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独创技术16554字

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

2021-02-20 09:25:04

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领域、民用领域,是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一般指遮挡式佩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细小微生物、有害的气体、气味的侵袭。非排气阀型口罩还可以过滤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阻挡飞沫的喷出。口罩因其材质组成,对吸入的空气有不等的过滤效果。在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时,以及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时,佩戴口罩均有很好的防护效果。空气过滤式口罩是使用最广泛的一大类。空气过滤式口罩的结构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口罩的主体,是口罩的主体支撑结构;另一个是面罩,是口罩的过滤部分。如何选择口罩,面罩材质的阻尘效率、口罩贴合度以及口罩挂带的舒适程度都是参考标准。

  其中,密合型拱形口罩,为达到口罩与人脸的紧密贴合,对挂带施加强力的紧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口罩的密合程度,但密合型拱形口罩边缘同时对接触的面部皮肤,施加了强大的压力,长时间佩戴,鼻部、面部会感觉到疼痛,更有压力过大导致的深度压痕,甚至局部皮肤损伤。

  现有的同类专利,基本为双层,甚至单层柔性材质设计,将密合型拱形口罩施加给皮肤的压力,从线性压力变成稍宽的弧形面压力,皮肤单位面积接受的平均压力降低有限,佩戴时间稍长,任然会产生皮肤压痕和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通过一体成型的面部保护贴片,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避免口罩直接压在面部,造成摩擦及压迫,塑形层将口罩压力整体传递给了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缓解了鼻面部的疼痛和损伤。同时也能通过再塑形以改变贴片的形态,调整保护层与鼻面部的贴合度,提高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其特征在于:贴片呈扁平环形条状,包括皮肤保护层、第一塑形层、第二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皮肤保护层、第一塑形层、第二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整体成型连接。

  皮肤保护层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上层朝向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各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保护层,上层朝向口罩气密层;口罩气密层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上层朝向口罩侧;

  皮肤保护层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为平滑可塑形材质构成;口罩气密层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

  贴片还包括鼻部结构、下颌结构、下颌中线、第一颧弓弯曲部、第二颧弓弯曲部、第一下颌角弯曲部和第二下颌角弯曲部。

  皮肤保护层的正面具有环形条状结构,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环形条状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一颧弓弯曲部,转向下弯曲走行,行至两侧的第一下颌角弯曲部,继而转向下颌中线会合。

  第一塑形层的正面具有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二颧弓弯曲部,转向下弯曲走行至颞颌关节上缘水平部结束。

  第二塑形层的正面具有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下颌结构,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沿下颌中线向两侧的下颌角方向走行,行至第一下颌角弯曲部,转向上走行至颞颌关节下缘水平部结束。

  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具有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具有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为圆弧形结构,位于颞颌关节上缘水平部;第二末端为圆弧形结构,位于颞颌关节下缘水平部。

  贴片还包括第一鼻翼根部和第二鼻翼根部;所述第一塑形层,横截面为W形板状结构, W板形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W板形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的第一鼻翼根部和第二鼻翼根部方向走行,抵达鼻翼根部后,继而沿面部轮廓,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二颧弓弯曲部。

  口罩气密层,正面为环形条状,正中凸起于鼻部结构,中心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一颧弓弯曲部,转向下弯曲走行,行至两侧第一下颌角弯曲部,继而转向至下颌中线会和。

  皮肤保护层、第一塑形层、第二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呈贴合平行关系。

  皮肤保护层整体为多弯曲环形条状结构。

  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分别为多弯曲半环形条状结构,与皮肤保护层的条状方向长轴同中心线走形,条状结构窄于皮肤保护层。

  口罩气密层为多弯曲环形条状结构,与皮肤保护层的条状方向长轴,同中心线走形,条状结构等宽于皮肤保护层。

  皮肤保护层未与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接触的部分及所述口罩气密层和未与第一塑形层和第二塑形层接触的部分直接融合为一体。

  贴片还包括贴片内环边和贴片外环边,贴片内环边和贴片外环边之间的距离短于鼻梁长度。

  贴片内环边和贴片外环边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结构。

  贴片的初始立体形态贴近于鼻面部轮廓。

  贴片可以再塑形以调整形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贴片,先贴合鼻梁部分,贴片外环边对齐鼻梁中上部。

  进一步的,调整贴片,使之与双侧面部贴合。

  进一步的,调整贴片,使之于下颌部贴合。

  进一步的,活动面部,视舒适程度,对贴片再塑形以调整。

  进一步的,调整密合型拱形口罩的边缘,使之处于贴片内、外环边之间的中心线位置。

  进一步的,佩戴密合型拱形口罩,将其扣带于已粘合鼻面部的贴片口罩气密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近面部轮廓走形,通过皮肤保护层贴于皮肤表面,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依次堆叠塑融合于皮肤保护层。贴片避免了口罩边缘摩擦鼻面部、施加过大的压力,造成面部疼痛、压痕甚至皮肤损伤。通过再塑形改变贴片形态,使其与鼻面部的贴合更加服帖,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贴片上设置皮肤保护层,可贴于鼻面部皮肤表面,免除口罩上缘与鼻面部皮肤的摩擦;皮肤保护层与塑形层连接,皮肤保护层接收了塑形层的全部压力,并将压力施加给了其贴合的皮肤表面;皮肤保护层因凝胶状柔性材质的特性,增加了口罩使用时的气密性,提升了口罩实际使用中的防护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塑形层相对皮肤保护层较硬材质的特性,可将口罩上缘线条状接触面的压力,分散到塑形层整体,继而传递给下方皮肤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减轻了长时间佩戴密合型拱形口罩的不适感。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贴片上设置口罩气密层,密合型拱形口罩边缘直接覆盖于口罩气密层上,由于口罩气密层凝胶状柔性材质的特性,不但加强了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使用者发生说活、吞咽等面部动作时,口罩也不易移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塑形层的分段式设计,方便颞颌关节运动,使用者进行说活、张嘴等面部活动不受贴片和口罩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多层结构重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多层结构重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鼻面部结构横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皮肤保护层;2、第一塑形层;3、口罩气密层;4、鼻部结构;5、第一鼻翼根部;6、第二鼻翼根部;7、第二塑形层;8、第二颧弓弯曲部;9、第一末端;10、第二末端;11、第二下颌角弯曲部;12、下颌中线;13、第一颧弓弯曲部;14、第一下颌角弯曲部;15、下颌结构;16、贴片内环边;17、贴片外环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

  参照图1-图5,图1-图4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鼻面部结构横断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2、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口罩佩戴的面部保护装置,一种用于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其特征在于:贴片呈扁平环形条状,包括皮肤保护层1、第一塑形层2、第二塑形层7和口罩气密层3,皮肤保护层1、第一塑形层2、第二塑形层7和口罩气密层3整体成型连接。

  如图5所示:皮肤保护层1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上层朝向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各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保护层1,上层朝向口罩气密层3;口罩气密层3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上层朝向口罩侧;

  皮肤保护层1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为平滑可塑形材质构成;口罩气密层3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

  如图1、图3、图5所示:所述保护贴片还包括鼻部结构4、下颌结构15、下颌中线12、第一颧弓弯曲部13、第二颧弓弯曲部8、第一下颌角弯曲部14和第二下颌角弯曲部11;皮肤保护层1的正面具有环形条状结构,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4,环形条状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一颧弓弯曲部13,转向下弯曲走行,行至两侧的第一下颌角弯曲部14,继而转向下颌中线12会合。

  如图2、图4、图5所示:第一塑形层2的正面具有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4,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二颧弓弯曲部8,转向下弯曲走行至颞颌关节上缘水平部结束。

  如图2、图4所示:第二塑形层7的正面具有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下颌结构15,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沿下颌中线12向两侧的下颌角方向走行,行至第二下颌角弯曲部11,转向上走行至颞颌关节下缘水平部结束。

  如图2、图4所示:第一半环形条状结构具有第一末端9,所述第二半环形条状结构具有第二末端10;第一末端9为圆弧形结构,位于颞颌关节上缘水平部;第二末端10为圆弧形结构,位于颞颌关节下缘水平部。

  如图5所示:贴片还包括第一鼻翼根部5和第二鼻翼根部6;所述第一塑形层2,横截面为W形板状结构,W板形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4,W板形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的第一鼻翼根部5和第二鼻翼根部6方向走行,抵达鼻翼根部后,继而沿面部轮廓,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二颧弓弯曲部8。

  如图1、图3、图5所示:口罩气密层3,正面为环形条状,正中凸起于鼻部结构4,中心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行至第一颧弓弯曲部13,转向下弯曲走行,行至两侧第一下颌角弯曲部14,继而转向至下颌中线12会和。

  如图2、图4、图5所示:皮肤保护层1、第一塑形层2、第二塑形层7和口罩气密层3 呈贴合平行关系。

  如图1-图5所示:皮肤保护层1整体为多弯曲环形条状结构。

  如图2、图4、图5所示: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分别为多弯曲半环形条状结构,与皮肤保护层1的条状方向长轴同中心线走形,条状结构窄于皮肤保护层1。

  如图1、图3、图5所示:口罩气密层3为多弯曲环形条状结构,与皮肤保护层1的条状方向长轴,同中心线走形,条状结构等宽于皮肤保护层1。

  皮肤保护层1未与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接触的部分及所述口罩气密层3和未与第一塑形层2和第二塑形层7接触的部分直接融合为一体。

  贴片还包括贴片内环边16和贴片外环边17,贴片内环边16和贴片外环边17之间的距离短于鼻梁长度。

  贴片内环边16和贴片外环边17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结构。

  贴片的初始立体形态贴近于鼻面部轮廓。

  贴片可以再塑形以调整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通过皮肤保护层和一体成型与于皮肤保护层上的塑形层及最外层的口罩气密层,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避免口罩边缘直接压在鼻面部,造成滑动摩擦和压迫。塑形层将口罩边缘线条状接触面的压力,分散到塑形层整体,继而传递给下方皮肤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缓解了鼻面部疼痛、压痕甚至损伤。同时通过再塑形调整贴片形态,增加与面部的贴合度和口罩使用时的气密性。塑形层的分段式设计,方便了使用者进行说活、张嘴等面部活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配合密合型拱形口罩使用的面部保护贴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