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其他技术> 红茶加工专利 汇总5篇独创技术78722字

红茶加工专利 汇总5篇

2020-10-24 23:12:31

  红茶加工专利 篇1:

  红茶加工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常饮、常备的饮料,不仅具有生津止喝、醒脑明目、抗疲劳、清热、利尿的作用,还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多种功效。而且,茶叶也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近现代,随着全球软饮料市场的迅速发展,碳酸饮料后起而占了主导地位,其次是果汁饮料和矿泉水;可是,在茶叶具有上述功效的基础上,使得茶以及茶饮料重新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前人们养生饮料的首选,这也促使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茶叶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茶饮品以及在茶产品领域的技术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如专利号为201310207344.5的保健红茶,其以红茶、蒲公英、干姜、大枣、莱菔子、樱桃叶、肉桂等配合而成,使得其保健功效显著;再如专利号为201410024653.3的石斛红茶,采用对茶叶前处理,使得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石斛前处理;再将茶叶与石斛混配处理,揉捻与发酵,提香与干燥制备而成,使得石斛、茶叶发挥多种功效,提高抗疲劳作用。

  可是,现有技术中,对于各种红茶产品的研究,其立足于对茶鲜叶与某种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药材原料进行混配,使得其具有何种功效进行研究,而未对红茶加工工艺过程中,其工艺参数的变化,将会对红茶的口感,营养组成以及红茶茶汤色泽造成何种影响进行研究,导致得到的红茶产品的品质依然较差,使得市场前景依然较差。

  鉴于此,本研究者针对传统红茶加工过程中,其经过将茶青采摘回来后,经过摊晾或者萎凋后,将其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制备成红茶的工艺步骤以及顺序进行改进,使得制备的红茶的口感以及品质较优,提高了红茶的品质,丰富红茶营养组成,为红茶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30-5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5-10s;置于真空度为0.03~0.1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1-3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经过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后,将其揉捻,杀青,真空处理,摊放至常温后,再揉捻,堆放发酵,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步骤的处理,使得制备的红茶具有着茶鲜叶的清香味,入口回甘,无苦涩味,茶汤色泽诱人,并且经过检测,其儿茶素转化率达到了89%以上。

  本发明创造经过对真空度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儿茶素的转化率,使得达到了93%以上,而且制备的红茶中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例适中,达到了2.13:4.51~6.27,进而促使红茶茶汤色泽诱人,提高红茶品质。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30-5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5-10s;置于真空度为0.03~0.1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1-3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摊放,湿度为70-9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杀青,采用温度为200-300℃的水蒸汽杀青处理1-3s替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摊晾之后揉捻,时间为10-15min。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摊放之后揉捻,时间为5-10min。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堆放发酵,温度为40-60℃,湿度为50-7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干燥,温度为55-70℃,时间为5-10min。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一次提香是采用远红外照射处理1-3s,温度为140-18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80℃,时间为1-10min。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次提香是在温度为55-60℃下,处理至含水率为3-5%。

  实施例1

  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3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5s;置于真空度为0.03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1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所述的摊放,湿度为70%。

  所述的摊晾之后揉捻,时间为10min。

  所述的摊放之后揉捻,时间为5min。

  所述的堆放发酵,温度为40℃,湿度为50%。

  所述的干燥,温度为55℃,时间为5min。

  所述的一次提香是采用远红外照射处理1s,温度为140℃。

  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时间为1min。

  所述的二次提香是在温度为55℃下,处理至含水率为3%。

  经检测:儿茶素转化率为94.3%,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为2.13:4.51。

  实施例2

  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5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10s;置于真空度为0.1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3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所述的摊放,湿度为90%。

  所述的摊晾之后揉捻,时间为15min。

  所述的摊放之后揉捻,时间为10min。

  所述的堆放发酵,温度为60℃,湿度为70%。

  所述的干燥,温度为70℃,时间为10min。

  所述的一次提香是采用远红外照射处理3s,温度为180℃。

  所述的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10min。

  所述的二次提香是在温度为60℃下,处理至含水率为5%。

  经检测:儿茶素转化率为95.7%,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为2.13:6.27。

  实施例3

  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4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8s;置于真空度为0.05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2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所述的摊放,湿度为80%。

  所述的摊晾之后揉捻,时间为13min。

  所述的摊放之后揉捻,时间为8min。

  所述的堆放发酵,温度为450℃,湿度为60%。

  所述的干燥,温度为65℃,时间为8min。

  所述的一次提香是采用远红外照射处理2s,温度为160℃。

  所述的烘干,温度为70℃,时间为8min。

  所述的二次提香是在温度为59℃下,处理至含水率为4%。

  经检测:儿茶素转化率为93.1%,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为2.13:5.13。

  实施例4

  红茶加工方法,将茶青采摘回来,摊晾至水分含量为50%后;揉捻至鲜叶边缘细胞破裂,并伴随着少量汁液流露出来;置于沸水中,杀青处理5s;置于真空度为0.1MPa下,摊放至温度为常温;再将其揉捻处理至汁液流露出来,并且鲜叶边缘细胞破裂,鲜叶完整;堆放发酵处理2h,干燥,一次提香,回潮,烘干,二次提香。

  所述的摊放,湿度为80%。

  所述的摊晾之后揉捻,时间为11min。

  所述的摊放之后揉捻,时间为9min。

  所述的堆放发酵,温度为60℃,湿度为70%。

  所述的干燥,温度为55℃,时间为10min。

  所述的一次提香是采用远红外照射处理2s,温度为180℃。

  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时间为10min。

  所述的二次提香是在温度为59℃下,处理至含水率为4%。

  经检测:儿茶素转化率为93.8%,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为2.13:4.97。

  除此之外,本研究者对杀青过程,采用温度为200-300℃的水蒸汽杀青处理1-3s替代。其对于红茶品质的改善依然一致,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儿茶素的转化,改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例,提高红茶的品质。

  红茶加工专利 篇2:

  红茶加工系统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加工系统。

  第二、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西方茶文化中的主要茶品。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具有利尿、消除水肿、强壮心脏的功效,另外还可以起到预防蛀牙、食物中毒,降低血糖与血压的作用。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一般发酵、干燥过后制得的半成品红茶还需要经过精加工处理,才能进入市面销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半成品红茶进行连续加工生产的系统。

  第三、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系统,其可对发酵后的半成品红茶进行连续的精加工处理,提高红茶的生产效率,制得的红茶品质均匀。

  其采取的方案为:一种红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对发酵后的半成品红茶进行干燥处理的烘干设备、对各批次干燥处理后的红茶进行混匀处理的混匀设备以及对混匀处理后的红茶按大小进行筛分处理的筛分设备,筛分处理后的红茶经过称量包装后即可制得成品红茶。

  通过上述设置的烘干设备、混匀设备、筛分设备构成的红茶加工系统,其可有效连续的对发酵后的红茶进行精加工处理,提高红茶的生产效率,使得制得的红茶品质好且均匀。

  第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座和机架之间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筛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筛分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安装座与杆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半成品红茶进行连续加工处理的系统,其采取的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红茶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对发酵后的半成品红茶进行干燥处理的烘干设备、对各批次干燥处理后的红茶进行混匀处理的混匀设备以及对混匀处理后的红茶按大小进行筛分处理的筛分设备,筛分处理后的红茶经过称量包装后即可制得成品红茶。所述的烘干设备与混匀设备之间还设有对干燥处理后的红茶进行临时储料的料仓,料仓与混匀设备之间设置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设有与料仓的出料口相对应布置的第一投料口和用于未经烘干设备烘干处理且水分含量符合要求的半成品红茶进行投料的第二投料口。这里的第二投料口主要是为了那些水分含量低、不需要经过烘干杀菌处理的原料进入加工系统而设立的。使得红茶加工系统满足不同原料的加工,各加工设备之间可通过现有的输送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输送。

  具体实施时,烘干设备可采取图2中的所示方案,亦即,烘干设备包括机架20,机架2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茶叶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烘干箱体10、以及驱使烘干箱体10进行摆动使得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沿一路径方向进行输送的驱动机构,烘干箱体10上沿该路径方向的始末端分别设置茶叶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这里的烘干箱体10的热源可以选取安装的加热管或发热块,但本发明中采用如下方案为烘干箱体10提供热源,即该茶叶烘干设备还包括向烘干箱体10内供应热空气用于干燥茶叶的热风机构,热风机构包括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箱21,加热箱的热风出口通过连接管22与烘干箱体10内腔室相连通连接。通过 向烘干箱体10内通入热风对茶叶进行干燥,茶叶从进料口11投加至烘干箱体10内进行烘干处理,同时,自行的被输送至出料口12被收集,从而实现对茶叶连续的大批量的烘干处理。同时驱动机构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可使得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进行翻转,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和烘干效率。

  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的方案众多,但本发明中为了获取更好的茶叶输送效果,采用如下方案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具体如图3所示,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之间为浮动连接,烘干箱底的底部周边均匀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1,机架20上与第一连接孔141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2,第一、二连接孔141、14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烘干箱体10的弹性支撑件15,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通过设置的贯穿于弹性支撑件15的连接螺栓16和螺母17与第一、二连接孔141、142相配合连为一体,连接螺栓16的外径小于第一、二连接孔141、142的孔径。所述的螺母17位于连接螺栓16的螺栓头161上方,螺母17与第一连接孔141之间的连接螺栓段以及螺栓头161与第二连接孔162之间的连接螺栓段上分别套设有压缩弹簧151。通过上述结构构成的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的浮动连接,使得驱动机构在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时,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一定的路径方向进行稳定的输送,保证茶叶的连续性烘干处理。

  为实现茶叶的大批量连续化烘干处理,本发明可采取如下方案进一步进行实施,该烘干箱体10内腔设置有层状布置的隔网13,隔网13的网面与水平面相一致且将烘干箱体10的内腔分隔成各个用于烘干茶叶的物料区,进料口11设置在烘干箱体10顶部,出料口12设置烘干箱体10的底部,隔网13由下至上网格的目数逐渐减小。通过将烘干箱体10的内腔沿铅垂方向分割成若干物料区,提高烘干设备的单次物料的处理量。另外由于发酵后的红茶大小尺寸不一,因此通过隔网13的筛分,使得不同尺寸的红茶分隔在不同物料区进行干燥,保证不同大小的红茶都能够被有效的干燥,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本发明在实际中,可采用 如下方案具体实施:该烘干箱体10内腔由其内部设置的一隔网13分割成上、下两个物料区,进料口11设置在烘干箱体10顶部,出料口12设置烘干箱体10的底部。

  茶叶的输送速率与干燥效率与热风的供应也有较大的关系,本发明中热风机构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加热箱21位于烘干箱体10的下方,连接管22包括与烘干箱体10底部设置热风进口相固连的第一管体段221以及与加热箱21热风出口相固连的第二管体段222,第一、二管体段221、222之间设置有具有柔性的第三管体段223,第三管体段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管体段221、222固接为一体。连接管22呈倾斜状布置,烘干箱体10底部的热风进口处的热风流向与茶叶在烘干箱体10内的输送方向呈锐角布置,第一管体段221上设置有对热空气进行分流的支管224,烘干箱体10底部开设的分别与支管224、第一管体段221的热风出口端相对应连接的热风进口沿垂直于茶叶输送方向的方向均匀间隔布置,连接管22沿茶叶输送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如图3、4所示。由于烘干箱体10是在不断摆动的,为实现热风的可靠供应,本发明中将连接管22设置为三段式结构,这样中部的第三管体段223就会随着烘干箱体10的摆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形,保证热风的可靠供应,另外烘干箱体10底部的热风进口处的热风流向与茶叶在烘干箱体10内的输送方向呈锐角布置,这样热风进口处的热风就能够吹起茶叶,使得茶叶悬浮在吹气中,进一步提高干燥的效果,另外也能吹动茶叶,增大茶叶在烘干箱体10内的输送速率,减小烘干箱体10的摆动幅度。热风进口沿垂直于茶叶输送方向的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是为了实现烘干箱体10内任何一处的茶叶都能够均匀的被烘干处理,保证茶叶烘干处理的均匀性。

  具体实施时,烘干箱体10呈长盒状,烘干箱体10出料端的箱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茶叶内灰尘的排灰口18,烘干箱体10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9。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驱动杆23,驱动杆23的 倾斜方向与连接管22的倾斜方向相一致,驱动杆23的一端与烘干箱体10的底部铰接连接,驱动杆23的另一端与曲轴24相连接,构成铰接连接的铰接轴轴向和曲轴24的轴向相互平行且均位于水平面内,加热箱21的空气入口与风机25相连接。当然驱动机构也可选取其他的传动进行实施,如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排灰口18处可设置一引风管,将茶叶内的灰分去除,实现对茶叶的净化处理。

  混匀设备,可采用常规的大容量混合设备即可,主要是对各批次间的茶叶进行有效混匀,保证生产出的成品红茶的品质均匀,避免各批次间红茶质量的波动。

  对于筛分设备,可采取如图5、6、7所示方案,亦即,一种茶叶筛选装置,包括过滤筛30、驱使过滤筛30沿一路径方向往复进行摆动的驱动单元40,过滤筛30通过弹性支撑呈悬置状布置,由于整个装置放置于地面上,弹性支撑可以是杆状支撑或者是绳状悬挂,主要使得过滤筛30悬置于地面上方,所述的驱动单元40包括电机41、转盘42,所述电机41驱动转盘42绕其主轴421在水平面内转动,转盘42的主轴421位于盘面中心位置处,转盘42的副轴422与主轴421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过滤筛30的底部与所述的副轴422铰接配合。这样,当转盘42绕其主轴421转动时,副轴422围绕主轴421做圆周运动,过滤筛30在副轴422的驱动下,也做同样的圆周运动,但由于过滤筛30与副轴422为铰接配合,因此,过滤筛30所做的运动类似沿着副轴422的运动轨迹做平移,与人工筛茶方式极为相似,其筛选茶叶的效果也较佳。

  具体的如图7、8所示,所述的副轴422设置在转盘42的边缘处,与副轴422对称的另一侧转盘42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配重块423,配重块423的设置保证转盘42转动时的稳定性。副轴422和过滤筛30之间的铰接配合可以是:所述的副轴422上设置有轴承与过滤筛30的底部固定连接;或者是副轴422与转盘42之间设置轴承,两个方案并无本质区别,本发明中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案。

  实际筛分茶叶中,不仅需要筛选掉茶叶中的杂质,有时候,还需要将不同颗粒大小的茶叶进行分选。因此,所述的过滤筛30包括筛架31以及设置在筛架31内的筛网32;所述筛架31呈侧向开口的盒状,所述的筛网32呈倾斜状布置,筛网32的层数根据实际需要来布置,需要注意的是,位于上侧的筛网32较为稀疏,越往下筛网32越密,位于筛网32较高一侧的筛架31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311,每层筛网32较低一侧的筛架31上对应布置一个物料出口312。

  同样,当筛分的茶叶不同时,筛网32的规格也不一样,为了适用于更多场合,所述的筛网32包括木质的框架321和网布322一体制成,所述的框架321呈田子状;所述的筛架31两个相对的内侧面设置有限位轨道313,所述框架321与限位轨道313构成限位滑移配合,如图3所示。筛网32相对于过滤筛30为可拆卸式,根据不同茶叶需求,选择不同目数的筛网32即可。另外,当筛网32有破损时,也可以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由于整个装置设置在厂房里,厂房的高度较高,过滤筛30采用绳进行悬挂有些不妥,本发明中所述的过滤筛30由支架50支撑,为了保证过滤筛30得到支架50有效支撑的同时,还能沿副轴422的运动轨迹进行平移运动,支架50采用如下方案设置:

  支架50包括底座51、杆体52,所述底座51固定在地面上,杆体52通过万向节与底座51相铰接;所述的过滤筛30底面周边设置有安装座33并与杆体52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座33有四个,分别对称布置在筛架31的两侧;每个安装座33处布置一个支架50。所述的过滤筛30底面周边设置有安装座33并与杆体52的上端连接,杆体5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件521以及可顺延杆体52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件522,安装座33套设在杆体52上且抵靠在第一限位件521上,第二限位件522位于安装座33的上方,所述安装座33上供杆体52通过的通孔孔径大于杆体52的杆径,所述的安装座33与第一、二限位件521、522之间 均设置有橡胶垫53。所述橡胶垫53呈环状并套设在所述杆体52上,橡胶垫53沿杆长方向呈变径状,橡胶垫53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具体如图9、10所示。

  总之,本发明可有效连续的对发酵后的红茶进行精加工处理,提高红茶的生产效率,使得制得的红茶品质好且均匀。

  红茶加工专利 篇3:

  红茶加工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红茶加工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茶叶的鲜叶经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干茶种类也不相同。例如,红茶为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并且,用不同的机械又可制成不同外形的茶,如用扁茶炒制机可做成龙井茶(扁形茶);用眉茶炒制机可做成眉茶(眉形茶)等。涉及的工艺及设备基本为鲜叶平输、立输、过渡平输等茶叶运输机,茶叶杀青机、冷却装置、揉捻机、茶叶烘干机、烘干机出料振动槽、炒干机、圆筛机、风力选别机、滚动匀堆机。所以在机械设备选型配备方面,主要应考虑采用何种适合当地特点的制茶工艺进行选择,做什么茶选什么茶机。

  申请号为201410726035.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为:步骤一:挑选鲜叶:色泽:选择深绿色;叶型大小:中小叶为宜;步骤二:初制:(A)、杀青;(B)、揉捻;(C)、干燥。该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提高茶叶的质量,节省时间,效率高。

  申请号为201410669911.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方法,该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选叶、萎凋、初揉捻、发酵、二次揉捻、杀青、二次杀青、三次杀青、抛光、烘干、包装成品。该加工工艺出的茶叶克服了传统方式加工出的茶叶发酵不均匀、发酵过度、光泽度不够等问题。具有清澈明亮、无苦涩味等有益效果。

  然而,上述两公开发明专利的工艺及设备制成的产品的扁、平、直等指标达不到高品级茶叶外观的要求,并且,制成的产品的色、香、味差异大,价值高低悬殊,原料浪费多。

  第三、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摊放步骤: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控制摊放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

  冷冻步骤: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1℃~-25℃温度的条件下冷冻3~5个小时;

  真空步骤: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

  发酵步骤: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其中,发酵时间为8~10小时;

  揉茶步骤: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其中,在加工过程中用脉冲激光对茶叶进行照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为竹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摊放步骤中,控制该摊放温度于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摊放步骤中,控制摊放时间于2小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揉茶步骤为:

  将发酵后的茶叶于90℃~120℃温度蒸干10分钟;

  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的揉捻,并且,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

  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30~50分钟,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10~30分钟。

  上述红茶加工方法,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9℃~12℃的室温下摊放并在-25℃~-21℃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平、直要求,并且,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均衡,各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第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红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红茶加工方法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红茶加工方法包括:摊放步骤S01、冷冻步骤S02、真空步骤S03、发酵步骤S04、揉茶步骤S05。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后被制成成品,并进行后续的包装加工处理。例如,所述新鲜采摘的茶叶为新鲜采摘的红茶备选茶叶,用于制备红茶。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在所述摊放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除尘步骤: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预先成的网箱中,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10~30分钟的吹风。例如,所述除尘步骤在一个相对湿度为130%~150%的室内进行。例如,将新鲜采摘的茶叶用编织网袋装袋,利用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的编织网袋进行10~30分钟的吹风。优选的,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的编织网袋进行20分钟的吹风,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流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除去残留在茶叶上的灰尘,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的高质量,从而在加工之后得到较高质量的成品。

  摊放步骤前,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1:

  其中,

  蛋白质(15%-23%)包括:谷蛋白、球蛋白、精蛋白。

  氨基酸(1%-5%)包括: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

  生物碱(3%-5%)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

  茶多酚(20%-25%)包括:儿茶素。

  糖类(20%-25%)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茶皂素、脂多糖、葡萄糖、麦芽糖。

  有机酸(3%)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草酸、脂肪酸、没食子酸。

  脂类(8%左右)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硫脂和糖脂。

  酶(3%左右)包括: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同功酶。

  色素(1%左右)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黄铜类物质、花青素、茶多酚的氧化产物。

  芳香物质(0.005%-0.03%)包括:以含醇类及部分醛类、酸类化合物。

  维生素(0.6%-1.0%)包括:维生素C、A、E、D、B1、B2、B3、B5、B11、K、P和肌醇。

  例如,摊放步骤S01具体为: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例如,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也可以为其它的具有使得空气由摊放工具一侧面流通至另一侧面的编织物。

  为了达到较佳的茶叶摊放效果,例如,采用若干摊放工具。例如,将各个摊放工具均匀排列。例如,将各个摊放工具成矩阵排列。优选的,每一个摊放工具的表面积为25平方米。布置好摊放工具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各个摊放工具上。例如,铺设于摊放工具的茶叶的平均厚度为4~5厘米。例如,将置于各个摊放工具上的茶叶抖散,使得茶叶呈现出较蓬松的状态,以便于空气在茶叶中流通,一方面使得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便于茶叶的初步氧化,提高的茶叶的柔软度,另一方面使得空气带走茶叶之间的水分,从而进行简单的脱水。这样,提高了茶叶的摊放效果,提高整个茶叶加工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摊放效果,例如,控制该摊放温度于9℃~12℃之间,即摊放的室内温度于9℃~12℃之间。也就是说,控制室内温度以防止茶叶水分过度流失。例如,所述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具体为: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11℃之间。优选为,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例如,在控制该室内温度的同时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量,从而带走茶叶上的水分。这样,在温度为9℃~12℃之间的室内下,茶叶可以充分地与空气接触氧化,使得茶叶变得柔软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并且,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可以及时带走茶叶上的水分,由于室温底,其水分不易过度流失,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茶叶的摊放效果。

  例如,所述摊放步骤中,控制该摊放温度于9℃。例如,所述摊放步骤中,控制摊放时间于2小时。

  例如,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例如,所述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具体为:控制摊放时间于3~6小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当茶叶在室内摊放时间过久,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的时间就相应增加,并且,由于室内通风透气,茶叶中的水分过度流失,导致茶叶过度失水氧化柔软,不利以后续的加工处理。优选的,每一个摊放工具(25平方米大小)上摊放的茶叶控制在约3个小时的时间内。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小茶叶又较多时,适当增加摊放的时间。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大茶叶又较少时,适当减少摊放的时间。并且,在摊放的过程中,不应过多的翻动茶叶,防止捣碎茶叶。这样,提高了摊放后的茶叶的质量。

  摊放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2:

  这样,从该表2可知,摊放步骤后茶叶中的水分适当蒸发,酶发生了氧化反应,含量减小在预计范围内。

  例如,冷冻步骤S02具体为: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5℃~-21℃温度的条件下冷冻3~5个小时。优选的,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这样可以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例如,新鲜采摘的茶叶在采摘完成后3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12小时内进行处理。

  为达到较佳的摊放与冷冻效果,例如,重复摊放步骤和冷冻步骤3至4次,即在茶叶在摊放结束后进行冷冻,在冷冻结束后摊放,这样,重复3至4次,使得茶叶的含水率在45%-60%之间,这样,钝化了茶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氧化,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

  为避免冷冻后低温的茶叶表面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沾有水分,例如,冷冻步骤前还包括:真空包装步骤:将摊放后的茶叶放置在预设的真空装置后,再将真空装置内的空气抽出。例如,真空装置为真空袋。优选的,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入成方形状的真空袋中,茶叶填充进该真空袋后,再将真空袋内的空气抽出,使得整个真空袋的形状成扁平状,以避免在将真袋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损伤茶叶。例如,真空装置为真空玻璃容器。可以理解,将茶叶真空包装后再进行冷冻处理,可以避免在将冷冻后的茶叶取出时,在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沾有水分,影响后续的加工处理。

  例如,冷冻步骤中的冷冻方式为:利用冷库或低温冰箱对所需干燥的茶叶进行冻结,冻结至-25℃~-21℃,并维持2h(小时)以上。又如,直接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对所需干燥的茶叶进行冻结。这样,保证了冷冻后茶叶的成茶品质。

  冷冻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3:

  这样,从该表3可知,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3℃~-22℃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

  例如,真空步骤S03: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具体为:将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然后,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有限加热,使冷冻后的茶叶中所含水分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被蒸发,达到除去水分而干燥的目的。由于茶叶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茶条内外温度始终控制在较低状态下,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大限度保留,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持原汁原味,色泽绿翠鲜艳,色、香、味、形良好,并且干燥均匀、充分。干茶的含水率甚至可达3%以下,显著提高了茶叶加工品质和延长了产品保质期。同时,因茶叶中的水分在蒸发干燥前已被冻结,升华蒸发后在茶叶内部留下很多肉眼几乎难于看到的海绵状微孔,成茶冲泡时,水分将很容易浸人茶叶微孔,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真空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4:

  这样,从该表4可知,水分减为真空步骤前的一半,可知,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有限加热,使茶叶中所含水分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被蒸发,达到除去水分而干燥的目的。并且,由于茶叶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茶叶内外温度始终控制在较低状态下,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大限度保留,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持原汁原味,色泽绿翠鲜艳,色、香、味、形良好。并且干燥均匀、充分。

  例如,发酵步骤S04具体为: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例如,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例如,在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过程中,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从而完成一个发酵过程。

  例如,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两次发酵,其中,第一次将茶叶进行表面的轻微摩擦4小时并在摩擦4小时后在继续摩擦的条件下利用发酵工具摇晃茶叶,例如,进行180度的往复摇晃2小时;第二次将摇晃后的茶叶静置1小时,并在静置过程中,控制茶叶的温度为20摄氏度,在静置1小时后,利用发酵工具对茶叶进行历时2小时的往复循环的两圈的360度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360度顺时针的旋转,即每一循环包括两圈的360度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360度顺时针旋转,在2小时内不断执行该循环,从而完成较为全面的发酵。例如,每一循环耗时为2~3分钟,又如,每一圈耗时1分钟,每一循环耗时为5分钟。

  例如,揉茶步骤S05具体为:将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例如,所述加工成为成品包括:加工工艺和包装工艺。例如,加工工艺具体为:将冷冻后的茶叶于90℃~120℃温度蒸干10分钟,在蒸干过程中前5分钟内连续翻动两次,后5分钟内翻动一次,直至蒸干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70%~80%即可将蒸干后的茶叶抖散摊开放置;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的揉捻,并且,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并在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揉捻:第一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第二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第三次揉捻为30分钟的半压力揉捻,第四次揉捻为20分钟的略重压力揉捻,第五次揉捻为20分钟的重压力揉捻;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30~50分钟,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10~30分钟。

  为提高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的含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采用波长为100λ、脉冲周期为0.02s、光强为230cd、照射时间3小时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为节省照射时间,可增大脉冲激光的能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采用波长为300λ、脉冲周期为0.03s、光强为430cd、照射时间1小时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如此,有效地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提高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的含量,提高了黄茶茶叶成品的产品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首先,采用波长为100λ、脉冲周期为0.02s、光强为230cd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2小时后,然后,关闭脉冲激光,并将茶叶送至无光环境放置30分钟,最后,将茶叶用波长为300λ、脉冲周期为0.03s、光强为430cd的脉冲激光对茶叶进行1小时的照射。如此,在2小时的脉冲激光照射后转为无光环境并保存30分钟,并最后再用较强能量的脉冲激光照射1小时,在30分钟的无光环境下,为茶叶内有机酸,例如单宁酸提供缓冲环境,避免因照射发生其它不可预料的化学反应,使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提高茶叶的质量。

  为对比脉冲激光照射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取消采用脉冲激光照射,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叶成品的生产。然后,对该成品进行了正常茶叶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了有机酸的检测,得到如下表5所示的成分:

  琥珀酸 莽草酸 柠檬酸 单宁酸 12.90% 34.90% 23.30% 20.70%

  在又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采用脉冲激光照射,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叶成品的生产。然后,对该成品进行了正常茶叶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了有机酸的检测,得到如下表6所示的成分:

  琥珀酸 莽草酸 柠檬酸 单宁酸 22.90% 45.90% 33.30% 50.70%

  对比表5和表6可知,采用脉冲激光揉制后的茶叶,其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含量明显提高,并且其他可溶性物质也分别提高了,可以理解,随着有机酸,特别是单宁酸的含量的增加,可以使茶叶的品尝口感比传统方法揉制的茶叶味道更加浓郁。

  例如,正常的揉捻压力值为A,则第一次以零压力揉捻30分钟,第二次也是以零压力揉捻30分钟,第三次为1/2A压力揉捻30分钟,第四次以2/3A的压力揉捻20分钟,第五次以4/5A的压力揉捻20分钟;然后,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40分钟,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20分钟。这样,保证了茶叶的扁、平、直等指标达,使得制成的产品的色、香、味均衡,各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例如,包装工艺具体为:将加工后的茶叶成品进行真空包装,以便于保存成品的茶叶。例如,真空包装的方式可以为铝箔包装、玻璃器皿、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包装等方式。优选的,采用玻璃器皿进行真空包装,以尽可能地保持成品的茶叶外观的扁、平、直的要求,减小成品茶叶的碎品率。这样,真空步骤结束后,得到的茶叶的外形光亮、扁平、直、均匀并且色泽油润明亮,质量较好。

  真空步骤结束后,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经降温成80摄氏度后,用80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得出的水浸出物、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含量百分比与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对比,得到如表7:

  水浸出物 维生素C 氨基酸 98.90% 97.90% 95.30%

  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真空包装后,放置在冷库贮藏7个月后,再次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经降温成80摄氏度后,用80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测量,得到如表8:

  水浸出物 维生素C 氨基酸 96.80% 93.90% 91.30%

  结合表7和表8可知,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茶叶,以及将加工后的茶叶进行冷库贮藏,保存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茶叶加工以及保鲜方法。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红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红茶加工设备10包括:摊放装置100、冷冻装置200、真空装置300、发酵装置400、揉茶装置500。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摊放装置100的摊放,再放入冷冻装置200进行冷冻,在真空装置300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然后,在发酵装置400的发酵下,最后在揉茶装置500的加工下制成成品,并进行后续的包装加工处理。

  请参阅图3,其为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例如,摊放装置100包括:摊放工具110和温度控制器120。例如,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110上,控制摊放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例如,温度控制器120控制摊放温度于9℃~12℃之间。例如,温度控制器120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用于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所述除尘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预先制成的网箱中,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10~30分钟的吹风。例如,除尘装置包括网箱010和除尘风扇。例如,网箱用于收集茶叶,即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网箱中。例如,除尘风扇用于对网箱进行送风,利用风与茶叶表面的摩擦将茶叶上残留的灰尘带离茶叶表面。例如,所述网箱所处室内的相对湿度为130%~150%。优选的,除尘风扇用于对网箱进行送风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流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除去残留在茶叶上的灰尘,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的高质量,从而在加工之后得到较高质量的成品。

  请参阅图4,其为所述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网箱010包括箱体011、若干储物格012、若干第一过滤格013、若干第二过滤格014、集尘格015、入风口016及箱门(图未示)。若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干第二过滤格以及集尘格开设于箱体内。

  例如,入风口与除尘风扇的输风口连通,便于除尘风扇对网箱进行送风。

  例如,储物格用于放置茶叶。优选的,茶叶经用编织网袋装袋后放置于储物格内。优选的,编织网袋的茶叶的体积占编织网袋的容积的60%,使得茶叶在编织网袋中成松散状态,便于空气在茶叶间的流通。

  例如,第一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一过滤网。例如,第一过滤网为棉花制成的过滤网,以吸收来自储物格的空气中的灰尘。也就是说,第一过滤网进行第一次除尘过滤。

  例如,第二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二过滤网。例如,第一过滤网为pp滤料、玻纤滤料和可清洗PET的高效滤纸经打折注胶成型构成。第一过滤网主要用于吸收烟尘、花尘、粉尘等0.1-0.3um的颗粒,也就是说,第二过滤网进行第二次除尘过滤,从而第二次使箱内的空气得到全面的净化。

  例如,集尘格用于放置吸尘物质,如棉花,并且,集尘格底部开设有出风口,以使箱内空气流通并维持箱内大气压强平衡。

  例如,箱门用于遮盖各个储物格、各个第一过滤格、各个第二过滤格和集尘格,以保证箱内空气由入风口流经各个储物格、各个第一过滤格、各个第二过滤格和集尘格后由出风口流出,从而使得箱内的空气充分与茶叶接触,以将茶叶上的残留的灰尘除出。

  请参阅图5,其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例如,冷冻装置200包括:冷冻室210和温控设备220。摊放后的茶叶放置于冷冻室210,温控设备220控制冷冻室210的温度介于-25℃~-21℃之间,即冷冻装置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5℃~-21℃温度的条件上冷冻3~5个小时。优选的,温控设备220控制冷冻室210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这样可以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例如,新鲜采摘的茶叶在采摘完成后3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12小时内进行处理。

  请参阅图6,其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揉茶装置500包括:蒸干设备310、揉捻设备320、激光设备330、炒干设备340。冷冻后的茶叶经过蒸干设备310、揉捻设备320、激光设备330、炒干设备340等设备的加工后成为成品,即所述揉茶装置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例如,蒸干设备包括蒸干件和翻动件。例如,所述蒸干件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于90℃~120℃温度蒸干10分钟。例如,翻动件用于在蒸干过程中对茶叶在前5分钟内翻动两次,在后5分钟内翻动一次,直至蒸干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0.7~0.8倍即可取出并将茶叶抖散摊开放置。这样,通过蒸干设备可以使得茶叶中的活性酶失活。需要说明的是,冷冻设备中的保持茶叶中的酶含量是为了保持茶叶的新鲜,防止茶叶在还未进入蒸干设备进行蒸干(也称蒸青)操作就变质。茶叶中的活性酶在蒸干设备中失活时,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叶的品质。

  例如,揉捻设备包括揉捻件和控制该揉捻件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压力的揉捻控制器。例如,揉捻件在揉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对蒸干后的茶叶进行多次揉捻。例如,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的揉捻。例如,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的揉捻,并且,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并在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揉捻:例如,第一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例如,第二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例如,第三次揉捻为30分钟的半压力揉捻。例如,第四次揉捻为20分钟的略重压力揉捻。例如,第五次揉捻为20分钟的重压力揉捻。这样,使得揉捻后的茶叶成紧结弯曲的外形,从而提升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例如,炒干设备包括烘干件和炒干件。例如,所述烘干件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30~50分钟,例如,炒干件用于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10~30分钟。

  这样,上述红茶加工方法红茶加工方法,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9℃~12℃的室温下摊放并在-25℃~-21℃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平、直要求,并且,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均衡,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装置还用于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11℃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装置还用于控制摊放时间于5~7小时之间。

  例如,选择新鲜、匀净、无其它植物和杂物的茶叶并采摘,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80%,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5~7小时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5℃~-21℃温度的条件下冷冻3~5个小时。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蒸汽温度98℃,杀青时间70秒;然后先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15分钟,使其含水率降到65%,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3分钟,使茶叶卷紧成条形,采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6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45%;采用连续式微波杀青干燥机烘干,微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150转/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3%,然后摊放至室温后,再用65℃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6%。

  例如,茶叶按要求采摘,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80%,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11℃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蒸汽温度100℃,杀青时间80秒;然后先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2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到50%;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5分钟,使茶叶卷紧成条形;之后采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4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48%;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250转/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5%,然后摊放至室温后,再用70℃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5%。

  例如,茶叶按要求采摘,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75%,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5℃,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蒸汽温度98℃,杀青时间75秒;然后先用10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18分钟,使其含水率降到55%;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4分钟,使茶叶卷紧成条形;之后采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5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46%,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250转/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4%,然后摊放至室温后,再用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红茶加工专利 篇4:

  乔木型古树红茶加工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乔木型古树红茶加工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茶叶是由鲜叶加工而成的,制茶就是以鲜叶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才能形成人们所饮用的茶叶。鲜叶是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嫩芽叶,作为制作各种茶叶的原料,被称为鲜叶。鲜叶作为制作茶叶的基本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鲜叶质量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方面。嫩度是指芽叶伸育的成熟程度。鲜叶匀净度是指同一批鲜叶质量的一致性。新鲜度:是指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

  以下对萎凋作出解释,其中萎凋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又称作“萎雕”。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萎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传统的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日晒)、室温自然萎凋(摊晾)以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的复式萎凋,现在也采用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萎凋设备——萎凋槽。

  古树红茶属于发酵茶,制作系采用珍惜的野生古茶树鲜叶,经摊晾、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但由于古树红茶的古树的树龄差异较大,每棵古树产出的鲜叶的各种化学成分以及柔韧度都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古树红茶的鲜叶的匀净度不一致,而匀净度的不一致就很难保证产出的茶叶的品质的恒定。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古树红茶的鲜叶的匀净度不佳而导致的茶的品质不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古树红茶的品质更为稳定的古树红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乔木型古树红茶加工方法,其中,步骤1,将鲜叶进行滩晾,使其热气散失、等待鲜叶的叶温与室温相当,并且其鲜叶萎蔫并散发出青草味,完成滩晾;步骤2,将萎蔫的原料进行摇青;步骤3,将摇青后原料的萎凋;步骤4,将萎凋后的原料揉捻;步骤5,将揉捻后的原料发酵;步骤6;将发酵后的原料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背景中提及现有的古树红茶的加工方法主要由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步骤,本发明主要在萎凋的前面摊晾后增加了一个摇青这一步骤,所谓摇青是指将大量的鲜叶放入一容器内,然后或用人力或用机械,往复翻转容器,表面看是让鲜叶之间或者鲜叶与容器之间相互摩擦翻滚。摇青工序并不常见于红茶制作工艺,并且于古树红茶摇青步骤在萎凋之前有其特别的效果,效果如下由于背景中提及的古树红茶由于古茶树的树龄有所不同,导致鲜叶的柔韧度不同,更有一些嫩度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茶的品质不稳。增加摇青步骤后,首先鲜叶在反复翻转摩擦过程中,擦破了叶缘细胞,增快了鲜叶表面的相对的空气流速,这些都增快了水分散发,且对于不同柔韧度,不同的嫩度的鲜叶并没有差别,相反如果只是依靠萎凋这种方式让鲜叶的水分自然散发,那么匀净度不佳,柔韧度不同嫩度不同的鲜叶自然散发的速度是不同的,如柔韧度较高,成熟度更高的鲜叶散发水分的的更慢一些,而另一些相对柔韧度较低的,较嫩的鲜叶水分散发的就快一些,这就使在原本的工序中,经过萎凋之后,一些鲜叶在萎凋之后水分过度散发,这是导致茶的品质不稳定的其中一个因素,该过程附带的效果是鲜叶通过摇青此程序后,由于原料水分散失较快,后续萎凋步骤有摇青步骤比没有摇青步骤直接萎凋方法所用时间要少。其二,背景中提及萎凋时会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是否充分会影响随后发酵步骤,而未经摇青的鲜叶会由于鲜叶的质量不同从而导致物理和化学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而摇青步骤会擦破叶缘细胞,会使鲜叶梗中化学物质随着水分的流动流入叶面中,而发酵主要是在叶面中进行的,擦破的叶缘细胞,集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在鲜叶在随后的萎凋中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进行得更为充分,最终的效果是所有鲜叶都能得到充分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由于鲜叶柔韧性的不同以及嫩度不同的因素而造成的鲜叶在各个步骤中反应的程度不同,最终导致茶的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综上所述,经摇青步骤的古树红茶由于外力的作用下反应更为充分,茶汤偏红,香气高长,口感更为醇正,同一批次的汤色、香气、口感都相差无几较为稳定。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摊晾在鲜叶的含水量在65%~75%时结束。

  进一步,所述步骤1摊晾在鲜叶的含水量在70%时结束。含水量在65%时后续需要的萎凋时间太长,含水量在75%时萎凋时一些鲜叶容易因为失水过多而失去活性,经过多次试验含水量的在70%的鲜叶能在萎凋时间与萎凋效果上取得一个平衡。

  进一步,所述步骤2摇青使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机的转速为600转/分钟,摇青时长为12~15分钟;

  进一步,所述步骤2使用摇青机进行所述摇青时,投入摇青机的鲜叶为摇青机最大容量的50%~65%。摇青时投入的鲜叶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效率,投入过少,同等重量的茶叶需要多次摇青,一次投入过多,鲜叶在摇青机中并没有起到摇青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4萎凋放置到萎凋槽进行。 萎凋槽能有效的控制和加快萎凋工序的进行。

  进一步,所述步骤4在萎凋槽萎凋的鲜叶含水率在60~65%时停止萎凋。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2使用摇青机进行所述摇青时,在摇青机中加入干燥的茶包。加入干燥的茶包,一则是为了吸入水分,加快摇青的速度,二者茶包重量合适可以对鲜叶进行适量的摩擦和碰撞,加速破坏鲜叶组织结构的破坏,为后续更好进行萎凋做准备。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2使用摇青机进行所述摇青时,侧面有风机运作。风机的设置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加速水分的散失,加速摇青的速度。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乔木型古树红茶加工方法,其中,步骤1,将鲜叶进行滩晾,使其热气散失、等待鲜叶的叶温与室温相当,并且其鲜叶萎蔫并散发出青草味,摊晾在鲜叶的含水量在70%时结束;步骤2,将萎凋的原料使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投入摇青机的鲜叶为摇青机最大容量的65%;步骤3,将摇青后原料放置到萎凋槽进行萎凋;萎凋到60%结束萎凋,步骤4,将萎凋后的原料揉捻;步骤5,将揉捻后的原料发酵;步骤6;将发酵后的原料烘干。

  各个特征效果:背景中提及现有的古树红茶的加工方法主要由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步骤,本发明主要在萎凋的前面摊晾后增加了一个摇青这一步骤,所谓摇青是指将大量的鲜叶放入一容器内,然后或用人力或用机械,往复翻转容器,表面看是让鲜叶之间或者鲜叶与容器之间相互摩擦翻滚。摇青工序并不常见于红茶制作工艺,并且于古树红茶摇青步骤在萎凋之前有其特别的效果,效果如下由于背景中提及的古树红茶由于古茶树的树龄有所不同,导致鲜叶的柔韧度不同,更有一些嫩度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茶的品质不稳。增加摇青步骤后,首先鲜叶在反复翻转摩擦过程中,擦破了叶缘细胞,增快了鲜叶表面的相对的空气流速,这些都增快了水分散发,且对于不同柔韧度,不同的嫩度的鲜叶并没有差别,相反如果只是依靠萎凋这种方式让鲜叶的水分自然散发,那么匀净度不佳,柔韧度不同嫩度不同的鲜叶自然散发的速度是不同的,如柔韧度较高,成熟度更高的鲜叶散发水分的的更慢一些,而另一些相对柔韧度较低的,较嫩的鲜叶水分散发的就快一些,这就使在原本的工序中,经过萎凋之后,一些鲜叶在萎凋之后水分过度散发,这是导致茶的品质不稳定的其中一个因素,该过程附带的效果是鲜叶通过摇青此程序后,由于原料水分散失较快,后续萎凋步骤有摇青步骤比没有摇青步骤直接萎凋方法所用时间要少。其二,背景中提及萎凋时会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是否充分会影响随后发酵步骤,而未经摇青的鲜叶会由于鲜叶的质量不同从而导致物理和化学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而摇青步骤会擦破叶缘细胞,会使鲜叶梗中化学物质随着水分的流动流入叶面中,而发酵主要是在叶面中进行的,擦破的叶缘细胞,集中的化学物质,会使在鲜叶在随后的萎凋中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进行得更为充分,最终的效果是所有鲜叶都能得到充分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由于鲜叶柔韧性的不同以及嫩度不同的因素而造成的鲜叶在各个步骤中反应的程度不同,最终导致茶的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综上所述,经摇青步骤的古树红茶由于外力的作用下反应更为充分,茶汤偏红,香气高长,口感更为醇正,同一批次的汤色、香气、口感都相差无几较为稳定。所述步骤1中摊晾在鲜叶的含水量在65%~75%时结束。所述步骤1摊晾在鲜叶的含水量在70%时结束。含水量在65%时后续需要的萎凋时间太长,含水量在75%时萎凋时一些鲜叶容易因为失水过多而失去活性,经过多次试验含水量的在70%的鲜叶能在萎凋时间与萎凋效果上取得一个平衡。所述步骤2摇青使用摇青机进行,摇青机的转速为600转/分钟,摇青时长为12~15分钟;所述步骤2使用摇青机进行所述摇青时,投入摇青机的鲜叶为摇青机最大容量的50%~65%。摇青时投入的鲜叶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效率,投入过少,同等重量的茶叶需要多次摇青,一次投入过多,鲜叶在摇青机中并没有起到摇青的效果。所述步骤4萎凋放置到萎凋槽进行。 萎凋槽能有效的控制和加快萎凋工序的进行。所述步骤4在萎凋槽萎凋的鲜叶含水率在60~65%时停止萎凋。

  实验,设置一个在萎凋前加入摇青,和一个按照现有不增加摇青步骤的制茶实验,其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在摊晾后与萎凋前加入摇青步骤,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对比两个实验间的差别。

  时间:同一批鲜叶原料,通过摇青此程序后,由于原料水分散失较快,整个萎凋时长比不摇青直接萎凋要减少。

  色相: 同一批鲜叶原料,通过摇青此程序后,原料柔韧度、萎凋均匀度都得到较为好的改善,青草味散失也较为彻底。

  干茶的汤色:摇青的偏红,不摇青的偏黄;香气:摇青的花香明显,香气高长:口感:摇青的更醇正,更悠长。

  茶叶的稳定性:经摇青的每一批次的半成品的汤色、香气、口感都相差无几,较为稳定,但没摇青处理的则相差较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红茶加工专利 篇5:

  红茶加工工艺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第二、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种也有数百种之多,其中红茶是我国产量较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其传统工艺都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异香是红茶的一种,它的加工方法与普通的红茶一样,由于是采用通常的发酵方法,由于发酵程度不够,造成的该茶的浓厚的滋味不足;另外萎凋叶含水量大,且芽叶含水不均,造成茶叶干燥时间长,能耗大,导致茶叶色泽灰暗。

  第三、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所得茶叶的完整性好,茶叶色泽乌润、滋味浓厚、醇和、鲜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加工工艺,所述的加工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火→足火:

  所述萎凋:选择一芽二叶为原料,在温度为25℃-29℃的环境下进行萎凋,萎凋过程中轻翻3-4次,萎凋12-18小时,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55%-70%;

  所述揉捻: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80%-90%的情况下进行揉捻;

  所述发酵:在发酵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时间控制在22-25小时;

  所述干燥:先在温度为90℃-100℃的情况下短时间烘焙,使茶叶表面形状固定,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情况下慢烘;

  所述毛火:在温度为100℃-110℃的烘干机中慢烘,下烘摊放15-30分钟;

  所述足火:在温度为110℃-125℃的烘干机中烘焙,快速烘焙8-10分钟,烘到茶叶茶梗易断、茶叶含水量在6%-8%。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为一芽二叶全展。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萎凋,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1%-6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发酵,发酵温度为21℃-2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发酵,发酵程度为75%-9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发酵时间为6-8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0-20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足火后将茶叶用手捻即成细末,得到含水率为6%-8%,色泽乌润、香气浓厚的红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对鲜茶叶进行处理得到的成品茶叶在外形上较好,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浓。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法的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所述红茶加工工艺在对前期通过整理后得到的叶形完整的鲜茶叶进行加工,所得到的成品茶叶芽、叶水分达到均衡,同时利用本行业对茶叶评估的感官审评标准评价所得结果较优。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选择一芽二叶全展为原料,将茶青探于晒青布上置于日光下进行萎凋,萎掉的温度为25℃-29℃,萎凋过程中视茶青水分消散的情形轻翻3次至4次,使期受热均匀,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太阳微热时延长到30~60分钟,萎凋12-18小时,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55%-70%,进一步更优地,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1%-64%;

  2)揉捻: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80%-90%的情况下进行揉捻,使茶叶水分含量保持在50%-60%,茶汁流出粘附于叶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茶鞣质等各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良好转化。

  3)发酵:在温度21℃-29℃、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时间控制在22-25小时;进一步地,发酵分两次,第一次发酵时间为6-8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0-20cm;第二次发酵时间为16-17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5-25cm,发酵程度达到75%-90%。

  发酵温度超过30℃时,多酚氧化酶活动能力最强,酶的催化作用也过于强烈,发酵过快,酚类物质转化与缩合过多过快,也会极大降低发酵程度,影响红茶品质。

  4)干燥:先在温度为90℃-100℃的情况下短时间烘焙,使茶叶表面形状固定,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情况下慢烘;

  5)毛火:在温度为100℃-110℃的烘干机中慢烘,摊放15-30分钟,烘到茶叶干燥程度;

  6)足火:在温度为110℃-125℃的烘干机中烘焙,快速烘焙8-10分钟,烘到茶叶茶梗易断、茶叶含水量在6%-8%,进一步更优的茶叶含水量为7%。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手捻茶叶成细粉末,即可得到色泽乌润,具有浓厚的果香香气的红茶。

  实施例一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选择一芽二叶全展为原料,将茶青探于晒青布上置于日光下进行萎凋,萎掉的温度为25℃,萎凋过程中视茶青水分消散的情形轻翻3次,使期受热均匀,时间一般为20分钟,太阳微热时延长到30分钟,萎凋12小时,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55%,进一步更优地,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1%;

  2)揉捻:在温度为18℃、相对湿度在80%的情况下进行揉捻,使茶叶水分含量保持在50%-60%,茶汁流出粘附于叶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茶鞣质等各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良好转化。

  3)发酵:在温度21℃、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时间控制在22小时;进一步地,发酵分两次,第一次发酵时间为6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0cm;第二次发酵时间为16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5cm,发酵程度达到75%。

  发酵温度超过30℃时,多酚氧化酶活动能力最强,酶的催化作用也过于强烈,发酵过快,酚类物质转化与缩合过多过快,也会极大降低发酵程度,影响红茶品质。

  4)干燥:先在温度为90℃-100℃的情况下短时间烘焙,使茶叶表面形状固定,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情况下慢烘;

  5)毛火:在温度为100℃-110℃的烘干机中慢烘,摊放15-30分钟,烘到茶叶干燥程度;

  6)足火:在温度为110℃-125℃的烘干机中烘焙,快速烘焙8-10分钟,烘到茶叶茶梗易断、茶叶含水量在6%-8%,进一步更优的茶叶含水量为7%。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手捻茶叶成细粉末,即可得到色泽乌润,具有浓厚的果香香气的红茶。

  实施例二

  1)萎凋:选择一芽二叶全展为原料,将茶青探于晒青布上置于日光下进行萎凋,萎掉的温度为29℃,萎凋过程中视茶青水分消散的情形轻翻3次次,使期受热均匀,时间一般为30分钟,太阳微热时延长到60分钟,萎凋18小时,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70%,进一步更优地,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4%;

  2)揉捻: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在90%的情况下进行揉捻,使茶叶水分含量保持在50%-60%,茶汁流出粘附于叶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茶鞣质等各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良好转化。

  3)发酵:在温度29℃、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时间控制在25小时;进一步地,发酵分两次,第一次发酵时间为8个小时,堆高厚度为20cm;第二次发酵时间为17个小时,堆高厚度为25cm,发酵程度达到90%。

  发酵温度超过30℃时,多酚氧化酶活动能力最强,酶的催化作用也过于强烈,发酵过快,酚类物质转化与缩合过多过快,也会极大降低发酵程度,影响红茶品质。

  4)干燥:先在温度为90℃-100℃的情况下短时间烘焙,使茶叶表面形状固定,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情况下慢烘;

  5)毛火:在温度为100℃-110℃的烘干机中慢烘,摊放15-30分钟,烘到茶叶干燥程度;

  6)足火:在温度为110℃-125℃的烘干机中烘焙,快速烘焙8-10分钟,烘到茶叶茶梗易断、茶叶含水量在6%-8%,进一步更优的茶叶含水量为7%。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手捻茶叶成细粉末,即可得到色泽乌润,具有浓厚的果香香气的红茶。

  实施例三

  1)萎凋:选择一芽二叶全展为原料,将茶青探于晒青布上置于日光下进行萎凋,萎掉的温度为27℃,萎凋过程中视茶青水分消散的情形轻翻4次,使期受热均匀,时间一般为25分钟,太阳微热时延长到45分钟,萎凋15小时,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0%-65%,进一步更优地,萎凋至茶叶自身含水量为62%;

  2)揉捻: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在80%-90%的情况下进行揉捻,使茶叶水分含量保持在50%-60%,茶汁流出粘附于叶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茶鞣质等各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良好转化。

  3)发酵:在温度26℃、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时间控制在24小时;进一步地,发酵分两次,第一次发酵时间为7个小时,堆高厚度为15cm;第二次发酵时间为17个小时,堆高厚度为20cm,发酵程度达到80%。

  发酵温度超过30℃时,多酚氧化酶活动能力最强,酶的催化作用也过于强烈,发酵过快,酚类物质转化与缩合过多过快,也会极大降低发酵程度,影响红茶品质。

  4)干燥:先在温度为90℃-100℃的情况下短时间烘焙,使茶叶表面形状固定,然后在温度为70℃-80℃的情况下慢烘;

  5)毛火:在温度为100℃-110℃的烘干机中慢烘,摊放15-30分钟,烘到茶叶干燥程度;

  6)足火:在温度为110℃-125℃的烘干机中烘焙,快速烘焙8-10分钟,烘到茶叶茶梗易断、茶叶含水量在6%-8%,进一步更优的茶叶含水量为7%。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茶叶手捻茶叶成细粉末,即可得到色泽乌润,具有浓厚的果香香气的红茶。

  选取同种茶叶原料,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传统红茶茶叶生产方法及本发明所述的红茶茶叶加工工艺生产,生产出的红茶茶叶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表1——生产的红茶茶叶的感官评价表

  汤色口感实施例1乌润红艳鲜爽、醇和、浓厚实施例2乌润红艳鲜爽、醇和、浓厚实施例3乌润红艳鲜爽、醇和、浓厚传统工艺制成的忆乡明亮平淡、醇和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本发明工艺生产的红茶茶叶,无论是汤色,还是口感相比于传统工艺生产的红茶茶叶都更胜一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茶叶汤色乌润红艳,口感鲜爽、醇和、浓厚,特别是相对于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明显提高了所得红茶茶叶的质量,说明本发明所述红茶加工工艺在对前期通过整理后得到的叶形完整的鲜茶叶进行加工,处理工程中让茶叶发酵充分、合理的温度、时间晾晒及烘焙得到色泽乌润的茶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红茶加工专利 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