弹性胶皮34,以避免内部部件露出。前活动板18的顶端设有固定环184,拉索10穿过固定环184而向下与升降杆33连接。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高跟锁止状态时,在扭簧25的弹力作用下,斜杆24向下转动,而凸块182卡入到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这样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转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锁定机构处于低跟锁止状态时,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处于接近水平的状态,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勾住滑板28的卡口281,这样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就无法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转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从低跟锁止状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后脚跟,把压力移到脚前掌,此时鞋跟处没有压力,再用另一只脚将脚控部5顶住并推动,脚控部5通过拉索10带动推挤滑块39移动,推挤滑块39的推挤斜楔40将滑块30沿水平长底杆16的轴向方向推动,滑块30的斜楔31与滑板28的斜楔31配合,从而推动滑板28沿垂直于水平长底杆16的方向水平移动,进而使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从滑板28的卡口281处脱出;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在扭簧22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转动,并带动斜杆24克服扭簧25的弹力而向上转动;与此同时,前活动板18的凸块182沿着斜杆24通槽241移动,并最终卡入到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形成稳固的高跟状态。滑块30与滑板28在前活动板18向上转动之后,在自身的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在需要从高跟锁止状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后脚跟,把压力移到脚前掌,此时鞋跟处没有压力,再用另一只脚将脚控部5顶住并推动,脚控部5通过拉索10带动升降杆33向上移动,从而推动斜杆24向上移动,使得前活动板18的凸块182从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向下脱出,升降杆33向上移动至与限位凸块183相抵时无法继续移动,此时脚控部5的继续移动就会通过拉索10带动前活动板18向前、向下转动,再用力向下踩,就能够克服扭簧22的弹力而使得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向前、向下转动,直到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再次卡入到滑板28的卡口281处,形成稳固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所有的实施例组合应用。

  上述活动部3、固定部2设置于鞋跟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另外,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鞋跟的顶端与底端之间通过X形结构的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由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组成,其中第一斜支杆42的顶端与鞋跟的顶端铰接,第一斜支杆42的底端滑动安装于鞋跟底端所设置的滑槽44内;第二斜支杆43的底端与鞋跟的底端铰接;第二斜支杆43的顶端滑动安装于鞋跟顶端所设置的滑槽44内;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的中部通过活动扣45连接,具体来说,活动扣45的结构为两个圆盘通过中间的轴承连接而成,两个圆盘可以相对转动,每个圆盘上均通过垂直于盘面的转轴安装有套管,套管可以相对与圆盘转动,斜支杆穿过对应的套管,这样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能够穿过活动扣45而自由滑动,但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被活动扣45限制而间距不变。

  在活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相对升降时,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的倾斜角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在活动支架的限制下,鞋跟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只会发生高度方向上的改变,而不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才窜动。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具体如图22、23所示,该增高鞋包括设有鞋跟、脚掌部以及鞋帮的鞋子本体1,其中脚掌部设有固定部2、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活动配合的活动部3;所述固定部2与活动部3之间设有升降弹簧,以驱动活动部3沿垂直方向远离固定部2;所述增高鞋还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脚控部5、锁定机构和复位传动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脚控部5被按压或者滑动时解锁,以使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2自由上下移动;所述复位传动机构的复位作用力使锁定机构锁止以及使脚控部5复位。

  上述锁定机构包括由两条水平长顶杆35、两条水平短底杆36、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连接而成的升降架38,两块活动板的顶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20连接于两条水平长顶杆35的后端和中部,所述两块活动板的底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21连接于两条水平短底杆36的两端;水平长顶杆35的长度大于水平短底杆36的长度;所述水平转轴20处设有扭簧22,所述扭簧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板、水平长顶杆35连接,所述水平长顶杆35在活动板的后方设有突出的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与扭簧22配合而使活动板趋向于垂直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扭簧22即作为升降弹簧来使用);所述水平长顶杆35的前端端部通过水平转轴安装有斜杆24,斜杆24的顶端通过扭簧25与水平长顶杆35的前端连接,以使斜杆24趋向于向上转动的状态;所述水平长顶杆35上设有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水平导轨26,所述脚控部5滑动安装于水平导轨26上;前活动板18的前端面设有突出的卡钩181,两条水平长顶杆35对称设有沿鞋子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并通过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活动安装有滑板28,所述滑板28设有用于与卡钩181配合的卡口281;所述两条水平长顶杆35还通过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上活动安装有滑块30,所述滑块30和滑板28设有相互配合的斜楔31;所述复位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辅助导轨32活动设置于前活动板18前侧的升降杆33以及固定设置于前活动板18侧部的凸块182,前活动板18的前侧还设有用于限位升降杆33的限位凸块183;所述斜杆24设有沿斜杆24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241,通槽241的底端设有向下的凹槽242,所述凸块182位于斜杆24的通槽241内;所述升降杆33沿着鞋子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前活动板18、水平长顶杆35、斜杆24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水平长顶杆35在对应滑块28的位置通过第四辅助水平导轨37活动安装有推挤滑块39,所述推挤滑块39设有朝向滑块28的推挤斜楔40;所述复位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滑板28与第一辅助水平导轨27、以及连接滑板28与第二辅助水平导轨29、以及连接升降杆33与第三辅助导轨32、第四辅助水平导轨37的四个复位弹簧(图中未画出),以及用于连接脚控部5、推挤滑块39、升降杆33的拉索10。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美观度,活动部3与固定部2的交界处设有弹性胶皮34,以避免内部部件露出。前活动板18的顶端设有固定环184,拉索10穿过固定环184而向上与升降杆33连接。

  上述增高鞋的高度调节原理如下:

  在锁定机构处于高跟锁止状态时,在扭簧25的弹力作用下,斜杆24向上转动,而凸块182卡入到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这样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就无法在重力及人体脚部的压力下转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锁定机构处于低跟锁止状态时,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处于接近水平的状态,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勾住滑板28的卡口281,这样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就无法在扭簧22的弹力作用下转动,鞋子的高度不会改变。

  在需要从低跟锁止状态增加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脚前掌,把压力移到后脚跟,此时脚前掌处没有压力,再用另一只脚将脚控部5顶住并推动,脚控部5通过拉索10带动推挤滑块39移动,推挤滑块39的推挤斜楔40将滑块30沿水平长底杆16的轴向方向推动,滑块30的斜楔31与滑板28的斜楔31配合,从而推动滑板28沿垂直于水平长底杆16的方向水平移动,进而使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从滑板28的卡口281处脱出;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在扭簧22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并带动斜杆24克服扭簧25的弹力而向下转动;与此同时,前活动板18的凸块182沿着斜杆24通槽241移动,并最终卡入到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形成稳固的高跟状态。滑块30与滑板28在前活动板18向下转动之后,在自身的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在需要从高跟锁止状态降低鞋子高度时,只需稍微的抬起脚前掌,把压力移到后脚跟,此时脚前掌处没有压力,再用另一只脚将脚控部5顶住并推动,脚控部5通过拉索10带动升降杆33向下移动,从而推动斜杆24向下移动,使得前活动板18的凸块182从斜杆24通槽241顶端的凹槽242内向上脱出,升降杆33向下移动至与限位凸块183相抵时无法继续移动,此时脚控部5的继续移动就会通过拉索10带动前活动板18向前、向上转动,再用力向下踩,就能够克服扭簧22的弹力而使得前活动板18、后活动板19向前、向上转动,直到前活动板18的卡钩181再次卡入到滑板28的卡口281处,形成稳固的低跟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和所有的实施例组合应用。

  上述活动部3、固定部2设置于脚掌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另外,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脚掌的顶端与底端之间通过X形结构的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由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组成,其中第一斜支杆42的顶端与脚掌的顶端铰接,第一斜支杆42的底端滑动安装于脚掌底端所设置的滑槽44内;第二斜支杆43的底端与脚掌的底端铰接;第二斜支杆43的顶端滑动安装于脚掌顶端所设置的滑槽44内;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的中部通过活动扣45连接,具体来说,活动扣45的结构为两个圆盘通过中间的轴承连接而成,两个圆盘可以相对转动,每个圆盘上均通过垂直于盘面的转轴安装有套管,套管可以相对与圆盘转动,斜支杆穿过对应的套管,这样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能够穿过活动扣45而自由滑动,但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被活动扣45限制而间距不变。

  在活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相对升降时,第一斜支杆42、第二斜支杆43的倾斜角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在活动支架的限制下,脚掌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只会发生高度方向上的改变,而不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才窜动。

  以上所提供的是各实施例的详细单独运用功能,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色是各实施例可以灵活组合在一只鞋子上应用,使增高鞋能够更加增进所增加的幅度,能够满足喜欢穿十厘米以上的高跟鞋又怕久穿难受的人。人们还能通过调节组合的脚掌、鞋跟的高度而将增高鞋调整成接近平底鞋的状态,使脚部得到及时的放松,不会因长时间的压迫而伤害骨骼和肌肉。举例三个组合运用:组合1(图25),可以7个实施例(简称L)参与组合,L1在框架体6和弹簧4处设有孔洞连接另一个实施例的固定部2,可以随着L1的升降而进出框架体6,L1的弹簧4圈围尽量加大,托板704后段尽量缩小宽度,这样就能容纳更大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固定部2而共亨L1的框架体6的空间。组合2(图26),L4、L5倒置安装,L1在框架体6向上的设有孔洞连接另一个实施例的框架体6,可以5个实施例参与组合。组合3(图27),L1倒置安装,可以8个实施例参与组合;还有很多个其他的组合应用可以随意组合应用。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增高鞋是专门设计给双脚操作的,能够使本来不灵活的双脚操作起来比双手操作更加灵活、快速、方便和隐蔽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脚控方便快速调节高低的可组合的增高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