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口罩独创技术24416字

口罩

2023-06-08 15:19:52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在医疗卫生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口罩成为了重要的医疗物资。

  目前大多的医用口罩为一次性口罩,口罩的顶部一侧设置金属丝鼻夹,通过金属丝的弯曲贴合于人脸上鼻梁,当用户的鼻腔在吸气时,口罩内侧的负压将使得口罩向内收缩,空气透过口罩进入鼻腔内,而当用户的鼻腔呼气时,气体则由口罩的四侧与人脸之间的间隙向外吹出,而在持续的呼气过程中,空气也会向口罩的顶部扩散,从口罩的顶部与鼻梁之间呼出,当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将会导致金属丝与鼻梁之间的间隙增大,而在吸气的过程中,外部空气将有可能从口罩的顶部与鼻梁之间的间隙中进入鼻腔,而不通过口罩进入,进而导致空气中的细节、病毒、细微颗粒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被吸入,导致口罩的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效果较好的口罩。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两个挂绳;

  所述口罩本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一所述挂绳的两端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另一所述挂绳的两端连接,所述挂绳弯曲设置;

  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带,所述贴合带内设置有一塑形条,所述贴合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口罩本体的两端连接,且所述贴合带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的中部之间可分离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带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带至少部分与所述口罩本体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形条的材质为金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内层、过滤层和外层,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两个所述挂绳连接于所述内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的材质为无纺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纤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的材质为无纺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的材质为聚丙烯熔喷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口罩本体一侧设置贴合带,通过贴合带的塑形条的形变来贴合于人脸的鼻梁,鼻腔在吸气时,将使得口罩本体在负压作用下贴合于贴合带,避免空气由口罩本体的四侧进入鼻腔,而当鼻腔在呼气时,将使得口罩本体的一侧与塑形条分离,使得气体从口罩本体与贴合带之间呼出,使得气体能够呼出,并且不会破坏贴合带的形状,避免了在贴合带与人体的鼻梁之间产生间隙,使得口罩能够持续贴合于人脸,在吸气过程中,口罩本体在负压作用下贴合于贴合带,使得间隙封闭,外部空气仅能够通过口罩进入鼻腔,使得口罩的气密性更佳,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口罩的由外侧方向观看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口罩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口罩本体与贴合带分离的由上侧观看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口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侧方向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口罩10,包括:口罩本体100和两个挂绳200;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一所述挂绳200的两端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00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另一所述挂绳200的两端连接,所述挂绳200弯曲设置;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贴合带300,所述贴合带300内设置有一塑形条,所述贴合带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两端连接,且所述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的中部之间可分离设置。

  具体地,挂绳200的一端与口罩本体100的一端的一侧连接,挂绳200的一端与口罩本体100的一端的另一侧连接,使得挂绳200的两端通过口罩本体100得到封闭,形成封闭形状,从而能够挂在人体的耳朵上。挂绳200用于挂在人体的耳朵上,对口罩本体100提供拉力,使得口罩本体100能够固定在人体的脸上。该挂绳20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使得挂绳200在挂在耳朵上时,能够通过弹性力向口罩本体100提供拉力,使得口罩本体100充分贴合于人脸。一个实施例中,该挂绳200的材质为弹性尼龙,一个实施例中,该挂绳200的材质为弹性纱布,一个实施例中,该挂绳200的材质为弹性棉布。这样,挂绳200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弹性,能够很好地为口罩本体100提供拉力。

  本实施例中,贴合带300的材质以及多层结构与口罩本体100相同,贴合带300采用和口罩本体100相同的材质制成,使得贴合带300具有与口罩本体100相同的过滤效果。贴合带300包覆在塑形条的外侧,塑形条采用塑性材料制成,这样,塑形条能够在受力的情况下形变,并且贴合于人脸和鼻梁的形状,使得贴合带300能够充分贴合于人脸。为了便于阐述,各实施例中,将口罩本体100佩戴时靠近鼻梁的一侧定义为上侧,上侧设置有贴合带300,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贴合于人脸上靠近鼻梁的位置,口罩本体100的另一侧为下侧,下侧贴合于人脸靠近下巴的位置,口罩本体100的一端靠近人脸的一侧的耳朵,口罩本体100的另一端靠近人脸的另一侧的耳朵。

  本实施例中,由于贴合带300的一端与口罩本体100的一端连接,贴合带300的另一端与口罩本体100的另一端连接,贴合带300的长度与口罩本体100的长度相等,当贴合带300形变时,将带动口罩本体100形变,使得贴合带300能够带动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贴合于人脸和鼻梁。所述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活动抵接,口罩本体100在受到呼气的力的情况下能够与贴合带300分离,使得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分离,进而使得空气能够从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之间的间隙101吹出,由于口罩本体100的两端与贴合带300的两端连接,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中部与贴合带300的中部的间隙101较小,一方面,能够使得空气能够被吹出,另一方面,使得口罩本体100能够与贴合带300共同贴合于人脸,在吸气过程中,由于口罩本体100的材质较为柔软,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充分紧贴于贴合带300,并且紧贴于人脸,进而将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之间的间隙101封闭,避免空气由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之间的间隙101吸入。

  为了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能够在呼气的过程中脱离贴合带300,而在吸气过程中在负压作用下紧贴于贴合带3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3中为了清楚显示贴合带300与口罩本体100的连接结构,贴合带300与口罩本体100的厚度与宽度的比例有所调整,所述贴合带300设置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内侧。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00具有内侧和外侧,内侧朝向人脸,并且贴合于人脸,外侧朝向外部,具体地,贴合带300位于口罩本体100的内侧表面的一侧,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内侧表面的两端与贴合带300的两端连接,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内侧表面的中部活动抵接于贴合带300的中部,且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内侧表面的中部与贴合带300的中部可分离设置。由于贴合带300位于内侧,使得贴合带300能够直接贴合于人脸以及鼻梁,能够使得贴合带300能够充分贴合,这样,在吸气过程,口罩本体100在内侧负压作用下将抵接于贴合带300,将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101封闭,进而避免空气由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进入,使得口罩本体100能够充分过滤空气,而在呼气过程中,口罩本体100的上侧将与贴合带300分离,使得气体能够呼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贴合带300至少部分与所述口罩本体100重合。本实施例中,贴合带300的下侧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重合,这样,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两端与贴合带300的两端连接,此外,还能够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抵接于贴合带300的中部能够活动抵接,进而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能够在呼气的过程中脱离贴合带300,而在吸气过程中在负压作用下紧贴于贴合带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贴合带300至少部分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错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带300至少部分凸起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也就是说,贴合带300的高度大于口罩本体100的顶层的高度,使得贴合带300的上侧凸起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边缘,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贴合带300能够具有较大的宽度,使得口罩本体100的上侧能够贴合于贴合带300,进而将贴合带300与口罩本体100之间的间隙101封闭,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贴合带300与人脸、鼻梁的接触面积,进而充分贴合于人脸,将人脸和鼻梁的表面封闭,避免空气由贴合带300与人脸之间的间隙流通。

  为了使得贴合带300能够在受力形变后保持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形条的材质为金属。在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条的材质为铝箔/铝薄片。在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条的材质为铜箔/铜薄片。本实施例中,金属铝或金属铜具有柔性,能够在受力情况折弯形变,并且金属铝和金属铜的厚度较小,且宽度较小,有利于折弯。在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条为全塑条,全塑条具有较佳的柔性,且硬度较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使得有利于儿童的佩戴。

  为了在吸气过程中避免空气由口罩本体100的中部与贴合带300的中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口罩本体100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贴合带300包括一体连接的间隙部和两个连接部310,两个连接部310分别连接于所述间隙部320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部310分别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即一所述连接部310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一端连接,另一所述连接部310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另一端连接,间隙部320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活动抵接,两个连接部310的长度之和大于间隙部32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连接的部分的长度更大,而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分离的部分的长度较小,使得间隙101的长度较小,在吸气过程中,有利口罩本体100贴合于贴合带300上,将间隙封闭,避免空气进入,而在呼气过程中,则不会影响呼出的气,从而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隙部32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通过魔术贴连接,,且所述间隙部320的两侧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中部活动抵接,应该理解的是,当佩戴口罩10时,贴合带300和口罩本体100的中心将对齐于鼻梁尖,从而匹配鼻梁尖折弯,折弯部分的口罩本体100不易随着空气的流通而从贴合带300上分离或者贴合,因此,间隙部320的中部和口罩本体100连接,而间隙部320的的两侧的部分和口罩本体100部分可分离,有利于口罩本体100在负压作用下贴合于贴合带300,并且由于中部的连接,使得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的密闭性更佳,而在呼气过程中,在吹气的作用下脱离贴合带300,有利于呼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层、过滤层和外层,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两个所述挂绳200连接于所述内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的材质为无纺布,一个实施例中,内层的材质为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吸水性、防水性、质感好、柔软、轻盈,对皮肤无害,能够充分贴合于人脸的皮肤,并且具有一定的过滤性,能够对口腔喷出的唾沫、细菌和病毒进行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纤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溶喷无纺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能够通过静电捕获粉尘、细菌和病毒,使得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制成的过滤层具有极好的过滤性,能够很好地过滤细菌、病毒,有效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的材质为聚丙烯熔喷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的材质为无纺布。一个实施例中,外层的材质为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吸水性、防水性、质感好、柔软、轻盈,对皮肤无害,能够充分贴合于人脸的皮肤,并且具有一定的过滤性,能够对外侧的唾沫、血液等液体、粉尘、细菌和病毒进行过滤。

  为了使得贴合带300具有良好的过滤和吸附效果,从而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带300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带层、过滤带层和外带层,所述过滤带层设置于内带层和外带层之间,所述内带层的材质为纺粘无纺布,所述过滤带层的材质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所述外带层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塑形条设置于所述内带层和所述过滤带层之间,本实施例中,贴合带300采用三层过滤结构,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能够避免细菌和病毒穿过贴合带300进入口罩10的内侧,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口罩10中,如果顶部的金属丝贴合不完全的话,则在呼气过程中,气体大多由口罩10的顶部与鼻梁、脸部之间的间隙中吹出,而在本申请的口罩10中,在呼气过程中,呼出的空气容易由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吹出,对于部分佩戴眼镜的用户而言,口罩本体100的顶部吹出的热气容易在镜片上形成一层雾,导致用户的眼镜模糊,无法清楚看清楚前方,尤其在天气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热气遇冷而凝为水珠的现象更为明显,眼镜上的雾气更为严重。为了避免口罩本体100的顶部呼出的热气在眼镜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图5中为了清楚显示贴合带300、遮蔽帘与口罩本体100的连接结构,比例有所调整,所述贴合带300的远离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连接有遮蔽帘400,所述遮蔽帘400的长度大于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所述遮蔽帘400的一侧与所述贴合带300的远离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连接,所述遮蔽帘400的另一侧活动抵接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外侧表面,当所述遮蔽帘400抵接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外侧表面时,所述遮蔽帘400将所述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封闭。也就是说,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两端与贴合带300的下侧的两端连接,且贴合带300的外侧表面与口罩本体100的内侧表面连接,贴合带300的外侧表面的上侧设置遮蔽帘400,遮蔽帘400的上侧与贴合带300的上侧连接,遮蔽帘400的下侧的内侧表面活动抵接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外侧表面。

  具体地,该遮蔽帘400采用与口罩本体100相同的材质制成,遮蔽帘400具有柔软的特性,在用户的吸气过程中,遮蔽帘400在口罩本体100的内侧的负压作用下,抵接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的外表面,将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封闭,进而避免了外部的空气由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进入口罩本体100的内侧,提高口罩10的安全性;在用户的呼气过程中,遮蔽帘400在呼出的气的冲击下而吹起,脱离口罩本体100的外表面,进而使得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打开,而由于遮蔽帘400在打开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并不会完全吹气,而且倾斜朝下,这样,将引导呼出的气向下吹出外部,并挡住空气向上运动,进而避免了呼出的气吹向上方的眼镜,进而有效避免眼镜在热气的作用下蒙上一层水珠,有效避免用户的眼睛模糊。

  为了使得遮蔽帘400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避免细菌、病毒、液体、粉尘通过遮蔽帘400进入口罩10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帘400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帘层、过滤帘层和外帘层,所述过滤帘层设置于内帘层和外帘层之间,所述内帘层的材质为纺粘无纺布,所述过滤帘层的材质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所述外帘层的材质为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遮蔽帘400采用与口罩本体100相同的材质和结构,能够有效过滤细菌、病毒、液体、粉尘,避免上述物质穿过遮蔽帘400由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进入口罩本体100的内侧,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为了使得遮蔽帘400充分将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封闭,在一个实施例中,遮蔽帘400的宽度大于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这样,使得遮蔽帘400能够抵接于口罩本体100的外侧表面,进而将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充分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贴合带300的中部的两侧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的中部的两侧之间可分离,且所述贴合带300的中部与所述口罩本体100的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遮蔽帘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遮蔽帘400对齐于贴合带300的中心位置的两侧的间隙,这样,在呼气过程中,在中心位置两侧的间隙张开时,遮蔽帘400能够对间隙中空气进行遮挡,使得间隙中呼出的空气向下运动,避免空气向上吹向眼镜,而在吸气过程中,遮蔽帘400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抵接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并且在口罩本体100的内侧的负压作用下紧贴于口罩本体100,对间隙密封,使得对间隙的密封效果更佳,从而使得空气从口罩本体100的三层结构进入口罩本体100内侧,实现对空气的过滤。

  为了使得遮蔽帘400能够在没有受到呼气的作用下自然下垂,并紧贴于口罩本体100,在一个实施例中,遮蔽帘400内设置压贴片,压贴片设置于内帘层和过滤帘层之间,且压贴片的宽度小于遮蔽帘400的宽度,通过将压贴片设置于内帘层和过滤帘层之间,能够有效避免压贴片被污染。本实施例中,压贴片的密度大于无纺布的密度,大于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的密度,这样,压贴片将会受到较大的重力,使得遮蔽帘400在非呼气过程中,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紧贴于口罩本体100。而压贴片的宽度小于遮蔽帘400的宽度,则能够使得压贴片无法完全遮挡遮蔽帘400,使得遮蔽帘400具有通气、过滤的作用。

  应该理解的是,压贴片的密度过大的话,使得遮蔽帘400的重量较大,将会导致呼气过程中呼气无法将遮蔽帘400吹起,而压贴片的密度过小的话,则遮蔽帘400无法充分压贴于口罩本体10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压贴片的材质为塑料,这样,压贴片能够具有比无纺布大的密度,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遮蔽帘400下垂,而塑料的密度不至于过大,使得遮蔽帘400的整体重量较小,因而能够在呼气过程中别吹气,进而使得间隙打开,而遮蔽帘400被吹气的幅度较小,有利于使得空气向下吹,避免向上吹至眼镜。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贴合带300上设置遮蔽帘400,通过遮蔽帘400对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和打开,从而实现口罩本体100的呼气,这样,使得口罩本体100内侧的空气可顺利地呼出,而避免了从口罩本体100的四侧呼出,避免口罩本体100的其他侧与脸部的贴合间隙受呼气作用而增大,而这样有利于口罩本体100的其他侧始终紧贴于人脸,从而提高了口罩本体100的整体密闭性,使得在吸气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穿过口罩本体100进入鼻腔。

  为了使得在吸气过程中,遮蔽帘400在抵接于口罩本体100时,两者之间能够充分抵接,能够实现很好地密闭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遮蔽贴靠近口罩本体100的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油性贴410,第一油性贴410靠近遮蔽贴的下侧的边缘设置,口罩本体100的靠近遮蔽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油性贴110,第二油性贴110靠近口罩本体100的顶层的边缘设置,第一油性贴410和第二油性贴110相互对齐,且活动抵接。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油性贴410,使得遮蔽贴的下侧的重量增加,有利于遮蔽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抵接于口罩本体100的上侧,另一方面,第一油性贴410和第二油性贴110之间的相互抵接,能够有效减小遮蔽帘400和口罩本体100之间的间隙,使得遮蔽帘400和口罩本体100能够充分紧贴,使得遮蔽帘400在负压作用下充分紧贴于口罩本体100,进而将口罩本体100与贴合带300之间的间隙充分密封,提高口罩10的密闭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口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