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农林畜牧> 人工点籽器(汇总文档)独创技术22365字

人工点籽器(汇总文档)

2020-10-03 23:05:06

  人工点籽器 文档1:

  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方法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尤其是能使地膜种植的大蒜出全苗,出壮苗的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是:人工开沟、按等距离点播、覆土填埋、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然而,人工开沟、按等株距点播,只能一次将一粒蒜籽插入土中,再在大蒜出苗的时候放苗,地膜大蒜种植时放苗(将地膜扎破引苗)不及时,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造成大蒜缺苗而影响产量,人工放苗时费时费力,劳动力成本较高,每667m2人工成本600元左右,针对上述不足,我发明了一种新型实用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该方法可将地膜扎破点播大蒜,同时提高了天然降雨的利用率,使地膜大蒜种植点播大蒜等株距、等点播深度,点播时省力、省时,该方法克服了放苗不及时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使地膜种植的大蒜因缺苗而影响产量的问题,解决了地膜大蒜种植放苗劳动力成本较高的难题。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地膜大蒜种植中点播方法的不足,该方法能有效的解决地膜大蒜出苗时人工放苗不及时,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使地膜种植的大蒜因缺苗而影响产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天然降雨的利用率,防止地膜大蒜种植后由于天气干旱而引起土壤水份下降,使地膜大蒜无法出苗的问题。

  第三、发明内容

  说明书:一种新型的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由施肥、起垄、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和破膜点籽两部分组成,先用机械或人工施肥起垄、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再用工具在地膜上打孔破膜等深度、等株距将大蒜种子点在覆了地膜的垄中,由于在地膜上打孔破膜,可将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大蒜种子上方的土壤中,提高了天然降雨的利用率,避免因天气干旱而引起的地膜大蒜种植中无法出苗的问题,解决在地膜大蒜种植中放苗不及时而引起的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使地膜种植的大蒜因缺苗而影响产量的问题,有效保证地膜种植的大蒜出全苗、出壮苗,降低了劳动成本。

  方法方案: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由施肥、起垄、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和破膜点籽两部分组成,先用机械或人工施肥起垄,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用工具在地膜上打孔破膜将大蒜种子点在覆盖了地膜的垄中,由于在地膜上打孔破膜,将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大蒜种子上方的土壤中,提高了天然降雨的利用率,避免因天气干旱而引起的地膜大蒜种植中无法出苗的问题,解决在地膜大蒜种植中放苗不及时而引起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使地膜种植的大蒜因缺苗而影响产量的问题,该方法能有效保证地膜种植大蒜出全苗、出壮苗,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

  有益效果: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和原有地膜大蒜种植方法相比较,每667m2可节约人工成本400元,增加了地膜大蒜种植的投入产出比。

  最佳实施方式: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中大蒜种子点播深度以10 cm,点播行距15—18cm,株距12cm。

  创新之处:本项发明新型专利为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它克服了普遍种植地膜大蒜点播时,播种深度、株距不相等,出苗前无法接纳天然降雨,天然降雨的利用率低下,费时费工的不足,用工具在地膜上打孔破膜将大蒜种子点在覆了地膜垄中,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大蒜种子上方的土壤中,提高天然降雨的利用率,避免因天气干旱而引起的地膜大蒜种植中无法出苗的问题,解决在地膜大蒜种植中放苗不及时而引起的大蒜苗在膜下不能出来,地膜种植的大蒜因缺苗而影响产量的问题,保证地膜种植的大蒜出全苗、出壮苗,由原来:人工开沟、按等距离点播、覆土填埋、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再在出苗的时候放苗,两次作业,变为:施肥、起种植垄、在种植垄上喷施芽前大蒜除草剂、覆盖地膜,后破膜点播大蒜种子一次完成,使地膜大蒜种植点播方法省工、省时,根据种植者的需要来调整株行距,调整密度,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

  人工点籽器 文档2:

  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槟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槟榔属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槟榔原产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在槟榔种植时,由于槟榔种子有1个后熟期,采收后应将槟榔种子摊晒5至7天,果皮略干,使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催芽,用编织袋将晒好的槟榔种子装入编织袋中,放在阴凉处,每天早上或晚上浇水1次,连续15至20天,待果皮松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接着催芽,槟榔种植前需要对干籽进行筛选,将干瘪粒小的干籽去除,从而提高槟榔的出芽率,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

  第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具备筛选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包括分选箱、传动装置和上料装置,所述分选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分选箱的左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上料装置,所述分选箱的右侧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分选箱内腔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网。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U型杆的表面套设有活套,所述活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与筛网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箱,所述上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绞龙,且绞龙远离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上料箱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选箱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所述分选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分选箱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和筛网的配合,起到了对槟榔干籽高效筛选的效果,通过设置上料装置,起到了自动上料的效果,避免人工一点点上料,降低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板,起到了导流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板,起到了对筛网稳定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起到了对筛网限位的效果。

  第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筛网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选箱、2传动装置、21箱体、22第一电机、23传动杆、24U型杆、25转杆、26活套、27拉杆、3上料装置、31上料箱、32第二电机、33绞龙、4活动孔、5支撑板、6滑槽、7筛网、8滑块、9下料管、10导流板、11入料管。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包括分选箱1、传动装置2和上料装置3,分选箱1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9,分选箱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0,通过设置导流板10,起到了导流的效果,分选箱1的顶部连通有入料管11,分选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2,传动装置2包括箱体21,箱体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3,传动杆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杆24,U型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25,且转杆25的底部通过轴承与箱体21活动连接,U型杆24的表面套设有活套26,活套2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27,拉杆27与筛网7固定连接,分选箱1的左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上料装置3,上料装置3包括上料箱31,上料箱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绞龙33,且绞龙33远离第二电机32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上料箱31的内壁活动连接,分选箱1的右侧开设有活动孔4,分选箱1内腔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顶部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远离滑槽6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网7,通过设置支撑板5,起到了对筛网7稳定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滑槽6和滑块8,起到了对筛网7限位的效果,通过设置传动装置2和筛网7的配合,起到了对槟榔干籽高效筛选的效果,通过设置上料装置3,起到了自动上料的效果,避免人工一点点上料,降低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的问题。

  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22和第二电机32,将槟榔干籽通过上料装置3上的进料口倒入上料箱31内,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带动绞龙33旋转,绞龙33旋转的同时将槟榔干籽输送至分选箱1内的筛网7上,筛网7的网眼规格参照正常槟榔干籽的大小制作,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23旋转,传动杆23带动U型杆24旋转,U型杆24带动活套26运动,活套26带动拉杆27运动,拉杆27带动筛网7左右运动,从而槟榔干籽中小于筛网7网眼的籽粒会随之掉落,并通过下料管9排出,分选箱1的表面设置有箱门,方便对干籽收集,解决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槟榔干籽高效选籽装置,通过分选箱1、传动装置2、箱体21、第一电机22、传动杆23、U型杆24、转杆25、活套26、拉杆27、上料装置3、上料箱31、第二电机32、绞龙33、活动孔4、支撑板5和筛网7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槟榔干籽筛选装置结构单一,筛选不彻底,影响槟榔的出芽率,而且需要人工一点点上料,费时费力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人工点籽器 文档3:

  黄豆麻籽豆腐的制作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黄豆和麻籽为原料,制作麻籽豆腐的方法,属于国际专利分类A23L1/48“食品组合物及其加工处理“技术领域。

  第二、背景技术

  小麻籽是一种生长于野外或田边地头的植物,其果实特点是无糖、高蛋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高的营养价值,但因加工技术方面的限制,这种高蛋白营养植物不易被人体吸收,直接食用或在粉碎、加热后食用口感欠佳,难于推广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可行,工艺复杂度低,终产物营养价值高的黄豆麻籽豆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黄豆麻籽豆腐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黄豆点浆成脑:取用黄豆,经过挑选和水洗后,用水浸泡10-14小时,然后上打浆机打浆,所打的浆液经过3-5次煮沸,每次沸腾持续半小时;然后经过滤后,用卤水点浆成脑,得到大豆脑。

  2)小麻籽磨成小麻籽浆:取用小麻籽,挑选、洁净,人工或机械去皮,水洗净,然后上打浆机,打成小麻籽浆;打出的小麻籽浆经过高温消毒煮沸多次,再将小麻籽浆中的油和浆分离,留取分离出油之后的小麻籽浆,待用。

  3)混合成型:将分离出油之后的小麻籽浆与前述的大豆脑混合成型。

  上述步骤中,原始取用的黄豆与小麻籽的重量份之比为5∶1。

  本发明方法的使用,成功地开发了东北地区含高蛋白及多种维生素的小麻籽植物食品,脱除了麻籽的坚硬外壳,与高营养价值的黄豆配合食用,使产品的质量、品质大大提高。所制出的麻籽豆腐口感细腻,清香爽口,作为绿色的无糖营养食品,更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会受到现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黄豆麻籽豆腐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黄豆点浆成脑、小麻籽磨成小麻籽浆、混合成型。在前两个步骤中,经过了多次的高温煮沸灭菌,使产品具有可靠的品质,保质期长。

  取用100斤黄豆,经过挑选和水洗后,用水浸泡10-14小时;然后上打浆机打浆,浆液经过3-5次煮沸,每次沸腾持续半小时;然后经过滤后,用卤水点浆成脑,得到大豆脑。

  取用20斤小麻籽,挑选、洁净,人工或机械去皮,水洗净,然后上打浆机,打成小麻籽浆;打出的小麻籽浆经过高温消毒煮沸几次,再将小麻籽浆中的油和浆分离,留取分离出油之后的小麻籽浆,待用。该分离步骤可采用普通、常规的分离手段即可,比如静置后用手工清除油层。将分离出油之后得到的的小麻籽浆,与前述的大豆脑混合成型。

  小麻籽浆本身可作为高级饮料直接饮用,对于正在恢复期的病人、老年人、体弱者大有裨益。

  本发明产品委托了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作出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国农监(委)字2001-0038号。干品含有粗脂肪26.7%。各种有益元素含量,以mg/kg计算,Zn:49.2,Fe:117,Ca:1297。

  人工点籽器 文档4:

  地膜甘蓝栽培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方法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地膜甘蓝栽培方法,尤其是能使地膜栽培的甘蓝出全苗、出壮苗、早产、丰产的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地膜甘蓝栽培方法为:人工集中先育甘蓝苗,甘蓝苗在育苗田里通过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在甘蓝苗生长30—40天后,起苗移栽在已整好的地膜种植田里,人工按一定的密度移栽后,及时浇水以保证移栽甘蓝的成活率,移栽甘蓝一般要经过15天左右的缓苗期后才开始重新生长,移栽时浇水是保证甘蓝全苗丰产的根本保证,通过施肥、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后,到甘蓝成熟后即可收获在市场上出售,甘蓝栽培时育苗工作非常费工,需要将地整理致水平,要经常浇水以保证甘蓝苗的正常生长,移栽时,正是天气高温多雨时节,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天晴移栽时如果人工浇水不及时甘蓝苗容易被“晒死”,形成缺苗断垄的现象,使地膜种植的甘蓝因缺苗而造成减产;天气多雨时土壤湿度太大又使甘蓝无法移栽,一边由于无法移栽在育苗圃中形成了高脚苗,一边是大田移栽期推迟使甘蓝无法成熟而造成减产,甘蓝移栽时费时、费工成本较高,使地膜栽培的甘蓝因成本增加而造成效益下降。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地膜甘蓝栽培中栽培方法的不足,该方法能有效的解决地膜甘蓝栽培中育苗时费工、移栽时因天气气温高而“晒死”死亡的问题,能有效的解决地膜甘蓝栽培中,天气多雨土壤湿度太大又使甘蓝无法移栽,一边由于无法移栽在苗圃中形成了高脚苗,一边是大田移栽期推迟使甘蓝无法成熟而造成减产的问题,使地膜栽培的甘蓝人工成本降低,生育期较现有方法缩短,生产效益增加。

  第三、发明内容

  方法方案:新型地膜甘蓝栽培方法,由施肥、整地、覆地膜和破膜点籽两部分组成,先在已整好的地膜甘蓝栽培田里覆盖地膜,再由人工用种植工具按一定的密度在地膜上直接打孔破膜将甘蓝种子点在覆了地膜的土中,由于在地膜上打孔破膜,可将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甘蓝种子上方的土壤中,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使点播的甘蓝快速出苗,能有效的保证地膜种植的甘蓝出全苗、出壮苗,当甘蓝生长30天左右时间苗,每穴选健壮甘蓝苗留一株,通过施肥、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后,到甘蓝成熟后即可收获在市场上出售。

  该方法方案与现有方法相比较:减少了人工集中先育甘蓝苗,起苗移栽、移栽浇水、浇水缓苗等环节,减少了移栽时,正是天气高温多雨时节,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天晴移栽时如果人工浇水不及时甘蓝苗容易被“晒死”,形成缺苗断垄的现象,使地膜种植的甘蓝因缺苗而造成减产;天气多雨时土壤湿度太大又使甘蓝无法移栽,一边由于无法移栽在育苗圃中形成了高脚苗,一边是大田移栽期推迟使甘蓝无法成熟而造成减产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地膜甘蓝栽培时省时、省工栽培成本降低,该发明方法方法:使地膜甘蓝栽培的生育期较现有方法栽培的地膜甘蓝的生育期缩短20—25天左右,使地膜栽培的甘蓝因成本下降而效益增加。

  有益效果:地膜甘蓝栽培方法和原有地膜甘蓝栽培方法相比较,每667m2可节约人工成本400元,使地膜甘蓝栽培的生育期较现有方法栽培的地膜甘蓝的生育期缩短20—25天左右,增加了地膜甘蓝种植的投入产出比。

  最佳实施方式:地膜甘蓝栽培方法中甘蓝种子点播深度以3.5 cm,点播行距20—25cm,株距20—25cm左右为好。

  说明书:一种新型的地膜甘蓝栽培方法,由施肥、整地、覆地膜和破膜点籽两部分组成,由人工用种植工具按一定的密度在地膜上直接打孔破膜将甘蓝种子点播,可将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甘蓝种子上方的土壤中,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使点播的甘蓝快速出苗,保证地膜种植的甘蓝出全苗、出壮苗,当甘蓝生长30天左右时间苗,每穴只选健壮甘蓝株留一株,通过施肥、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后,到甘蓝成熟后即可收获在市场上出售,新型的地膜甘蓝栽培方法,使地膜甘蓝栽培时省时、省工、栽培成本降低,使地膜甘蓝栽培的生育期缩短20—25天,使地膜栽培的甘蓝因成本下降而效益增加。

  创新之处:本项发明新型专利为一种地膜甘蓝栽培方法,由施肥、整地、覆地膜和破膜点籽组成,由人工用种植工具按一定的密度在地膜上直接打孔破膜将甘蓝种子点播,可将降雨通过破膜孔流入甘蓝种子上方的土壤中,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使点播的甘蓝快速出苗,能有效的保证地膜种植的甘蓝出全苗、出壮苗,减少了普遍地膜甘蓝栽培方法时:集中先育甘蓝苗,起苗移栽、移栽浇水、浇水缓苗等环节,移栽时,正是天气高温多雨时节,天晴移栽时浇水不及时甘蓝苗容易被“晒死”,地膜种植的甘蓝因缺苗而造成减产,天气多雨时土壤湿度太大又使甘蓝无法移栽,使一边由于无法移栽在育苗圃中形成了高脚苗,一边是大田移栽期推迟使甘蓝无法成熟而造成减产,地膜甘蓝栽培的生育期缩短20—25天,播种深度、播种株距相等,形成模式化栽培,地膜栽培的甘蓝因成本下降而效益增加,使地膜甘蓝栽培方法省工、省时,增强了方法发明的实用性。

《人工点籽器(汇总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