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接发结构独创技术11448字

接发结构

2021-02-01 12:08:00

接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接发结构。

  背景技术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追求整体造型的流行趋势,头发造型的变化自然也是造就美感的重要部位。不过,头发生长的速度因人而异,头发的长度是不可能马上变长、变短,发色也无法一直变换,当然也不可能一下直发、一下卷发。因此便出现通过接发的技术,而让不同形式、颜色、长度、浓密度的假发直接或间接接合于原有的头发之上。此举除了满足前述对流行的追求趋势外,另也对原本发量稀疏者带来解决方式。

  惟,目前已知的接发结构,其材质多为PU基材,虽然因较软而容易加工,但却也因此容易因弯折而受损,故无法有效地提高其使用寿命。再者,接发结构是会与用户的皮肤接触,因此如何在提高接发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也能增加对于使用者的舒适度,而避免使用者存有异物感而造成动作不自然,均是相关人员所应探索解决的课题。此外,如何增进接发结构的美观性,使其能与原生头发外型一致而不被清楚地看出,也是现有接发结构需被加以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发结构,其提供简单且强度较佳的结构而有利于接发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发结构,用以将至少一第二发束配置在用户的至少一第一发束上。接发结构包括螺旋件与固定件。第一发束适于穿过螺旋件,第二发束适于配置在螺旋件上而位于第一发束的周缘。固定件具有可挠性且配置于螺旋件的一端以顶抵螺旋件,第一发束穿过固定件并在固定件变形时被夹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件具有彼此接续且同轴配置的多个环形线圈,第二发束配置在环形线圈上,第一发束穿过环形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具有开孔,与环形线圈同轴配置,第一发束通过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变形而压缩开孔以夹持第一发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是锥形体,锥形体的局部塞入螺旋件而变形以夹持第一发束,且锥形体的最大外径大于环形线圈的内径而未塞入螺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环形线圈彼此等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是环形体,与环形线圈同轴配置,第一发束穿过环形体,且环形体变形而夹持第一发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变形后的环形体的最大外径大于环形线圈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件是螺旋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件的至少其中一端是封闭端,以阻挡第二发束从螺旋件脱落。

  基于上述,由于接发结构通过分别将第二发束和使用者的第一发束分别配置于螺旋件与固定件,其中第一发束穿过螺旋件与固定件,而第二发束配置于螺旋件上以位在环绕第一发束的周缘,并以固定件配置在螺旋件的一端而将其变形后得以夹持并固定第一发束。据此,除了能顺利完成第一发束与第二发束的接续关系之外,也由于所述不同发束适配在不同构件上,因此避免了发束彼此干扰的情形,同时也让位在周缘位置的第二发束能对第一发束提供遮蔽的效果。再者,通过将固定件配置在螺旋件的一端并顶抵螺旋件,而使接发结构以简单与强度较佳的构件组成便能达到同时固定第一发束及第二发束的目的。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A是图1的接发结构的爆炸图;

  图2B是图2A的接发结构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B是图3A的接发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接发结构;

  110、210:螺旋件;

  112:环形线圈;

  114:内部空间;

  120、220:固定件;

  121、121a:本体;

  122、122a:开孔;

  d1:内径;

  d2、d3:最大外径;

  E1、E3:第一端;

  E2、E4:第二端;

  F1:第一发束;

  F2:第二发束;

  L1: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2A是图1的接发结构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接发结构100用以将至少一第二发束F2配置在用户的第一发束F1上,以达到让第一发束F1、第二发束F2形成彼此接续的效果。在此,第一发束F1例如是使用者的原生发束,而第二发束F2例如是用以接续在原生发束上的接续发束(即,假发发束)。

  在本实施例中,接发结构100包括螺旋件110与固定件120。第一发束F1适于穿过螺旋件110,第二发束F2适于配置在螺旋件110上而位于环绕第一发束F1的周缘位置。固定件120具有可挠性且配置于螺旋件110的一端以顶抵螺旋件110,第一发束F1穿过固定件120并在固定件120变形时被夹持。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螺旋件110例如是螺旋弹簧,其是由彼此接续且同一轴L1配置的多个环形线圈112所构成,第二发束F2配置在环形线圈112上,而第一发束F1穿过环形线圈112。在此,第二发束F2可以绑缚或接着等物理或化学方式结合至环形线圈112,而让第一发束F1通过被这些环形线圈112所环绕的内部空间114,以让在周缘位置的第二发束F2得以对第一发束F1提供遮蔽的效果,而保持隐藏接发结构100的美观需求。

  图2B是图2A的接发结构于组装后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螺旋件1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且至少其中一端是封闭端(在此以第一端E1为例,而本实施例的第二端E2为开放端),用以阻挡配置在环形线圈112上的第二发束F2从螺旋件110脱落。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通过将螺旋件110在第一端E1处的环形线圈112予以抵压变形而使环形线圈112在端部彼此结合以形成所述的封闭结构。反过来说,若在第一端E1处是采以开放结构(如第二端E2),即环形线圈112在端部并未彼此结合,则在环形线圈112上的第二发束F2将可能因发束间的彼此摩擦带动而沿环形线圈112移动,进而存在可能从所述开放结构处移出环形线圈112。在此并未限制形成封闭端的形式,除通过物理变形而让环形线圈112彼此结合之外,也可采用接着或焊接等方式达成所需结构。需说明的是,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也可皆为封闭端。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0具有开孔122,与环形线圈112同轴L1配置,第一发束F1依序通过环形线圈112的内部空间114与开孔122,且当固定件120变形时,即会因此压缩开孔122以夹持第一发束F1。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环形线圈112彼此等内径,而固定件120是锥形体,其包括本体121与其内的开孔122,且锥形体的局部塞入螺旋件110的环形线圈112内而产生变形,以压缩锥形体与其内的开孔122,在此以图2B所示本体121a与开孔122a表示已变形(被压缩)的状态。如此一来,原本穿过本体121的第一发束F1将会因此在图2B时被本体121a夹持。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锥形体的最大外径d2大于环形线圈112的内径d1而使其未被塞入螺旋件110,此举让固定件120得以对螺旋件110提供顶抵支持的效果,也就是让固定件120作为螺旋件110的止挡构件,以避免螺旋件110从第一发束F1滑落的情形发生。还需提及的是,正由于固定件120是从螺旋件110的第二端E2塞入,因此能有效阻挡配置在环形线圈112的第二发束F2所可能产生的脱落情形,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端E2并毋须形成封闭端。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3B是图3A的接发结构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的接发结构200中,螺旋件210大致与前述实施例的螺旋件110相同,其也具有等径(内径d1)的环形线圈,且其第一端E3也是形成封闭端,而不同处在于,螺旋件210的第二端E4也是封闭端。此外,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20是环形体,与环形线圈112同轴L1配置,第一发束F1穿过环形体,且环形体变形而夹持第一发束F1。如图3B所示已变形的固定件220,由于变形后的固定件220的最大外径d3大于螺旋件210的内径d1,因此固定件220得以顶抵螺旋件210而与前述实施例同样能作为螺旋件210的止挡构件,避免螺旋件210从第一发束F1滑落的情形发生。值得提及的是,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20是以工具(例如夹钳)将其从圆环形箝制压扁成椭环形而达到所需的夹持第一发束F1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接发结构通过分别将第二发束和使用者的第一发束分别配置于螺旋件与固定件,其中第一发束穿过螺旋件与固定件,而第二发束配置于螺旋件上以位在环绕第一发束的周缘,并以固定件配置在螺旋件的一端而将其变形后得以夹持并固定第一发束。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固定件是锥形体,且用以局部塞入螺旋件而产生变形,以对第一发束提供夹持效果,并因其未塞入螺旋件的部分的最大外径大于环形线圈的内径,而据以止挡螺旋件。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件是环形体,其通过工具箝制而变形,由于变形后的最大外径大于环形线圈的内径,因此也能据以止挡螺旋件。

  据此,除了能顺利完成第一发束与第二发束的接续关系之外,也由于所述不同发束适配在不同构件上,因此避免了发束彼此干扰的情形,同时也让位在周缘位置的第二发束能对第一发束提供遮蔽的效果。再者,通过将固定件配置在螺旋件的一端并顶抵螺旋件,而使接发结构以简单与强度较佳的构件组成便能达到同时固定第一发束及第二发束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接发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