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旅行物品> 悬浮减重携行具独创技术11537字

悬浮减重携行具

2021-02-07 13:46:49

悬浮减重携行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营装备,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减重携行具。

  背景技术

  无论是军用携行具还是民用携行具,都希望能够携带尽可能多的装备和生活用品,同时又希望携行具在徒步背负时尽可能使人感觉舒适,减轻负载带来的剧烈颠簸,减少体能消耗。现有技术公开有利用弹力带、弹簧、拉簧使负载浮动达到减重效果的携行具,但当负载质量变化相对较大时会导致负载浮动频率与负重者的行进频率不协调,扰乱身体的平衡,使其悬浮减重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轻背负负载带来的剧烈颠簸,减少体能消耗的悬浮减重携行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浮减重携行具,包括背负系统、悬浮减重系统和背囊,所述的背负系统具有后背垫,所述后背垫的上端连接双肩带,两双肩带的上部分别设有上部连接扣,两双肩带的下端分别设有下部连接扣,所述后背垫的下端连接腰垫,该腰垫的两侧与装配插扣的腰带调节带相连接,在所述后背垫和所述腰垫的后面设有一对竖向的承插套;所述的悬浮减重系统包括以该悬浮减重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且平行竖置的一对内置双轴心滚轮的直线滑轨,两直线滑轨的导轨后面与一L形的负重板固定连接,两直线滑轨的导轨前面分别装配导轨前盖板,导轨前盖板与各自相对应的直线滑轨装配的一对滚轮滑块固定连接,两导轨前盖板的上端设有一上横撑,在两导轨前盖板的下部设有下横撑,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有一对竖撑,两竖撑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横撑和所述的下横撑固定连接,在所述负重板的前面下部设有拉簧下端连接板,在所述的上横撑与所述的拉簧下端连接板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竖置的拉簧,所述的拉簧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布置,各拉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拉簧连接螺柱与所述的上横撑和所述的拉簧下端连接板相连接,在所述上横撑的上部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一对上部连接带,在所述下横撑的下部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一对下部连接带,在所述负重板的两侧设有固定带连接扣;在所述的背囊上通过带袢装配有横向围绕背囊正面及两侧面的固定带,该固定带上下排列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的上部连接扣与所述的上部连接带相连接,所述的下部连接扣与所述的下部连接带相连接,所述的承插套套置在所述的竖撑上,实现所述背负系统与所述悬浮减重系统的连接;所述的背囊放置在所述的负重板上并通过所述的固定带与所述固定带连接扣的连接实现所述背囊在所述负重板上的固定。

  上述的悬浮减重携行具,所述的负重板、导轨前盖板、上横撑、下横撑、竖撑、拉簧下端连接板为铝合金钣金件,并且所述的负重板、上横撑、下横撑设有减重孔。

  上述的悬浮减重携行具,在所述的背负系统上设有前面反光条,在所述的背囊上设有后面反光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装配的悬浮减重系统减轻携行具负载给携行具使用者带来的上下颠簸冲击,从而起到悬浮减重的效果,提高携行具使用者的背负能力,减少体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拉簧的装配数量来匹配负载重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悬浮减重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双轴心滚轮型的直线滑轨,结构简单,装配性能好,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强,滑动阻力和噪音小。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减重系统主体结构为铝合金钣金件,并设置减重孔,具有强度和刚度高、耐蚀性好、重量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L形的负重板,对背囊具有良好的承托及固定效果,同时保证携行具置于地面上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悬浮减重携行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系统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减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簧、拉簧连接螺柱及拉簧下端连接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囊示意图。

  图中:1、背负系统;11、后背垫;12、双肩带;13、上部连接扣;14、下部连接扣;15、腰垫;16、腰带调节带;17、前面反光条;18、承插套;2、悬浮减重系统;21、直线滑轨;22、负重板;23、导轨前盖板;24、上横撑;25、下横撑;26、竖撑;27、拉簧下端连接板;28、拉簧;29、拉簧连接螺柱;210、上部连接带;211、下部连接带;212、固定带连接扣;213、螺柱固定螺栓;3、背囊;31、带袢;32、固定带;33、后面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本悬浮减重携行具由背负系统1、悬浮减重系统2和背囊3组合构成。

  如图2,所述的背负系统1具有后背垫11,后背垫11的上端连接一对双肩带12,两双肩带12的上部分别设有上部连接扣13,上部连接扣13采用日字扣,通过配置的扣带缝制在双肩带12的外侧面上。两双肩带12的下端分别设有下部连接扣14,下部连接扣14采用目字扣,通过配置的扣带缝制在双肩带12的下端。所述后背垫11的下端通过缝制连接腰垫15,该腰垫15的两侧与装配插扣的腰带调节带16通过缝制相连接。

  如图3,在所述后背垫11和所述腰垫15的后面设有一对竖向的承插套18,承插套18通过缝制成型。

  本悬浮减重携行具的背负系统采用三防布料通过缝制工艺成型,里面填充EVA塑形垫,塑形垫分布在双肩带的内侧、后背垫内侧的两肩胛部及腰垫的内侧,使得携行具使用者在负载时肩部、背部及腰部能够得到有效的压力缓冲,提高携行具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4,所述的悬浮减重系统2包括以该悬浮减重系统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且平行竖置的一对内置双轴心滚轮型的直线滑轨21,两直线滑轨21的导轨后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一L形的负重板22,L形的负重板22可以由竖直板与下部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连接组成,也可以通过钣金加工工艺一体成型。每一直线滑轨21内置一对滚轮滑块,每一滚轮滑块上的三个凹槽滚轮分别与导轨内的两条轨道配合。在各直线滑轨21的前面分别设有一导轨前盖板23,导轨前盖板23具有与导轨前面及两侧面吻合的凹槽形截面,导轨前盖板23通过螺栓与该直线滑轨21内的两滚轮滑块固定连接,导轨前盖板23装配完成后能够相对导轨进行顺畅的上下相对移动。两导轨前盖板23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一上横撑24,在两导轨前盖板23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设置下横撑25,上横撑24、下横撑25位于两导轨前盖板23之间的部分呈槽口向后的U形截面,用于增加上横撑24、下横撑25的强度和刚度。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有一对竖撑26,两竖撑26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上横撑24和下横撑25固定连接,两竖撑26位于上横撑24和下横撑25之间的部分为扁管结构,以增加竖撑26的强度和刚度。在负重板22的前面下部设有拉簧下端连接板27,在上横撑24与拉簧下端连接板27之间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拉簧28,拉簧28依据负载重量设置两根、四根或六根。各拉簧28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拉簧连接螺柱29与上横撑24和拉簧下端连接板27相连接。在上横撑24的上部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一对上部连接带210,在下横撑25的下部以所述悬浮减重系统2的竖直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一对下部连接带211,上部连接带210和下部连接带211分别通过螺栓与上横撑24和下横撑25实现固定连接。在负重板22的两侧设有固定带连接扣212,该固定带连接扣212上下排列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带连接扣212通过缝制而成的布带环与设置在负重板22两侧折边上的腰形孔的配合实现与负重板22的连接。

  图5给出了拉簧28、拉簧连接螺柱29及拉簧下端连接板27的具体装配结构。拉簧28为螺旋式弹簧。拉簧连接螺柱29下部为六方柱体,下端中心设有连接螺纹孔,拉簧连接螺柱29的上部设置与拉簧28的内径配合的外螺纹。拉簧下端连接板27为直角形折弯板,该直角形折弯板的一边分布用于连接固定拉簧连接螺柱29的螺栓孔,另一边分布用于固定连接负重板22的螺栓孔。装配时通过转动拉簧连接螺柱29完成拉簧连接螺柱29与拉簧28下端的连接,然后通过装配的螺柱固定螺栓213完成拉簧连接螺柱29与拉簧下端连接板27的连接固定。拉簧28的上端与上横梁24的连接固定同样采用上述的连接固定方式。

  如图6,在背囊3上通过带袢31装配有横向围绕背囊3正面及两侧面的固定带32,该固定带32上下排列设置至少两条。附图实施例的固定带32设置三条。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上部连接扣13与上部连接带210相连接,下部连接扣14与下部连接带211相连接,承插套18套置在竖撑26上,实现背负系统1与悬浮减重系统2的连接。背囊3放置在负重板22上并通过固定带32与固定带连接扣212的连接实现背囊3在负重板22上的固定。

  本悬浮减重携行具的负重板22、导轨前盖板23、上横撑24、下横撑25、竖撑26、拉簧下端连接板27为铝合金钣金件,并且在负重板22、上横撑24、下横撑25上分布长圆形的或圆角矩形的减重孔。

  如图2、图6,本悬浮减重携行具在背负系统1的双肩带12前面设置前面反光条17,在背囊3的正面及两侧面设置后面反光条33,起到安全警示效果。前面反光条17和后面反光条33采用尼龙粘扣连接固定方式,方便拆卸。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线滑轨的滚轮滑块相对人体是固定的,直线滑轨的导轨相对背囊是固定的,在静止状态下背囊负载产生的重力与拉簧提供的拉力达到相对平衡,负重板连同背囊处在一相对稳定的位置,在行走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上下波动性运动并带动所背负的背囊负载产生上下波动性运动,对人体造成剧烈的颠簸冲击,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减重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由背囊负载上下颠簸产生的冲击,从而提高携行具使用的舒适性,减少体能消耗,提高携行具使用者的背负能力。

《悬浮减重携行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