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独创技术10123字

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

2020-10-27 11:49:23

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手套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高防割手套常用含有玻纤或者金属纤维的纱线作为原材料纱线,使用方法主要为全部使用防切割纱线作为原材料,或者将硬质纱线作为手套的面纱,并辅以蓬松的附纱作为手套的底纱结构以增加舒适感。

  但是,首先硬质长丝材质的切割纱线,难以避免偶尔的玻纤断裂带来的对皮肤的刺激。含钢丝纱线的手套,如果纯织,钢丝将无法避免的有外露,将严重影响手感。如果将钢丝纱线作为面纱,辅以底纱的织造,亦无法避免钢丝对手感的影响,钢丝纱线如若织在罗纹面,附纱在毛圈面,钢丝在毛圈面中仍然是可以很容易被感觉到,特别是底纱不够蓬松的情况下;如果钢丝织在毛圈面,附纱在罗纹面,罗纹面的手感会是合格的,但是毛圈面的钢丝外露将非常严重,会影响手套的外部触感和浸胶。

  现有防隔手套主纱大多使用的是长丝,在使用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长丝由于长度太长,其粗细难以控制,在手套加工时不利于控制手套整体的柔软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短纤包覆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部佩戴部和收口部,所述手部佩戴部和收口部均由主纱编织而成,所述收口部加入有橡筋线,所述收口部远离手部佩戴部的一端设有涤纶边线,所述主纱由短纤包覆线、涤纶低弹丝和包氨纶纱缠绕而成,所述短纤包覆线采用短纤和硬质长丝,通过包覆工艺加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方案中带有玻纤短纤包芯,在满足ISO13997-1999切割标准规定的3N的防切割力的情况下,具有透气性好、吸湿、与胶体结合力好的效果。因为采用短纤,短纤蓬松,可以提供良好的透气性,短纤也相对长丝较为柔软,舒适度更高。并且短纤包覆线可以让比较少的短纤内包入比较多的硬质芯线。

  进一步的,所述短纤长度控制在38-70mm,粗细为1.2-2.0D,采用高强高摩量聚乙烯纤维、或超细高强涤纶、或两种纤维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上述材料提供柔软的手感体验度,另一方面为吸湿排汗做准备。使用短纤,可以增加纱线的柔软性。如果纤维过短,则毛羽较重,则编织的手套表面过于毛面,将容易搓出毛球,将会降低手套的耐用性,也容易形成陈旧感。如果选择过长,编织成的手套表面会变得非常光滑,但是整体的吸湿排汗的效果则会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长丝包括金属丝或玻璃纤维。

  一种短纤包覆手套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步骤如下:

  S1、短纤预处理;

  S2、清花;

  S3、梳棉;

  S4、并条;

  S5、粗纱;

  S6、细纱;

  S7、自络筒;

  S8、并线;

  S9、第一次倍捻;

  S10、第二次倍捻;

  S11、仅采用主纱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短纤进行预处理等11个步骤,实现对手套的完整编织,提供了一种在满足防切割力等级基础上,还具有良好吸湿排汗效果、透气性好、柔软度好、与胶体结合力好的手套。

  进一步的,所述S1短纤预处理方法为:短纤维筛选,长度剪裁在51mm,粗细为1.5D;预处理:将获得的短纤进行浸入不含有机硅的助剂油浸1~2小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并不采用有机硅助剂,避免了有机硅与纤维产生荷叶效应,影响表面的透气性,进一步减弱吸湿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S7自络筒步骤为采用高压空气来实现各个短纱线节点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S9第一次倍捻步骤为:将短纤包覆纱、涤纶低弹丝、包氨纶纱进行Z捻倍捻。

  进一步的,所述S10第二次倍捻步骤为:将第一次倍捻产品进行S捻倍捻。

  通过采用上述两部倍捻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编织成手套的整体打卷的问题。如果捻度控制非常大,织物例如手套手指边缘容易扭曲,如果捻度没有控制的话,将扭曲更加厉害,应力非常大。由于玻纤包芯线的残留捻度相对于金属包芯线的残留捻度高很多,所以在第一道倍捻使用Z捻方式,保护玻纤包芯线的结构,不让外层纤维产生松散,让玻纤裸露。第二道倍捻从另一方向进行,让外层松散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手套的外观也非常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包氨纶纱为涤纶包氨纶或尼龙包氨纶。

  进一步的,所述包氨纶选择粗细为30D~70D,牵伸倍数为260%~3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的粗细和牵伸倍数将会影响纱线的弹性程度和收缩情况,弹性程度也会影响手套的厚度和手感。如果氨纶牵伸倍数过大,回缩力道过大,将容易将硬质长丝顶出,也会影响对于手套的厚度,也会影响对于手部的压迫感。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并线的张力也需要考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手套的切割等级在500gf以上;

  2.本发明通过对短纤材料的选择,为手套整体吸湿排汗的功能做了铺垫;

  3.本发明对包氨纶进行选择,能够起到增加手套弹性和使用舒适感的效果;

  4.本发明具有吸湿排汗好,相对于市面上的手套柔软度提升;

  5.本发明经济成本也非常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工艺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短纤包覆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本体包括手部佩戴部和收口部,手部佩戴部和收口部均由主纱编织而成,收口部加入有橡筋线,收口部远离手部佩戴部的一端设有涤纶边线。

  主纱由短纤包覆线、涤纶低弹丝和包氨纶纱缠绕而成,短纤包覆线采用短纤和硬质长丝,通过包覆工艺加工而成。短纤长度控制在38-70mm,粗细1.2-2.0D,采用高强高模量聚乙烯纤维、或超细旦高强涤纶、或两者纤维的混合物。短纤长度控制在51mm,粗细为1.5D。短纤包覆工艺形成的主纱具有柔软,紧密,耐磨防切割性能好的优点。

  一种短纤包覆手套的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其加工步骤如下:

  S1、短纤预处理:先进行短纤维筛选,长度剪裁在51mm,粗细为1.5D;然后进行短纤预处理:将获得的短纤进行浸入不含有机硅的助剂油浸1~2小时。助剂可以选用柠檬酸钛40%~50%,苯基磷酸二甲酯35%~45%,醋酸锰5%~15%的混合处理助剂。

  S2、清花:将紧压的原棉开松成约0.1mg的棉束;清除混在原棉中的杂质和棉结,使除杂效率达到80%;将各种品级的原棉进行均匀混和;制成均匀的棉卷或棉丛供梳棉工序使用。

  S3、梳棉:开松棉束制成单纤维,清除杂质和短绒,梳棉条中的含杂率控制在0.02%~0.15%;纤维混和;成条。

  S4、并条:将6-8根条子并合,使条子粗细段随机叠合,从而改善熟条的均匀度。用牵伸的方法控制成纱的重量偏差,同时改善条子结构,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分离度。利用反复并合和牵伸实现单纤维间的混合,常采用条子混合,以保证条子混棉成分正确,均匀,避免纱线或织物染色后产生色差。经并合,牵伸,混合后的纤维层,再经集束,压缩制成熟条,并有规律的放在条筒内,便于搬运和后道工序加工。

  S5、粗纱:须条进入粗纱工序后,施加5-12倍牵伸,熟条将受到牵伸,并进一步改善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与分离度。粗纱工序中,将牵伸后的须条被加上适当的捻度,这样有利于增强须条内纤维彼此间的联系力,使粗纱具有一定强力,以承受粗纱卷绕和在粗纱上退绕时的张力,防止意外牵伸或拉断。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便于搬运,适应细纱机的喂入。

  S6、细纱:将喂入的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与玻璃长丝包覆。给牵伸后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细纱具有一定强力,弹性,光泽和手感等物理力学性能。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卷装,便于搬运,适应后序加工。

  S7、自络筒:采用高压空气来实现各个短纱线节点之间的连接,减少连接接点,提高最后成品纱线的光滑度,减少飞絮。

  S8、并线:为了保证合股加捻后的股线品质优良,在捻线前先经过并线工序,并线要求各单纱的张纱一致,以免出现捻幅不匀或小辫子纱,通过短纤和金属编织在一起形成短纤包覆纱。

  S9-S10倍捻:第一次倍捻步骤为:将短纤包覆线、涤纶低弹丝、包氨纶纱进行Z捻倍捻。第二次倍捻步骤为:将第一次倍捻产品进行S捻倍捻,形成最终产品。

  S11、编织:将一根成品纱作为主纱编织,按照编织密度、螺口松紧度、单位体积密度等要求进行手套编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短纤包覆手套及其制造工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