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农林畜牧> 氟铃脲茚虫威(汇集内容4篇)独创技术61533字

氟铃脲茚虫威(汇集内容4篇)

2020-10-03 22:45:16

  氟铃脲茚虫威 1篇:

  含氟铃脲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属于农药,涉及氟铃脲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

  氟铃脲(Hexaflumuron)是一种苯甲酰基苯甲脲类杀虫刹,主要是胃毒及触杀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在脱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致使虫体死亡。其特点是低毒持效期长,对鳞翅目、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好。但是速效性差,成本高,杀虫谱较窄。敌百虫,乙酰甲胺磷属有机磷类农药,低毒、杀虫谱广、速效性好,持效性差,对蚕桑杀伤作用小,价格较低。杀虫单,杀螟丹系沙蚕毒素类农药,成本低廉,在水稻上使用最多的农药品种之一,属中毒类,对蚕桑杀伤作用大,持效性差,目前水稻螟虫对该药已产生明显的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几类农药单独使用之不足,利用上述农药品种的优点,通过复配方式获得较为满意的复配农药品种。

  所述的氟铃脲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氟铃脲:0.5-10%,敌百虫:60-85%。

  所述的氟铃脲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氟铃脲:0.5-10%,乙酰甲胺磷:40-85%。

  所述的氟铃脲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氟铃脲:0.5-10%,杀虫单:20-70%。

  所述的氟铃脲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氟铃脲:0.5-10%,杀螟丹:20-60%。

  该氟铃脲复配农药,低毒,杀虫谱广,速效和持效较好,成本较低,是较为理想的复配农药品种。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给予进一步说明。

  该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有氟铃脲0.5-8%,敌百虫60-85%,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该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有氟铃脲0.5-8%,乙酰甲胺磷40-85%,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该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有氟铃脲0.5-8%,杀虫单20-7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该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有氟铃脲0.5-8%,杀螟丹20-6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按上述配比将敌百虫或乙酰甲胺磷放入容器内,加入氟铃脲、溶剂、乳化剂、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有效成份检测,最后分装。

  按上述配比将杀虫单或杀螟丹放入容器内,同时依次喷雾加入氟铃脲、扩散剂、填料,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有效成份检测,最后分装。

  实施一:(稀释型)氟铃脲复配农药:

  氟铃脲0.5%,敌百虫60%,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0.5%,乙酰甲胺磷40%,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0.5%,杀虫单2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氟铃脲0.5%,杀螟丹2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实施二:(普通型)氟铃脲复配农药:

  氟铃脲1%,敌百虫81%,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1%,乙酰甲胺磷82%,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1%,杀虫单35%,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氟铃脲1%,杀螟丹31%,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实施三:(浓剂型)氟铃脲复配农药:

  氟铃脲8%,敌白虫85%,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8%,乙酰甲胺磷85%,余量为溶剂、乳化剂。

  氟铃脲8%,杀虫单7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氟铃脲8%,杀螟丹60%,余量为扩散剂、填料。

  上述农药,经1997年试验,防治斑潜蝇效果达85%以上,防治水稻螟虫效果在90%以上,对蔬菜黄蓟马防治效果达95%以上,对果树、棉花上的鳞翅目、双翅目害虫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敌百虫或乙酰甲胺磷)属低毒农药,适用于蚕桑地区;氟铃脲复配农药(含杀虫单或杀螟丹)属中毒农药,适用于非蚕桑地区。

  氟铃脲茚虫威 2篇:

  含茚虫威与氟铃脲的微乳剂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茚虫威与氟铃脲的微乳剂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第二、背景技术

  微乳剂(microemulsion,ME)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出现的一种农药新剂型,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制剂。它以水为基质,不用或仅用少量有机溶剂,含适量表面活性剂与其他助剂,为透明单相液体,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微乳剂以水为主溶剂不但节省了大量有机溶剂,而且药剂施用后大为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对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茚虫威是一种高效杀虫剂,纯品为固体,其作用机理为的不可逆阻断昆虫体内的神经冲动传递,破坏神经冲动传递,导致害虫运动失调、不能进食、麻痹并最终死亡。茚虫威可用于防治甘蓝、花椰类、芥蓝、番茄、辣椒、黄瓜、小胡瓜、茄子、莴苣、苹果、梨、桃、杏、棉花、马铃薯、葡萄、茶叶等作物上的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卷叶蛾类、苹果蠹蛾、叶蝉、尺蠖、金刚钻、马铃薯甲虫等等多种害虫。

  氟铃脲属苯甲酰脲杀虫剂,纯品为白色固体,为一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可用于用于棉花、马铃薯及果树等防治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害虫。

  CN 101243798A公开了一种含有茚虫威与氟铃脲的杀虫组合物,制备成乳油、可湿性粉剂以及悬浮剂。该组合物能够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药剂的使用寿命。

  CN101755806A公开了一种含氟铃脲和茚虫威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农业上农作物的防治。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氟铃脲和茚虫威以及助剂、赋形剂组成,其中氟铃脲与茚虫威的重量百分比为1-50∶50-1。该组合物可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及悬浮剂。

  现有技术公开的含茚虫威和氟铃脲的上述剂型的配方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质量控制指标还有待提高。

  现有技术未公开报道含茚虫威和氟铃脲的微乳剂。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茚虫威和氟铃脲制剂的缺陷,研制茚虫威和氟铃脲微乳剂,其各项质量指标优异,能够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含茚虫威与氟铃脲的微乳剂,该微乳剂由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

  活性成分8-32%

  表面活性剂6-30%

  溶剂5-30%

  助溶剂2-20%

  消泡剂0.1-6%

  防冻剂0.1-6%

  水补足100%;

  优选地,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

  活性成分10-20%

  表面活性剂10-20%

  溶剂8-16%

  助溶剂6-15%

  消泡剂0.5-5%

  防冻剂1-5%

  水补足100%;

  更优选地,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

  活性成分10-15%

  表面活性剂12-18%

  溶剂8-12%

  助溶剂8-10%

  消泡剂0.5-2%

  防冻剂2-5%

  水补足100%;

  其中所述活性成分为茚虫威与氟铃脲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20∶1至10∶1,优选为16∶1至12∶1,更优选为13∶1

  在本发明所述的配方中,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与三乙醇胺硼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更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与三乙醇胺硼酸酯的混合物,二者的重量比为1∶6至6∶1,优选1∶3至3∶1,更优选2∶1。

  所述溶剂选自丙酮、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烷、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溶剂选自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异戊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磷酸丁酯、磷酸异丁酯、硅酮、正辛醇、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不受任何理论束缚,本发明配方的选择,尤其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所得到的微乳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优异,杀虫效果优异。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所述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含如下步骤,

  (1)将溶剂和助溶剂混合均匀,之后加入活性成分,并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其中搅拌速度可以为100-1000转/分,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

  (2)将表面活性剂、消泡剂、防冻剂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其中搅拌速度可以为100-1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30分钟;

  (3)边搅拌边将步骤(1)得到的油相加入步骤(2)得到的水相中,继续搅拌,搅拌速度可以为100-1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40分钟,制成微乳剂。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所述微乳剂用于防治农业的用途。所述农业害虫包括鳞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等,例如:

  菜青虫(Pierisrapae Linnaeus)、菜心野螟(Hellula undalis)、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大豆夜蛾(Pseudoplusia includens)、袋蛾(Metisaplana)、淡棕苹果蛾(Epiphyas postvittana)、稻白螟(Scirpophagainnotata)、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二化螟(Cirphis unipuncta)、番茄斑潜蝇(Tuta absoluta)、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Saunder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übn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叶波纹夜蛾(Alabamaargillacea)、苹果小卷蛾(Cydia pomonella)、苹褐卷蛾(Pandemis heparana)、葡萄小卷叶蛾(Lobesia botrana)、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 Hübner)、西南玉米螟(southerncorn bor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小眼夜蛾(Panolis flammea)、小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 Hübner);

  菜潜蝇(Liriomyza brassicae)、葱蝇(Phorbia 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甘蓝地种蝇(Delia radicum)、高粱瘿蚊(Contariniasorghicola)、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瓜蝇(Dacus cucurbitae)、海南岛白踝按蚊(Anopheles leucosphyrus)、胡萝卜茎蝇(Psila rosae)、美国潜叶蝇(Liriomyzatrifolii)、樱桃果蝇(Rhagoletis cerasi);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Horvath)、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蚕豆蚜(Aphis fabae Scopoli)、草莓根蚜(Aphis forbesi)、吹绵蚧(Ieryapurchasi Maskell)、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innaeus)、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麦二岔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棉红蝽(Dysdercuscingulatus)、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苹果蚜(Aphis pomi)、苹木虱(Psylla mali)、桃蚜(Myzuspersicae Sulzer)、小褐稻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烟草蝽(Euschistus impictiventris)、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叶蝉(Empoasca spp.)、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稻水象虫(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东方丽金龟(Anomala orientalis Waterhouse)、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玉米叩甲(Melanotus communi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圆头无斑犀金龟(Cyclocephalaimmaculata Olivier)、蛀茎象甲(Faustinus cubae);

  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方的选择,尤其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所得到的微乳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优异,杀虫效果优异。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

  茚虫威13%,氟铃脲1%,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10%,三乙醇胺硼酸酯5%,二甲基甲酰胺12%,异戊醇9%,硅酮1%,丙三醇5%,水余量。

  将溶剂和助溶剂混合均匀,之后加入活性成分,以150转/分的转速搅拌30分钟,得到油相。将表面活性剂、消泡剂、防冻剂加入水中,以200转/分的转速搅拌30分钟,得到水相。边搅拌边将油相加入水相中,以200转/分的转速继续搅拌30分钟,制成微乳剂。

  实施例2

  茚虫威16%,氟铃脲1%,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12%,三乙醇胺硼酸酯4%,环己烷12%,正丁醇10%,硅酮0.5%,乙二醇5%,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茚虫威10%,氟铃脲0.5%,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3%,三乙醇胺硼酸酯9%,二甲基亚砜9%,异丁醇8%,硅酮0.5%,乙二醇4%,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茚虫威10%,氟铃脲1%,三氟甲氧基癸烷磺酸钠13%,环己酮9%,异丙醇8%,硅酮1%,聚乙二醇4%,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茚虫威14%,氟铃脲1%,三乙醇胺硼酸酯15%,丙酮13%,正丁醇8%,磷酸丁酯1%,丙二醇4%,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茚虫威16%,氟铃脲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二甲基亚砜12%,异丁醇8%,磷酸丁酯1%,丙三醇5%,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茚虫威12.5%,氟铃脲1%,木质素磺酸钠15%,二甲苯15%,异丙醇10%,聚二甲基硅氧烷0.5%,丙三醇5%,水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质量指标测定

  1、低温稳定性测定

  根据GB-T 19137-2003对本发明制剂的低温稳定性进行测定。具体为将试样在0℃贮存14天后,观察其外观变化。结果见下表。

  表1低温稳定性测定

  样品结果实施例1无变化实施例2无变化实施例3无变化实施例4无变化实施例5基本无变化对比例1乳液浑浊,出现分层对比例2乳液浑浊,出现分层

  结果显示,本发明样品经冷贮之后,外观基本无变化。而对照样品则乳液浑浊,有分层现象。

  2、热贮稳定性测定

  根据GB-T 19136-2003对本发明制剂的热贮稳定性进行测定。具体为将样品置于安培瓶中,54℃贮存14天后,观察外观并测定活性成分含量,计算分解率。结果见下表。

  表2热贮稳定性测定

  样品外观分解率实施例1无变化0.9%实施例2无变化1.1%实施例3无变化1.0%实施例4无变化1.4%实施例5基本无变化1.6%对比例1分层7.2%对比例2分层8.1%

  结果显示,经过热贮之后,本发明样品外观基本无变化,且分解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样品出现分层,且活性成分分解率较高。

  3、乳液稳定性测定

  根据GB/T 1603-2001对本发明制剂的乳液稳定性进行测定。具体为,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 30℃的标准硬水,用移液管吸取1ml微乳剂样品,搅拌均匀后移入量筒中,并将量筒置于30℃恒温水浴中,静置1小时,观察乳液分离情况。结果如下。

  表3乳液稳定性测定

  样品结果实施例1上无浮油,下无沉淀,澄清透明实施例2上无浮油,下无沉淀,澄清透明实施例3上无浮油,下无沉淀,澄清透明实施例4基本无浮油,基本无沉淀,澄清透明实施例5基本无浮油,基本无沉淀,澄清透明对比例1上有浮油,乳液浑浊对比例2上有浮油,乳液浑浊

  结果显示,本发明样品在1小时之后乳液上无浮油,下无沉淀,澄清透明。而对照样品则在乳液表面产生浮油,乳液浑浊。

  (三)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菜青虫,选择生长健康、龄期一致的幼虫。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4.6-2006》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和《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4.7-2006》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测定A、B以及二者不同比例的复配对害虫的室内生物活性。

  将下表所述各配比药剂用丙酮溶解,并用0.1%吐温80水溶液配制成系列浓度。然后,将靶标试虫浸入药液中5-10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10头,并设不含药剂(含溶剂和乳化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并计算各处理的LC50。然后,按照孙云沛法计算各处理的共毒系数。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共毒系数在8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结果见下表。

  表4测定结果

  其中,A为茚虫威;B为氟铃脲。

  结果显示,本发明药剂在所限定的比例范围内对害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在所限定的比例之外,则不表现出增效作用。

  (四)田间药效试验

  测定本发明组合物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

  试验药剂为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5所述制剂;对照药剂为对比例1-2制剂,以及15%茚虫威悬浮剂、6%氟铃脲悬浮剂;施药方法为叶面喷雾施药,兑水喷雾量控制为20-30kg/亩。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清水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平方米,4次重复。喷雾施药处理7天后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并计算各处理的防效。结果见下表。

  表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

  上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将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调整进而得到的方案,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氟铃脲茚虫威 3篇:

  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为一种应用于农作物的含茚虫威杀虫组合物。

  第二、背景技术

  随着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禁用,农民迫切需要一批高效、低毒的替代农药和制剂,以保证重大害虫防治的需要。长期以来,农民使用单一药剂和不科学使用农药,已导致害虫抗药性逐年增强,特别是鳞翅目害虫,如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已发展到难以防治的地步,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茚虫威为美国杜邦开发的新型恶二嗪类杀虫剂,与其它杀虫剂如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均无交互抗性。对害虫活性高,特别是鳞翅目害虫,对鱼类、哺乳动物、天敌昆虫包括螨类安全,因此是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理想药剂。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它用于农作物杀虫,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作用方式多样、持效期较长的特点,可有效解决害虫抗性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为乳油制剂,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茚虫威 1.0%~20%,

  有效成分B 0.1%~40%,

  常规增效剂 0.5%~5.0%,

  常规乳化剂 5.0%~20%,

  常规溶剂 20%~70%。

  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茚虫威、有效成分B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乳化剂、增效剂充分搅拌均匀后,灌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乳油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茚虫威 1.0%~40%,

  有效成分B 0.1%~40%,

  常规助剂 5.0%~20%,

  常规载体 30%~80%。

  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茚虫威、有效成分B、助剂、载体经常规预混合、粉碎,再经常规的混合、超微粉碎后混合、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茚虫威 1%~45%,

  有效成分B 0.1%~50%,

  常规助剂 2.0%~20%,

  常规载体 20%~80%。

  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茚虫威、有效成分B、助剂、载体经混合分散,再经常规砂磨、过滤、调配、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悬浮剂。

  第三、说明

  本发明中,所述茚虫威的化学名称为:(S)-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恶二嗪-4a-羧酸甲酯。原药为白色粉末状固体。主要起触杀和胃毒作用,其杀虫机理是通过阻断害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害虫麻痹,协调差,最终死亡。药剂通过接触或取食进入虫体内,0~4小时即停止取食,一般药后4~48小时内死亡,与其它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人类、天敌昆虫、鱼类、哺乳动物安全。对害虫活性高,用量少,药性稳定,持效期长达15天。对作物能快速保护叶片,保花保蕾,增产显著。被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的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果蛀蛾、甜菜夜蛾、红铃虫、马铃薯叶甲等鳞翅目害虫,对各龄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发明创造针对茚虫威所独有的作用机理,与之复配不仅解决了害虫抗性问题,而且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所述的有效成分B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烯啶虫胺、阿维菌素、氟虫腈、溴虫腈、啶虫脒、丙溴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三唑磷、毒死蜱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又名埃玛菌素。化学名称:4‘-表-胺基-4‘-脱氧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与母体阿维菌素相比,是一种超高效绿色杀虫剂,活性提高了10~1000倍,具有广谱、低毒(制剂近无毒)、无残留、无公害、对作物高度安全、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甲维盐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下就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制造成本高,市场售价偏高,农业生产上应用单位面积防治成本高,农民难以接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述氟铃脲的化学名称为:1-[3,5-二氯-4-(1,1,2,2-四氟乙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纯品为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害虫几丁质的合成,阻碍害虫正常蜕皮和变态,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拒食作用,药后幼虫食叶量大幅度降低,基本不再造成危害。具有杀虫活性高,杀虫谱较广,击倒力强,持效期较长等特点。可防治棉花、果树上的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兼有杀卵活性。尤其对棉铃虫属害虫有特效。但由于杀虫速度慢且成本高,不易为农民所接受,大面积长期使用,也容易产生抗药性。

  所述烯啶虫胺的化学名称为:(E)-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纯品为黄色固体。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对昆虫的神经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用量少(亩用量2~5克)、低毒、高效、广谱、药效持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广泛用于农业和园艺上防治蚜虫、叶蝉、稻飞虱、棉蚜、半翅目害虫等。并与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配后具有增效和杀螨作用。因此,与茚虫威复配,可综合防治水稻虫害,减少农民施药次数,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所述阿维菌素外观为淡黄色至白色结晶粉末,具有强烈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广谱、高效、安全,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影响细胞膜氯化物传导,氨基丁酸是其作用位点。当药剂刺激作用位点后,阻断运动神经信息的传递过程,使害虫中央神经系统的信号不断被运动神经元接受,害虫在几小时内迅速麻痹、拒食、缓动或不动,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致死作用缓慢。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小菜蛾、菜青虫、黏虫、跳甲等多种害虫,尤其对其他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尤为有效。

  所述氟虫腈的化学名称为: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纯品为白色固体。是含氟吡唑类广谱性杀虫剂,活性高,应用范围广,对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及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害虫也显示极高敏感性。可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树、大豆、玉米等作物防治稻螟虫、棉铃虫、小菜蛾、果树蛀虫、甲虫等害虫。

  所述溴虫腈又名虫螨腈,化学名称为:4-溴-2-(4-氯苯基)-1-乙氧甲基-5-三氟甲吡咯-3-腈,纯品为白色固体。是一种结构新型的吡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广谱性、胃毒和触杀作用,对钻蛀、刺吸和咀嚼式害虫及螨类有优良防效,且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在营养液中经根系吸收有选择性内吸活性,有效施药量低(100g有效成分/hm2)。因其显著的杀虫、杀螨活性和独特的化学结构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所述啶虫脒的化学名称为:N-[(6-氯-3-吡啶)甲基]-N‘-氰基-N-甲基乙脒,纯品为白色结晶。该药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速效又持效长等特点,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卓越的内吸活性。对鳞翅目(纵卷叶螟、小菜蛾、小食心虫)、半翅目(蚜虫、叶蝉、粉虱、介壳虫等)、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总翅目害虫(蓟马类)均有效。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所述丙溴磷的化学名称为:O-(4-溴-2-氯苯基)-O-乙基-S-丙基硫代磷酸酯,本品为淡黄色液体。为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能防治棉花、蔬菜等有害昆虫和螨类。

  所述辛硫磷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氰基苯亚氨基)硫代磷酸酯,纯品为浅黄色油状液体。为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大龄幼虫和地下害虫以及仓库和卫生害虫有较好效果。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飞虱、菜青虫、棉铃虫等,金叶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所述高效氯氰菊酯的化学名称为:(R,S)-a-氰基-3-苯氧苄基(1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纯品为白色至奶油色结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速率快,生物活性高。主要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茶叶上的多种害虫及卫生害虫。

  所述三氟氯氰菊酯的化学名称为:氰基-3-苯氧基苄基-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纯品为白色固体。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是一种高效、广谱、速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和其他害虫,以及叶螨、锈螨、瘿螨等有良好效果,在虫、螨并发时可以兼治,可防治棉铃虫、菜青虫、茶毛虫、柑橘叶蛾、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等,也可用来防治多种地表和公共卫生害虫。

  所述三唑磷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纯品为浅棕色液体。为高效、广谱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可渗入植物组织中,对危害棉花、粮食、果树等农作物害虫(螟虫、棉铃虫、红蜘蛛、蚜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地下害虫、植物线虫、森林毛虫也有显著作用,持效期达2周以上。

  所述毒死蜱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纯品为白色结晶。为高效、广谱、低残留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可防治稻纵卷叶螟、棉红蜘蛛、稻飞虱、茶橙瘿螨、小绿叶蝉、蚊、蝇、小麦黏虫以及牛、羊体外寄生虫和地下害虫。

  所述常规增效剂是指具有增强药剂渗透力,润湿扩展能力,击倒害虫速度,提高农药的耐雨水冲刷力,从而提高农药杀虫、杀螨、杀菌效果的一类安全、环保、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助剂,可选自有机硅农药增效剂ZC-650或有机硅农药渗透剂扩展剂Agrowe810、农用有机硅农药增效剂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种。

  所述常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醚、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常规溶剂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节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所述常规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为阿拉伯胶、黄原酸胶、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常规载体为粘土、陶土、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白炭黑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组合物以茚虫威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的复配为例,相关对比试验结果见下列表1、表2。

  表1: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试验结果表

  处理 使用 剂量 (ml/667m2) 药前 基数 药后2天 药后7天 药后14天 虫口 减退 率(%) 校正 防效 (%) 虫口 减退 率(%) 校正 防效 (%) 虫口 减退 率(%) 校 正 防效 (%) 30%茚虫威WG 10 54.8 68.7 69.3 66.5 68.6 59.5 62.9 5%氟铃脲EC 80 63.0 75.1 45.6 83.3 84.4 64.9 65.7 本发明组合物 9 52.8 89.2 90.1 93.4 95.1 95 95.9 CK 清水 57.8 -1.75 / -6.86 / -9.3 /

  表1中的本发明组合物为12%乳油,茚虫威与氟铃脲以5∶1比例复配,见实施例1。

  表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

  处理 使用 剂量 (ml/667m2) 药前 基数 药后3天 药后7天 虫口减退 率(%) 校正防效 (% 虫口减退 率(%) 校正防效 (%) 15%茚虫威SC 8 985 82.8 83.1 85.2 86.5 0.5%甲维盐EC 50 876 63 63.7 58.5 67.6 本发明组合物 8 813 90.5 91.7 94.3 95.7 CK 清水 851 -79.0 / -104.1 /

  本发明组合物为10.5%可湿性粉剂,茚虫威与甲维盐以20∶1比例复配,见实施例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

  (1)本发明组合物,与其它单剂相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且药效稳定;

  (2)每亩使用的药剂量减少,从而减少了施药次数,更好地保障了农业的安全生产和保护了生态环境;

  (3)速效性、持效性都较好,从而有利于产品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为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它的特点有:

  a.扩大了使用范围,具有强触杀、胃毒作用,对各个生育期的害虫均有效,而且低毒、对环境的相容性更好。

  b.组合物各组分之间增效显著,不仅降低了杀虫剂的生产成本和农用成本,而且杀虫谱广、高效,从而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农药药剂的使用寿命,使作物高产优质。

  c.对害虫活性高,持效期长,药效稳定,可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虫害以及天气情况,施用方式而使用不同的剂量。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按重量比将茚虫威10%及氟铃脲2%溶解在72%溶剂(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待原药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增效剂2%(有机硅、氮酮中任意一种),乳化剂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以5∶4∶5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灌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乳油制剂。

  实施例2:按重量比取茚虫威10%、甲维盐0.5%,木质素磺酸钠7%,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8%,硅藻土74.5%,经预混合、粉碎,再混合、超微粉碎,后混合、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按重量比取茚虫威1%、氟虫腈5%、溶剂84%(水或二甲苯、生物柴油、甲苯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将所述茚虫威1、氟虫腈溶解在溶剂中;待原药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10%;然后用高剪切机预分散,再移入砂磨机砂磨,粒径合格后,过滤、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悬浮剂。

  实施例4:按重量比取茚虫威20%、甲维盐0.1%,溶解在重量份为65.9%的溶剂(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待原药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增效剂1%、乳化剂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以5∶4∶4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灌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乳油制剂。

  实施例5:按重量比将茚虫威5%、毒死蜱40%,甲基纤维素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5%,膨润土45%,经预混合、粉碎,再混合、超微粉碎,后混合、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按重量比取茚虫威30%、烯啶虫胺5%,溶解在重量份为55%的溶剂(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待原药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醚10%,再用高剪切机预分散,然后移入砂磨机砂磨,粒径合格后,过滤、包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悬浮剂。

  氟铃脲茚虫威 4篇:

  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第二、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甜菜夜蛾、小菜蛾、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稻纹枯病、稻瘟病、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害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使得农民不得不加大用药量以提高防效,但是又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氟氯虫双酰胺作为我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一种新化合物,属苯甲酰胺类杀虫剂,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进而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该活性成分表现出对哺乳动物和害虫鱼尼丁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安全性。

  室内毒力测定验证显示,氟氯虫双酰胺对二化螟、玉米螟、粘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田间试验表明氟氯虫双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

  苯甲酰脲杀虫剂,主要成份是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BU),是一类能抑制靶标害虫的几丁质合成而导致其死亡或不育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被誉为第三代杀虫剂或新型昆虫控制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较高的环境安全性、广谱高效的杀虫活性等诱人特性,目前,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已成为创制新农药的一个活跃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常见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包括虱螨脲、除虫脲、茚虫威、氰氟虫腙、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氟酰脲、多氟脲、氟苯脲、杀铃脲等。

  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该杀虫组合物对防治虫害有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虫效果;(2)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除虫脲、茚虫威、氰氟虫腙、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氟酰脲、多氟脲、氟苯脲、杀铃脲中的一种或多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合理混配,优选为氟氯虫双酰胺与选自除虫脲、虱螨脲、氟铃脲中的一种杀虫剂混配,混配后获得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降低用药成本。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组合物,通过室内配方筛选测定试验、混剂的药效试验,明确二者的合理配方,即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的重量比为1:10~5:1;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的重量比为1:5~5:1;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的重量比为1:5~5:1。进一步优选为: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的重量比为1:2~2:1;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的重量比为1:2~2:1;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的重量比为1:3~2: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由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及农药上允许的辅助成分组成。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农药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醇胺、异丙胺、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四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五种。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置可由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好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

  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余量。

  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60%、活性成分B0.5%~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备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60%、活性成分B0.5%~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补足余量。

  本发明有如下显著效果和优点:(1)与单剂相比,该杀虫组合物对防治虫害有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虫效果;(2)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案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18%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悬浮剂(5: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虱螨脲8%,木质素磺酸盐4%,拉开粉BX3.2%,硅油0.9%,黄原胶2%,乙二醇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实施例2:30%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悬浮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虱螨脲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拉开粉BX5%,硅油0.5%,黄原胶0.7%,尿素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40%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悬浮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0%,虱螨脲20%,木质素磺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油0.6%,黄原胶1%,乙二醇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20%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悬浮剂(2:3)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8%,除虫脲1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拉开粉BX4%,硅油0.6%,黄原胶1%,尿素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5:12%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悬浮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6%,除虫脲6%,木质素磺酸盐5%,拉开粉BX3%,硅油0.5%,黄原胶1.2%,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6:30%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悬浮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除虫脲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硫酸钠2.8%,硅油0.7%,黄原胶1%,尿素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7:16%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悬浮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8%,氟铃脲8%,木质素磺酸盐4%,拉开粉BX2.8%,硅油0.6%,黄原胶0.9%,乙二醇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8:15%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悬浮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氟铃脲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油1.6%,黄原胶0.9%,尿素7%,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9:6%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悬浮剂(2: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4%,氟铃脲2%,木质素磺酸盐5%,拉开粉BX4%,硅油0.6%,黄原胶1%,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0:11%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微乳剂(1: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虱螨脲10%;N,N-二甲基甲酰胺3%,烷基苯磺酸钙1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用溶剂及助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其它助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得微乳剂制剂。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1:3%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微乳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虱螨脲2%;N,N-二甲基甲酰胺5%,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9%,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2:9%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微乳剂(5: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虱螨脲4%;N,N-二甲基甲酰胺4%,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9%,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3:5%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微乳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5%,除虫脲2.5%,N,N-二甲基甲酰胺5%,烷基苯磺酸钙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4:6%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微乳剂(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除虫脲5%,N,N-二甲基甲酰胺7%,烷基苯磺酸钙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5:4%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微乳剂(3: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除虫脲1%,N,N-二甲基甲酰胺6%,烷基苯磺酸钙9%,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6:5%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微乳剂(1: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氟铃脲4%,N,N-二甲基甲酰胺1%,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1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7:6%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微乳剂(5: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氟铃脲1%,N,N-二甲基甲酰胺6%,烷基苯磺酸钙9%,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8:2%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微乳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氟铃脲1%,N,N-二甲基甲酰胺6%,烷基苯磺酸钙9%,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9:18%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可湿性粉剂(5: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虱螨脲8%,脂肪胺聚氧乙烯醚3.5%,拉开粉BX3%,硅藻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20:20%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可湿性粉剂(1:3)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虱螨脲15%;木质素磺酸盐1.5%,拉开粉BX2%,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1:15%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可湿性粉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虱螨脲10%;木质素磺酸盐3%,拉开粉BX4%,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2:20%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3)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除虫脲15%,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拉开粉BX2%,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3:18%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9%,除虫脲9%,脂肪胺聚氧乙烯醚3.5%,拉开粉BX3%,硅藻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4:15%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3)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6%,除虫脲9%,脂肪胺聚氧乙烯醚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硅藻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5:30%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可湿性粉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5%,氟铃脲15%,聚羧酸盐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6:16%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可湿性粉剂(1:3)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4%,氟铃脲12%,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7:30%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可湿性粉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氟铃脲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润湿渗透剂F3%,硅藻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8:15%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水分散粒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7.5%,虱螨脲7.5%,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氯化铝5%,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实施例29:30%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水分散粒剂(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虱螨脲20%,木质素磺酸盐%,拉开粉BX%,氯化铝%,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0:18%氟氯虫双酰胺·虱螨脲水分散粒剂(5: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虱螨脲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膨润土6%,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1:30%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水分散粒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5%,除虫脲15%,木质素磺酸盐8%,拉开粉BX5%,氯化铝4%,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2:18%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水分散粒剂(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除虫脲15%,木质素磺酸盐3%,拉开粉BX7%,氯化铝5%,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3:20%氟氯虫双酰胺·除虫脲水分散粒剂(3: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5%,除虫脲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拉开粉BX4%,氯化铝8%,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4:20%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氟铃脲10%,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膨润土7%,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5:12%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水分散粒剂(5: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氟铃脲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拉开粉BX8%,氯化铝6%,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6:10%氟氯虫双酰胺·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氟铃脲5%,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氯化铝6%,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活性案例

  实施例37: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室内活性试验。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介于80与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采用浸叶法,将叶片浸入药液中10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用试虫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接虫48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以LC50值相对小的药剂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TI为100。

  式中:PA、PB分别活性成分A、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其中A为氟氯虫双酰胺,B为除虫脲、虱螨脲、氟铃脲的一种。

  表1.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混剂对甜菜夜蛾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大于120,其中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重量比为1:10~5:1时共毒系数大于170,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重量比为1:2~2:1时共毒系数大于20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289.07。室内活性试验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虱螨脲混配防治甜菜夜蛾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2.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混剂对甜菜夜蛾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重量比为1:50~50: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重量比为1:30~10: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170,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重量比为1:2~2: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20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289.73,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室内活性试验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除虫脲混配防治甜菜夜蛾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3.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混剂对甜菜夜蛾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重量比为1:50~50: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120,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重量比为1:5~5: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170,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重量比为1:3~2: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大于200,且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为288.50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室内活性试验说明氟氯虫双酰胺与氟铃脲混配防治甜菜夜蛾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田间药效案例

  实施例38: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作物:甘蓝,品种为夏光;

  防治对象:甜菜夜蛾;

  试验药剂:按上述实施例办法加工的样品

  试验地点:试验在海利尔药业试验基地进行。

  调查时间次数:共计调查4次。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3天、5天、10天结果。

  表4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混配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试验

  由表4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混配后对于甜菜 夜蛾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且持效期长。

  本发明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能有效降低用药成本、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氟铃脲茚虫威(汇集内容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