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独创技术12827字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2021-02-14 09:16:05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背景技术

  空气层面料因其挺括、不软塌和塑形效果好的特点,已成为各大运动休闲服装品牌春秋季针织上衣的首选材料。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空气层面料主要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第一种方案:空气层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将面层与底层相连接的涤纶长丝,面层和底层均主要由纯棉纱或棉涤混纺纱编织而成,并且,空气层面料的克重为250-350g/m2。采用上述结构编织的空气层面料具有面料触感柔软舒适的优点,且因涤纶长丝的支撑,使空气层面料挺括有型,但是,因纯棉纱或棉涤混纺纱中的棉纤维回弹性差的原因,空气层面料具有易变形起皱的缺点,穿着时在活动量较大的膝盖部位和肘部易起拱变形,影响穿着美观。

  第二种方案:空气层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将面层与底层相连接的中间连接丝,面层主要由棉纱编织而成,底层主要由涤纶丝编织而成。采用上述结构编织的空气层面料,成本比第一种方案的成本低,提高了采用该空气层面料制成的产品的性价比,但是,因底层具有涤纶丝,若贴身穿着,涤纶回潮率仅0.4%,不易吸收人体排出的湿气,且冬天穿着易产生静电,穿着舒适度较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其不易变形起皱,且穿着美观时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包括采用针织面料制成的上衣本体,所述针织面料为采用组织结构编织的面料,以所述针织面料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反面,相对的一面为正面;所述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按集圈方式将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连接在一起的中间连接丝,所述面层包括第一精梳棉纱,所述底层包括底纱线,所述底纱线包括相互纺织的第二精梳棉纱和氨纶丝;

  其中,所述组织结构包括横列的线圈单元,多个横列的所述线圈单元重复循环形成所述针织面料,所述面层中所述线圈单元的横列数大于所述底层中所述线圈单元的横列数,且所述面层的正面处具有通过所述组织结构形成的褶皱部。

  所述针织面料中每个横列的线圈单元均包括浮线和成圈组织,且每个横列包括上针盘和下针筒,所述上针盘和所述下针筒的针位置排列分别一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一精梳棉纱设置于所述下针筒上,所述底纱线设置于所述上针盘上,所述中间连接丝在所述上针盘和所述下针筒上交替形成集圈。

  所述针织面料通过五个横列的线圈单元重复循环而形成;

  第一横列中,所述上针盘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和浮线;

  所述下针筒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和浮线;

  第二横列、第三横列和第四横列中,所述上针盘的单元组织结构均与第一横列中所述上针盘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第五横列中,所述下针筒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和浮线,且所述中间连接丝不参与编织。

  所述面层中的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大于所述底层中的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

  所述中间连接丝为75D/36F的涤纶色丝。

  所述第二精梳棉纱为40S/1的花灰色精梳棉纱,所述氨纶丝为30D的氨纶丝。

  所述第一精梳棉纱包括颜色不同的纱线一、纱线二、纱线三、纱线四、纱线五、纱线六和纱线七,所述纱线一、所述纱线二、所述纱线三、所述纱线四、所述纱线五、所述纱线六和所述纱线七的配比对应为4:13:5:3:7:3:4。

  所述纱线一为40S/1彩蓝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二为40S/1白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三为40S/1蓝花灰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四为40S/1深花灰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五为50S/1深蓝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六为32S/1深蓝色精梳棉纱,所述纱线七为32S/1花灰色精梳棉纱。

  所述褶皱部有多个,各褶皱部均沿所述针织面料的横向布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相同针织面料的横列数中,面层中线圈单元的横列数大于底层中线圈单元的横列数,故针织面料的正面会出现堆积,产生褶皱,形成褶皱部,从而使针织面料的正面具有褶皱效果,故使上衣本体的正面具有褶皱效果;并且,底层包括氨纶丝,因氨纶丝具有弹性,故能够对底层中横列的线圈单元起到收紧的作用,使底层相对面层较紧,进一步使针织面料的褶皱立体蓬松,且因氨纶丝的回弹性大,故针织面料的褶皱能够持久保持,不易变形;并且,因底层和面层均包括有精梳棉,因精梳棉具有棉纱的特性,故上衣本体触感柔软舒适,亲肤性和吸湿性好,且回潮率高,能够吸收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湿气,调节人体皮肤表面与针织面料之间的微气候热湿平衡,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织面料的编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织面料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上衣本体; 10-针织面料;

  11-褶皱部;21-浮线;

  22-成圈组织;31-上针盘;

  32-下针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如图1-3所示,包括采用针织面料10裁剪而成的上衣本体100,针织面料10为采用常规的提花机按纬编方式编织的面料,且针织面料10为采用组织结构编织而成的面料。

  针织面料10包括面层、底层以及按集圈方式将面层与底层连接在一起的中间连接丝,面层包括第一精梳棉纱,底层包括底纱线,该底纱线包括相互纺织的第二精梳棉纱和氨纶丝,中间连接丝包括涤纶色丝。

  为方便描述,以针织面料10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反面,相对的一面为正面。

  上述的组织结构包括线圈单元,若干个横列的线圈单元重复循环而形成针织面料10,针织面料10的线圈单元主要由两路构成,两路分别对应为面层的线圈单元和底层的线圈单元。并且,面层中横列的线圈单元的数量大于底层中横列的线圈单元的数量,面层的正面处具有通过面层中横列的线圈单元与底层中横列的线圈单元的共同编织形成的褶皱部11,该褶皱部11有多个,且各褶皱部11均沿横向布置,各褶皱部11分别间隔分布面层的正面。

  本实用新型中,针织面料10中每个横列的线圈单元均包括浮线21和成圈组织,针织面料10为通过n个横列的线圈单元重复循环而形成,n为正整数,n的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以针织面料10为通过五个横列的线圈单元重复循环而形成为例,对针织面料10的每个横列进行详细说明。

  五个横列中,每个横列包括上针盘31和下针筒32,上针盘31和下针筒32的排针为对位排列,上针盘31和下针筒32的针位置排列分别一一对应。其中,第一精梳棉纱设置于下针筒32上,底纱线设置于上针盘31上,且中间连接丝在上针盘31和下针筒32上交替形成集圈。

  第一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和浮线21;

  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和浮线21;

  第二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第三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第四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上针盘31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与第一横列中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相同;

  第五横列中,下针筒32的单元组织结构依次为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浮线21、成圈组织22和浮线21,且中间连接丝不参与编织。

  本实用新型中,面层中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大于底层中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其中,该线圈高度指的是沿纵行方向上,两相邻的成圈组织相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较佳地,面层中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与底层中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的长度比为1.5:1。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在针织面料10编织五个横列时,每在面层中编织五个横列的线圈单元时在底层中就编织有四个横列的线圈单元,故因面层中线圈单元的横列数与底层中线圈单元的横列数的差异,使得针织面料10的正面出现堆积,产生褶皱,形成褶皱部11且因面层中的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大于底层中的线圈单元的成圈组织的线圈高度,故令针织面料10的正面的堆积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褶皱更加明显突出;并且,底层包括氨纶丝,因氨纶丝具有弹性,故能够对底层中的线圈单元起到收紧的作用,使底层相对面层较为紧实,使针织面料10的褶皱更加立体蓬松,且因氨纶丝的回弹性大,针织面料10的褶皱能够持久保持,不易变形。

  此外,第一精梳棉纱具有棉纱的特性,即触感柔软舒适,亲肤性和吸湿性好,且回潮率高,能够吸收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湿气,调节人体皮肤表面与针织面料之间的微气候热湿平衡,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中,在针织面料中,第一精梳棉纱的质量百分比为38.21%,第二精梳棉纱的质量百分比为53.33%,氨纶丝的质量百分比为3.2%,中间连接丝的质量百分比为5.26%。

  本实用新型中,针织面料10的克重为300g/m2。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精梳棉纱包括颜色不一的纱线一、纱线二、纱线三、纱线四、纱线五、纱线六和纱线七,纱线一、纱线二、纱线三、纱线四、纱线五、纱线六和纱线七的配比对应为4:13:5:3:7:3:4。

  本实施例中,纱线一为40S/1彩蓝色精梳棉纱,纱线二为40S/1白色精梳棉纱,线三为40S/1蓝花灰色精梳棉纱,纱线四为40S/1深花灰色精梳棉纱,纱线五为50S/1深蓝色精梳棉纱,纱线六为32S/1深蓝色精梳棉纱,纱线七为32S/1花灰色精梳棉纱,其中,在针织面料中,纱线一的质量百分比为4.21%,纱线二的质量百分比为13.33%,纱线三的质量百分比为4.56%,纱线四的质量百分比为2.45%,纱线五的质量百分比为7.01%,纱线六的质量百分比为3.15%,纱线七的质量百分比为3.5%。

  上述的第二精梳棉纱为40S/1花灰色精梳棉纱,氨纶丝为30D氨纶丝,上述的中间连接丝为75D/36F中灰涤纶色丝。

  这样,针织面料10具有多色褶皱提花肌理效果,视觉效果新颖时尚,采用针织面料10裁剪而成的针织上衣也同样视觉新颖时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