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服装技术> 一种防滑内衣独创技术15935字

一种防滑内衣

2021-03-17 03:14:30

一种防滑内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内衣。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文胸在穿着后,面料会包覆及贴合人体,以达到贴身与保持穿着稳定的效果。普通文胸长时间反复穿着、洗涤后,面料会有松懈现象,穿着后容易造成底围上串、肩带跑位,贴身性及稳定性变差,影响穿着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内衣,以解决内衣在反复穿着后容易松懈跑位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内衣,其包括内衣本体及与所述内衣本体相配合的至少一个防滑部,所述内衣本体包括模杯,所述内衣本体还包括肩部、碗口、跨栏、下巴、后比、底摆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滑部设置在所述内衣本体的肩部、碗口、跨栏、下巴、后比、底摆中的一处或多处,所述防滑部由纳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防滑部和内衣本体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的肩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与所述内衣本体的模杯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一防滑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的下巴上设置有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二防滑部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靠近模杯,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模杯。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底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三防滑部,所述第三防滑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为弧形结构,或所述第三防滑部为细条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的下巴设置有第四防滑部,所述第四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条、第二防滑条、第三防滑条,所述第一防滑条的一端与一模杯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滑条和第三防滑条均连接,所述第二防滑条的一端与另一模杯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防滑条和第三防滑条均连接,所述第三防滑条的一端与内衣本体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防滑条和第二防滑条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内衣的后比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防滑部,每一个第五防滑部包括第四防滑条和第五防滑条,所述第四防滑条的一端与模杯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防滑条连接,所述第五防滑条沿后比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底摆边沿,所述第四防滑条和第五防滑条之间保持预设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内衣的后比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六防滑部,两个第六防滑部分别设置在模杯的两侧,所述第六防滑部为细长条结构,所述第六防滑部与内衣本体底部之间保持预设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内衣本体两侧的跨栏处分别设置有第七防滑部,所述第七防滑部的形状与跨栏边沿的外轮廓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内衣的碗口边沿和跨栏边沿设置有连续结构的第八防滑部,所述防滑内衣的底摆边沿设置有连续结构的第九防滑部,所述第九防滑部靠近模杯的一侧或两侧具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纤维材料中纳米纤维的直径为700纳米,所述粘胶层为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滑内衣通过面料改进、防滑部形状的设计、科学布局到易跑位上串的部位,使产品贴身性、稳定性更持久,解决了内衣在反复穿着后容易松懈跑位等问题,在保留了产品原有外观及功能的同时增加了防滑的功能;

  b.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滑内衣采用不易打滑、对皮肤温和的纳米纤维材料作为防滑部,并在肩部、碗口、跨栏、下巴、后比、底摆等可选位置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贴片来达到防串防滑的效果,有效控制产品在穿着时不上串、跑位、肩带不易打滑等现象,舒适感好、起到良好的支撑性,保型性、功能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穿着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四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五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滑内衣的第六种结构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内衣本体,11-模杯,12-肩部,13-碗口,14-跨栏,15-下巴,16-后比,17-底摆,21-第一防滑部,22-第二防滑部,23-第三防滑部,24-第四防滑部,241-第一防滑条,242-第二防滑条,243-第三防滑条, 25-第五防滑部,251-第四防滑条,252-第五防滑条,26-第六防滑部,27-第七防滑部,28-第八防滑部,29-第九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滑内衣,具体结构参见图1 至图7,其包括内衣本体1及与所述内衣本体1相配合的至少一个防滑部,所述防滑部设置在内衣本体内部,当穿着后,防滑部与人体接触。所述内衣本体1 包括模杯11,不同款式的内衣,具有不同结构,所述内衣本体1还包括肩部12、碗口13、跨栏14、下巴15、后比16、底摆17的一种或多种,如有的内衣有肩部,而有的内衣没有肩部。所述肩部12、碗口13、跨栏14、下巴15、后比16、底摆17均为易跑位上串的部位,对肩部12、碗口13、跨栏14、下巴15、后比 16、底摆17进行解释,肩部12是连接内衣本体的部分,其设置在内衣本体的上部;碗口13是模杯的上部边缘,一般呈V形结构;下巴15是在两个模杯下部,类似三角形结构,下巴15设置在内衣本体中部位置;后比16是连接模杯和下巴的部分,后比16设置在内衣本体下部位置;跨栏14是模杯上部边缘处,跨栏与碗口连接,跨栏在碗口侧边;底摆17是内衣本体下部边沿部分。

  根据内衣设计不同,所述防滑部设置位置不同,所述防滑部设置在所述内衣本体1的肩部12、碗口13、下巴15、跨栏14、后比16、底摆17中的一处或多处,所述防滑部由纳米纤维材料制成,其具有很好的防滑效果,不容易打滑;柔软的触感和皮肤摩擦损伤极小,贴身很舒适。所述防滑部和内衣本体1之间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为聚氨酯。

  所述防滑部的设置位置和设置结构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对连体式内衣,所述内衣本体1的肩部1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防滑部21,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述第一防滑部21与所述内衣本体1的模杯11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一防滑部2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为弧形结构,所述防滑部为腰圆孔形状。第一防滑部21具有一定长度,能够起到肩部不易打滑的作用;相比方形有棱结构,两端部均为弧形结构,穿着更舒适。

  针对连体式内衣,所述内衣本体1的下巴15设置有第二防滑部22,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述第二防滑部22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靠近模杯11,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为弧形结构,其向下凹陷,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与对应的模杯底部的弧形相对应,可贴合胸部起到很好的防滑性能,防止上窜;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模杯11,靠近内衣本体底部,使得第二防滑部22面积较大,且使得内衣底部不会上窜。设置第二防滑部22,对内衣前面前面是指有模杯,贴合胸部的一面;后面是贴近人体背部的一面起到极好的防滑效果。

  所述内衣本体1底摆17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三防滑部23,第三防滑部 23设置在内衣本体1的反面,针对连体式内衣,所述第三防滑部23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为弧形结构,具体结构参见图2,针对非连体式内衣,所述第三防滑部 23为细条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防滑部23,具体结构参见图7,对内衣后面起到极好的防滑效果。

  针对非连体式内衣,所述内衣本体1的下巴15设置有第四防滑部24,具体结构参见图3,所述第四防滑部24包括第一防滑条241、第二防滑条242、第三防滑条243,所述第一防滑条241的一端与一模杯1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滑条242和第三防滑条243均连接,所述第二防滑条242的一端与另一模杯1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防滑条241和第三防滑条243均连接,所述第三防滑条243的一端与内衣本体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防滑条241和第二防滑条242均连接,使得所述第四防滑部24形成Y形结构,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较好限制内衣上下左右移动而串位。为更好的起到防滑作用,所述防滑内衣的后比16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防滑部25,具体结构参见图3,每一个第五防滑部25包括第四防滑条251和第五防滑条252,所述第四防滑条251的一端与模杯1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防滑条252连接,所述第五防滑条252沿后比16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底摆边沿处,所述第四防滑条251和第五防滑条 252之间保持预设的夹角,第五防滑部25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设置第五防滑部25,防止内衣本体底部易跑位上串。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内衣的后比16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六防滑部26,具体结构参见图4,两个第六防滑部26分别设置在模杯11的两侧,所述第六防滑部26为细长条结构。每一个第六防滑部2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六防滑条,两个第六防滑条之间保持间距,所述第六防滑部26与内衣本体1底部之间保持预设的夹角,即所述第六防滑部26倾斜设置,设置第六防滑部26,有利于后比受力均匀性,具有良好防滑性,且因后比连接模杯,支持胸部并延伸至背部,后比不串位,则可减小内衣本体串位的可能性。

  所述内衣本体1两侧的跨栏14处分别设置有第七防滑部27,具体结构参见图4,跨栏14为内衣本体上部靠近肩带的边沿,所述第七防滑部27的形状与跨栏14边沿的外轮廓相对应,所述第七防滑部2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七防滑部27先随跨栏14向上倾斜,再沿碗口向下倾斜,这种结构,更好地防止内衣本体跑位。

  所述防滑内衣的碗口边沿和跨栏边沿设置有连续结构的第八防滑部28,具体结构参见图5,所述第八防滑部28的形状为曲线形,其形状与碗口边沿和跨栏边沿的形状相对应,起到较好的稳定性;所述防滑内衣的底摆边沿设置有连续结构的第九防滑部29,具体结构参见图5和图6,所述第九防滑部29靠近模杯的一侧具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具体结构参见图6,另一侧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九防滑部29靠近模杯的两侧具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具体结构参见图5,起到较好的支撑性,设置第八防滑部28和第九防滑部29,使得内衣贴身性、稳定性更持久。

  所述纳米纤维材料中纳米纤维的直径(厚度)为700纳米,纳米纤维表面积是普通纤维的数10倍,且纤维表面的纳米尺寸的凹凸也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发挥较大的夹持力;不容易打滑和发生偏差,对皮肤温和;纤维的柔软度与纤维粗细的4次方成反比,例如与普通的聚酯纤维(直径15um)相比纳米纤维是其二十万分之一,纳米纤维面料的特点如下:1、超极细纤维(纳米纤维) 有很好的防滑效果;2、柔软的触感和皮肤摩擦损伤极小,很舒适;3、因纤维很细,蒸发面积大,所以汗能被快速吸收扩散;4、因毛细管现象及纤维的吸着作用,有很好的吸水保水性。所述纳米纤维材料优选为nanofront纳米纤维,其为高强度聚酯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摩擦性能和高吸湿性,且质地柔软,由于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大,采用这种纤维制造的产品可紧贴身体,不易错位。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滑内衣通过粘合技术将纳米材料运用到内衣产品中,通过面料改进、防滑部形状的设计、科学布局到易跑位上串的部位,使产品贴身性、稳定性更持久,解决了内衣在反复穿着后容易松懈跑位等问题。在保留了产品原有外观及功能的同时增加了防滑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滑内衣采用不易打滑、对皮肤温和的纳米纤维材料作为防滑部,并在肩部、碗口、跨栏、下巴、后比、底摆等可选位置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贴片来达到防串防滑的效果,有效控制产品在穿着时不上串、跑位、肩带不易打滑等现象,舒适感比较好、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保型性、功能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穿着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防滑内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