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一次性口罩垫独创技术21448字

一次性口罩垫

2021-03-26 01:46:23

一次性口罩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口罩垫。

  背景技术

  口罩广泛使用于人们日常防护或医疗防护中,在这些常用的口罩中,有多种由于不含有专门的过滤层,如通常使用的聚氨酯海绵口罩,这些口罩仅仅只具有保暖作用或只具有大颗粒粉尘的过滤效果,在某些时候,如,在流感季或流行疫情的需要对细菌、病毒等致病源进行防护时,这些口罩完全不能起到作用。

  为此,人们开发了口罩垫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现有的口罩垫通常通过背胶连接到口罩体上,背胶的使用一方面可能会存在背胶转移问题,另一方面经过多次重复的粘贴或剥离背胶,可能对口罩体带来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口罩垫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一次性口罩垫,包括:

  面层,及

  与面层层叠设置,且用于与口罩体直接贴附,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上的吸附层;

  所述的吸附层为静电熔喷无纺布,且所述一次性口罩垫不含粘贴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由面层及吸附层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还包括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通过吸附层的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在吸附层上,且一次性口罩垫在剥离防护层后,通过吸附层的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上,所述的防护层为塑料片。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包括朝向佩戴者面部的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向背的第二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包括覆盖口和鼻的中部区以及位于中部区两侧的侧部区,所述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自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方向凹进的凹陷,所述的凹陷在侧部区的密度大于在中部区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侧面包括多条线状压痕,所述的线状压痕由若干凹陷断续的形成,且多条线状压痕沿一虚拟的横向中线对称设置,所述的线状压痕包括位于中部区的第一线状痕及一端与第一线状痕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横向中线方向伸出的第二线状痕。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线状痕及第二线状痕呈直线状,第二线状痕与横向中线具有一夹角,且,所述的夹角与对应的第一线状痕和横向中线之间的距离正相关,第一线状痕等距排列。

  进一步的,位于横向中线同一侧的多个第二线状痕与横向中线之间的夹角呈等差数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侧面沿一虚拟的纵向中线对称,多个位于纵向中线同一侧的第二线状痕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纵向中线平行。

  进一步的,第二线状痕呈弧线状,且远离中线的第二线状痕的曲率大于靠近中线的第二线状痕的曲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侧面还包括用于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所述的鼻梁区包括上边缘线,所述的鼻梁区还设置由若干凹陷断续形成的第三线状痕,其中,第三线状痕沿一虚拟的纵向中线对称设置,且相邻凹陷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纵向中线处向远离中线方向逐渐增加,第三线状压痕与上边缘线平行。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口罩垫,包括:面层,及与面层层叠设置,且用于与口罩体直接贴附,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上的吸附层;所述的吸附层为静电熔喷无纺布,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且,由于吸附层为静电熔喷无纺布,除了常规的扩散沉积、截留沉积、惯性沉积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静电吸引沉积截留细小的颗粒;另一方面,吸附层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到口罩体上,不需要额外设置粘胶等连接结构,且能够反复可靠的连接至口罩体上,不会对口罩体带来额外的影响,即吸附层可以同时起到过滤与连接的作用,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次性口罩垫贴附于口罩体上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A-A示意图。

  图3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性口罩垫示意图。

  图4 凹陷截面示意图。

  图5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次性口罩垫示意图。

  图6 形成凹陷的压花设备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一次性口罩垫 10;面层 11,21;吸附层 12,22;第一侧面101,201;第二侧面102,202;中部区 211,311;侧部区 212,312;凹陷 219,319;线状压痕 220;第一线状痕 221,321;第二线状痕 222,322;横向中线 230;纵向中线 240,340;压花凸起250;鼻梁区 313;上边缘线 314;第三线状痕 323;口罩体 1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口罩垫10的构成,通常的,本发明的一次性口罩垫10贴附于口罩体100上,以为口罩体100提供更佳的过滤效果,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10包括面层11及吸附层12。

  所述的面层11为单层的或多层层叠的片状材料,具体的,所述的片状材料可以为任何合适的多孔的可变形材料,诸如织造织物、无纺布、多孔的膜、以及上述材料中任一种的组合或层压体。

  优选的,所述的片状材料为无纺布,且所述的无纺布可以为现有的各种工艺形成,例如,熔吹法、纺粘法、水刺法、气流成网、湿法成网、通风干燥造纸工艺和粘结粗梳纤维网工艺,包括粗梳热粘结。

  所述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多孔的膜、组合或层压体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合适的天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素、棉绒、蔗渣、羊毛纤维、丝纤维等,合适的合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造丝和聚合材料,合适的聚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

  所述的面层11被配置在贴合于佩戴者面部的一侧,由于其与皮肤接触,因此优选的选用具有低刺激的,柔软的,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0~60g/m2的纱布、棉布、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片状材料,更优选的,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一般来讲,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非常蓬松,一方面能够使得佩戴者呼吸的气流更容易通过,不容易产生闷感,另一方面,热风无纺布具有一定的吸湿效果,以保持面部及面层11的干爽。

  作为构成上述热风无纺布的合成纤维,可以使用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添加有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以进一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这些天然纤维可以包括木纤维、棉纤维等。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面层11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亲肤的改进,如,在所述的面层11朝向佩戴者面部一侧还进行蓬松化处理,具体的,包括设置一毛刷对面层11表面进行滚刷或平刷,以使得面层11表面起毛,从而具有更为蓬松的表面。

  所述的吸附层12与面层11层叠设置,且用于与口罩体100直接贴附,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100上,所述的吸附层12为静电熔喷无纺布,且所述一次性口罩垫10不含粘贴部件。

  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口罩垫10中,吸附层12至少一部分裸露,以使得吸附层12能够与口罩体100直接接触,并贴附到口罩体100上,吸附层12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一次性口罩垫10连接到口罩体100上。所述的裸露的含义是指,吸附层12的至少一部分未被其他材料覆盖或可以经过剥离后直接暴露,可以理解的,当一次性口罩垫10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100上时,形成口罩体100、吸附层12及面层11的三层结构,一方面,该三层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过滤效果,且,由于吸附层12为静电熔喷无纺布,除了常规的扩散沉积、截留沉积、惯性沉积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静电吸引沉积截留细小的颗粒;另一方面,吸附层12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到口罩体100上,不需要在一次性口罩垫10上额外设置粘贴部件,即,所述一次性口罩垫10不含粘贴部件,且能够反复可靠的连接至口罩体100上,不会对口罩体100带来额外的影响,即吸附层12同时起到了过滤的作用与连接的作用。

  所述一次性口罩垫10不含粘贴部件,粘贴部件是指包含有,如,粘合剂等粘性物质的部件,一次性口罩垫10不含粘贴部件,即指一次性口罩垫10并不通过粘性物质粘合的方式连接到口罩体100上,而是直接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到口罩体100上,实际上,一次性口罩垫10上也不需要设置有其他任何连接装置,如系带、拉链、暗扣等。

  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10包括朝向佩戴者面部的第一侧面101及与第一侧面101向背的第二侧面102,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二侧面102为朝向口罩体100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该侧面与口罩体100连接,所述的第二侧面102包括裸露区,所述的裸露区即为直接暴露并能够与口罩体100直接接触的区域,其中裸露区面积大于等于第二侧面102面积的60%,更优选的,大于等于8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10仅由面层11与吸附层12组成,且面层11与吸附层12层叠设置,第二侧面102完全直接裸露,通过第二侧面102直接接触、吸附口罩体10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10还包括贴合、吸附在裸露区上的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被配置成通过吸附层12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在吸附层12裸露区上,可以理解的,所述的防护层为可被静电吸附的薄片,具体的,如塑料片,更优选的为PE塑料薄片,PP塑料薄片等,当需要使用时,剥离防护层,以暴露裸露区,并使得裸露区能够直接接触口罩体100,并使得一次性口罩垫10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至口罩体100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层12具有表面电动势,优选的,吸附层12表面电动势大于等于5Kv,更优选的大于等于7Kv。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吸附层12为静电熔喷无纺布,可以采用如,熔喷静电驻极工艺来形成静电熔喷无纺布,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先在形成无纺布的原料,如PP聚丙烯聚合物中加入电气石、二氧化硅、磷酸锆等无机材料,然后在卷布前通过静电发生器的一组或多组针状电极对熔喷材料施加5-10KV电压进行电晕放电,从而使得熔喷材料带上电荷,在施加电压时针尖下方的空气产生电晕电离,产生局部击穿放电,载流子通过电场的作用,而沉积到熔喷布表面,一部分载流子会深入表层被驻极母粒的陷阱捕获,从而使熔喷无纺布成为静电熔喷无纺布。

  另外,所述的口罩体100为聚氨酯海绵口罩,使得所述的一次性口罩垫10能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稳定的吸附到口罩体100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11与吸附层12通过热压的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一方面由于人的面部为一个中间略微凸起的形态,而口罩体100在佩戴过程中将会被适应佩戴者面部形态,即为中间略微凸起的立体形态,使得一次性口罩垫10也应具备相应的形态以与口罩体100的形态相匹配,即也应形成一定的立体形态,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一次性口罩垫10设置在口罩体100内部,使得口罩体100在整体上被加厚,当较长时间佩戴时,可能存在闷感,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面201包括用于覆盖口和鼻的中部区211以及位于中部区211两侧的侧部区212,在所述的第一侧面201上还设置有若干自第一侧面201向第二侧面202方向凹进的凹陷219。

  请一并参考图6,所述的凹陷219可以通过如图6示出的压花设备对面层21进行压花的方式形成,具体的,压花设备包括至少一对轴平行地并置的辊,其中至少一辊上设置有若干压花凸起250,通常被称为图案辊,另一辊上呈平面或也设置有相应的图案,通常被称为底辊,一次性口罩垫从配对的图案辊与底辊之间通过,从而被图案辊在面层21上对应的位置压花而形成凹陷219。

  可以理解的,当对面层21进行压花时,面层材料在凹陷219处的纤维将被变形,其中在凹陷219底层的纤维在被压花过程中收到挤压结合在一起,并拉扯形成凹陷219侧壁的纤维以及凹陷219周边的纤维,并使得凹陷219侧壁的纤维发生形变,当压花凸起被从凹陷219内撤去后,凹陷219周边的纤维朝凹陷219中心方向发生形变的趋势,使得第一侧面201朝凹槽中心方向弯曲,当设置所述的侧部区212凹陷219的密度比中部区211的凹陷219的密度大时,相当于侧部区212的第一侧面201的弯曲角度将大于中部区211的弯曲角度,从而使得一次性口罩垫形成具有朝面部方向弯曲的立体形状,或者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形成立体形状,从而更能适应口罩体的形态,以及在佩戴后与口罩体匹配和更好的与面部贴合,防止一次性口罩垫从口罩体上非预期的分离。所述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第一侧面201上凹陷219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当设置所述的侧部区212凹陷219的总面积比中部区211的凹陷219的总面积大时,同样可以使得侧部区212的弯曲角度大于中部区211的弯曲角度,总面积是指位于侧部区212或中部区211的若干凹陷219在第一侧面201上的投影面积之和。

  同时,所述的凹陷219从中部区211向侧部区212延伸,且凹陷219设置在第一侧面201上,相当于在第一侧面201上由凹陷219形成一个气流通道或者气流扩散通道,当在吸气时,不会使得第一侧面201完全紧紧地贴合在面部,在呼气时,部分气流能够沿该凹陷219形成的气流通道进行扩散,降低呼气阻力,即在呼气和吸气方面均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凹陷219可以在第一侧面201表现为点状或线状,所述的点状是指凹陷219在第一侧面201上具有长度和宽度,当凹陷219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等于5时,被称为点状,当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等于5时称为线状。

  优选的,设置在第一侧面201的凹陷219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凹陷219在第一表面呈现为圆形,具有1-10mm²,更优选的2-6mm²的面积,以及1-6mm或者更优选为2-5mm的深度。

  优选的,在侧部区212的凹陷219的密度大于等于中部区211凹陷219密度的120%,更优选的大于等于150%。

  优选的,在侧部区212的凹陷219的深度大于等于中部区211凹陷219的深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凹陷219的深度从中部区211向侧部区212线性增加或阶梯状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陷219从第一侧面201向第二侧面202方向凹进,且面层21与吸附层22通过凹陷219层合。所述的层合,是指面层21中的至少一部分纤维在形成凹陷219的过程中与吸附层22的纤维发生纠缠而使得面层21、吸附层22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的凹陷219在第一侧面201上呈现出预定的图案,以使得一次性口罩垫具有更佳的弯曲角度或立体形态,具体的,所述的第一侧面201在图示中上、下方向上沿一虚拟的横向中线230对称设置,在图示左、右方向上沿一虚拟的纵向中线240对称设置,在图示中的上、下方向是在被佩戴时,朝向鼻梁的方向及朝向下巴的方向,所述的预定的图案包括多条两端向横向中线230方向弯曲的线状压痕220,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线状压痕220由若干凹陷219断续的形成,断续是指相邻的凹陷219之间具有一相对凸起的间隔,并使得这些凹陷219在第一侧面201上形成一观察者在视觉上看起来呈线状的图案。

  所述的线状压痕220包括设置于第一侧面201中部区211的第一线状痕221及设置于侧部区212的第二线状痕222,所述的第二线状痕222一端与第一线状痕221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横向中线230方向伸出,使得整个线状压痕220呈向外张开的U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线状痕221及第二线状痕222均呈直线状,可以理解的,每一线状压痕220包括一第一线状痕221及两条第二线状痕222,所述的第一线状痕221平行于横向中线230。

  进一步的,所述的线状压痕220有多条,且多条线状压痕220沿横向中线230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多条线状压痕220将第一侧面201分隔成多个区间,一方面使得对应的面层11及吸附层12均被分隔成多个区间,当在贴合到口罩体上时,由于分隔的多个区间可以相对独立的完成吸附,或者,当佩戴至面部时,一个区间的吸附受到影响时,不会导致吸附层12整体从口罩体100上脱落,另一方面,这些线状压痕220也同时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在横向中线230的一侧,如横向中线230以上方向或横向中线230以下方向,也具有多条线状压痕220,其中,每一线状压痕220的第二线状痕222与横向中线230具有一夹角,且,所述的夹角与第一线状痕221和横向中线230之间的距离正相关,具体的,所述的正相关是指,第一线状痕221与横向中线230之间的距离越大时,与第一线状痕221连接的第二线状痕222的夹角越大,即在位于横向中线230一侧的多条线状压痕220中,远离横向中线230位置的第二线状痕222与横向中线230之间的夹角大于靠近横向中线230位置的第二线状痕222与横向中线230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位于第一侧面201侧部区212的凹陷219的密度在远离中部区211时具有更高的密度,即,在侧部区212具有更大的向内弯曲的角度,以更好的与脸部贴合。

  进一步的,多个第一线状痕221等距排列。

  进一步的,位于横向中线230同一侧的多个第二线状痕222与横向中线230之间的夹角呈等差数列。

  进一步的,位于纵向中线240一侧的各第二线状痕222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纵向中线240平行。

  请参考图5,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面在水平方向沿一虚拟的纵向中线340对称设置,所述的线状压痕包括第一线状痕321及第二线状痕322。

  其中,位于中部区311的第一线状痕321呈直线状,位于侧部区312的第二线状痕322呈弧线状,且远离中线的第二线状痕322的曲率大于靠近中线的第二线状痕322的曲率,以使得位于侧部区312的凹陷319的密度大于中部区311的凹陷319的密度。

  另外,位于侧部区312的相邻凹陷319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部区311的相邻凹陷319之间距离,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构成第二线状痕322的凹陷319之间的距离为1-5mm,构成第一线状痕321的凹陷319之间的距离为3-1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侧面还包括用于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313,所述的鼻梁区313包括上边缘线314,所述的上边缘线314呈向上凸出的弧线,所述的鼻梁区313还设置由若干凹陷319断续形成的第三线状痕323,其中,第三线状痕323沿纵向中线340对称设置,且相邻的凹陷319之间的距离从靠近纵向中线340处向远离中线方向逐渐增加,使得在靠近纵向中线340区域的第三线状痕323的凹陷319的密度大于远离纵向中线340区域的凹陷319密度,在鼻梁区313的第一侧面朝内弯曲,从而为鼻梁区313构成一个更立体的形状,以更好的容置鼻梁位置的口罩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线状痕323有一条,且该第三线状痕323与上边缘线314平行。

  进一步的,第三线状痕323的相邻凹陷319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线状痕321、第二线状痕322的相邻凹陷319之间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次性口罩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