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一种防暴拉链领带独创技术14817字

一种防暴拉链领带

2021-03-08 16:35:25

一种防暴拉链领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配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暴拉链领带。

  背景技术

  领带是现代人着装的重要配饰,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佩戴领带显得美观大方,又给人以典雅庄重之感。领带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生活中搭配服装的选择。

  公知的拉链领带具有头端形状为剑头形状的外垂带,位于外垂带的尾端处的呈倒三角形的领结以及围成环形的颈带,颈带的两端分别穿过领结并位于外垂带的内侧,颈带穿过领结的两段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在一起后形成领带的内垂带。在佩戴的时候,只需将颈带所形成的环套在脖子上,通过抽拉内垂带从而能够调节颈带所形成的环的大小,来调节颈带的松紧程度。

  但是由于领带系好后对整个脖颈形成环绕,一旦遇到暴力袭击,领带被歹徒拽紧或者领带卷入运行的机械设备等紧急情况时,戴领带的人来不及解开领带,此时领带易导致颈部受力过大,造成窒息等伤害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暴拉链领带,其具有在用力拉拽领带的时候,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连接处能够分开,避免出现佩戴领带的人员被领带勒住造成窒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暴拉链领带,包括外垂带、位于外垂带尾端处的领结以及颈带,所述颈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一端穿过领结并位于外垂带的内侧,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位于领结背离外垂带的一侧为第一带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带体一端穿过领结并位于外垂带的内侧,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位于领结背离外垂带的一侧为第二带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由塑料制成的子扣,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设置有由塑料制成的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扣合固定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领带被歹徒抓住并用力拽拉或者领带并卷入运行的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之间的母扣和子扣能够分离,从而使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自由端分开,使领带能够从佩戴者的脖颈处脱离,从而避免出现领带勒住佩戴者的脖子,使佩戴者出现窒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扣包括与第一带体相连的本体,所述母扣与第二带体相连的板体,所述本体的自由端和板体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本体的自由端和板体的自由端相对接时,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向第二凸台方向伸出的卡块,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供卡块插入的卡槽,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槽中并与卡槽之间过盈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子扣和母扣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时,卡块与第一凸台之间发生断裂,从而使扣合在一起的子扣和母扣分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与第一凸台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断裂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易使卡块与第一凸台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带体和本体之间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带体与板体之间可拆卸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子扣或母扣发生损坏时,能够对子扣或者母扣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与第一带体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带体的自由端穿过第一连接环并与第一带体的带体通过可拆分的固定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板体与第二带体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由端穿过第二连接环并与第二带体的带体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第一带体与子扣的本体连接在一起;便于将第二带体与母扣的板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板体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子扣和母扣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将第一带体的自由端和第一带体的带体或第二带体的自由端和第二带体的带体夹持固定在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之间,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之间可拆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固定组件从第一带体或第二带体上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齿,位于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上的卡齿之间错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齿能够稳定的将第一带体或第二带体进行固定,避免第一带体或第二带体在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之间出现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由塑料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的生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领带被歹徒抓住并用力拽拉的过程中,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之间的母扣和子扣能够分离,从而使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自由端分开,使领带能够从佩戴者的脖颈处脱离,从而避免出现领带勒住佩戴者的脖子,使佩戴者出现窒息的情况;

  2.通过在卡块与第一凸台的连接处设置多个断裂槽,从而易于卡块与凸台之间发生断裂;

  3.在子扣或母扣发生损坏时,能够对子扣或者母扣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暴拉链领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颈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外垂带;2、领结;3、颈带;31、第一带体;32、第二带体;4、拉链;5、扣件;51、子扣;511、本体;512、第一凸台;513、卡块;514、断裂槽;515、第一连接环;52、母扣;521、板体;522、第二凸台;523、卡槽;524、第二连接环;6、固定组件;61、第一夹持座;611、第一凹槽;612、矩形卡孔;62、第二夹持座;621、第二凹槽;622、插杆;623、楔形块;63、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暴拉链领带,包括外垂带1、固定在外垂带1尾端处的领结2以及颈带3。颈带3呈分体式,包括第一带体31以及第二带体32,第一带体31一端穿过领结2并位于外垂带1的内侧,另一端位于领结2背离外垂带1的一侧为第一带体31的自由端。第二带体32一端穿过领结2从而位于外垂带1的内侧,另一端位于领结2背离外垂带1的一侧为第二带体32的自由端。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穿过领结2并位于外垂带1内侧的一段通过拉链4连接在一起。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的自由端通过塑料制成的扣件5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在领结2背离外垂带1的一侧形成一个环形结构。拉链4具有自锁功能,在不按住拉链4拉动的情况下无法对颈带3所围成的环形区域的大小进行调整。

  参照图1、图2,扣件5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的子扣51和母扣52,其中子扣51和母扣52分别与第一带体31和第二带体32连接在一起。子扣51包括呈矩形片状的本体511,本体51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带体31相连,本体51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母扣52包括呈矩形片状的板体521,板体52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带体32相连,板体52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体511的自由端和板体521的自由端对接并扣合在一起。

  本体511和板体521的厚度相同。在本体511和板体521的自由端的端头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512和第二凸台522,第一凸台512和第二凸台522之间错位设置,当本体511和板体521的自由端相对接时,第一凸台512和第二凸台522交错贴合在一起。在第一凸台512和第二凸台522相贴合的状态下,第一凸台512朝向第二凸台522的表面设置有卡块513,在第二凸台522与卡块513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供卡块513伸入的卡槽523,卡块513伸入到卡槽523的内部并与卡槽523之间过盈配合。

  位于第一凸台512和卡块513的连接处,沿着卡块513与第一凸台512的对接缝间隔设置有多个断裂槽514,通过设置多个断裂槽514,从而在卡块513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易与第一凸台512分离。

  在遇到暴力袭击导致外垂带1被歹徒拽紧或者外垂带1卷入运行的机械设备等紧急情况时,卡块513与第一凸台512之间发生断裂,从而使扣合在一起的子扣51和母扣52分离,使领带与人的脖颈分离。

  本体511与第一带体3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511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环515,第一带体31穿过第一连接环515并向第一带体31的带体方向回绕,第一带体31回绕的一端与第一带体31的带体呈折叠重合并通过固定组件6固定在一起。

  板体521与第二带体32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与板体521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环524,第二带体32穿过第二连接环524并向第二带体32的本体方向回绕,第二带体32回绕的一端与第二带体32的本体呈折叠重合并通过固定组件6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3、图4,固定组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且能够扣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均由塑料材质注塑而成。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呈矩形且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带体31或第二带体32的两侧。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带体31或第二带体32夹持在中间。

  第一夹持座61朝向第二夹持座62的表面设置有沿着第一夹持座6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611,第二夹持座62朝向第一夹持座61的表面设置有沿着第二夹持座62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621,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相对设置。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的宽度大于第一带体31以及第二带体32的宽度。当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相扣合时,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之间形成供折叠状态下的第一带体31或折叠状态下的第二带体32穿过的空间。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所形成的空间的高度小于第一带体31以及第二带体32折叠状态下的厚度。

  位于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的槽底底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卡齿63,位于第一凹槽611中的卡齿63与第一夹持座61之间一体成型,位于第二凹槽621中的卡齿63与第二夹持座62之间一体成型。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中的卡齿63在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相扣合时错位设置。

  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带体31或折叠状态下的第二带体32置于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在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扣合固定在一起时,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将折叠状态下的第一带体31或折叠状态下的第二带体32夹持固定在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之间,此时第一凹槽611和第二凹槽621内部的卡齿63分别刺入到第一带体31或第二带体32的内部,保证第一带体31或第二带体32不易从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之间脱离。

  第一夹持座61的表面位于第一凹槽611两侧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贯穿第一夹持座61的矩形卡孔612,第二夹持座62朝向第一夹持座61的一侧的表面与矩形卡孔612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夹持座62一体成型的插杆622,插杆622的截面呈方形。插杆622的截面面积小于矩形卡孔612的截面面积且插杆622能够穿过矩形卡孔612。当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相对时,位于第二夹持座62上的插杆622与矩形卡孔612一一相对。插杆622的长度能够在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夹紧折叠状态下的第一带体31或第二带体32的情况下穿过矩形卡孔612,从而使插杆622远离第二夹持座62的一端与第一夹持座61背离第二夹持座62的一端表面齐平。

  在插杆622远离第二夹持座62的一端设置有楔形的楔形块623,楔形块623与插杆622一体成型。楔形块623的大头端与插杆622远离第二夹持座62的一端相对接。楔形块623大头端的截面面积与矩形卡孔612的截面面积相匹配。楔形块623的大头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插杆622的横截面积。位于相对的插杆622上的楔形块623的大头端的表面分别自相对的插杆622相背离的一侧表面伸出。位于第二夹持座62长度方向两端处的插杆622相背离的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矩形卡孔612相背离的一端端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当将楔形块623穿过矩形卡孔612的时候,插杆622发生形变,从而确保楔形块623能够穿过矩形卡孔612。在楔形块623完全穿过矩形卡孔612后,插杆622恢复至原有状态,此时楔形块623的大头端露出插杆622侧壁面的端面贴合在第二夹持座62背离第一夹持座61的一侧表面,从而将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扣合在一起。

  当子扣51出现损坏的时候,将位于第一带体31上的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分开,从而将第一带体31与子扣51分开,重新安装新的子扣31。当母扣52出现损坏的时候,将位于第二带体32上的第一夹持座61和第二夹持座62分开,从而将第二带体32与母扣52分开,重新安装新的母扣5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防暴拉链领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