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其他技术> 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独创技术11150字

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

2023-04-12 22:41:45

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香茶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

  背景技术

  沉香茶又称沈香茶(白木香)属瑞香科植物,在广东的粤西沿海最适合沉香生长。白木香以其含树脂的木材入药,药材名为沉香,为国产中药沉香的正品来源,也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

  沉香茶在采摘后需要通过炒茶装置进行翻炒,现有的炒茶装置在翻炒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现象,且翻炒过后不便对炒茶装置内翻炒后的茶叶进行快速收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炒叶筒,所述炒叶筒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固定架上位于出料口的底部限位设置有收集箱,所述炒叶筒的内腔设置有对沉香茶叶进行翻炒的翻炒组件,所述炒叶筒底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头,所述第一铰接头的底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炒叶筒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头,所述第二铰接头的底部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炒叶筒底端的中部设置有对炒叶筒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箱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呈倒T形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相配合设置在固定架上开设的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炒组件包括绞龙和电热丝,所述绞龙置于炒叶筒内,且所述绞龙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炒叶筒转动连接,所述电热丝环绕设置在炒叶筒的内壁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单相电机,所述单相电机固定设置在炒叶筒的远离出料口一侧,且所述单相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炒叶筒与绞龙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炒叶筒的外壁相配合设置有石棉网隔热层,所述炒叶筒上位于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炒叶筒铰接,所述密封门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与炒叶筒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和两个压缩弹簧,所述支撑块相配合置于炒叶筒底端的中部,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块底端的两侧且,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呈弧形并相配合环绕在炒叶筒底端的外部,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橡胶垫,且所述柔性橡胶垫与支撑块相粘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台面和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台面底端的四个边角处,且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电热丝工作对炒叶筒的内壁进行加热,单相电机工作带动绞龙转动,绞龙转动带动炒叶筒内的茶叶进行移动翻炒,然后通过单相电机的正反转实现茶叶在炒叶筒内来回移动翻炒,提高茶叶的翻炒效果,减小翻炒不均匀的可能,当茶叶翻炒完成后,断开电热丝,这时单相电机继续工作,然后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相配合把收集箱置于出料口的下方,打开密封门,电动推杆继续向上对炒叶筒进行抬升,这时炒叶筒的出料口倾斜向下设置,然后控制单相电机沿同一方向转动带动绞龙转动,对翻炒后的茶叶进行输送,茶叶能够快速的落入收集箱内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的翻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炒叶筒;3、翻炒组件;301、绞龙;302、电热丝;303、单相电机;4、第一铰接头;5、支撑板;6、第二铰接头;7、电动推杆;8、支撑组件;801、支撑块;802、压缩弹簧;9、收集箱;10、限位块;11、限位槽;12、隔热层;13、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顶部设置有炒叶筒2,炒叶筒2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固定架1上位于出料口的底部限位设置有收集箱9,炒叶筒2的内腔设置有对沉香茶叶进行翻炒的翻炒组件3,炒叶筒2底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头4,第一铰接头4的底部铰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炒叶筒2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头6,第二铰接头6的底部铰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底端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炒叶筒2底端的中部设置有对炒叶筒2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8,电动推杆7通过外接电推杆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其中,收集箱9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呈倒T形的限位块10,两个限位块10分别相配合设置在固定架1上开设的限位槽11内,通过限位块10与限位槽11相配合,能够对收集箱9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收集箱9在收集茶叶时发生偏移导致茶洒漏的可能。

  其中,翻炒组件3包括绞龙301和电热丝302,绞龙301置于炒叶筒2内,且绞龙301远离出料口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炒叶筒2转动连接,电热丝302环绕设置在炒叶筒2的内壁中,翻炒组件3还包括单相电机303,单相电机303固定设置在炒叶筒2的远离出料口一侧,且单相电机303的输出端穿过炒叶筒2与绞龙301的一端固定连接,电热丝302通过外接加热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单相电机303通过外接倒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电热丝302工作对炒叶筒2的内壁进行加热,单相电机303工作带动绞龙301转动,绞龙301转动带动炒叶筒2内的茶叶进行移动翻炒,然后通过单相电机303的正反转实现茶叶在炒叶筒2内来回移动翻炒,提高茶叶的翻炒效果,减小翻炒不均匀的可能。

  其中,炒叶筒2的外壁相配合设置有石棉网隔热层12,炒叶筒2上位于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门13,密封门13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炒叶筒2铰接,密封门13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与炒叶筒2搭接,通过设有的隔热层12,能够防止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通过设有的密封门13,实现对炒叶筒2进行密封闭合,防止翻炒过程茶叶发生漏洒。

  其中,支撑组件8包括支撑块801和两个压缩弹簧802,支撑块801相配合置于炒叶筒2底端的中部,两个压缩弹簧802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块801底端的两侧且,压缩弹簧802的底端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支撑块801呈弧形并相配合环绕在炒叶筒2底端的外部,支撑块801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橡胶垫,且柔性橡胶垫与支撑块801相粘结,通过压缩弹簧802的弹性作用,能够对炒叶筒2起到支撑作用。

  其中,固定架1包括固定台面和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台面底端的四个边角处,且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垫块。

  工作原理:在进行炒茶时,电动推杆7向下回落带动炒叶筒2的一侧向下运动,这时炒叶筒2的出料口处处于倾斜向上状态,然后把茶叶倾倒于炒叶筒2内,茶叶倾倒完成后通过密封门13对炒叶筒2进行密封,然后电动推杆7工作把炒叶筒2抬升至水平状态,这时打开加热开关和倒顺开关,电热丝302工作对炒叶筒2的内壁进行加热,单相电机303工作带动绞龙301转动,绞龙301转动带动炒叶筒2内的茶叶进行移动翻炒,然后通过单相电机303的正反转实现茶叶在炒叶筒2内来回移动翻炒,提高茶叶的翻炒效果,当茶叶翻炒完成后,断开电热丝302,这时单相电机303继续工作,然后通过限位块10与限位槽11相配合把收集箱9置于出料口的下方,然后打开密封门13,电动推杆7继续向上对炒叶筒2进行抬升,这时炒叶筒2的出料口倾斜向下设置,这时控制单相电机303沿同一方向转动带动绞龙301转动,对翻炒后的茶叶进行输送,茶叶能够快速的落入收集箱9内进行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沉香叶的炒茶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