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独创技术7684字

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

2023-04-09 21:39:28

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鞋服等装备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产品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产品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如平常用于跑步的鞋子来说,整个鞋子是否轻便舒适,是否有足够的回弹来减免运动时地面回馈给人体的破坏力,减少脚踝、膝盖等部位的损伤,这已是广大消费者聚焦的一个问题。而在一只鞋子中,鞋底承担了约百分之九十五的缓震作用,鞋垫约承担百分之五的缓震作用,可见鞋底的舒适与否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追求鞋子轻便缓震的同时,鞋底是否耐磨也是一个关键点。所以很多鞋底会由中底+大底橡胶片组合来同时达到缓震跟耐磨的目的。

  针对鞋底的缓震问题,目前行业内的传统做法大多是在鞋底的中底材质部分上做研究,即通过材质本身的形变和回弹,起到缓震并且恢复形态反弹的效果。材料减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didas的boost(E-TPU),既是将TPU材质像爆米花一样“爆”成一粒粒弹性颗粒,再拼组成中底,既实现了缓震又有极高的弹性,但研发及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行业内的传统做法大多是在用普通的EVA材质,改变它的硬度,从而达到缓震的效果;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当EVA材质足够软时,可以带来不错的缓震效果,但是却缺失了稳定性,穿着后容易变形,且回弹不好;当保证了EVA材质的硬度时,可以带来不错的定型效果,但缓震效果却极差,十分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采用EVA材质带来的容易形变或缓震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包括中底以及鞋底橡胶片;所述鞋底橡胶片的中段由鞋底内侧向外侧沿鞋体纵向划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内、外部分的所述鞋底橡胶片分别向背离所述中底的方向突出并形成若干间隔的拱形结构,中部分的所述鞋底橡胶片的前半部向背离所述中底的方向突出并形成若干间隔的拱形结构;其中,内、外部分上靠近脚跟的一个拱形结构为实心,内、外部分的拱形结构的跨度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减小,内、外部分的拱形结构的高度由脚掌至脚跟方向逐渐减小,内、外部分的拱形结构的橡胶片厚度由脚掌至脚跟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中底与所述鞋底橡胶片的各拱形结构的两端部连接处开设凹槽,拱形结构两端部连接处的橡胶片对应嵌入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结构的内侧以及所述中底上相对各拱形结构的位置设有齿条结构,当拱形结构发生形变向上跟所述中底接触时,所述拱形结构的内侧以及所述中底上相对的齿条结构能够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中底对应的脚跟受力部位,填置一块硬度为52±3度的EVA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橡胶片的硬度为65-70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如下优点:

  (1)在鞋底橡胶片的内、中、外三个部分分别做了拱形结构设计,鞋底的脚掌中间部分增加了拱形结构设计并采用硬度为65-70度的橡胶,这种内、中、外各针对不同受力点排布拱形结构的设计,通过运动时产生的形变,带给穿着者舒适的缓震感受,同时保证了整体的脚感平衡,即可带来舒适的缓震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2)中底对应橡胶拱形结构的部分做了齿条设计,当运动时拱形结构发生形变,拱形结构内侧向上跟中底接触时,相对的齿条能够咬合,有效防止鞋底在运动时变形走位带来的侧翻和崴脚,进一步提高鞋底减震的稳定性。

  (3)在中底对应的脚跟受力部位,填置了一块硬度为52±3度的EVA材质,在保证整个脚跟部位有效承重的前提下,同时提供舒适的缓震效果,使得整个鞋底的缓震效果更均匀稳定,避免后跟着地时地面回馈的极强破坏力带给脚踝及膝盖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物理减震结构鞋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鞋底橡胶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包括中底1以及鞋底橡胶片2。鞋底橡胶片2为一体结构,橡胶硬度为65-70度。在鞋底橡胶片2的中段,即脚跟至脚掌位置由鞋底内侧向外侧沿鞋体纵向划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内、外部分的鞋底橡胶片2分别向背离中底1的方向突出并形成5个间隔的拱形结构3,中部分的鞋底橡胶片2的前半部向背离中底1的方向突出并形成2个间隔的拱形结构3。

  为了解决脚跟承重问题,鞋底橡胶片2的内、外部分上靠近脚跟的一个拱形结构3均为实心。根据人在行走时从脚趾受力把脚抬起,到脚跟着地,再到脚弓过渡到脚掌的整个脚的运动规律及受力的前后顺序,内、外部分的拱形结构3的跨度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减小,内、外部分的各个拱形结构3的高度由脚掌至脚跟方向依次逐渐减小,内、外部分的各个拱形结构3的橡胶片厚度由脚掌至脚跟方向依次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实心拱形结构的跨度及高度为25mm宽×8mm高,内、外部分除实心以外的拱形结构3的跨度及中间可形变的高度由脚跟至脚掌方向依次为27mm宽×8mm高、30mm宽×7mm高、28mm宽×6mm高、20mm宽×5mm高从后往前分布;橡胶底片的厚度也从6mm、到5mm、4mm、4mm从后往前渐薄。为均衡受力,中部分的前端的拱形结构3的跨度及中间可形变的高度为20mm宽×9mm高,前端的拱形结构3的跨度及中间可形变的高度为35mm宽×10mm高,这种内、中、外各针对不同受力点排布拱形结构的设计,有效缓解了运动时地面反馈到给脚的破坏力,带给穿着者良好的缓震感受,同时保证了整体的脚感平衡。

  中底1与鞋底橡胶片2的各拱形结构3的两端部连接处开设凹槽4,拱形结构两端部连接处的橡胶片对应嵌入凹槽中。本实施例中,凹槽4的宽度为13mm,深度为5mm,这样的宽度跟深度设计,保证了组合后中底1对拱形结构3的支撑性和连接处的粘贴牢固度。

  拱形结构3的内侧以及中底1上相对各拱形结构3的位置设有齿条结构5,并采用三角齿,齿底宽度为1.5~2mm,齿高为1~1.5mm。当拱形结构3发生形变向上跟所述中底1接触时,拱形结构3的内侧以及中底1上相对的齿条结构5能够相互咬合,有效防止鞋底变形走位。

  在中底1对应的脚跟受力部位,填置一块硬度为52±3度的EVA材料6,在保证整个脚跟部位有效承重的前提下,同时提供舒适的缓震效果,使得整个鞋底的缓震效果更均匀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物理减震结构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