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旅行物品> 导光圈以及化妆镜独创技术16653字

导光圈以及化妆镜

2021-03-10 23:32:45

导光圈以及化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圈以及一种化妆镜。

  背景技术

  镜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品,人们在使用镜子的时候,可能由于外部环境光线不足,导致镜子的成像效果模糊。且在使用部分带有摄像头的镜子时,对光源的亮度和角度要求更高,因此要对镜子进行补光。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镜子背面均匀设置若干LED灯,LED灯珠环形分布,这种方式混光距离较短,光线比较生硬,柔和度不够,补光效果差;此外还通过非封闭的环形光圈提供光源,但是环形光圈具有一个弧形缺口,LED正对缺口截面,光线在缺口处较弱,导致出光均匀性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圈出光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圈,所述导光圈包括:

  内导光圈,所述内导光圈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对应的侧面形成所述内导光圈的入射面;

  外导光圈,所述外导光圈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导光圈的外围,所述外导光圈具有出射面。

  可选地,所述内导光圈形成有多个所述缺口,多个所述缺口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缺口的两侧对应的入射面与所述内导光圈的圆心之间形成的圆心角为4度~7度。

  可选地,所述导光圈与所述出射面相对的一侧表面为底反射面,所述底反射面具有若干漫反射点。

  可选地,所述漫反射点的分布密集程度从靠近所述的位置至远离所述缺口的位置逐渐减小。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化妆镜,所述化妆镜包括:镜片、后壳、光源以及如上述的导光圈,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圈的缺口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入射面进入所述导光圈;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镜片的背面,所述导光圈及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镜片与所述后壳之间。

  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基板及冷光发光元件、暖光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光源包括第二基板及冷光发光元件、暖光发光元件;所述冷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色温大于或等于5000K,所述暖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色温小于或等于3000K;所述冷光发光元件及所述暖光发光元件均朝向所述导光圈的入射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光源还包括散热片,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散热片之间设置导热胶。

  可选地,所述化妆镜还包括散光圈,所述散光圈的一侧与所述镜片的背面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内导光圈和/或所述外导光圈抵接。

  可选地,所述化妆镜还包括装饰壳,所述装饰壳固定在所述后壳上,所述装饰壳与所述散光圈配合固定所述导光圈及所述光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内导光圈为非闭环式导光圈,所述外导光圈为闭环式导光圈,光经内导光圈的入射面进入导光圈,由于所述闭环式的外导光圈套设在所述非闭环式内导光圈上,从而对所述内导光圈上的缺口位置进行补光,从而实现光束在导光圈内均匀混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圈与光源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光圈的底反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化妆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圈,请参照图1-2,包括内导光圈10以及外导光圈20,所述内导光圈10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12,所述缺口12对应的侧面形成所述内导光圈10的入射面11,所述外导光圈20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导光圈10的外围,所述外导光圈20具有出射面13。

  所述内导光圈10以及所述外导光圈20为透明材料加工而成,其中,所述外导光圈20则为闭环式导光圈,所述内导光圈10为非闭环式导光圈,也即所述内导光圈10上具有缺口12,所述缺口12对应的侧面形成所述内导光圈的入射面11。所述入射面11用于使外部光源发出的光束进入到所述内导光圈10内,当光束从所述入射面11射入到所述内导光圈10中后,光束再通过所述内导光圈10以及所述外导光圈20抵接的面射入到所述外导光圈20内,从而实现所述内导光圈10以及所述外导光圈20之间的相互配合,具体为光束在所述外导光圈20中传播时经过所述缺口12的位置处时,以实现对所述缺口12位置处的光亮度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光束在导光圈内均匀混光。

  所述所述外导光圈20上的位于所述导光圈轴向上相对的面为出射面13,光束从所述入射面11进入所述导光圈,经过导光圈混光后通过所述出射面13射出,从而实现补光效果。

  所述内导光圈10及所述外导光圈20除所述入射面11及所述出射面13外的其他表面均为反射面15,即:所述内导光圈10朝内的一侧,即所述内导光圈10朝向所述导光圈圆心为反射面15;所述内导光圈10与所述出射面13平行的表面为反射面15;所述外导光圈20朝外,即所述外导光圈20背离所述导光圈圆心的一侧为所述反射面15;所述外导光圈20朝内的一侧,即所述内导光圈20朝向所述导光圈圆心为反射面15;所述反射面15反射经过所述内导光圈10以及所述外导光圈20光束,使其从所述出射面13射出,从而提高所述出射面13的射出的光的亮度及均匀性。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光束的反射率,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反射面15可设置为高光面,或者在所述反射面15上可以粘贴反光纸或喷涂高反光漆来增强光线的亮度以及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内导光圈10为非闭环式导光圈,所述外导光圈20为闭环式导光圈,光经内导光圈的入射面进入导光圈,由于所述闭环式的外导光圈20套设在所述非闭环式内导光圈10上,从而对所述内导光圈10上的缺口12位置进行补光,从而实现光束在导光圈内均匀混光,有效的提高出射面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所述内导光圈10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缺口12,多个所述缺口12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以所述内导光圈10上设有四个所述缺口12为例,四个所述缺口12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导光圈的上、下、左、右方,从而外部光源发出的光束可通过不同位置的所述缺口12对应的入射面11进入到所述导光圈中。

  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两个所述缺口12,两个所述缺口12相对设置在所述内导光圈10上。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所述缺口12的个数,从而实现调整所述导光圈的光亮程度。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导光圈的发光均匀性,还通过将所述缺口12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导光圈10上的方式,以保证所述内导光圈10上两个相邻的缺口12之间的光亮度一致。可以理解,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兼容性,本实施例还可以将所述缺口12不规则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导光圈10上,例如分别在所述内导光圈10的上、左、右方设置三个所述缺口12等。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12的两侧对应的入射面11与所述内导光圈10的圆心之间形成的圆心角为4度~7度。由于所述内导光圈10上开设有所述缺口12,因此在所述缺口12的位置处,光线亮度较低。因此所述缺口12的的两侧与所述内导光圈10的圆心之间形成的圆心角越小,所述内导光圈10的光亮均匀度更高。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圆心角设置为4度~7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导光圈10的光亮均匀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4,所述导光圈10与所述出射面13相对的一侧为底反射面16,所述底反射面16设有若干漫反射点14。当光束从所述入射面11射入到所述导光圈中时,部分光束照射在所述漫反射点14上,光束通过所述漫反射点14反射,在所述漫反射点14的作用下,光束从所述出射面13均匀射出,从而满足用户在各个角度下的补光效果,提高用户体验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点14可通过使用脉冲激光雕刻技术制作形成3D半球形导光网点,或使用渐变式丝印技术、渐变式蚀纹技术进行制作。所述底反射面16可在部分区域设置所述漫反射点14,如图4所示,所述底反射面16也可以在所有区域均设置所述漫反射点14。

  具体的,请参照图4,所述漫反射点14的分布密集程度沿所述缺口12位置处逐渐减小,即靠近所述缺口12的区域的漫反射点14的分布密集程度大于远离所述缺口12的区域的漫反射点14的分布密集程度。。由于所述内导光圈10为非封闭式导光圈,也即所述内导光圈10被若干个所述缺口12分隔成若干段,光束到各个漫反射点14之后,通过漫反射点14光束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由所述出射面13射出。从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缺口12的位置到靠近另一个相邻的缺口12的位置,所述漫反射点14的密集程度依次为密-稀-密的方式分布。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内导光圈10设置两个所述缺口12为例,光束由所述内导光圈10的入射面11相向传输,达到提升出射光线的均匀度,即所述内导光圈10在由靠近所述缺口的地方开始,光线依次为弱-强-弱,对应的,所述漫反射点14分布为密-稀-密,进而可使得所述出射面13的光线均匀。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化妆镜,请参照图1-5,所述化妆镜包括:镜片40、后壳60、光源30以及如上述的导光圈,所述光源30设置在所述导光圈的缺口12处,所述光源30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入射面11进入所述导光圈;所述后壳60设置在所述镜片40的背面,所述导光圈以及所述光源30设置在所述镜片40与所述后壳60之间。所述镜片40安装在所述后壳60上,所述镜片40与所述后壳60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光源30以及导光圈设置在该容置腔中,所述导光圈沿所述镜片40的边缘设置,从而在所述光源30以及所述导光圈的作用下,在所述镜片40的四周形成均匀的光圈,从而用户在照镜子时,为用户提供足够且均匀的光照强度提高用户体验。

  所述光源30还包括第一光源31及第二光源32,所述第一光源31包括第一基板(未图示)及冷光发光元件(未图示)、暖光发光元件(未图示),所述第二光源32包括第二基板(未图示)及冷光发光元件(未图示)、暖光发光元件(未图示);所述冷光发光元件及所述暖光发光元件均朝向所述导光圈的入射面11设置。所述冷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为冷色光,该冷色光的色温大于或等于5000K,所述暖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为暖色光,该暖色光的色温小于或等于3000K,可通过控制冷光发光元件及暖光发光元件来控制从所述导光圈的出射面13射出的光的颜色和亮度,即从出射面13射出的光可以是冷色光、暖色光或自然光;从而实现用户可自行调整所述化妆镜发出的光,从而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采用铝材质制作,厚度为的1.5毫米~2.0毫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内导光圈10为非闭环式导光圈,所述外导光圈20为闭环式导光圈,光源30发出的光经内导光圈的入射面11进入导光圈,由于所述闭环式的外导光圈20套设在所述非闭环式内导光圈10上,从而对所述内导光圈10上的缺口12位置进行补光,从而实现光束在导光圈内均匀混光,有效的提高出射面出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内导光圈10的光亮度,在所述内导光圈10上设置多个所述缺口12,多个所述缺口12均匀设置。在每个所述缺口12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光源30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所述光源30还包括散热片33,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均与所述散热片33之间设置导热剂(未图示),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导热剂与所述散热片33粘附。在所述光源30发光的过程中会持续发热,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所述光源30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散热片33对所述光源30进行散热,所述光源30发光的过程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导至散热片33,从而提高所述光源3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化妆镜还包括散光圈50,所述散光圈50的一侧与所述镜片40的背面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内导光圈和/或所述外导光圈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光圈50的一侧与所述镜片40的背面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内导光圈10和/或所述外导光圈20抵接。从而光束从所述出射面13射出到所述散光圈50上,所述散光圈50的材料常用材料为PC以及散光粉,且所述散光圈50内部设有细蚀纹,从而使得光束从所述出射面13射出到所述散光圈50上时,光束均匀且柔和,不刺激眼睛。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所述后壳60与所述导光圈之间还包括装饰壳70,所述装饰壳70固定在所述后壳60上,所述装饰壳70与所述散光圈50配合固定所述导光圈及所述光源30,可以使所述装饰壳70直接注塑白色且局部细蚀纹来达到增强光线的亮度以及均匀度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导光圈以及化妆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