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消防救生> 一种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独创技术11707字

一种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

2021-03-09 02:11:43

一种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主要使用口罩以防止传染性病毒通过飞沫等方式传播,口罩虽然可起到一定隔离病毒的作用,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由于口罩的遮蔽作用有限,其对于传播机制较强(如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毒)的病毒的隔离效果较弱,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密封性,采用通过提升口罩密闭性的方式提升口罩的防护等级,这类口罩需要紧扣在医护人员的口鼻部位以达到密闭效果,佩戴时间较久会在用户面部产生较深的压痕,且被口罩扣住的部位空气流通及血流均不通畅,会对医护人员的面部造成一定的伤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作用较强的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其包括:

  口部罩体,其包括罩体本体以及佩戴部;所述罩体本体具备入气单元,所述入气单元连通所述罩体本体的内外侧;以及

  颈挂部,其具备气泵、电源、过滤装置及控制器,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所述气泵的入气口,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入气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入气单元相对于所述口部罩体可拆卸;所述入气单元包括单元座与固定件;所述单元座上具备入气孔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气管的气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座上还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可检测所述口部罩体内外两侧的气压差;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座上形成有止推肩以及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穿过所述罩体本体上预留的孔洞;所述固定件为薄型螺母,所述固定件螺接在所述螺纹部上,且所述止推肩与固定件分别置于所述罩体本体的内外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上具备支管,所述支管上具备泄压阀以及过滤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颈挂部包含壳体,所述气泵、电源、过滤装置及控制器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通过设置分离式的口部罩体与颈挂部,颈挂部通过气泵向口部罩体输送经过过滤装置过滤过的空气,以使得罩体本体内相对于罩体本体外形成微正压,避免罩体本体外的气体进入罩体本体内部,达到了较好的隔离病毒的作用,且由于微正压的存在,罩体本体无需紧扣在医护人员的面部,如此医护人员面部被罩住的部分空气流通与血液流通均较通畅,可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此外,本发明分体式的设计结构可保证呼吸系统有较长的续航。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2为颈挂部的正视图;

  附图3为入气单元的结构图;

  附图4为弹性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5为收放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口部罩体;11-罩体本体;12-佩戴部;13-入气单元;131-单元座;131-1-止推肩;131-2-螺纹部;132-固定件;133-气管接口;2-颈挂部;21-气泵;22-电源;23-过滤装置;24-控制器;25-壳体;251-侧部;252-中部;253-进气孔;26-弹性结构;261-中间杆;262-侧杆;263-扭簧;264-同步带;265-第一同步轮;266-第二同步轮;267-齿轮;3-气管;31-支管;32-泄压阀;33-过滤单元;4-收放装置;41-装置座;42-旋转座;43-转轴部;44-梳齿部;45-弹簧;46-卷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其包括口部罩体1与颈挂部2,口部罩体1包括罩体本体11以及佩戴部12;所述罩体本体11具备入气单元13,所述入气单元13连通所述罩体本体11的内外侧;如附图2所示,颈挂部2具备气泵21、电源22、过滤装置23及控制器24,所述过滤装置23连接所述气泵21的入气口,所述气泵21的出气口通过气管3连接所述入气单元13。

  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分离式的口部罩体1与颈挂部2,颈挂部2通过气泵21向口部罩体输送经过过滤装置23过滤过的空气,以使得罩体本体11内相对于罩体本体11外形成微正压,由于微正压的存在,罩体本体11内的气体通过罩体本体11与用户面部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从而避免罩体本体11外的气体进入罩体本体11内部,防止了一些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等传播机制较强的病毒通过缝隙进入罩体本体11内,达到了较好的隔离病毒的作用,且由于微正压的存在,罩体本体11无需紧扣在医护人员的面部,如此医护人员面部被罩住的部分空气流通与血液流通均较通畅,可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呼吸系统采用分体式的设计结构,电源22、气泵21等部件均包含在颈挂部2内,因此可设置容量较大的电源22,以保证呼吸系统有较长的续航时间,且不用着重考虑设计重量,可减少佩戴者脸部乃至头部的负重。

  优选地,所述入气单元13相对于所述口部罩体1可拆卸,如此,可对使用过的口部罩体1进行更换或者拆洗;如附图3所示,所述入气单元13包括单元座131与固定件132;所述单元座131上具备入气孔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气管3的气管接口133。所述单元座131上形成有止推肩131-1以及螺纹部131-2,所述螺纹部131-2穿过所述罩体本体11上预留的孔洞;所述固定件132为薄型螺母,所述固定件132螺接在所述螺纹部131-2上,且所述止推肩131-1与固定件132分别置于所述罩体本体11的内外两侧,本实施例中,将止推肩131-1置于罩体本体11的内侧,止推肩131-1的厚度较薄,其置于罩体本体11的内侧,可减少用户的佩戴异物感,入气单元13的大部分结构均置于罩体本体11的外侧。

  为了便于控制器24控制罩体本体11内的气压,使得罩体本体11内始终具有一定程度的微正压,所述单元座131上还安装有气压传感器132,所述气压传感器132可检测所述口部罩体1内外两侧的气压差;所述气压传感器132连接所述控制器24。控制器24可根据气压传感器132的检测值判断罩体本体11内相对于罩体本体11外是否形成微正压,以方便控制器24对气泵21的流量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3上具备支管31,所述支管31上具备泄压阀32以及过滤单元33。设置支管31与泄压阀32可防止呼吸系统失控导致罩体本体11内气压过高,泄压阀32在支管31内的气压达到一定阈值会自动打开进行泄压,使得气管3内的气压(也即罩体本体11内的气压)不会超出一定阈值。

  所述颈挂部2包含壳体25,所述气泵21、电源22、过滤装置23及控制器24均安装在所述壳体25内。所述壳体25整体为对称的U字形结构,且在从U字形结构的底部沿其对称线往其两端的方向上,U字形结构内的区域在垂直于对称线的方向上的宽度先逐渐变宽再逐渐收窄;另外,从壳体25的侧向上看,其两个侧部251平直延伸,相对于所述壳体25的两个侧部251,其中部252偏离出其侧部251;壳体25的中部252较细而两个侧部251较粗,配搭时,中部252与用户的后脖颈接触,而两个侧部251垂在用户的前侧,并置于用户脖子的两侧,壳体25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颈挂部2佩戴在用户脖子上后具有较好的佩戴舒适度。

  上述气泵21、过滤装置23及控制器24置于所述壳体25的一侧部251中,且壳体25上对应于过滤装置23的入气口的位置具备阵列式的进气孔253,电源22安装在所述壳体25的另一侧部251中,如此可保证壳体25两边配重平衡。所述中部252为柔性材质制成,所述侧部251为硬质材质制成,中部252内设置有弹性结构26,对两个侧部251施加作用力可使中部252弹性张开使得两个侧部251的相对夹角变大,当外加的作用力消失,中部252在弹性结构26的弹力作用下复原为原本状态,使得两个侧部251的相对夹角变小,如此,颈挂部2佩戴在用户脖子上不会掉落。

  具体地,如附图4所示,所述弹性结构26由中间杆261及两个侧杆262组成,两个侧杆262分别铰接在中间杆261的两侧,且两者与中间杆261之间均设置有扭簧263;两个侧杆262分别固定在两个侧部251上;还包括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可使得两个侧杆262相对于中间杆261的偏转角度一致,以防止长期使用后两侧扭簧263受力长期不一致导致一侧扭簧263提前失效,可提升使用的稳定性。同步机构包括同步带组件以及齿轮267,同步带组件包括同步带264、第一同步轮265及第二同步轮266,对应于每个侧杆262均设置有一组同步带组件与齿轮267,即一共有两组同步带组件以及两个齿轮267,对应于同一侧杆262的齿轮267与第二同步轮266固定设置。第一同步轮265相对于中间杆261固定,所述第二同步轮266相对于中间杆261转动设置,对应于两个侧杆262的两个齿轮267相互啮合。如此,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267可实现两个侧杆262相对于中间杆261的同步转动。

  上述佩戴部12为弹性绳,由于各用户的脸型不一样,为了使口部罩体1适用于不同的用户,所述佩戴部12的实际使用长度可调节,具体地,佩戴部12的第一端直接固定在罩体本体11上,佩戴部12的第二端通过收放装置4安装在口部罩体1上。

  如附图5所示,收放装置4包括装置座41与旋转座42,所述装置座41固定在所述罩体本体11上,且装置座41上具备转轴部43,所述旋转座42可相对于所述装置座41旋转,以及可在所述转轴部43的轴向上滑动;所述旋转座42的四周边缘形成有圆周阵列设置的若干梳齿部44,所述梳齿部44朝着所述装置座41延伸;所述转轴部43与所述旋转座42之间设置有弹簧45,所述弹簧45使得所述旋转座42具有向所述装置座41靠近的运动趋势;所述旋转座42上还安装有卷绕部46,所述佩戴部12的第二端卷绕在所述卷绕部46上,卷绕部46可随旋转座42旋转,且卷绕部46在轴向上固定。初始状态下,所述梳齿部44的端部与所述装置座41接触,当佩戴者需要调节佩戴部12的长度时,只需要向外拉所述旋转座42使得所述梳齿部44的端部离开所述装置座41,并转动装置座41即可使佩戴部12从卷绕部46上放出或将佩戴部12卷绕至卷绕部46,收放完成后,将佩戴部12嵌入至某两个相邻的梳齿部44之间,然后释放所述旋转座42使其回到初始状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隔离病毒的便携式医用呼吸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